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谋伐 > 第一百一十九章 灵魂拷问

三国之谋伐 第一百一十九章 灵魂拷问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7:33:39

第一百一十九章 灵魂拷问

河内郡,战国时期魏国腹地。在后世则是河南焦作、新乡、鹤壁一带,属于华北平原一部分,拥有大片肥沃土地,在东汉最鼎盛时期,光这一郡人口,就接近百万。

而经过黄巾之乱,董卓之乱以及诸侯混战之后,河内郡如今的人口已经锐减,几近十不存一,不论是商业、农业、民生以及人口,都遭到毁灭性打击。

最开始的黄巾之乱对于河内郡的打击其实不算太大,因为司隶的黄巾还没开始起义,就被唐周告密而遭到了夭折,并没有给司隶形成威胁。

真正对河内郡造成影响的,还是董卓之乱。不仅董卓在祸害河内,各路诸侯的兵马也在四处劫掠,导致河内生民凋零,一片狼藉。

好在河内太守王匡玩火**,为了搜刮钱谷而拷打河内诸多大族,逼迫他们交钱交粮,被陈暮涉及杀死,河内郡自此落入了青州军手里,赵云被任命为河内太守,与部下韩浩一起组织屯田事宜。

这些年司隶逐渐稳定下来,北面太行山中曾有大量流民,在朝廷的宣传感召下,回归河内。还有并州这些年屡次遭到休屠各部攻击,除太原上党二郡以外,其它郡全都落入胡人手里。

汉人因此南迁,有些落户在太原上党,有些落户在河东,还有些则回到了相对安稳,且闲置土地较多,朝廷正大量招募流民开垦土地的河内,河内因此而慢慢恢复了一些。

朱儁和陈暮率领大军一万人,自小平津渡口过河,途径河阳、温县、平皋、怀县等地,这些地方也就是后世的焦作、新乡二市,此时因为数年来相对安稳,且天子脚下,刘虞关注民生,情况非常不错,百姓安居乐业,夏日农忙不绝。

而过了共县之后,情况瞬间就变得不一样起来。炎炎夏日,鹿肠山脚附近到处都是兵马横行,平原上许多破败的村庄无人居住,田园荒芜,长满了杂草,远处淇水河畔,森林郁郁葱葱,唯独少了那一抹人烟味道。

同样一郡,靠近洛阳的县城乡野就十分繁华,靠近魏郡的县城乡野就一片破败。更多的就仿佛是军事基地一样,各种岗哨、坞堡、烽火台等,肥沃的土地就这样任由其荒废,殊为可惜。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魏郡就在旁边,双方作为敌对势力,随时都会开战。因此在这边发展民生很不理智,也许才刚刚有起色,就会再次因战火而消亡。

所以在河内的东北部分,只能实行军事化管制,而在西南部分,相对安定一些,自然可以发展民生治理,为前方军队提供源源不断的粮草。

钟繇在怀县就下了车,他将在怀县展开粮草中转站的工作,朱儁则与陈暮继续北上,过了鹿肠山,抵达了朝歌县。

作为商朝的首都,朝歌在此时却更像是个寂寂无名的小县城。城不大,也不高,但城外却拥有大片沃土,与过了共县之后就是大片荒芜不同,朝歌城外的土地有人耕种。

西面的官道之上,陈暮稍微比朱儁落后半个身位,四处巡视。因为过了共县到鹿肠山南面这一大段路看到的都是一片破败的景象,陡然发现在朝歌县城附近居然还有田土和村庄,倒是让众人颇为惊讶。

这一路上的几处小村落都井然有序地坐落在远处平原上,来往传信的骑兵很多,周围亦有岗哨站岗,对于新冒出来的这支大军,村寨里的百姓都没有过于惊惧,这里大多都是老弱妇孺,田间耕种的人也多上了年纪,犬吠鸡啼牛哞,一派怡然自得的农家之景。

在官道的尽头就是耸立着的朝歌县城,城镇附近十分安静,仿佛只剩下城外森林树梢间啾啾的鸟鸣。偶尔在矮垣泥院里能看见一两只孤零零的黑猪,耷拉着耳朵把长嘴拱在院墙下呼哧呼哧地找食,军队没有惊动百姓,悄然从官道上过去。

