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谋伐 > 第九十章 主动出击

三国之谋伐 第九十章 主动出击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7:33:39

第九十章 主动出击

莱州湾紧邻着渤海湾。

不过这并不代表从莱州湾港口前往渤海就很近。

两地相隔有二百多公里,走沿岸海边过去,差不多要走五百多汉里。

但有一点大家可能不知道,那就是汉朝的船只建造水平就已经很发达,大型船只层出不穷。

这些船只不仅能载很多人,而且时速也不慢,比如普通走舸、露桡在长江上的航行速度已经能够达到每小时20公里以上。

只是这种速度一般是小型快船,且必须顺风顺水的情况下,若是逆风,速度会很慢,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就是典型的代表。

因为汉朝的船只有橹、舵、桨,还没有出现车轮桨。

所谓的车轮桨就是唐宋时期的车船,像自行车一样靠人力踩动进行推进,这样能大大增加了船只航行时的行进速度。

因此汉朝时期的大型船只航行速度一般在3-6节(1节等于1.85公里),也就是每小时5-11公里左右。

且6节已经是超级大顺风的时候,按照记载,平时无风状态下,船只速度也就比一般人走路稍微快那么一点点,平均每小时4-5公里是正常速度。

而到了宋朝,船只航行速度大幅度提升,平均时速在4-8节,超级大顺风的情况下甚至能达到10-12节左右。

这种速度在当时已经是世界顶尖水平,航海能力大幅度提升。

而刘备则是目前整个东汉唯一拥有车轮船的诸侯,这意味着青州的造船业,已经达到了宋代的水平。

这得益于青州鼓励创新,诸多实践和发明创造。

马钧发明的龙骨水车,本身就可以移植到船上,至于船体如何重新设计,构造样式如何重新改进,自然是通过多年一步步摸索而来。

不过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船依旧不具备远洋能力,即便是来往朝鲜、日本多次,甚至已经北上到了库页岛,那也是因为陈暮提供了近距离航线,走的是沿岸近海。

远洋的风险实在太大,哪怕是去一趟倭国,都得从朝鲜半岛走最近的海路,从釜山港口航行到对马岛,再从对马岛进入博多湾才能轻松抵达,如果直接从青州出发去倭国,翻船的可能性极高。

因此实际上青州船业只是领先于整个汉代,而不是说有多厉害。

但即便如此,也已经很了不起。

至少在当时除了罗马帝国以外的其它地方,大部分处于原始部落的情况下,可谓是领先了不知道多少个时代。

由于青州和幽州之间海运贸易发达,公孙瓒会将北方的牛羊通过位于泉州(天津)的港口运往青州,青州则是把酒、粮食、盐运往幽州,互相交易。

两地来往频繁,水手们早就熟门熟路。

近海再加上顺风,八艘青州大船,以约每小时6-7节的速度,浩浩荡荡北上,前往渤海湾,开启了拯救大兵公孙瓒的计划。

日夜航行的话,即便速度再慢,一天二十四小时之内,也能抵达滹沱河出海口。

也许有人会说,八艘船是不是少了点?

但除了八艘大船以外,还有二十艘中等船只随行,按照现代海军规制来看,相当于有八艘大型巡洋舰,二十艘中等驱逐舰,以及船侧系五十多艘先登、走舸、露桡等小船,可以当成小型护卫舰。

青州大船虽然比不得后来东吴时期能载三千人以上的巨型楼船,但每艘也能装一千多人,再加上二十艘中等船只和五十多艘小船,大概能装两万多人,基本够用。

海上的风远比陆地上的风要剧烈得多,不到海边不知道海风有多猛,狂风呼啸,吹得云帆与船上的旗帜猎猎作响,晃晃悠悠一路徐行。

不过近海有个好处,那就是同样的风速,在远海可能会激起好几米浪花,而在近海则不会。

海浪的高度和风速以及海水深度有关,风速一样的情况下,近海的只会出现浪急的情况,而不会出现浪高打翻船只的情况。再加上又是半顺风,航线又很熟稔,船只铆足了劲一路向北。

