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谋伐 > 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

三国之谋伐 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7:33:39

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

三国之谋伐

“伯圭兄的求援信?我不是早就派了援军过去吗?”

青州,平原国。

陈暮正在桌案上写一封密信,刘备忽然闯进来,急吼吼地问他什么时候派援军去帮公孙瓒。

听到他的回答,刘备诧异道:“什么时候的事情,我怎么不知道?”

陈暮站起来,把急躁的老大哥摁在了席上,笑着说道:“大哥忘了,我早就已经向洛阳上书,请求天子向幽州各胡人部落立即前往支援伯圭兄了吗?”

“靠那些胡人?”

刘备有些生气,指着北方质问道:“四弟好生糊涂啊,你真就指着那些胡人能帮你成事?”

“胡人在这方面还是靠得住的,何况不是还有当今天子的诏书吗?”

陈暮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笑呵呵地磨墨。

刘备坐不住,又站起来道:“我的四弟啊,胡人如果靠得住,他们也不会屡次反叛朝廷,为祸边疆了。我得提醒你,胡人素来狡诈多变,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利用天子,得了好处,却不愿意效力?”

“那胡人靠不住,我靠谁啊?公孙度?”

“更靠不住。”

“一个在辽东称王的人?”

“称王那是叛逆!正经人谁称王啊。”

“大哥敢称王吗?”

“不。”

“是不敢还是不愿?”

“是不可能。”

“袁绍和袁术现在都不敢。”

“袁绍袁术虽然叛逆,可比起此人,他更加可恶。高祖白马之盟,非刘不得称王,此辈居然在辽东自立为辽东王!”

“既然胡人靠不住,公孙度也靠不住,那我能靠谁去救伯圭兄?”

陈暮耸耸肩:“难道从渤海杀过去?人家袁绍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会放我们通行。”

现在幽州附近就这点势力。

北面后世内蒙草原的中部鲜卑和东部鲜卑。

然后就是栖息于燕山附近的各个乌桓部落以及辽东称王的公孙度了。

公孙度早在初平元年就自称辽东王,早就已经无法无天。

袁绍近水楼台,直接就能出兵。

而青州却无法派兵过去,除非和袁绍在渤海直接开战。

但现在却是全面开战的开端,兵力一定要集中优势,一旦选择从渤海去救公孙瓒,反而会坏事。

因此这个时候青州不能动。

毕竟袁绍自己也已经把主力军队放在南面,只派少部分兵马北上。青州一动,就失了先机,反而被人家后发制人。

刘备沉默许久,试探问道:“为何不能用船只运兵去幽州?”

陈暮笑道:“大哥是坐过船的,护船司的士兵人家是多年训练,才能站得住脚。北人本就不擅长乘船,几万大军运过去,走一路,吐一路,到了幽州还有几人有战力?”

刘备半天不语,过了很久,才轻声说道:“四弟觉得,那些胡人真的会听从天子征召,前往营救伯圭?”

陈暮指着自己的脑袋说道:“大哥,不要在脑子里形成固定思维。当年丘力居的事情,固然是因胡人狡诈多变,然朝廷也有责任,辩证地看待问题。何况此次天子征召的又不是原来丘力居的部落,是其它小部落乌桓,不可同日而语。”

“当年丘力居的事情,或许朝廷确实有错。不过......唉,算了,此次也只能依仗胡人了。”

刘备叹息一声,沉思许久,摇摇头,无奈地转身出门去。

他其实很想管这件事。

一来是义气。

二来是脸面。

历史上公孙瓒死的时候,他根本没有能力,因为他那个时候正在许都被曹操控制起来,由于衣诏带的事情,正跟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然后伺机找机会逃跑呢。

当时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且离得又远,闻听公孙瓒死讯的消息,估计是几年后的事情了。

而现在呢?

