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谋伐 > 第九十一章 攻心为上

三国之谋伐 第九十一章 攻心为上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7:33:39

第九十一章 攻心为上

宽阔的大道上,张辽率领着自己一万本部人马,正向着此方跋涉而来。

陈暮当然不是神仙,他能算到张郃出现在沙麓山东面的村庄,是因为那个方向只有那一条道路可以行走,所以张郃必然会经过那个村庄。

而到了旷野平原之上,步兵没有了辎重拖累,自然可以到处乱走,张郃要是胆子再大一点,直接从兖州境内,先经过阳平县,再从阳平县南下途径东武阳去阴安,陈暮甚至都有可能逮不到他。

不过陈暮料到张郃已经被曹操打破了胆子,不敢去惹曹操,所以大概率还会是从冀州与兖州的边境过去,因此在这附近方圆数公里内,都布置了大量探子,侦查敌情。

张郃一定想不到,这片森林早被陈暮安插了几名斥候,他的动向也自然被侦查到。

也许有人说,这么料事如神,什么都算得到,太假了。

可问题是既然猜到张郃很有可能抛弃辎重逃跑,也差不多能够知道他的逃跑路线。这附近方圆数公里,要是不安插军情司的探子潜伏起来,四下查探,那是多傻的人才不会去做?

任何一个智力超过80以上的谋士,包括郭图荀谌这样的坑货都会这样布置。因此并不是陈暮料事如神,而是就那么大点地方,总归是可以发现他们的踪迹。

就好像一个池塘,鱼在池塘里,用网去捞,肯定能捞着。就算再能躲,直接拿抽水机上去,立马就无所遁形,怎么样也逃不出手掌心。

张辽得到探子的报信之后,就立即带着兵马赶来。他的军队其实这几天已经打过三仗,元城的守将赵睿严敞二人,在高览的命令下,几次想要前去接应张郃,皆被张辽以弱胜强,正面击溃。

在经过王芬的增兵之后,魏郡东面和北面的防守力量大大增强。高览手里就有六万人马,可北面刘备与公孙瓒的大军给的压力实在是太大,让他没办法分出兵力来救援。

这使得包括元城、魏县等地的兵力,都没法增援张郃。被张辽阻拦住,如今张郃选择空营计,调虎离山之后,从沙麓山东面翻越过去,就更加没人救他。

因此张辽在接到陈暮前来拦截的命令之后,立即起寨所有兵马,斥候已经将张郃的行踪告诉他,带着他一路浩浩荡荡,向着张郃袭来。

此时此刻,元城方向,张郃派去的斥候也已经抵达。

毕竟沙麓山与元城近在咫尺,赵睿严敞也不是不知道张郃已经被逼回魏郡,却因为魏郡和清河国交界处是刘备公孙瓒联军与袁绍两方角力的主战场而无法通行,被迫绕道元城。

包括张郃撤往元城的计划,早在一个多月前他们就已经互相来往过斥候探马,写信沟通商议过。事实上袁绍也知道这件事情,早已经下令让他们尽力救援。

所以当斥候到达元城,向赵睿严敞二人报告情况之后,二人马上商量一番,决定一边派人去魏县找何茂、王摩求援,一边派出兵马接应。

“城中只有两万人,敌人却有五六万,那张辽又镇守沙亭,虽然要救,可也不能把所有兵马带出,还是得从长计议一番。”

严敞与赵睿因为要带多少人而发生了一点小分歧,赵睿觉得应该弃守元城,直接与张郃合军之后,一起退往魏县或者阴安,而严敞认为弃城恐怕要受到责难,不同意他把全部人马带出城。

“张将军是袁使君亲自下达的指令要求我们尽力救援回来,现在他人已经在元城,若是不救,恐怕我们更加逃脱不了责难,还是应该全力以赴,若是救出他,可是大功一件呀。”

赵睿尽力劝说,其实张郃最早是跟着王芬,现在也不一定立即就投靠了袁绍。只是张郃出身于河间大族,考虑到立足河北需要世家大族支持,所以袁绍才下死命令。

听到赵睿的话,严敞迟疑了片刻,还是说道:“虽然如此,可城不能丢,不如你领一万人出城,我留下一万人马守住城池,这样人能救回来,城也能守住。”

“唔......”

赵睿想了想,觉得严敞说得有道理,便点点头道:“好,那便依你。”

二人不知道,这一定是一个让他们无比后悔的决定。

因为陈暮的主力兵马目前抛弃掉高顺难以迅速行动的陷阵军,以及做疑兵的管承和一部分张飞的部队,他们带出来追击张郃的兵马不是很多。

只有五鹿墟的一万人,加上张飞的两万人,哪怕算上张辽,差不多是四万人,而且现在陈暮的主力还在围剿张南和焦触。

这两个人因为做断后,与前军的张郃失去了联络,从沙麓山出来后,就立即被陈暮派太史慈的主力围攻。

所以目前真正在追击的除了第二道关卡的张辽部,就只有作为第三道关卡的张飞部。

如果赵睿严敞二人将所有兵马带出来,与张郃部合起来,接近有四万人,还是足以与张辽张飞的兵马一战,到时候等陈暮围剿了张南和焦触之后,还真有可能让张郃这个大头跑掉。

可惜一次错误的决议,足以造成很多影响。

不过这样的事情也绝不非偶然,战场上本来就是瞬息万变,除了兵仙韩信,人屠白起这样绝顶的军事天才以外,就连兵圣孙武,一生也打过吴楚之战的败仗。

一次偶然因素造成战局变化,在战争中实在是太常见了。

赵睿领一万大军浩浩荡荡出城,在斥候的指引下先是来到了沙麓山附近,可入眼看去,让他愕然地发现这里已经一片狼藉,村庄附近因为发生的战场规模不大,早已经清理干净,却依旧存留有打斗的痕迹。

