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谋伐 > 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条命

三国之谋伐 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条命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7:33:39

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条命

张郃被张飞与太史慈追着一路向西,西面是一条大河,两侧丘陵起伏,水何澹澹,洪波涌起。

此时他的身边还有数千人,聚拢在河边,追兵离他们约有三四里。

“此是甚么河?”

张郃四下扫视,焦急询问。

当下就有亲卫不断呐喊,把话传出去。

过了片刻就有知道此地的人回应,被带过来回话道:“将军,此为白沟。”

张郃不时回头张望追兵,汗如雨下,问道:“可否泅渡?”

那人道:“此河水流颇大,不能泅渡。”

白沟河,就是后世的卫河,一条看起来不是很大的小河流。

但现在却波涛汹涌,河面宽度约有二十多丈,水流湍急,远不是后世那条水流不多,甚至经常断流的小河。

这是因为早期的卫河发源于太行山脉,流经河内郡与魏郡,水流量比较大。像曹魏时期,就曾经由曹操下令开凿为运河,专门运送粮草。

到隋朝的时候,卫河就已经是大运河的一部分,被称为永济渠,到了明代,则被称为卫漕,一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水流量才逐渐变小,到今天我们能看见的卫河。

所以此时的白沟,是一条体量相当大的河流。虽然不如黄河,但也属于大型河流,哪怕是冬季枯水季节,想要直接从河上趟过去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有桥否?”

张郃远远看到敌人追兵迫近,已经不足二里。

“北去二里有一座桥。”

“往北。”

“将军下令,往北!”

一声令下,数千残兵慌忙往北奔逃。

又跑了二里地,终于看到了远处一处相对较窄的河道上横着一道木桥。

众人来到桥边,就看桥边还立着一个大木牌,上面赫然写着三个大字——“平漳河”。

张郃凝神看去,思索了片刻,顿时只觉得背心发凉。

漳河在邺城,离此地三百多里。

后世漳河改道,与经过通渠后的卫河交汇,变成了漳卫河。

但此时二河却没有一点关系,所以在卫河旁边,忽然立一块木牌,上面写“平漳河”三个字,就有些耐人寻味。

别人还好,一开始没琢磨过来。可张郃的名字,就通漳河,细细一想,平漳河?岂不是平张郃?

莫非那陈子归是要学汉武帝将左邑县改名闻喜县的往事,要将白沟改名为平漳河?

还未等张郃回过味来,南岸冒出无数人马,纷纷高呼道:“四将军有令,今日若能平张郃,此地已经就改名为平漳河!”

张郃只觉得头皮发麻,心道还真是,连忙喊道:“快,过桥!”

“过桥!”

士兵们争先恐后上桥逃遁,可这木桥不大,一次性过不了多少人,一时间因为争抢而落水踩踏者不计其数。

很快追兵迫至,在双方在桥边挤成一团。

张郃仓皇逃窜,他的整个军队都被打散,投降被俘者无数,身边只剩下数十亲卫,在发现身后兵马都没有过桥,慌不择路地往北逃去。

原本他是想断桥阻敌,可没有斧头,短时间内无法砍断桥梁,不得不扭头就跑,抛弃还未过桥的士兵跑得飞快。

这一跑,就是两个时辰。

夜幕降临,远处出现了一个村庄,十分平静,不知其中是否有凶险。

但此时士兵们饥渴难耐,又饿又累,张郃只能下令原地休息,同时派人进村找找,看看有没有食物。

然而此地接近繁阳,同样遭到过吕布的骚扰,村子没有人烟,什么食物都没有。

不过好歹有一座水井,士兵搜寻无果,就想着打点水喝,熟料从井中将水桶取上来,发现里面竟然存有一些东西。

仔细一看,原来是一袋粟米,士兵们顿时喜形于色,遭遇兵灾,百姓逃难时将带不走的东西藏起来倒也不算稀罕事,没想到他们的运气还不错。

这袋粟米藏在半吊在井中的水桶里,没有被水泡坏,约有二十多斤,若煮成粥,勉强能够充饥。

当下士兵们又在村子里找了几个陶釜,打水开始熬煮粟米。

“兄长,马上就能喝点稀粥了。”

“嗯,等吃些东西,就继续启程,追兵迫近,此地不宜久留。”

“明白,只是也不知道此地是何地,我们要往哪走?”

“无妨的,一路向北即可。”

张郃与自己的族弟闲聊了几句,此时众人都已十分狼狈,铠甲上都是泥土和鲜血,浑身脏兮兮头发都打了结。

最重要的是这场大败,整个军队都被打散,损失惨重,这让张郃无比担忧。

若是回到冀州,也不知道袁公会如何惩治自己。

一时间,因为前程渺茫,张郃目光中带着一丝惆怅与茫然地看着北方,不知道未来的方向。

过了片刻,粥熬好了,诸多士兵分粥,族弟也给张郃端来了一碗。

张郃接过粟米粥,却是没有什么心思想吃东西,就放在一边,心里一直在思考着这次回去之后,该怎么向袁绍解释。

就在此时,忽然有士兵喊道:“这粥里怎么还有块木头盒子?”

“打开瞅瞅?”

“这是什么?薄薄的东西。”

“我认识,好像是纸,叫什么左伯纸。”

“上面有字。”

几个士兵围拢过来,二十多斤的粟米是很大一袋,士兵们直接就倒入了釜中,都没有注意里面还参杂了一只木盒。

木盒没有被水煮烂,有人打开密封好的盒子,里面居然是一张纸条,上面密密麻麻写了一些字。

只是古代文盲率较高,士兵不识字,所以一个个瞅了半天也瞧不明白写了什么。

“给将军看看。”

亲卫拿着纸条,快步跑到张郃身边,说道:“将军,在粥里发现一个盒子,里面有张纸。”

“哦?”

张郃接过纸条,在后世纸条没什么好稀奇的,可在如今可是稀罕东西。

目前主流的纸张就是著名的蔡侯纸与左伯纸,蔡侯纸造价昂贵,数量稀少,只有顶级达官贵人才用得起。

而左伯纸经过改良成本变低,数量增多,但主要也是在青州流传,还没有普及到整个大汉。

所以一个普通村庄里居然找到一张纸条,确实奇怪。

张郃接触过左伯纸,一眼就认出这是来自青州的纸张,内心顿时生出一股不好的预感,等到他看到里面的内容时,差点没昏过去。

“张将军,我已放汝三次,汝欠吾三条命,它年若需要尔归还之时,可切莫吝惜,此粟米赠与汝充饥,望自珍重。”

落款——陈子归。

请记住本书域名:。笔趣阁手机版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