不仅有能力,还有与之匹配的实力。完全可以插手幽州的事情,保住公孙瓒的基本盘。

众所周知,刘备是个燕地游侠儿出身。

行走江湖,义字当头。

这一点上他跟公孙瓒很投缘,两个人都讲义气。

所以他这才害怕,怕如果陈暮的计策失效,哪怕刘虞下了诏书,胡人依旧不出力,导致公孙瓒兵败,公孙瓒埋怨他,甚至怨恨他。

到时候他就很难堪了。

只是如今也没有办法,青州上下全都在整装待发,兵力也在大量集中,准备开始与冀州的战争。

现在调人过去,从陆路走要过渤海袁绍的地盘,从海路走,确实跟陈暮说的一样,几万人马过去,飘摇颠簸一路,到了之后有几个人能有战斗力都是个问题。

因此他也只能在心里安慰自己,希望陈暮的计策有用,希望刘虞这块金字招牌在幽州依旧行得通。

而看着老大哥忧心忡忡地离开,陈暮却是丝毫没有在意地笑了笑。

二极管不可取。

刘备出身于幽州边境,见识过胡人反复无常,所以才有会质疑陈暮这个计策到底能不能行得通。

但陈暮作为穿越者,好歹也是熟知历史。

他清楚地知道刘虞在幽州到底有多大能量,一声令下,能够在幽州掀起多大风浪。

历史上公孙瓒把刘虞杀死,鲜于辅只是振臂一呼,为刘虞报仇,瞬间就是十多万大军起来,配合袁绍将公孙瓒彻底打败。

如果这还不能证明刘虞的威望,那还有什么能够证明?

更何况历史上的刘虞,还是一个死人。

死人不会为活人带来任何好处,帮死人报仇也不会带来什么荣誉。

可即便如此,依旧有那么多胡人愿意追随鲜于辅参战,要为刘虞报仇雪恨,就可以知道他的威望有多高。

而如今刘虞不仅还活着,还成为了名义上的大汉之主,不管是那些拥戴他的人,亦或者想从他那里获得某些好处的人,都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因此陈暮甚至大胆猜测,这一次响应刘虞号召的胡人,绝对比历史上只多不少。

只要刘虞答应出手,以他在幽州的威望,公孙瓒会不会被袁绍攻灭的问题,陈暮都懒得去担忧这个问题,与其去想一件绝对的事情,还不如去想想与冀州开战的战术打法。

“阿大!”

在小厅中沉思了许久,把密信写完之后,装入信封,陈暮唤来侍卫阿大。

阿大进来道:“四将军,什么事。”

“送去间曹室,让侯令史将这些信件送去冀州。”

“好的。”

阿大看到桌上满满的不止一封信,虽然有些好奇,但还是没有过多询问。

不过还没等他送去间曹室,侯栩倒是急匆匆过来。

得,阿大也不用去了。

陈暮笑道:“伯杼先生,我正准备让阿大去给你送东西呢。”

侯栩拱了一下手没有说话。

阿大就识趣地放下信件告辞离开。

等他走之后,侯栩才脸色阴沉地说道:“司命,出事了。”

“什么事?”

陈暮看他脸色不对劲,心中盘算了一下最近在天下各处布的局有没有漏洞。

仔细想想,应该是没有的。

张燕那边在等到他们的指令行动,荀和那边应该也不至于暴露。

还有北边,南面,都只是暗棋,都没有动静。

那么问题会出在哪里?

没想到就在陈暮想着是不是他在外面的布局有什么问题的时候,侯栩却道:“军情司密报,青州无数世家大族,暗中在与袁绍密信往来。”

“哦?”

陈暮听到这个消息,顿时没了兴趣,只是点点头道:“这样啊,我知道了。”

“司命......”

侯栩欲言又止......

陈暮奇怪道:“伯杼先生,你还有什么事吗?”

“可是,这是通敌叛乱。”

侯栩舔了舔嘴唇,缓缓说道:“如果他们把我们的军事部署透露出去,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场灾难。”

陈暮笑了起来:“水无常势,兵无常形。今年我们准备的是一场攻击战,而非防守战。兵力布置随时都在变动,也会敌人的变化而变化,就算有世家为内应,哪里能把情报这么快传递出去?”

