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谋伐 > 第九十五章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三国之谋伐 第九十五章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7:33:39

第九十五章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早春暖暖的阳光柔柔地洒在大地上,小草艰难地从泥土中钻出来,贪婪地吮吸着新鲜的空气,向着天空高昂地扬起了头。

人都说二月春风似剪刀,可在幽州,一月的春风,那就是冷厉厉的刀子,吹在人脸上像是在割肉一样生疼。

此时的广阳郡还不是后世那个浩瀚大国的首都,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二环三环四环五环。

除了蓟县那个饱经沧桑的破旧县城以外,更多的,便是苍凉而又广袤的平原。

幽州不是塞外,却又有几分塞外的波澜壮阔,起伏不定的丘陵,重重叠叠的山坳,早春时分山河碧翠,若非这凌厉寒风,倒还能平添几分南国江山的旖旎。

只是这分外妖娆的美景,却被鲜血与战争打破。

此时此刻,蓟县西南约二十里外的广阳县某地乡亭,渔阳太守邹丹领着三千残兵,艰难地与鲜卑人战斗。

东方天际才露出鱼肚白的时候,鲜卑人的进攻就开始了。围绕着营寨大门,六百多公孙瓒军的部队和两千多敌人展开了殊死争夺。

上百人的鲜卑士兵在寨门外百余步外列成一个方阵,虎视眈眈地等待着突击的机会;更多的鲜卑人兵拎着大刀,嘴里象狼一样嗥叫着,缘着搭在寨墙上的十余架木梯蚁一般鱼贯而上。

墙头上的叱吼声、呼应声、兵器格挡声、惨嚎闷哼声,几乎就没停止过。

从日出到隅中,整整一个上午,营寨正面随时都在经受着考验,惨烈的拼杀根本就看不见尽头。

一段八十步不到的寨墙上,到处都喷溅着双方士兵的鲜血,好些地方黄褐色的夯土被血彻底浸透了,变成泛黑的殷红色。

墙头上生铁盔和翻皮帽子随眼可见,秃尾掉簇的羽箭和折断的兵器丢了一地。

寨墙两边的墙角里胡乱堆叠着双方战死兵士的尸首,有些尸首断肢来不及搬运,就在人们的脚下被踢来踩去一一仗打得太紧,谁都抽不出人手清理战场。

整个营寨到处都在发生攻防战争,寨门已经岌岌可危,更远的地方,鲜卑人的主力部队远远地观望,在这样的关头,熟悉胡人作战的邹丹很清楚,他决不能把手头的所有兵力全用出去,一旦伏兵尽出,等待他的,就是胡人的全面围剿。

在寨门几次易手,却总是被幽州人以敢死队一般的形势夺回来之后,远处的胡人再也按捺不住,一声狼啸一般的号角嘶鸣,骞曼身侧的左右两翼骑兵悍然出动,向着这边袭来,他显然是再无耐心继续纠缠下去。

魁头这次南下征伐幽州,初期取得了不小的胜利,收获颇丰,一时间在所有鲜卑人心中威望大涨。游牧民族崇拜强者,更崇拜能够带领他们走向强盛,走向不会被饿死、冻死宿命的大人物。

当年檀石槐能取得统一鲜卑,甚至能压制泱泱大汉的光辉成就,靠的就是雄鹰一样的眼界,以及狼一样的狡猾。让所有的鲜卑人,都对他保持从内心深处的敬意。

哪怕是愚蠢的和连,在初期可以继承檀石槐鲜卑大汉的位置,同样是靠着檀石槐的威望。

当他发现以自己的能力再也无法掌控整个鲜卑部族的时候,于是悍然发动了对汉朝的战争,结果就是连自己都死在了北地外的城门下,导致强大的鲜卑一蹶不振,走向分裂。

这就是鲜卑。

强者越强,受万人敬仰,弱者越弱,被众人遗弃。

魁头的威望大涨,让年仅十六岁的骞曼感受到了威胁,年纪日益渐大,他无时无刻不想恢复祖父当年的荣光。

可三位堂兄同样是祖父的子孙,拥有继承权利,他能够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和连之子这个身份。

然而随着魁头强势,这个身份再也不能成为他争夺首领的理由,如果他再不做点什么,当一切尘埃落定,就连自己部族的族人都心甘情愿承认魁头地位的时候,那么一切都会为时已晚。

攻下广阳,夺得公孙瓒最富庶的区域,就是骞曼证明自己的时候。

东部鲜卑日益壮大,中部鲜卑又怎么会不知道原因?

