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谋伐 > 第八十四章 他来了

三国之谋伐 第八十四章 他来了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7:33:39

第八十四章 他来了

苍凉的大地上朔风呼啸,处于小冰河时期的汉末夏天酷热难耐,干旱到大地龟裂。到了冬天,鹅毛的大雪纷飞,明明是中原腹地的冀州与兖州边境,气温也是冷得吓人。

旷野之上,无数人马如黑点一样穿梭在荒野里。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冰天雪地中,除了此起彼伏的丘陵连绵横亘,如一个个大雪包一样在漫天风雪中巍然伫立。就只剩下这一列列的黑点,如蜿蜒的长蛇顺着黄河古道艰难的前行。

大河故渎,是黄河改道之后留下来的原有河道。汉武帝元光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32年,黄河在兖州濮阳西南瓠子决口,发生了史料记载以来的第二次改道。

此次改道黄河几乎是顺着冀州、兖州、青州的边境线过去。一路从濮阳北面的阴安、元城、馆陶、发干西面、贝丘南面,再到灵县、鄃县,最后在阳信入海,大体位置是在后世的濮阳市北上到德州市,最后在乐陵市入海。

可以说从西汉到东汉,三州的边境划分,就是此次改道开始。而到了西汉末年,王莽新朝始建国三年,也就是公元11年时,黄河发生了第三次改道。

除了濮阳西段以外,其它河道就不再从冀州穿过,原本是从濮阳北面进入冀州,自此次改道之后,就变成穿过濮阳,一路往东横着分割了整个兖州东郡与青州平原国,在利津入海。

这次改道之后,经过东汉水利专家王景治理,此后达一千年黄河固定了水路,没有再发生过改道与大规模水患,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而又因为此次改道是发生在王莽当政之时,所以原来的黄河故道,就又被称为王莽河。

此时王莽河早已经干涸,原本宽阔的河道经过了二百年的历史沧桑,泥土不断填充之后,已经变得极为狭窄。

曾经下方的河道最深之处能有十多丈,现在经过地质运动或人为因素,只剩下浅浅的一条坑道,甚至很多地方都已经与普通荒野没什么区别,原来的故道以及不少曾经的支流,如今只有一段一段的浅路以及地坑而已。

从贝丘南下之后,张郃就率领大军顺着大河故渎一路南下。因为他很清楚这条黄河古道是兖州与冀州的分割线,西面是冀州的馆陶县城,东面是兖州的发干县城,河道夹在中间。

虽然由于是冀州和兖州来往的重要通道,大河故渎沿岸两侧到处都是由南往北的官道,平日里人来人往,贩夫走卒、平民黔首、商人士族往来不绝。

而且在这片土地上还有大量的村庄、乡亭以及田地,本应该充满勃勃生机与人烟繁衍。

但在此时茫茫旷野的道路上,除了张郃的军队以外,却连一个人影都看不到,雪地里偶有一黑影奔窜而过,灰蒙蒙的雪雾里再蹿出来另一道黑影,将其擒住。

仔细一看,竟是一条灰狐叼住了一只灰兔。

在这样的乱世当中,村庄和乡亭早已经废弃,田地也已经荒芜。

人口成了各路诸侯掠夺的对象,曹操因为无力守护兖州边境,边境线上的百姓,甚至发干、乐城、聊城、博平一带的百姓很多都跑去了冀州或者青州,边境线数百里内,都变得荒无人烟起来。

大军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雪地上,士兵们大多穿着牛羊皮袄,里面充了一些芦絮,里三层外三层,连夏天的单衣都裹在里头,握着如冰一样的铁器,浑身冻得直哆嗦。

青州的棉衣是战略物资,冀州倒是想办法买到过一些,可想大规模装备全军是不可能的事情,张郃军也只有中高层将领才有棉衣穿。

张郃身上穿的棉衣是绿色的,由青州出品的高级军大衣,厚是厚重了些,但保暖效果绝对一流。

他骑在马上,眺目远望,就看到在大河故渎的左岸有一片广袤的森林,旁边就是一处河道坑,里面堆满了积雪和夹杂着秋天枯萎的落叶。

在右岸则有一片荒废的村庄,一条从北面往南流的小河环绕着村子涓涓流淌而过,田园里都是干枯的野草,被大雪覆盖,显然是经过多年战乱,这里早已经被废弃。

“此是何地?”

张郃转头问那位已经跑过几趟的斥候向导,他是河间人,对这边的地形自然不太了解。

斥候答道:“此地为发干之西,元城以北。”

“离元城还有多远?”

“约120里。”

在后世,这里叫冠县。离此时的甘陵县城大约有七八十公里,也就是二百汉里。而这里到元城,也只有一百二十里路,差不多两天的路程。

张郃看了眼天色,他们从甘陵出发,因为大雪封路,行军速度极慢,走了快五天,按照这样的速度,怕是还得三天才能到元城,又回头看了眼将士们,一个个冻得脸色青紫,瑟瑟发抖,于是说道:“传令,去前方村庄安营休息。”

“唯!”