这又不是无线时代,别说手机,连电报都没有。想要发送情报,基本靠人力。别看陈暮策动了荀和这些党人势力,可他依旧无法获得袁绍内部的一些高级军事秘密。

因为这些军事秘密,只是在数个人范围之内做出的决定,没有广泛流通出去。甚至其他的一些高层,也不一定会知道这些事情。

比如今天袁绍与郭图商量什么计策,明天又与许攸聊点话题,后天又跟荀谌谈些内容,只要郭图许攸荀谌这些人不叛变,军情司就算有通天手段,总不可能拿着刀去逼问他们吧。

因此大多数时候,只能通过敌人的动向来判断。像上次青州截获袁绍准备去策动公孙度的消息,只是小概率事件,更多的,他们连袁绍现在总兵力都算不清楚。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嘛。

所以同样的道理,青州的军事部署,都由陈暮沮授田丰荀彧荀攸等人策划,只要刘备麾下的几个高层谋士和将领不叛变,那些外围的世家们,翻不起什么风浪来。

然而侯栩却皱起眉头,不解问道:“我想不明白,哪怕他们不能把情报准确传出去,可这却是背叛了青州,司命为何不下令捉拿他们?”

“为什么要捉拿他们?”

陈暮反问。

侯栩无语道:“都已经通敌叛变了......还需要理由吗?”

陈暮笑道:“也许他们只是给冀州的朋友正常写封书信呢?如果以这个理由抓捕他们,会闹得青州上下人心惶惶的。”

侯栩争辩道:“可安插在这些世家身边的司卫拿到了确凿的证据,证明他们通敌卖国。有些司卫盗录了信件内容,还有些司卫亲眼看过,可以描绘内容大概,名单我都已经整理好了,什么罪名也都有,只要司命一道命令,立即捉人拿赃。”

陈暮听到他的话,这才意识到侯栩是认真的,摆摆手道:“你的意思是,所有与冀州联络的世家宗族人员名单,你都已经整理好了,甚至还有他们所写的书信复印件?只要我下令,立即就能拿到他们通敌的证据?”

“不错。”

侯栩很肯定地点点头,这是他对内工作的一项重大业绩。

陈暮沉吟许久,摇摇头道:“烧了吧。”

“烧了?”

侯栩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震惊地看着他,这是多少情报人员费尽心思才弄到的东西,怎么能说烧就烧呢?

然而陈暮却苦笑道:“伯杼先生,你有没有发现你有一个很大的缺点。”

“什么缺点?”

“不会装糊涂。”

“司命,我听不明白。”

“人啊,有的时候,得难得糊涂。”

陈暮目光深邃,淡然地道:“如果先生还听不懂,那我给先生讲一个故事。”

侯栩拱手道:“洗耳恭听。”

陈暮露出回忆的神情,他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电视剧,于是轻声说道:“在遥远的一个大陆上,有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有一个十分清廉的御史,在这个国家四处巡视,监察各地贪官污吏。”

侯栩纳闷道:“御史可以四处巡视吗?”

“这个国家与我们不同嘛。”

陈暮笑了笑。

东汉的御史除非奉皇帝命令,不然确实不会到处跑。

因为刺史本身就是御史的一种,刺史六百石,属于中央常驻地方的监察官员,直接对御史台负责,因此就不会存在那种到处跑的巡察御史,要到明清时期才会有。

“哦。”

侯栩点点头,不再插嘴。

陈暮就继续道:“这个御史在巡查各地的途中,发现了一个很厉害的县令,这个县令贪赃枉法,得了很多不义之财,生活却过得很清贫。每次被御史罢黜,很快就又能被朝廷赦免,然后去其它地方继续为官,你知道为什么吗?”