公孙瓒以幽州牧、度辽将军的权力,几乎垄断了整个塞外的商业,不仅亲自下场去买卖货物,甚至于渔阳边境,组建商会,开通互市,吸引幽州商人和鲜卑乌桓人入驻,直接抽水收税。

而广阳作为货物集中中转站,东面连接港口泉州,南面与陆路涿郡相交,蓟县就成为了公孙瓒的大本营,他的很多金银珠宝,辎重货物,都存放在这里。

如果骞曼可以攻占此地,那么给中部鲜卑带来的利益就会极大,因而当魁头步度根扶罗韩等人在上谷涿郡一带,与公孙瓒的从弟公孙越,以及上谷渔阳一带的乌桓,难楼、普富卢等人交战的时候,自己率兵进攻广阳。

只要把广阳攻下来,夺取了公孙瓒的所有财富,那么这一战的意义,就远比魁头领着他们中部鲜卑南下取得胜利的意义更大。到了那个时候,骞曼就能夺取部落首领的位置,甚至一统鲜卑也说不定。

年幼的骞曼骑在马上,望着远处的战争,心中已是雄心勃勃。

“汉人坚持不住了,杀!”

前方鲜卑人的部队连战连胜,已经夺下了寨门,顺势杀入了前营。

邹丹不得已将剩余部队全部派了出去,甚至他本人都亲自上阵,手刃数人,依旧无法阻挡攻势迅猛的鲜卑人,大营本寨几乎摇摇欲坠,马上就要濒临崩溃的时候。

严格意义上来说,公孙瓒的实力不弱,他自己的骑兵加步兵总人数就有五六万,加上可以借来的鲜卑乌桓兵马,总兵力依旧能破十万。

但乌桓鲜卑有奶便是娘,从来不在意谁与他关系好,公孙瓒价码虽然给的不低,可袁绍同样能够出钱。

历史上难楼就是袁绍集团的人,还有与公孙瓒有仇的丘力居,继承丘力居部族的乌桓首领蹋顿等等,袁绍既然选择引中部鲜卑南下,又怎么可能不提防公孙瓒的潜在盟友?

因此包括难楼在内,周围的乌桓人都有过被袁绍拉拢。只是难楼犹豫很久,最终还是认为公孙瓒毕竟与他们部族相交那么多年,拒绝了袁绍的提议。

而蹋顿则与乌延、苏仆延两个乌桓首领组成联盟,一起进攻了右北平和渔阳一带,然后刚好与南下支援公孙瓒的东部鲜卑槐头、素利等部相遇,双方交战于右北平与渔阳一带,互有胜负,僵持在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槐头部,与中部鲜卑的魁头并非一个部落,一个是魁首的魁,一个是槐树的槐。

而后来的宇文部,就是槐头部的延续,与后来的慕容部、拓拔部、段部、秃发部和乞伏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并列为六大鲜卑部落之一。

鲜卑部落的名字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部落首领的名字而来。当时鲜卑人并没有姓氏,一直到魏晋时期,他们才有了姓,慢慢发展出来了宗族,固定下来六大鲜卑部落。

此时的槐头部首领叫做槐头,与素利部的首领素利本来是一对仇敌,双方在草原上互相争夺草场,可这次公孙瓒遇难,两个对手难得联起手来援助,也确实是因为公孙瓒在边境通商互市,给他们带来了太多便利,让部族壮大。

但不管怎么样,乌桓人成为了最大的变数。因为早年丘力居、乌延、苏仆延三个乌桓部落的人反叛朝廷,与张纯张举发动过叛乱,导致这些年来公孙瓒根本不与他们通商,还时常打压,造成双方变成死敌。