最先过来迎接的是典农校尉韩浩,他正在田间监工,听闻朝廷大军已至,立即前来迎接。不过韩浩还没有抵达近前,远处朝歌县城就轰然跑出数十骑兵,最前头的是一匹不染丝毫杂陈的白马,马上一名银甲垮枪的大将。

韩浩注意到赵云已经出来迎接之后,就在田边站住脚,没有过去。而朱儁这边也是伸手示意大军停下脚步,一直到赵云过来,韩浩就加入到了赵云的队伍里,一行人离大军约十来步的时候下马走了过来。

“末将赵云。”

“末将韩浩。”

“参见太尉、少府。”

二人单膝下跪,以军中规格行礼。

朱儁坐在马上,老头胡子花白,却像是针一样,说话时一抖一抖,沉声说道:“起来吧。”

“唯!”

二人起身,赵云说道:“请太尉少府进城,城池狭小,大军可入驻城外行营。”

“前面带路。”

朱儁又对身边的副将种辑、王子服等人说道:“你们领军去行营安顿。”

种辑和王子服也是朝堂老人,早年曾经跟着卢植平定黄巾,后来回到朝廷,依旧为北军校尉,结果皇甫嵩领北军出征韩遂,董卓之乱后,皇甫嵩被董卓一道诏令骗去洛阳,下狱拷打致死。

自此北军就被董卓收入彀中,种辑和王子服也变成了被迁去长安的满朝文武中的一员,一直到陈暮领军围攻长安,解救所有公卿,这才回来。

原来北军五校尉,伍孚、鲍鸿、吴兰、王子服以及种辑,伍孚曾经试图刺杀董卓而被杀,鲍鸿早在汉孝康帝末期,就因为贪污军饷,遭到黄琬弹劾而被诛,吴兰前几年病死,现在北军中只剩下种辑和王子服,也都年逾五十的人。

在历史上他们二人会参与衣带诏,密谋诛杀曹操,结果因为事情败露而被杀。但现在曹操失去了胁天子以令诸侯的能力,自然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如今二人被任命为中郎将,担任朱儁的副手,随军出征。

安排了大军之后,朱儁和陈暮则与亲卫在赵云韩浩的引领下进入朝歌城池,朝歌原本属于前线,后来吕布从荡阴跑路之后,关羽率军北上收复荡阴、林虑以及靠近黎阳县等地,震荡邺都。

袁绍因此放弃亲自追杀公孙瓒,连夜回来防守。自此朝歌就变成了后方,而前线的林虑、荡阴以及黎阳一带,成为了洛阳以及袁军互相拉锯,对峙的一片战争区域。

一行人进了城内,到了县衙府邸,朱儁高坐堂上,赵云向他请罪道:“太尉,朝廷诏书前些日子就已经下达,前将军本来遣末将前去共县迎接,无奈昨日在黎阳一带,有袁军来犯,末将领军将其击退,今日才刚回来,未来得及迎接,请太尉少府海涵。”

“哦?”

朱儁有录事尚书的权力,倒也知道边境摩擦不断,双方不时小规模战争骚扰,因此并未在意,摆摆手道:“些许小事,却是无妨。之前我看朝廷公文,知道你们在这边很辛苦,三天两头就有战事,现在不知道如何了?”

这是在让赵云汇报一下现在的战况。

赵云就把如今两方对峙的情况说了一下,他此时镇守朝歌,一边让韩浩在朝歌附近屯田养军,一边辐射东面黎阳,以便于从右侧威胁冀州魏郡。

朱儁和陈暮一路走来,在鹿肠山以南地带看到一片荒芜,唯独朝歌附近却是热火朝天,就是因为这里是屯田之所。

实际上赵云率领的兵马也并非洛阳军队当中的精锐,而是一些二线部队和地方守军而已。

历史上对于曹操屯田的评价颇高,认为正是屯田制度解决了北方粮食危机。

但我们要知道的是,什么是屯田制。

所谓的屯田制,实际上就是农奴制,曹操得青州数十万黄巾,让他们种地,然后所得除了保证这些人的基本生存以外,其它全部都要上缴给曹操。

这制度听上去是不是有些耳熟?

什么是大地主呀?

