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谋伐 > 第八十八章 战略得失

三国之谋伐 第八十八章 战略得失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7:33:39

第八十八章 战略得失

平原国。

刘备从汝南千里迢迢,回到了平原。

大军浩浩荡荡,风尘仆仆。

在与关羽分别之后,一路行来,昼夜赶路,最终是在半月之内,回了青州。

袁绍于九月晚秋派人南下,虚张声势,要介入汝南战场。

当时刘备就率军北上,与他的兵马对峙。

双方对峙两个月,等到袁术被打得落花流水,紧接着袁绍忽然进攻公孙瓒,刘备得知消息,也是立即北上回来。

他那时是在兖州济阴一带,离着平原四百多公里,差不多是一千多汉里,能在半月赶回来,实属不易。

此时此刻,他的身边只有两万人,其中数千人,还是许褚带来的庄丁。

刘备出平原时,带了三万人,与关羽两万人合兵,总计五万。

现在回来,典韦领了一万人,张飞领了五千。关羽的大军也往洛阳而去,准备从西面进攻冀州。

因此实际上刘备回来,给青州增添的实力不多。

不过能回来就已经是件好事,现在前线兵力十分吃紧,有这两万人,能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陈暮荀彧来到城外迎接。

就看到军中最前面有大量士兵簇拥着麾盖,麾盖就是大将所乘戎车,设幢麾、张盖。

官渡之战时,颜良进攻白马县,就是坐着这种车子,领着大军,大摇大摆地出现在张辽和关羽的面前。

然后关羽上去就给他砍了,于万军之中纵横睥睨,连他的脑袋都剁了下来。

现在虽然刘备身边没什么高手保护,但周围也没有什么敌人,自然不可能发生这种事情。

刘备从车上下来,张辽高顺牵招各自在后头领军,张飞典韦也在徐州正准备讨伐吕布,身边只有一个膀大腰圆的汉子和亲卫军。

“四弟!”

“大哥!”

“明公!”

“文若!”

三人会面,顿时欢喜。

算算日子,从刘备七月南下介入汝南战场,兄弟二人也有接近小半年没见了。

陈暮瞧见刘备身边那年轻壮汉,见他威武不凡,好奇问道:“大哥,此小将倒是颇为英武,是何人啊?”

刘备笑道:“这是我路过谯县时遇上的壮士,名叫许褚,仲康,来,这是我四弟陈暮,字子归。”

许褚瓮声瓮气道:“褚见过光禄大夫,早听说过光禄大夫大名,今日有幸相见。”

“哈哈哈。”

陈暮拍了拍许褚壮实的胸膛,哈哈大笑道:“好,在军中好好干,以后必有你用武之地。”

他没想到刘备这一趟还有意外收获,得了个年轻的小将许褚。

虽然不知道许褚现在能力怎么样,但人都是在战场中成长起来的,只要不死,以后总归是有机会成为名震天下的大将。

众人说说笑笑回到城内,张辽高顺牵招等人安置了士兵,也回到了太守府邸,将士们齐聚一堂,开始议事。

刘备高坐主位,许褚为护卫站在身边,陈暮荀彧坐在左右下首,其次是张辽高顺牵招等部将。

“明公,事情便是如此,臧霸于浮阳城中坚守,徐正虽然领军扫荡了清河国,但兵力太少,无法北上威胁到袁绍,现在臧霸怕是岌岌可危呀。”

荀彧将现在的情况说了一下,因为袁绍的忽然袭击,再加上公孙瓒的主力部队没有在身边,导致局势对于他们来说很不好。

刘备脸色严肃起来,转头看向陈暮道:“四弟,现在我们应当马上开始进攻冀州了吧。”

“不行。”

陈暮摇摇头:“做事情要分清楚主次,大哥以为,现在主要目的是什么?”

分清楚主次?

刘备想了想,说道:“难道攻打袁绍,不少我们的主要目的吗?”

“当然不是。”

陈暮笑道:“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救援臧霸和公孙瓒,至于如何救援,取决于用什么方法,而攻打袁绍,只是其中一个方法而已。”

“原来是这样......”

被伟人评价为分不清楚主次的刘备似懂非懂,隐隐已经有些明悟。

陈暮继续道:“军情司最新来报,公孙瓒虽然成功北上,但却被堵在了滹沱河,袁绍得知消息,肯定会放弃浮阳,立即北上,所以我们应该马上行动起来。”

刘备立即道:“如何行动?”