蹋顿继承了叔叔的部落,自然也就继承了叔叔的仇恨。袁绍拉拢他们,落井下石。导致此时的幽州一片混乱,各部相互征伐,公孙瓒没有回来,缺少主心骨,各部落援军也是各自为战。

难楼加上公孙越在涿郡上谷和中部鲜卑打成一团,邹丹固守广阳,东部鲜卑的援军与乌桓蹋顿在右北平和渔阳一通乱战,整个幽州势如水火,战乱遍地。

这个时候骞曼选择的时机非常好,因为邹丹是接到了公孙越的求援,于是领兵前往良乡相助,结果在广阳野外遇到了骞曼,邹丹的兵力不多,只能原地结寨自守。一旦他被击破,广阳郡无人守护,则公孙瓒大笔财富被人掠夺,他的实力将会大幅度衰弱。

前营失守之后,邹丹领敢死队固守中营,初春的寒风还在吹拂,鲜血涂满了整个营寨,鲜卑人像是一朵黑云一样,要将营寨全部摧毁。

“撤!”

邹丹满脸是血,他手刃数人,可依旧挡不住源源不断的鲜卑士兵,只能含恨看了眼中营寨门,选择退入后营。

后营多是辎重,如果实在守不住,他也只能一把火选择全部焚烧,一颗粮食都不能留给敌人。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他忽然听到了一声声苍凉的号角,以及激昂壮阔的鼓声。

哪来的战鼓?

邹丹愣了一下之后瞬间狂喜,鲜卑人只会用号角和骨哨,不会用鼓,只有汉人才会用鼓、号、钲、锣之类的乐器作为行军打仗的号令。

更重要的是,只有幽州军、西凉军以及并州军会在战争中用号角,因为他们久居边塞,队伍中多有胡人,因而会用胡人军号。

这意味着这支用了号角以及战鼓的队伍,必然是幽州军。

公孙越还在陷入苦战,那么除了公孙瓒还有谁?

想到这里,邹丹一边命令士兵大喊援军来了,一边手忙脚乱地爬到了后营一处塔楼上观望。

就看到在东南方向,广阔的旷野之上,正有一支军队气势汹汹,浩浩荡荡而来。

上面的旗帜打的一个大大的“公孙”二字,右下角还绣了幽州牧。

公孙瓒真的回来了。

“将军回来了,将军回来了!”

邹丹对着塔楼下的士兵们不断大喊,所有士兵都听得清清楚楚。

“将军回来了,杀啊!”

“杀了这些鲜卑狗崽子们!”

“兄弟们,跟我冲!”

听到公孙瓒回来了,士兵们士气大振,上一刻已经有崩溃之势,下一秒竟然迸发出了绝境反扑的勇气,打得攻入后营的鲜卑人节节败退。

远处的骞曼部见到敌人援军抵达,顿时一阵骚乱,过了片刻,撤退的骨哨声响起,尖锐如鹰隼的叫声划破虚空,响彻战场。

鲜卑人听到这个命令之后,立即抛下还要与他们殊死决战的对手,扭头就跑,一个个从营寨中跑出来,翻身上马,飞一般地回到了西面的平原上。

骞曼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更大的战果,夺得更多的利益。但不希望自己的部族受到最多的损失,这一战已经没有必要再打下去。

呼喝一声之后,鲜卑人便如潮水一样往西面涿郡的方向撤退回去。

公孙瓒的骑兵不多,难以追赶,因而只是来到营寨附近,远远地看到满身是血的邹丹迎出来。

“将军!”

邹丹单膝下跪。

公孙瓒骑在马上俯瞰着他道:“你在此地做什么?”

“涿郡告急,三将军让我前往支援,半路遇到了鲜卑人,不得已结寨自守。”

邹丹解释了一句。

他只有四千余人,能够守到现在,已经殊为不易。

公孙瓒看到这个情形,点点头道:“很好,你领残部先回广阳休整,我前往支援。”

“唯!”