这就是。

那些被屯田的人,跟奴隶没什么区别,没有自己的私有财产,整日劳作,生死都掌握在别人手里,努力付出之后,没有任何回报,仅仅只是让自己饿不死,仅此而已。

所以说不要认为屯田制有多好,只不过在汉末乱世,能有口吃的活下去就很不错了,人不人权以及奴不奴隶的问题,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而当初洛阳朝廷刚刚确立的时候,司隶也爆发了粮食危机,因此赵云不得不听去韩浩的意见,同样发展屯田制。

只是赵云与曹操的区别在于,曹操是终身农奴制,赵云是让白波军与黑山军进行短期屯田,实质循环交替,如此激发白波军和黑山军的工作效率,让从事屯田制度者看得到希望。

白波军起源于河东白波谷,多为并州流民和河东流民,拥众二三十万,其中老幼妇孺占大多数,在关东军收编白波军之后,关羽挑选其中精锐为一线作战部队,又安置剩余的家属在河内屯田,解决司隶粮食危机。

而经过数年屯田之后,按照当初与白波军达成的协议,屯田五年之后,这些田地将成为屯田者的永久土地,因此现在大多数白波军家属都已经不再从事屯田制度,白波军也成为了利益捍卫者。

有些像宋明时期的军镇,军镇当中的士兵家属大规模在边境屯田,几年下来,这些士兵家属将会获得这些田地,士兵为了保护家属和自己的私有财产,就必须和敌人拼命。

等到白波军成为利益捍卫者,新的屯田人员就会变成黑山军,也许有人奇怪,黑山军不是已经投靠了朝廷吗?为什么还会成为朝廷的屯田制农奴?

但我们要知道,黑山军并不是张燕一股。

黑山军起源于河内黑山山脉,这个黑山山脉就是太行山南部的余脉,黄巾之乱时,冀州黄巾在张角破灭后,几乎全都开始往太行山转移,大大小小二三十股势力,分布在整个太行山当中。

这些黄巾余孽从冀州的常山国、中山国、赵国、魏郡、上党皆有分布,一直延续到河内郡,整条太行山里到处都是黑山军。

按照《后汉书》记载,太行山里的黑山军总人口多达百万。

张燕只是其中最大的一股势力,拥有将近二三十万人口,兵马拥众七八万之多,虽然投靠朝廷,但还有二十多股势力盘踞在太行山里,并没有投降于洛阳朝廷。

所以河内北面其实一直不太平,常有黑山军南下劫掠百姓,为此关羽派徐晃驻扎在林虑、大号山一带,与那里的黑山军交战,俘虏以及投降的黑山军,精装收编入伍,老弱妇孺家属则安排屯田,取代原来的白波军。

赵云之前是在共县、汲县等地领白波军家属屯田,等到关羽收复林虑荡阴之后,又领黑山军的家属在朝歌屯田,他率领的部下也都是原来的黑山军,总计一万两千人,有部将韩浩、罗平安、李兰,以及原来的黑山军将领陶升,五鹿等,常与黎阳一带袁军作战。

这就是目前朝歌一带,赵云这边的情况。

说完自己这边的情况之后,赵云又向朱儁陈暮说了一下关羽前线那边发生的事情。

自从关羽收复荡阴林虑等地,兵马威逼黎阳、内黄、繁阳一带,离邺都已经不足二百里,这让袁绍大为震惊,因而急忙返回魏郡,于双方边境,也就是后世的安阳市一带,布置大量兵马。

后世很多人以为安阳就是邺城,实际上邺城位于安阳的北面约三十公里,距离上更靠近磁县,因此只能说邺城是在安阳境内,但并不是在原来的旧址上。

由于当时这附近并没有城池,属于一片旷野,且此地离邺城太近,不过一日路程就能兵临邺都城下,所以袁绍干脆在此地,也就是后世的安阳市市区,洹水河畔重新铸造起一座城池,并且大量修筑堡垒、壕沟、营寨等防御设施。

这座城池以及防御设施,其实早就已经筹备建造,在吕布镇守荡阴之时,就差不多完工。一直到关羽收复荡阴,然后领军北上,想要一举攻破魏郡的时候,发挥出了它应有的作用,将关羽几次进攻打退。

随着袁绍回军,魏郡的军事力量得到增强,关羽不得不撤兵。但同时袁军也开始从防线里出来,慢慢往河内推移,增大战略面积,最远的时候,甚至已经攻破羑(you)里城,打到荡阴城下。

双方就在荡阴与安阳城之间数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展开激烈的拉锯战,地理位置差不多是后世鹤壁市与安阳市之间这一大片土地,这些地方成了双方战争的中心区。