“大哥应该先这样,然后再这样,最后再那样......如此这般这般,定能逆转乾坤。”

陈暮将之前制定的计划合盘托出,已经有了一个周密的计谋,拯救大兵公孙瓒,以及围除臧霸的浮阳之围。

严格来上,有奥利给在,只要没有投石车,浮阳城再多坚持十日,还是没有问题。

因为城内的粮草供应,大概还能坚持十天左右。

但有了望远镜之后,袁绍军营内部的一些情报很容易被侦查到,根据军情司密报,袁绍已经在加紧制作投石车,不日就能投用到战场上,到时候浮阳危在旦夕。

因此必须马上派兵北上,营救臧霸。

至于公孙瓒那边,则另有办法。

听到陈暮的策略之后,刘备点点头,沉吟道:“好,就按四弟说的办。”

当下,大军在城外休整一日,就开始马不停蹄地行动起来。

.......

.......

章武。

此时,已经是公孙瓒北上的第八天。

浮阳离章武很近,约60余公里,算成汉里,应该是150汉里左右。

正常来说,大概是一支军队两到三天的路程。

那为什么公孙瓒会走那么久呢?

一是因为他并非轻骑上路,而是大部队加辎重,只能走大路,因此杀到章武城下,攻了一天城。

二是颜良的大部队人马根本不在城里,而是在章武城北面的滹沱河附近占据了渡口。

滹沱河在后世已经消失,在原有河道上,清末时期重新修筑成马厂减河。

但是在汉朝,这条河却极为重要。因为它的下游部分,是与漳水汇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条新的河流。

就跟曹操在官渡之战时,没有在黄河设伏,而是在官渡河设伏一样。

颜良与审配根本不在章武城内驻守,而是占据了滹沱河对岸的渡口。在河流北岸修筑营寨,建造堡垒,将渡口堵住。

作为两条汉时中等河流汇聚在一起的大河,渤海郡的这一段水流更大,河道更宽,渡口极少,泥沙淤积,地势较缓,可谓是壁垒森严,易守难攻。

公孙瓒用了三天时间抵达章武,然后花了一天时间攻下章武城,休整一日,再北上七十余里,于第五日抵达滹沱河,结果被颜良堵在了滹沱河对岸,进退失据,难以北上。

相比于青州军拥有大量船只,幽州军的部队组成,就完全是步兵加骑兵的组合,大军浩浩荡荡两万多人,没有渡口,根本不能过去。

渡口之所以能被称为渡口,本身就有多方面原因。一是因为选它的位置,可谓是古人的智慧结晶。

大型河流,并非所有的地方都是湍急浩瀚,也有水流平缓,易于渡河之处。

因此选此地为渡口,方便来往船只安全行进。

二是渡口设施齐全。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渡河的方式就已经很多。

有修桥的,有撑船的,有拉绳索的,也有像曹操那样铁锁连船横在江面当浮桥的。

船只来往,有齐全的设施,自然也就更加安全方便。

而没有渡口想过桥实在太难。

不然官渡之战的时候,为什么袁绍一定要强行从官渡打过去呢?

绕道不行吗?

就是因为官渡,是一个渡口的名字。

当时曹操是在鸿沟水,也就是楚河汉界那个鸿沟南岸的官渡结营防御。

鸿沟水只有官渡一个渡口,从别的地方几乎不可能过去。

袁绍只能在官渡与曹操硬碰硬。

因此一个渡口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

颜良占领章武之后,早就大量收集两岸船只,集中焚毁,没有给公孙瓒留下任何渡河工具。

如果公孙瓒选择从其它地方渡河,那得看看他有没有船只可以过河。

即便临时打造木筏船只,可别的地方水流湍急,且公孙瓒军中多有辎重和骑兵,稍微一个浪花,整个部队就得被河水冲走。

因此公孙瓒之所以还留在这里,就是因为渡口有设备,有绳索沟通两岸,可以结木筏过河,利用绳索拉拽。

但那样的话,就会被颜良攻击。

所以两边在河对岸僵持,公孙瓒不能渡河,已是骑虎难下。

颜良发现公孙瓒不知何时居然已经杀到了滹沱河时,立即派遣信使,绕了一个远路,从河间南下赶往南皮。

因为他当时候还不知道南皮已经被攻破,因而信使抵达南皮时,袁绍就已经在浮阳。

等到信使又千里迢迢往浮阳赶,袁绍都已经是在攻城的第四日,抵达城下的第九天,公孙瓒北上被堵在滹沱河的第十一天,陈暮回青州的第七天。

“什么?公孙瓒居然早就北上了?那城里的到底是何人?”