侯栩想了想,说道:“既然贪墨了很多钱财,生活却十分清贫,说明他得的钱财,是贿赂给了上官。”

“不错。”

陈暮笑道:“这个县令贿赂了很多朝廷高级官员,他把这些贿赂的经过做成了大量的账册,双方书信往来、财礼过程,每次都做了详细记录,一本本的账目,一封封书信,全都保存下来,记录之多,甚至可以放置在数个大箱子之中。”

侯栩只觉得毛骨悚然,愕然说道:“这得贿赂多少钱财,才能有如此多的账本。”

陈暮说道:“然而这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因为这个国家还有无数这样的官员,这样的账本,这个国家的官员在贪腐,百姓民不聊生,外面的敌人亦是在对它虎视眈眈,可谓是内忧外患。这个御史气愤之下,继续追查,最终截获了大量的账本记录,涉及的官员几乎遍布大半个朝廷。”

“这个国家没救了。”

侯栩感叹道。

“是啊,在这个御史去世后的三十年后,这个国家就灭亡了。”

陈暮道。

“那后来呢?”

侯栩追问。

陈暮就说道:“后来御史将这一箱一箱的证据全都摆在了那个国家的皇帝面前,在殿外,跪满了朝廷大部分高级官员,相当于我们的三公九卿,全都跪在门外。”

“然后皇帝将他们处死了?”

侯栩又问。

“没有。”

“没有?”

“是的。”

陈暮道:“皇帝从屋内走出来,他身后的房子着火了。就这样,一切的罪证,都消弭于一场“意外”的火灾之中,所有的大臣,都在感谢天恩。一切都好像发生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有那位清廉的御史,在哀莫大于心死之中,辞官回了故乡。”

“这个国家确实该亡!”

侯栩气愤不已。

他当年贿赂张让,一切账目都有记可查。

如果这些东西摆在汉孝康帝面前,别说张让,估计就算是康帝他爹都得被他砍死。

因为这些可都是在动摇他的江山,对于皇帝来说,这绝不能容忍。

然而陈暮却道:“可正因为这个皇帝将所有的贪官污吏包庇,这个国家才多存在了五十年,如果他当时就选择处置这些官员,也许不到一两年,国家就已经灭亡了。”

“为什么?”

侯栩不解。

陈暮感叹道:“这就是智慧呀。这个国家内忧外患,内部造反起义不断,外部敌人环伺,如果此时朝廷大半的高级官员全都被处置,那么整个国家都会陷入内乱之中,朝廷停摆,部门罢工,军人失去斗志,地方官吏不再治理,你猜敌人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侯栩沉默了很久,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地说道:“我明白司命的意思了,现在正是天下大乱的时候,我们即将与冀州展开决战,如果处置那些世家大族,反倒是我们内部先乱,所以必须维护稳定,是吗?”

“你能明白这个道理,就最好了,现在该知道怎么做了吧。”

陈暮淡淡地道。

“唯!”

侯栩拱手一礼,缓缓地倒退着出去,他知道该怎么做了,一个字——烧!

看着他离去,陈暮想起了曹操。

历史上,曹操在击败了袁绍之后,攻占了邺城。

在搜城的时候,在邺城很多官员以及袁绍宅邸,搜出了大量的许都高级官员以及世家大族的通敌卖国的信件。

麾下所有郡太守里,居然只有李通一个人没有私通袁绍,可见当时的环境有多糟糕。

而曹操的处理结果也是一个字——烧!

这一烧,就是收买人心。

现在陈暮跟曹操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区别只是在于,曹操当时连麾下很多高级将领都通敌,而至少他现在没有麾下将领叛变,情况就已经好了不少。

更何况能够泄密的高级谋士没有,在这一点上,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以后说不准,还能够利用那些世家大族,放点烟雾弹什么的呢?

陈暮目光淡然地看向厅外远方的天空。

准备了这么多年,布了那么多棋子。

与袁绍的大战。

也该拉开序幕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