从战争过程来看,双方互有胜负。都没有发动大规模战争,只是数千兵马之间在平原上游弋时爆发的冲突,战损规模也大多在几百上千人之间而已。

但从结果上来看,关羽的防线一直从快杀到邺都,一路节节败退,丢弃了中间的羑里城,又回到了荡阴城下,可见其已经处于劣势。

赵云得知的最后关于前线的消息,还是前日关羽亲自领军出城将袁绍派去城下的兵马杀散,最新消息就不得而知了。

陈暮听闻二哥在前线处于下风,皱着眉头询问赵云道:“子龙,如今袁军现在驻扎于何处?”

“在羑里城以北,包括羑里城皆有,连绵数十里营寨,大军不下十万。”

“我记得羑里城早就已经毁坏了吧。”

“是的,原来剩下一些残垣断壁,城池已经没有了,吕布在荡阴的时候,袁绍就派人修葺过此地,吕布走之后,前将军收复荡阴,将此地重新铸造为城池,想作为攻打袁军的桥头堡,哪料到城池尚未修好,袁军就攻来,前将军不得不弃城。”

赵云解释了一句。

羑里城就是纣王囚禁关押周文王姬昌的地方,从殷周时期到东汉一千多年,这里早就破败了。之前是荡阴的一处乡亭,早年曾经把这里留下来的一些残垣断壁经过简单修葺,成为亭长的亭舍。

后来关羽收复这里之后,就想利用此地特殊的地形,当作敌人进攻荡阴的缓冲城市,与荡阴并列为两座城池,形成掎角之势。

可惜还没有铸造成功,就被袁军打过来,城墙都没有修好,自然无法防御,只能撤军。

关羽撤军回荡阴,羑里城就被袁绍占据,他派人继续修建城池,使得羑里城反倒成为了袁军攻打河内的桥头堡,双方形势倒转过来,袁军站稳了脚跟,步步紧逼,导致关羽前线颇为吃力,现在落入了下风。

“取地图来。”

听到赵云的话,陈暮立即察觉到不妙,让赵云把地图拿过来。

赵云便取来此地舆图,这是泰山学宫地理学院在洛阳军中的毕业生绘制,包括双方犬牙交错的态势,都已经一一标注,简单易懂。

陈暮看了之后,低声说道:“袁军如果不傻的话,一定会断二哥的粮草吧。”

“是啊。”

赵云叹气道:“这几个月来,我们都是在为粮草而争夺,袁军时常越过荡阴骚扰我往前线运输粮草的粮道,几次都是我亲自领军这才将他们击退,现在敌人的动作越来越多,如果不能把羑里城夺回来,恐前将军只能撤兵,再次退守朝歌了。”

羑里城的失守是一个很大的败笔,因为袁军和洛阳军队一直是在荡阴与安阳之间交战,这中间有数百平方公里的战略纵深,直线距离也有七八十里,两边你来我往,大概率只能形成犬牙交错,互相拉锯的局面。

但羑里城丢失之后,袁军有了城池就站稳脚跟,如一根钉子一样镶嵌在荡阴腹地。你本来就兵力不如人家,敌人还在你的城外有一座城池固守,一下子就会将本来对峙的局面打破。

如此一来,关羽就进退失据,瞬间变成被动挨打的局面。毕竟如果羑里城还在关羽手里,那么敌人就算想要进攻,中间这一大段纵深,就有操作的空间。

比如袁军打到羑里城外,荡阴与羑里城互为犄角防守,敌人在城外构筑营寨,那么中间的粮道,就有可能遭到关羽军打击。

而且营寨基本都是木头制造,防御能力比城池差得太多,关羽手中不是没有燃烧瓶,若是利用燃烧瓶发起猛攻,袁军派人前往安阳求援,去求援加援军赶来,来回都得花两天时间,到时候营寨早就变成废墟。

现在羑里城被拿下之后,燃烧瓶对城池没有一点用处,想要短时间内攻破羑里城自然就变得不现实,如此袁绍就可以利用兵力优势,稳固推进,即便你想断粮草,也得堤防城里的敌人。

因此随着羑里城的失守,关羽与袁军从一开始进攻,到拉锯,瞬间变成了被动防守,战场形势急转直下,如果再不想办法把羑里城夺回来,或许要不了多久,关羽就只能继续退守朝歌,利用早先布置的淇水防线进行抵御了。