邹丹便退去。

现在幽州到处都在打仗,涿郡那边聚集了大部分中部鲜卑的兵马,已是岌岌可危,公孙瓒必须过去。

他现在虽然手底下只有一万多残兵,但回了幽州,就是底气所在,因而所有士兵士气高昂,只要他们的公孙将军回来,那就如神威一样,必能让周围宵小束手就擒。

......

......

而就在公孙瓒回到幽州的时候,此时的渤海郡,袁绍却是大发雷霆。

“一群废物!”

章武县,袁绍恶狠狠地盯着手下诸多将领,像是要将他们撕成碎片。

这么多人包围公孙瓒,将他堵在了河口,眼看就是插翅难飞,结果居然还是让他跑了,怎么能不让他生气?

那日高干以为公孙瓒南下,追了一夜,没有发现马蹄印,也没有发现新鲜粪便,因而生疑,四处搜捕了一些海边的渔民,这才问出了一些情况。

渔民告诉高干,前一日有数艘大船,数十艘中小船只自南而来,到了出海口停下。

由于青州和幽州之间互相贸易已有十余年,商船偶尔还会停下,从海边的渔民手里购置一些土特产贩卖到幽州去,因而当地渔民都知道这是青州的商船。

得知公孙瓒居然是被青州商船运走的,高干无奈之下,只得回去禀报袁绍,虽然也有个好消息,那就是鞠义死了,但这并不妨碍袁绍的坏心情。

严格来上,鞠义死了,也是个坏消息。

因为袁绍本来是打算等除掉了公孙瓒之后,再杀鞠义,没有想到公孙瓒没死,鞠义又死了,让他损失不小。

这就导致袁绍非常愤怒,怒视着众将。包括高干在内,一众人都瑟瑟发抖,不敢直视他。

过了片刻,才有许攸站出来说道:“本初,这个时候不是发脾气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办法继续追击,如果不能彻底处理了公孙瓒,等他恢复实力,那就麻烦大了。”

袁绍此时亦有枭雄之姿,慢慢恢复了冷静,低声道:“他已经回了幽州,周边诸多胡族皆听他号令,如何再追击?”

许攸目光森然,说道:“本初莫非忘了,还有一人,对幽州虎视眈眈呢。”

“谁?”

“辽西公孙度。”

“公孙度?”

“不错。”

许攸说道:“现在幽州局势糜烂,中部鲜卑,各乌桓大人,东部鲜卑打成一团,公孙瓒短时间内必然难以将力量统筹在一起。而辽西的公孙度与右北平相邻,公孙瓒与胡人经商,日渐富庶,他绝不会不眼红,此时有乘人之危的机会,他难道不会心动吗?”

袁绍沉吟道:“公孙瓒在北地势力毕竟庞大,公孙度未必敢去冒犯。”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许攸继续道:“只要本初许诺幽州归他公孙度,且公孙瓒的一切生意都归属于他,就不信他不上钩。何况我们也会出兵,只要让公孙度相信公孙瓒有很大可能会死在这场战争里,那么他一定会同意。届时两面包夹,必能让公孙瓒疲于奔命。”

“明公,我也认为此策可行。”

刘惠亦是站出来说道:“反正又没什么损失,只需要派一名说客足矣,若是能成,公孙瓒必死无疑。”

这个计策,其实也是暗合了伟人那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中部鲜卑与蹋顿和公孙瓒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双方利益纠葛,袁绍可以拉拢他们,那么公孙度和公孙瓒是相邻的势力,一个穷酸,一个富庶,公孙度怎么可能不会觊觎公孙瓒的财富。

毕竟他们二人虽然都姓公孙,可并非族人。

一个是辽西令支公孙氏,一个是辽东襄平公孙氏,按照后世地理划分,公孙瓒是河北唐山人,公孙度是辽宁辽阳人,都不挨着。

现在公孙瓒有难,公孙度只是在旁边看着,如果有机会伸手捞一把,就不信他不想掠夺公孙瓒的财富。

听到许攸和刘惠都认为可行,袁绍点点头,说道:“好,就这么办。”

当下,从渤海就有信使出发,一路往辽西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