一天一夜的疾行,船只反而是后发先至,抵达了滹沱河出海口。

毕竟船是不需要休息的,水手三班倒,日夜航行,有固定航线的情况下,道路也比陆路更加通畅。

这个时候,公孙瓒依旧还在滹沱河渡口处,此地离出海口约有三十余里,军情司的密探从陆路向他告知刘备会从海上过来接他的消息,结果探子骑马的速度还比不上这边坐船的刘备。

远远地抵达滹沱河出海口之后,所有的船只在远离近海岸边处放下了船锚,没有港口的情况下,贸然靠岸,要不触礁,要不搁浅,不会有第三个结果。

紧接着大船两侧悬挂的四艘小船,以及中等船只左右悬挂的船只纷纷放下。

像先登、走舸、露桡之类的小船属于小型运兵船,每次能运送三四十名士兵。而艨艟和斗舰则算是中型船只,每次都能运兵数百人,楼船则是大型船只,每次能运兵两三千人。

因为走舸、露桡等小船体型不大,也就比后世的普通冲锋舟大一倍左右,因此可以悬挂在大船左右两侧或者系在船只身后拖拽。

历史上火烧赤壁的时候,周瑜就是把数百艘走舸、露桡等小船系在数十艘艨艟、斗舰之后,船上放置了大量的薪草膏油,用红色的布进行伪装,靠近了曹操的连环船,把曹操的水军烧了个干干净净。

由此可见,大船悬挂以及拖拽小船在古代就已经非常普遍。

护船司的士兵以及刘备陈暮坐小船靠岸。

早春的海风呼呼作响,海面上波浪翻滚,岸边礁石林立,大船靠近过来,全都要沉没在此地。

陈暮四下查看,发现这里林木茂密,草木疯涨,特别是河岸两侧蓬蒿野草无数,点点头道:“不错,这里是个好地方。”

刘备纳闷道:“此地草木过于旺盛,行军打仗殊为不利,即便是想做伏兵,远处大船也藏不住,若是接应公孙瓒,恐被人瞧见,是个什么好地方?”

陈暮招了招手,示意护船司的士兵们把一箱箱的燃烧瓶搬上岸,补充了一句:“放火的好地方。”

刘备:“......”

四弟还是那么爱放火。

小船飘荡,送下来几匹马,这些马经过专业训练,在船舱中会被蒙上眼睛,能够适应大船颠簸。

斥候骑上马匹,快速往西而去。

陈暮则安排伏兵,等到公孙瓒的兵马抵达之后,如果后有追兵,则燃烧瓶招呼,绝对够袁绍喝一壶的。

滹沱河渡口处,公孙瓒原地结营,他烦躁不安地看着河对岸,这段时间,他砍伐树木,制造大量木筏,尝试半夜渡河强攻,皆被击败。

现在的情况是前面渡口有拦截的颜良部,后有袁绍的追兵,西面河间国的王门已经叛变,且漳水与滹沱河在渤海交汇而形成新的河流,他走河间国的话,反而要连续渡过两条河流,形势对他更加不好。

唯一的出路是东面,可惜东面是大海,他已经到了上天入地都逃不出的绝境了。

他这个主帅无能为力,士兵们自然也是士气低落。

整个军营中弥漫着一股哀怨之气。

“将军,探子来报,袁绍大军于昨日已经抵达章武,先锋大将鞠义,最快今日,就能到此地了。”

田豫来到河岸边,脸色沉重地告诉了公孙瓒一个坏消息。

公孙瓒如果现在手里有根烟,肯定是满怀惆怅地望向远方,眼神之中充满落寞。

袁绍在一个极为关键的时刻忽然袭击了他,明明坐拥大军,却连还手之力都没有,心里怎么一个憋屈了得?

但谁让天时地利不在他这边?

刚好因为雇佣费过多,解散了北方胡骑,又恰好南方战事,孙坚曹操有危险,刘备南下救援,导致袁绍抓住了一个最好的时机。

如果不是在这个时候,按照常理来说,不说坐拥北方十万胡骑,四五万还是有,绝对能与袁绍一战。

可惜啊........

“哼!”

沉默许久,公孙瓒冷哼一声道:“袁绍想要我的命,我也绝不会留在这里坐而等死。我料袁绍初到,军心未必会稳,国让,你守住营寨,我领骑兵,冲一冲他的前军。”

田豫想了想,固守营盘已经是下策,如果主动出击,或许还真有奇迹发生,反正死马当活马医,他也是立即说道:“好,一切听从将军安排。”