当时张郃军溃败的时候,也顾不得麦田。所以很多麦田都遭到了践踏,沿途都有大军迁移的脚印,顺着张郃军仓皇逃窜遗留下来的印迹,赵睿心情十分沉重地一路追赶过去。

而此时,在沙麓群山,靠近山东北一侧的山顶上,一座瞭望塔下,陈暮和侯栩远远地眺望着赵睿的兵马往东而去,二人互相对视,都是微微一笑。

“司命,这应该是元城的兵马吧。”

侯栩想着赵睿来的方向,张辽的沙亭方向在元城北面,再往北就是五鹿墟。而沙亭本身距离元城就有约十里,所以赵睿应该是从元城城东出来,从东面绕过沙亭过来的。

陈暮点点头:“看来这领兵之将没什么本事,居然直接大摇大摆地从沙亭东面过来,要是谨慎一些,派几个斥候先看看沙亭,想必应该会清晰一些。”

侯栩却笑了起来:“司命如果知道沙亭一定会有兵马驻守,且沙亭的兵马强悍,连续将我方击败,斥候也被斩杀,还会派人去吗?”

陈暮毫不犹豫道:“我会令军情司的探子去。”

侯栩无语道:“若是没有军情司的探子呢?”

“那也得派斥候去呀。”

陈暮知道侯栩的意思,笑着摆摆手:“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不过行军打仗,还是谨慎起见,若什么事情都不做得详细周密一些,可能会出现大问题。”

侯栩想了想道:“也许不是这将领不愿,毕竟那张郃危在旦夕,若是等探子回报,耽误战机也说不准,万不得已只能如此。”

陈暮被他的话提醒,陷入了沉思,片刻后,才叹息道:“伯杼先生之言确实有理,险些进入了思维误区了。我以前还是过于依赖军情司的密报,反倒忽略了战机瞬息万变的道理,多谢先生。”

说完之后,他诚恳地向侯栩行礼。

侯栩连忙回礼。

其实这也是陈暮一直以来利用军情司的谍报做了太多事情,反而过于去思考信息战,忘了战机变化的事情。

以前他是明白这个道理的,现在反而忘了,这是一种失职,确实该向侯栩行礼。

事实上大军出行也不是都有探子四处搜寻。

像汉水之战中,赵云派黄忠去偷袭曹操的粮草,结果黄忠许久未归,于是赵云领兵去救,临时遇到曹操主力大军,死命突围才逃出去。然后又利用空营计一举击败曹操,为汉中之战的胜利奠定基础。

可以说,如果当时候赵云当时只是先派几个斥候出去,而不是自己领兵的话,那未必就有汉水之战的胜利。

赵睿是知道张辽在沙亭,双方已经打过几战,他派出去查探沙亭的斥候也被张辽的斥候斩杀殆尽,因此反而不敢再去侦查,反倒是并未得知张辽已经不在沙亭的信息。

这个信息的缺失非常致命,这也是陈暮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离开,并没有做任何阻拦的缘故。

前方,还有无数的阻拦,在等着他们呢。

“子归,战场打扫完了。”

就在此时,太史慈爬到了山顶上,浑身染血。

若是此时有一台航拍器,摄像机镜头慢慢从他们的头顶向上拉的话,就会看到,在山后的一片谷底里,正在发生着一场血腥的一幕。

青州军有人在押解着战俘,有人在掩埋战死同袍的遗体,还有人,则拿着手中的钢刀,在割敌人的首级和耳朵。

一名老卒带着几名新兵穿梭在战死敌人的尸体间,他不过四十岁上下,可脸像是六十岁一般黝黑沧桑,手在这个冬天冻得快裂开,上面长满了老茧,可拿着的刀,却稳得不像话。

“打扫战场,要先砍头或者割耳,这都是军功,会有功曹记录在案,然后交予给主簿。不过这些都是那些打仗的兄弟们的,我们只是负责打扫战场帮他们记录。”

老卒嘴里说着话,手里的活却不慢,麻利地将尸体身上的盔甲武器扒拉下来,递给身边的新兵,然后把尸体摆好,开始像屠夫一样割敌人耳朵。

头发缠着一团,先清理了一下头发,然后刀斜着开始切割。由于人已经死了,耳朵上的血液流得不多,很快就切出一道血污出来。

干秃秃的耳郭取下来,露出里面黑洞洞沾着血液的外耳道。上面还连着一丝皮,就这么就着皮给扯下来。

“呕!”

