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谋伐 > 第七十八章 淮水之战

三国之谋伐 第七十八章 淮水之战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7:33:39

第七十八章 淮水之战

夏侯惇很清楚自己的人太少了,不可能击败纪灵,所以他只希望能够牵制纪灵就行。

在大规模战争中,往往人数越多,差距越大,反而更容易出现以少胜多。

但小规模战争里,人数越少,差距越大,则很难发生这种事情。

比如昆阳之战,一万对四十二万。赤壁之战,五万对二十多万。淝水之战,八万对八十万。

因为人越多,指挥就更加混乱。不是人人都是韩信,在通信能力极差的古代,想要遥控指挥每一部人马,都是极为困难的事情。

而几千人的战斗就不一样,只要稍微有些军事素养,人数占优的那一方肯定是胜算更大。想要以少胜多,难于登天。

纪灵有两万人,夏侯惇只有五千,双方差距足足四倍。除非夏侯惇能够阵斩纪灵,造成斩将夺旗的局面,否则几乎不可能在纪灵手里讨到便宜。

因此一路行来,他只是尾随,给纪灵制造压力,并没有主动出击。

纪灵驻扎的点更靠近吕县,所以他跟刘勋回撤时的方向不一样,刘勋是从沛国南下,而他则是从下邳南下,如果他也选择从沛国的话,就要绕远路,不划算。

双方一前一后,已经抵达了夏丘附近。此地的西面约二百里就是大泽乡,纪灵到了夏丘南方,往徐县而去,只要过了徐县,再经过淮陵,则进入了九江郡,顺利地完成回防。

现在已经过去三天了,刘勋和纪灵离九江都有一天到两天的路程,他们谁也不知道袁术那边情况怎么样,所以都是心急如焚,尽量迅速往回撤。

正是十二月,由晚冬转早春的时间节点。天气虽然有所回暖,但依旧保持着寒冷,旷野的道路上,杂草丛生,早春刚刚露芽的野草迫不及待地想要钻出泥土,呼吸新鲜空气,却又被无数只脚踩回了地里。

夏丘与徐县,其实就是后世的泗县和泗洪县,两地多为平原,再往东南方向,就是后世著名的洪泽湖,但在此时却还没有成为湖泊,只有因淮水中下游泛滥而形成的大量沼泽湿地。

此时尚未靠近更南的淮水水系,湖泊河流尚不多,远处的丘陵已经是逐渐从褐转绿,农历十二月份的塞北还在下雪,淮水北岸却已经是一片春意盎然。

夏侯惇骑在马上,不断地催促着士兵加紧行军。现在离淮南越来越近,他就越不能放纪灵过河,因此此时必应有一战。

程昱朗声道:“元让,紧紧咬住即可。千万不能给他们渡河的时间,一定不能和他们打。”

“我知道。”

夏侯惇表示明白。

“我料那纪灵归心似箭,必定要和我们决战,你一定要记住,敌进,我就退,明白吗?”

“知道。”

“好,那我就走了,千万不能鲁莽!”

程昱千叮咛万嘱咐。

夏侯惇现在根本没有瞎眼,双眼露出狰狞的神色:“我就算是死,也不会让纪灵回去。”

说罢一催促马匹,飞一般地往前而去。

这就是有战术和没战术的区别。

典韦不懂战术,于是就傻愣愣地追,追到了就跟你打,莽夫一股脑a上去,跟刘勋打了个昏天黑地,最终被吕布迫走,也没占到什么便宜。

而夏侯惇和程昱就聪明许多,只是紧紧咬住纪灵不放,跟在身后,不主动进攻,也绝不会中纪灵设下的埋伏。

事实上纪灵几次想在前方设伏,都被程昱识破,一来一回,反而更加耽误时间。

最重要的是,不管是纪灵还是刘勋,都必须要过淮水才能回到淮南。

典韦在刘勋过淮水之前,就急哄哄地找他打仗,最后没分出个胜负,刘勋自然可以从容地渡过淮水,驰援袁术。

而夏侯惇和程昱,则是分兵。

由夏侯惇继续尾随纪灵,程昱领一千人绕道,提前埋伏于淮水渡口附近。

此时后有追兵,侧翼有埋伏,纪灵过不过河?