当下,公孙瓒立即回营,召来部将安排任务。然后营寨大门打开,骑兵尽出,铁蹄裹挟着风雷之势,向着南面而去。

此时此刻,鞠义先锋大军确实已经离他不远。

章武到滹沱河渡口处约有七十余里,他们昨日抵达章武,今日早晨出发,应该是傍晚时分到此处。

不过鞠义没有鲁莽,而是在滹沱河渡口处南面约二十里处的一片平原地区准备结营,等明日袁绍中军后军抵达再说。

毕竟一日行军五十里,军士们具已疲惫,再加上袁绍的中军后军前后尚未抵达,辎重车辆依旧在后方,没有必要这个时候去和公孙瓒硬碰硬。

此地是为章武北面的一处乡亭,后世是河北沧州青县东面的旷野,有滹沱河一条支流,地势平坦,原本是相当富饶的一片土地。

只是这些年来,渤海战乱不休。先是黄巾之乱,后又是张纯张举丘力居叛乱,然后是袁绍刘备公孙瓒三方争斗不休,使得渤海郡一片民生凋敝,土地荒芜,百姓要么遭殃于兵灾,要么背井离乡,逃离别处。

因此这处乡亭除了少数残存的百姓以外,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荒废。这些百姓数量稀少,见到有兵马过来,都是条件反射地逃入了附近荒山之中,在这乱世,最受伤害的,也是他们。

鞠义对这些百姓没什么兴趣,抵达此地之后,一边派出斥候去侦查北面公孙瓒部的动静,一边原地安营扎寨,利用原本已经破败的村庄当作临时营地。

这个时候天色还只是下午晡时末刻,因为章武到滹沱河渡口处是七十余里,原本要走一天,而他们只走了五十里,自然不用那么多时间。

士兵们开始砍伐树木,临时制造营地。鞠义的先锋军有两万多人,普通的乡亭村庄即便有些房屋,哪里能住得下那么多人?

因此房屋只是军官将领们住的地方,士兵还是得搭建帐篷。

临时营地简单得多,砍伐木头制作成简易栅栏即可,甚至都没有太多防御设施。一根根削减的木头插在地上,临时做个挡板而已。

这还是鞠义谨慎,如果换一个将领,更简单点就干脆原地安置帐篷,连栅栏都懒得做。

其实鞠义并不认为公孙瓒敢来攻击他。

袁绍大军就在身后,五万多人浩浩荡荡,再加上北面有颜良部,西面还有王门部,三面包夹,公孙瓒如果聪明一点,就应该干脆抛弃部众,自己坐船偷渡过河,逃回幽州。

不过该谨慎一点还是得谨慎,除了栅栏以外,鞠义还命令他的先登死士今晚警戒,先登死士的组成由八百死士加一千弓弩手组成,以悍不畏死著称。

有先登死士作为警卫防御,鞠义还是非常放心。认为哪怕公孙瓒调集大军今晚夜袭,也绝不可能给他造成什么太大伤害。

但万事总会出人意料。

公孙瓒确实没有晚上偷袭他,而是选择下午白天。

这个时候鞠义才刚刚抵达不久,正在命令士兵砍伐树木,制造临时营地。

整个平原上一处忙碌,士兵们根本没有有效组织起来,有人在搭建帐篷,有人在砍伐树木,有人在制作栅栏,所有人都分散在野外,没有阵型,也没有大规模军团。

而就在此时,整个大地忽然轻声颤抖起来。离北面更近,正在山林中砍伐树木的士兵们首先感觉到了不对劲,一个个立于原地,向远处眺望。

地面的抖动幅度越来越大,然后在地平线上,已经能够看到滚滚尘土飞扬,无数黑点不断冒头,向着这边冲来。

“敌袭!”

“敌袭!”

“敌袭!”

尖锐的呐喊声不断传播。

靠近北面的山林是最近的木材来源,离营地约有三里地。

砍伐树木的士兵第一个喊,然后不断接力,中间运送木材的士兵也开始喊,最后传回了营寨。

在短暂的不知所措之后,最先反应过来的是各级军官,呼喊着让士兵们放下手里的东西,撒丫子就开始往营地方向跑。

鞠义这个时候正在命人打扫一处房屋,此处营地是围绕着一座村庄修建,军官们住在中央的房屋当中,士兵们则绕着村庄外围坡地居住,有些许幅度。

听到外面传来声音,鞠义大惊失色,甚至都来不及戴上头盔,连忙跑出屋子,远远地看到北面尘烟滚滚,知道大事不好,立即招呼先登死士。

先登死士作为鞠义亲卫军,并不需要去做制造营寨的体力活,除了他们以外,还有三千预备役,一直留守营地,严正以待。

此时敌袭,一千八百先登军再加上三千预备役,在鞠义以及各级军官的带领下,纷纷冲到了营地外围坡上准备。

他们这边才刚准备好,公孙瓒的五千骑兵就已经出现在了他们的视野里,卷动着风雷之势涌来。

从发现敌人,再到敌军抵达,短短不过数分钟的时间而已。

也就是鞠义的统率能力在汉末各大将领中属于很高级别,跟高顺徐荣等人一样,属于大将之才,才能够在这几分钟内反应过来,若是一般将领,军队早就乱成一团,敌人不战自胜。

“杀!”