那打扫战场的新兵当场吐了。

老卒咧嘴一笑,露出大板牙道:“多瞧瞧看看就习惯了,也是咱青州的刘使君仁义,规定以后杀敌只割左耳为记即可。以前是割首级,那场面比现在可血腥不知多少。一刀下去,那血浆哧溜爆出来,能溅你一脸。”

听到他的话,那个吐了的士兵吐到最后,只剩下干呕。其他几名新兵虽然强撑,但腿子也是打颤。

他们是辅兵,负责清理战场。拼杀是战兵们的事情,可现在瞧起来,即便是辅兵这份工作也显然不是一般人能够做的。

一边带着几名新来的辅兵,老卒一边麻利地把耳朵收起来,待会要统一交到功曹那边去。

这些功曹同样也是督战官以及预备队,负责记录监督战场,如果战事不顺,还可能是主将最后的力量。由他们监督,战后杀死的敌人,是哪些战兵干的,大部分都写在功劳簿上,不会出什么差错。

等耳朵割下来之后,老卒又笑着对几名新兵道:“其实做打扫战场的辅兵也不错,不像战兵们出神入死,虽然拿不了太多奖赏,可胜在能保命,偶尔还能发点小财。”

说着他摸了摸那死尸的衣囊,摸出一小袋铜钱来,这些作为战利品也要上交。

但老卒手脚迅速地在死尸的衣角上轻捻片刻,用刀挑出来了一小块折叠好的“帛”——约五六寸大小的一块白色丝绸,因为双手沾血,他就用死尸身上的布条包着,揣进了自己的口袋里。

远处的功曹看见了,但也没看见,这也算是战场上不成文的规定,打扫战场的这些辅兵本来就没什么得赏赐的机会,若偶尔能找到藏得严实的财物,不太贵重的话,功曹大抵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过多计较。

而老卒这边仅仅只是这边战场上的一个缩影,伏击张南焦触一战,他们七八千人就死了两三千,投降大半,失踪了数百,密密麻麻的尸体摆在地上,被割掉耳朵丢弃在深山老林,给予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战场。

从来都不是浪漫的地方,而是充满了残酷,充满了血腥。

陈暮回过头,俯视了一眼山后谷底的一切,只是点点头,淡漠地说道:“让辅兵们留下来继续清理,战兵跟上,迅速转移。”

太史慈问道:“去哪?”

他看向远方:“去一个新的战场,一个.....给张郃造成毕生阴影,也许将来他会因此而投降我们的战场!”

毕生阴影,等待着将来因此投降我们?

司命的话,永远让人听不懂。

但这并不妨碍太史慈听话,他也没多问,扭头就下山。

而身边的侯栩,却有些惊讶地看着陈暮。

作为军情司令史,与阎忠一起给予汉帝国最后沉重一击的主导者,他想起了昨日阎忠从长安的来信。

关中各路军阀内斗已经到了白热化,阎忠贾诩王方等武威人抱团取暖,但他们的兵力太少,难以自保,不得不投奔段煨,但段煨忌惮阎忠贾诩的威望,害怕他们夺兵权,因此阎忠打算诈死来青州。

其中他在信中就已经提及,在战场上失踪的徐荣被找到了,他一开始藏匿起来,一个人乔装打扮打算东逃,当时段煨刚好驻扎在华阴,被段煨发现抓住,准备处死。

只是当时段煨不明白徐荣为什么要往东去洛阳的方向,那边是洛阳小朝廷,他作为曾经的西凉军将领去的话无疑是自寻死路,所以派阎忠问问情况。

结果阎忠审问徐荣才知道,他是被陈暮打怕了,决定打不过就加入,反正现在董卓死了,皇帝也死了,没有了效忠对象,他就打算去洛阳小朝廷投奔青州集团。

并且身上还有一封陈暮以前给他写的信,邀请他若是山穷水尽,可往洛阳,这也是徐荣想要活命,想要为青州集团效力,不怕被清算的底气。

知道这一切后,阎忠自然就没有杀徐荣,而是跟段煨说没有了兵权的徐荣就像是没有牙的老虎,没有任何威胁。并且徐荣素来知兵,现在已经沦为丧家之犬,不如收做麾下,徐荣必然感恩戴德。

段煨觉得阎忠说得有道理,于是想招降徐荣。徐荣原本不同意,但他被阎忠派去的一名军情司探子说服,决定假意投靠段煨,实际上找机会逃去洛阳。

现在看起来,张郃的遭遇,岂不是和徐荣如出一辙?被陈暮一路打得怀疑人生,留下了毕生阴影,若是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与徐荣一样投降过来,似乎也不是未尝不可。

想到这里,侯栩心悦诚服地向陈暮行了一礼,说道:“司命之谋,神鬼莫测也!”

陈暮只是笑了笑:“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那张郃是世家出身,对袁绍的忠诚不会太高,将来,也许倒戈一击,为我们图取冀州,尽上一份力也说不准。”

嗯。

马谡,不好意思,借用你的话了。

不过你现在才四岁,我先说出来,那就是我的名句了,仔细想想,以后你再说的话,我可就得找你要版权费了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