过河就会导致军队没有战阵,前面的人还在渡河,后面的人却要打仗,必然会让军队处于一片混乱,到时候五千人战胜两万人,或许就未必不会成功。

不过河的话,更加糟糕。袁术那边情况不明,一旦因为他没有及时回援,导致袁术那边出问题,那事后纪灵必然要遭到处罚。

因此这对于纪灵来说,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同时也是程昱战术的高明之处,可以有效打击敌人。

只是纪灵好歹也是袁术麾下有数的大将,等他抵达徐县,离淮河已经不足八十里的时候,终于回过味来,明白敌人是打算在淮河边上阻击他。

一时间骑虎难下,想了半天,决定亲自带一万人回头,迎战夏侯惇,然后让自己的副将先带一万人到淮河渡口准备船只。

夏侯惇又不蠢,与程昱分兵之前,三令五申让他不要和纪灵对战,因此纪灵回头,他就立即后撤。

双方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来来回回,玩得不亦乐乎。

一直到第二天,也就是袁术求援的第四天,纪灵才慢慢吞吞地抵达了淮水边上。

按理来说,淮南淮北距离总共不到三百里,这还是汉里,照后世来算,就是一百多公里而已。

不谈那些一天徒步一百公里的大佬,单按照古代常规行军里程约每日七十里来算,四天时间,散步都散到了。

像司马懿截获孟达谋反的信件,千里奔袭斩杀孟达,就是以平均每日五十公里的行军速度急行军。

还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平均每天能跑一百六十七汉里,当之无愧的行军速度。

而现在原本应该是三天内抵达淮南,纪灵却用了四天才到淮水边上,离淮南还有一百多里的距离,意味着他花了四天时间,才走了二百多汉里。

比正常时间慢了两三天。

从这一点上来看,可见夏侯惇与程昱的拖延战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严重拖慢了纪灵的行军速度。

淮河北岸,徐县渡口,远处的波涛翻滚的河水,一望无际的平原之上,起伏不定的丘陵被淹没在林叶之中,附近的百姓早就跑得没影,留下空荡荡的渡口以及滚滚流淌的大河。

纪灵放目远眺,现在明明是中午时分,天色却十分暗淡。十二月的淮河地区时常下雨,以打渔为生的渔民纷纷逃入了附近湖泊及支流水域,藏匿在芦苇荡中。

河岸水草丰茂,芦苇茂盛。唯有渡口边,他的副将尽力搜罗,也不过是找到了三十多艘小船而已,按每船二十名士兵,得来回三十多趟。

“可恶!”

纪灵用自己的三尖两刃刀在地面狠狠地一顿,砸得地面泥地露出个窟窿:“前有大河拦路,后方又有追兵,如何才能过江?”

副将说道:“将军,为今之计,只有击败后方的追兵,我们才能过河去援救左将军。”

“难道我不知道吗?”

纪灵恶狠狠地瞥了他一眼,愤怒道:“可敌人却狡诈如狐,根本不和我们一战,我们上去打,他们就往后退,如何才能打起来?”

夏侯惇一直与他保持着七八里外的安全距离,这个距离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如果纪灵选择强行渡河,快速行军不过是两三刻钟内就能抵达。如果纪灵选择回头攻打,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撤退。

所以现在这个局面弄得纪灵很难受,不是说打不过后面的追兵,而是人家追兵缠着他,不让他走。偏偏要是一条大路,他前中后大军,完全可以组织起人手一路走过去就是。

结果现在淮水挡在前面,除非他的部队能飞。

“将军,我看那边有大量野蓬蒿,芦苇也茂密,人藏在里面,根本看不到。不若我们在里面埋伏一军,大军佯装渡河,等敌人杀来,忽然杀出,你觉得如何?”