袁绍惊坐而起,他万万没想到公孙瓒居然早就已经不在城里,而是已经跑到了二百多里外的滹沱河渡口,那样的话,城里的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刘惠沉吟道:“看来还是小看了青州军,如果所料不差的话,这里的应该是高城的臧霸部,从海滨绕道而来。”

“那样的话,他必定是舍弃了辎重,想来城池中的粮草已经不多了。”

许攸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粮草。

从海滨绕道过来,不走大路,那车马辎重肯定带不了,粮草也必然不多。

“现在应该想的不是破城了,而是北上追击公孙瓒了吧。”

袁绍的脸色阴沉,这一步的战略计划是将公孙瓒消灭在河北,如果让他逃回幽州,那情况可就糟糕了。

“明公,公孙瓒要追,但城也要破。”

刘惠想了想说道:“此时发石车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且敌人城内粮草也不济,即便只用少量兵马,也足以破城,虽然我们攻灭公孙瓒是第一目标,然而若能消灭臧霸,亦能削弱刘备实力。”

“嗯......”

袁绍沉吟片刻,环顾众人说道:“不错,公孙瓒要死,城也得破。传令,让鞠义收拾营寨,与我一同北上追击公孙瓒,文丑留本部人马在此,加上张郃,给我拿下浮阳。”

“唯!”

众将士轰然应允,立即分头行事。

对于袁绍来说,得知情报之后,他的第一目标肯定是公孙瓒,绝对不会再在臧霸身上浪费多余的时间。

原因很简单,傻子都能想到,在大战略上,消灭公孙瓒远比消灭臧霸好得多。

公孙瓒以幽州牧、度辽将军的名义占据幽州,获得幽州外围乌桓,以及北面东部鲜卑大人部的拥戴,如果不计代价,大肆撒币,可以拉起十万骑兵的可怕实力。

这种实力,再加上刘备强悍的十多万步卒集团,与袁绍火拼,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袁绍败亡,数多胜少,绝不可能压制得了二人合力。

唯有趁着这个机会,先处理掉公孙瓒,稳定后方局面,占领幽州之后,再拉拢胡骑,壮大实力,才能迎战刘玄德。

这又是一个战术和战略上的区别问题。

战术上,如果继续围攻浮阳,城破之后,很大概率臧霸军就要覆灭在此,袁绍与刘备的战争,取得了第一阶段的胜利。

然后呢?

然后公孙瓒成功逃回幽州,率领大军南下,与刘备南北夹击。

到时候陷入窘迫的就是他袁绍。

在战略上失败到极点。

因此袁绍比任何人都想要公孙瓒的命。

他绝不会想要看到公孙瓒回到幽州,联合乌丸鲜卑胡骑,再加上刘备一起进攻他。

如此一来,放弃浮阳,立即北上,趁着公孙瓒还未渡河,就势在必行。

大军开始行动,鞠义收拾营盘,作为先锋,第二日就北上。

袁绍则慢一些,到第三日才出发,离开了浮阳。

文丑留了下来,他现在只有三万多人,跟浮阳城内的臧霸军相差不大。

不过连日战斗,臧霸军已经很疲惫,难以一鼓作气突围。

因此野外作战,还是文丑军更占上风。

此时城头上,臧霸眼睁睁地看着袁绍大军离开,总算是舒了一口气,对荀攸道:“军师,袁绍撤兵了。”

“嗯,必是北上追击公孙瓒去了。”

荀攸也松了一口气,他已经在考虑如果这两天袁绍还不撤军,他就得写一封信送出城,然后“不小心”被袁绍军截获,将这件事情告诉给袁绍了。

“那我们现在该如何是好?准备突围吗?”

臧霸又问。

荀攸想了想,目光远望南方,轻声道:“不急,明公,应该已经回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