传令兵去传达命令,斥候则分散了出去,有些往村庄的方向去看看村庄里面有没有情况,还有些则往远处的森林里,虽然张郃觉得这种天气,他又是忽然冒险突围,敌人不可能追过来,但还是得小心谨慎。

此时天色已经是傍晚时分,雪早已经停了,天上的夕阳发着惨白的光,没有一点温度。整个村庄宛如一片冰雪的世界,家家户户的门前积雪达三寸厚,屋檐下结着儿臂粗的冰棱。

在确认这里已经最少两年没有人类生活的痕迹之后,张郃命令士兵从远处森林里砍伐木头,依托这座破败不堪的村庄,建造一处简易的过夜营地。

像这样的隆冬腊月若不将营地安扎在一个背风口或者能遮蔽风雪的地方,是会冻死人的。这座村庄刚好处于一片丘陵后,北面有一些小山坳可以阻挡来自幽州的朔风,所以是一个理想的驻扎处。

四万大军井然有序地展开自己的工作,辅兵进入丛林砍伐树木,围绕着村庄竖起一排排栅栏。有人去砍伐树木,自然也有人清扫营地,等积雪清理之后,一排排篝火竖起,架上陶釜。

那条结冰的河流反倒没有了作用,冻得手脚麻木开裂的士兵们从辎重车上取下干柴,搭建起篝火,直接将满地的白雪堆入釜里。再将腌菜干饼丢入其中,煮成一锅食用。

张郃与朱灵等人住进了一间还算完整的房屋,利用屋内的灶台架起炉火,几名将领挤在一起,亲卫献宝一样端来十多条鱼,是从村边的河中抓来的。

河面结冰之后,打个窟窿就能抓鱼,虽然因为是活水,鱼不会因为缺氧而淹死,可也会本能探出河面透气。

“去联系赵校尉的斥候回来了没有?”

张郃坐在外面堂屋的一张席上,等待着后面厨房弄来鱼汤,他在出发之前就已经派出过斥候联系还在元城的赵睿,要他派出人马接应,赵睿回信说两日后出发,要不是风雪太大,按理来说今日就应该能碰面了。

至于会不会出现双方交错而过的问题,这一点无须担心。因为只需要顺着大河故渎走就行,那么一条曾经的黄河古道摆在那里,总不可能还会迷路吧。

朱灵回答道:“尚未回来,想来是大雪天艰难行走,拖延了行军速度。”

“嗯,若斥候回来了,尽快通报于我。”

张郃点点头,风雪天行军速度缓慢是很正常的事情,没必要疑神疑鬼。

“将军利用雪天突围,那陈子归必然不会想到这一点。”

蒋奇语气中带着恭维,笑着说道:“恐怕他现在还傻乎乎地在广宗城,以为等到了春天,就可以待我们粮尽而攻城了吧。”

张郃苦笑着摇摇头:“那陈子归确实是个难缠的对手,若非军中存粮不足,我也不想冒着如此大的风险突围。可惜了,清河国就这样拱手让给了青州军。”

焦触说道:“刘备公孙瓒联军浩浩荡荡十数万,将军寡不敌众,把四万大军完整带回去,已经很了不起,想必袁公也不会因此而责怪将军。”

“是啊,说不准袁公还会奖赏将军。”

“也不知道平恩那边怎么样了,局势如何?”

“如今袁公掌权,以袁公之能,必轻易击退来犯之敌。”

“这倒也是。”

“好了,这些闲话就莫叙,今日早些休息,明日还要赶路呢。”

听到几人议论,张郃嘴上让他们不要说了,心里却是在想着邺城的局势。

袁绍已经担任冀州牧快三个月了,邺城那边却没什么太大动静,前些日子联系赵睿的时候,言称风平浪静。

青州军和幽州军都快打到家里来了,难道袁公一点反应都没有吗?

张郃觉得有些奇怪。

不过这些都是大人物们的事情,现在张郃要做的,就是要把这四万大军,完整地带回邺城。

约莫两刻钟后,鱼汤终于熬好,几名将领喝了鱼汤后,又商议了一些明日行军的细节后,也便各自回了自己营中。

天慢慢黑下来,到了黄昏时分,冬日昼短夜长,太阳彻底落下了山,到了夜晚,虽未再下雪,可风却呼啸而来,像是鬼哭狼嚎,发着诡异的尖啸。

一夜安稳渡过,第二日遣去的斥候终于回来了,他向张郃报告了一个坏消息,赵睿从元城过来接应的人马,在半路遇上了馆陶的张辽。

“什么?”

张郃骇然色变,问斥候道:“馆陶的青州军是径直拦截住了赵校尉,还是刚好遇上?”

“回将军,青州军埋伏在五鹿废墟,赵校尉的兵马才刚出城,就被他们伏击,不得不撤兵回城。”

斥候回道。

张郃脸色顿时变得极差,元城来接应的人马居然遭到了伏击,那是不是就意味着青州军,早已经对他们的动向了如指掌。

他们......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撤退!

而就在张郃这边还处于极为震惊的时候,离此地不到十里之处,一支大军,正已经缓缓而来。

曹操,确实信守承诺。陈暮帮他取兖州,他就过来帮陈暮拦截张郃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