副将左右看看,忽然指着远处河岸边茂密的野草丛和芦苇荡提出了意见。

古时候环境污染不严重,特别是冬春交际,草木疯长的季节,在没有人开荒的野外,大量的树木、野草开始繁茂生长,往往一片小树林,一座长满树木的小山包中藏几千上万人,都是常有的事情。

比如刘备火烧博望坡,就是将伏兵藏身于两侧小山坡的林子里,等到夏侯惇轻敌冒进,追赶的时候,一路且战且退,引诱夏侯惇进入博望坡,然后忽然杀出,将夏侯惇击败。

不要认为现代社会草木不旺盛,就认为古代草木也不旺盛。现代社会到处都是人,人为干预的情况下,杂草不可能生长,而古代一些地方,几百年都不一定有人烟,原始莽林重重叠叠,人走进去可以说是寸步难行也不为过。

徐县淮河渡口原本有人为活动,但在这乱世,几乎是半荒废了很多年。大军来来往往,百姓也得四处躲藏,生活过得已经不易,自然不可能还去剪除河岸杂草,因而此地水草极为丰茂,完全可以藏匿人马。

纪灵四下观望,觉得副将说得有理,点点头道:“此计或许行得通,就按你说的办。待会你领三千人,藏匿于那处坡后,再有两千人,藏匿于此芦苇荡中,我领五千人与阵前,一万人渡河,引诱敌人来攻,等到敌人靠近,你从侧后方杀出,三方同时进攻。”

“唯!”

副将以及另外一名军司马领命而去。

这个计策自然不能当着人家斥候的面大摇大摆地进行,夏侯惇本人领大军在后方,但依旧有很多斥候吊车尾一样跟着他们,远远地观望,最近的斥候已经不足一里地,他们这边的行动敌军斥候全在眼里。

因此纪灵先派自己这一方的斥候出动,驱赶敌方斥候。等到周围没有眼线之后,再立即安排伏兵以及渡河事宜。

渡口处一万准备过河的士兵挤挤攘攘,小船悠悠,开始渡河。

离渡口七八里外驻军的夏侯惇听回来的斥候禀报,说是纪灵在驱赶斥候,就猜到敌人可能准备渡河了,因此立即决定出发,开始往渡口方向赶。

才走了两三里地,远远地已经看到旷野尽头,河畔一座丘陵小山下,道路上列着整齐大队的纪灵军时,有两名斥候飞马来报。

“将军,军师让你千万不要出击。”

斥候下马后立即说道。

夏侯惇勒住马匹,让大军止步,问道:“为何?”

斥候道:“军师说,敌人已经设伏于东面山中,一旦你进攻,则立即会被前后夹攻。”

夏侯惇皱起眉头:“那该如何是好,敌人已经在渡河,如果不横加阻拦的话,岂不是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过去?”

斥候又道:“军师说,让将军稍安勿躁。他待会找准时机,忽然进攻,打乱敌人渡河计划,给敌人造成混乱,此时将军再进攻,则必定能破之。”

“原来如此。”

夏侯惇缓和过来,点点头:“好,那我就再等等。”

淮河水畔,草叶茂盛。

程昱领着一千人,同样藏身于河畔芦苇荡内。

看过的都知道,那种湖泊河岸的湖芦苇深不见底,别说藏一千人,藏十万人都绰绰有余。

淮河水系周围河流湖泊遍地,程昱是从北岸一条淮水支流边缘缓缓向着主脉靠近,从芦苇荡中有斥候伸出脑袋观望,这才发现了纪灵的伏兵之计,飞快过来通知夏侯惇。

等到安排了计策之后,程昱亲自领兵从河边一路摸索过去。晚冬的寒风吹拂,江波荡漾,芦苇丛似海花般绚烂飘荡,卷起阵阵芦絮。

由于渡口附近之前一直有人为活动,因而周围的杂草蓬蒿芦苇都被清除,所以强行突过去会被发现。

程昱用肉眼观察了一下距离,发现芦苇丛离渡口处有差不多一里多地是一片空荡荡的河滩,忽然杀出去的话,确实能造成影响,但一千人实在太少,如果敌军将领指挥得当,恐怕难以造成大规模混乱。

他又仔细搜寻,注意到了渡口附近大量的木制建筑物。不管是黄河渡口还是淮河渡口,两岸来往,等待船只的时候,肯定会有大量的商贩、摊位以及木棚之类的建筑物。

甚至古代往往这种渡口就是附近乡民的集市,两岸居民购物的集中地,因此周围一里地被清出来的场地,几乎可以说是这个集市的集散地。

战乱时期,渡口虽然处于半荒废,除了附近少数渔民偶尔会过来摆渡,争些五铢钱以外,已经很少有人来往。

但之前留下来的建筑物依旧存在,正是晚冬时期,只要没有下雨,应该可以点火。

想到这里,程昱立即下令取出预备好的火箭。

得亏陈暮提前发明了火箭,各路诸侯都会预备一些鱼膏油脂缠绕住箭头的箭矢,关键时刻就能派上用场。

“杀!”