朱儁作为老将,自然也清楚这一点,关羽失去地利,让他脸色马上严肃起来,认真说道:“云长还是太心急了一些,不该贸然进攻邺城,还是该步步为营,先铸造好防线才是上策。”

陈暮摇头说道:“太尉,现在说这些也没意义了,如今的当务之急,还是应该想办法帮我二哥将羑里城夺回来,不然的话,袁军很快就会从拉锯变成攻势。”

“敌人占据了羑里城,兵力已经开始包围荡阴,往朝歌这边进发,我们现在过去,在半路上都有可能遭受到敌人进攻。”

朱儁说道:“稳重起见的话,我认为还是应当尽起大军,配合云长从荡阴撤回来更好。”

陈暮认真看着地图,沉思了许久,忽然问道:“林虑还在我们手中吧。”

赵云点点头:“徐晃领兵八千驻扎在此地。”

陈暮顿时笑了起来,轻声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好办了,林虑在山谷之中,四面山岭环绕,易守难攻,若是我们大军兵马出动,进攻羑里城,袁绍必然派出援军来救,到时候安阳空虚,若徐晃顺着洹水南下进攻安阳,断其后路,则必让前线震荡。”

赵云说道:“少府有所不知,袁军知道林虑有徐晃在驻守,因而封锁了出谷谷口,我们也只能通过共县北面的白陉口,穿过五行山,往林虑县运送粮草,徐晃与袁军各占一处谷口,很难突破重围进攻安阳。”

“你不懂。”

陈暮笑道:“这里我太熟了,自林虑背后的林虑山,可以进入并州壶口关,壶口关连接着白陉口与滏口陉,自此地可以绕道涉县,当年我在龙凤谷埋伏过徐荣,因而对此二陉颇有了解,知道一些五行山小道。”

“可是从滏口陉出来之后,就是武安县,要绕道也是去了很远的邯郸,而且中途还得经过无数山谷,有大量黑山军盘踞,稍有不慎,便会被黑山军伏击,恐怕难以成事。”

赵云提出了不同意见。

陈暮说道:“我又没有说去滏口陉,我记得林虑北面分水岭东面有山岭古道,位于漳水南山之中,如果能够找到张燕,利用他的帮助通过古道,不就绕开了袁军防线,抵达洹水上游了吗?”

林虑县就是后世的林州市,四面被山谷环绕,东侧谷口被袁军和徐晃派人把持,双方一个没法进,一个没法出。

但林虑县也并非东面一个出口,此地南面连太行八陉之一的白陉口,可以通过共县,也就是后世的辉县穿过太行山进入其中。而北面还连着滏口陉,过壶口关进入并州境内,然后能绕到冀州大后方的赵国邯郸境内。

这些道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探明,很多战役,包括长平之战,井陉之战都是在这附近打的。但除了最著名的这八陉以外,太行山还有无数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小道和山中壶谷。

黑山军之所以能一直持续那么久,直到曹魏时期才偃旗息鼓,就是占据了这些小道和山中壶谷,有一些山谷平原区可以耕种,繁衍生息,建造出大量村庄。

在太行山附近作战,一定要熟悉太行山中无数这样的小道,别的地方陈暮不敢说,但滏口陉与白陉口附近,他还是有把握。

因为早年他在龙凤山伏击过徐荣,龙凤山就连通着林虑县,最关键的是,龙凤山东南也就那么十多公里,就是后世的峰峰矿区,南面便是岳城水库,然后就是安阳市,周围地形他都很熟悉,知道一些山中小道。

当然。

也不排除袁绍同样知道。

只是在太行山里真正的王者不是洛阳军,也不是袁军,而是黑山军。

谁能掌控这第三股势力,谁就能占据此地的主导权。

而恰好张燕又投靠了朝廷.......

此时张燕刚好是在北面赵国与常山国一带活动,作为太行山最大的一股势力,他盘踞的地方非常广,俨然成为太行山中的地头蛇。

如果张燕能够出力的话,这一战的形势,必然会被想象中的要好很多。

听到陈暮的分析,朱儁与赵云都是对视一眼,觉得他说的计策,似乎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迟疑许久之后,朱儁问出了一个灵魂拷问。

“谁去找张燕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