公孙瓒看到敌人居然根本没有阵型,大喜过望,一声令下,命令最前面的一千骑兵向着敌人营地发起进攻。

因为此时此刻,所有士兵都在往营地集结,杀过去,正好可以打散他们建制。

而之所以先命令一千骑兵进攻,是为了试探。

葛亭之战,公孙瓒已经吃过一次亏,引以为傲的三千白马义从全军覆没,到现在还没有重新组建起来,让他不得不开始学聪明许多,学会试探性进攻。

但鞠义已经在坡地上埋伏,骑兵才刚过来,强弩手立即射箭。

密集箭雨纷纷袭来,公孙瓒前排骑兵不断倒下。

顷刻间就损失了数百人。

眼见敌人早有准备,公孙瓒沉着应对,呼喝一声,骑兵大队分成左右两边,绕道而行。

看到这一幕,鞠义咬紧牙关,狠狠地锤了一下草地。

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因为此地处于平原地区,地形对于骑兵的加成极大,弓弩手不可能去追着骑兵射箭,所以他们只能埋伏在一处突袭。

然而平原区域四面八方都是一片平坦,在这个方向撞得头破血流,那就换一个方向。

骑兵们干净利落地绕开他们的设伏点,从左右两侧分头包抄过去。

鞠义不敢动。

一动他们的阵型就会被打乱,因此只能让先登死士以及三千士兵结阵自守。

可他们不动,那远处正在集结的士兵就遭了殃。

骑兵们还未靠近,就开始举起手中的长弓射箭,数波箭雨之后,士兵们哪里还有集结的想法,纷纷作鸟兽散,原本已经聚集起来的七八千人,顷刻间土崩瓦解。

而接下来,就到了骑兵表演的时候。

旷野上衔尾追击,或是骑射,或是追砍,从高空俯瞰,就能看到整个平原上,散落着无数如蚂蚁一样的黑点,抱头鼠窜,慌不择路。

在他们的身后,马匹奔腾,尘烟滚滚,不时起跃,就能伴随着一颗颗人头落地。

鞠义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在这种地形,拿骑兵一点办法都没有。

附近有一条小河,很多士兵们都往河里或者森林里跑。

可两条腿,又如何比得上四条腿?

大量的士兵还没有靠近,就已经被骑兵斩杀,整个战场成为了一片屠宰场,短短一两刻钟的时间,就有数千士兵死于骑兵的屠刀之下。

公孙瓒骑着白马,在数十护卫的簇拥下,来到了离鞠义那边约五六十丈开外的一处丘陵小土坡上,俯瞰整个战场。

最引入注意的,是远处坡上那面“鞠”字大旗。

数年前,自己的白马义从,就是倒在此人手里,现在,正是报仇的好时机!

公孙瓒面目冷笑。

鞠义这些年自从击败公孙瓒之后,日渐骄纵,历史上早就被袁绍杀了。

但此时袁绍还没有完全击败公孙瓒和刘备,还有用得到他的地方,因此一直忍耐,装作礼贤下士的模样。

今日一战,公孙瓒势必要取他的性命。哪怕鞠义现在面对公孙瓒的冲击能够保住一条命,但这么大的损失,估计不死也得脱层皮。

不过这些事情双方自然不清楚,公孙瓒的目光早就移往他处,他在等待自己麾下的骑兵将鞠义部众屠戮一空,然后再集中兵力,将固守在坡上的鞠义干掉,狠狠地出一口恶气。

屠杀已经到了白热化,鞠义部队已经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伤亡。再过一个时辰,除了少数跑入河流以及森林里的士兵能存活下来以外,恐怕剩余士兵十不存一。

但就在公孙瓒志得意满,认为今日大胜而归的时候,远方的大地上,忽然同样传来地动山摇的声音,狼烟滚滚,整个地面,都在震动。

袁绍的骑兵部队,居然在这个时候支援过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