在准备好火箭之后,程昱毫不犹豫下令进攻。

八百人组成死士忽然从西侧芦苇荡中杀出去,一窝蜂向着渡口猛攻。

渡口处守军果不其然引发一阵骚乱,在准备渡河的,在一旁警戒的,在原地休整的,都没有预料到后方居然有敌军来袭。

一时间场面颇为混乱,还没开打,就因为挤挤攘攘的人群骚动,而有一些士兵被践踏而死。

一些守军将领反应还算迅速,马上组织人手进行抵御。

双方顷刻间就短兵相接,撞在了一起。

这波推进已经让程昱军靠近了渡口,此时他果断下令,命令剩余的二百弓箭手对准渡口位置的木制建筑物释放箭矢。

之前说过,普通弓箭距离很远,一到二百米之间,最远甚至能达到三百多米。

而火箭由于箭头重,五六十米就是极限。

可这种东西也不需要讲究精度,一顿箭雨射在了渡口的诸多建筑物上,很快将渡口引燃。

虽然渡口周围杂草和芦苇较少,并不代表没有,毕竟属于半荒废,早已无人打理,火箭引燃了地面野草蓬蒿,迅速向着周围蔓延。

一开始火势还不算大,也不算快。

程昱人手不足,两百弓箭手一轮箭雨,能够引燃的区域较少,还有不少弓箭落入人群当中,引发一阵骚动。

但随着前方八百死士死死抵挡住袁术军的进攻,给他们争取足够时间,十多轮箭雨下来,量变引发质变,火势很快起来,再加上河口大风,点燃了周围芦苇丛,漫天大火顷刻间将整个渡口变成一片火海。

“哈哈哈哈。”

程昱看着滔天的火光,以及远处已经处于大规模骚乱的袁术军,不由得意地哈哈大笑。

现在天气虽然阴沉,似乎有下雨的迹象,但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有雨,今日他必要纪灵败在此地。

而这边的骚动很快惊扰的了纪灵所在的前军,前军离渡口还有二里地,烟雾缭绕,火光滔天,纪灵前军都处于一片震撼当中,还不知道后方发生了什么事情。

便在此时,夏侯惇马上命令进攻,大鼓响动,全军出击。

曹军顿时山呼海啸一样向着纪灵军杀来。

到了这种关口,纪灵也没有办法,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同样下令进攻。

双方如两道洪流一般撞在了一起,同时东侧山中伏兵尽出,原本纪灵是打算故意先往后退,等到夏侯惇追击的时候,再三方一起夹击。

可现在后方大乱,河畔芦苇荡的伏兵肯定是派不上用场,也只能现在就想办法在远离渡口的位置把夏侯惇歼灭。

然而曹军却打得极为顽强,短时间内纪灵陷入苦战。

同时后方军队被火势逼得四散逃跑,成为溃败的乱军,向着纪灵的后方冲击而来,导致纪灵后军一片大乱。

看到这情形,夏侯惇拼死猛攻,将纪灵军杀得大败,残兵往东面河畔方向溃败而去。

“万胜,万胜!”

大胜一场,夏侯惇兴奋地高举手中长刀,目光森然地看向远处溃败的纪灵军,正准备趁胜追击。

恰在此时,轰鸣雷动,地动山摇。

远处,大队人马浩浩荡荡而来,为首士兵旗帜高举,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吕”字。

看到这一幕,夏侯惇的笑脸顿时为之凝固。

吕布居然来了。

西去的曹仁,居然没有截住他!

请记住本书域名:。笔趣阁手机版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