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谋伐 > 第一百零三章 江湖仍有他的传说

三国之谋伐 第一百零三章 江湖仍有他的传说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7:33:39

第一百零三章 江湖仍有他的传说

三国之谋伐

刘虞是在熹平年间与光和年间在幽州担任刺史七八年之久,一直到黄巾之乱前年,也就是光和六年,才被罢免,而那段时间,鲜于辅一直是刘虞在幽州的从事。

前些年在中央担任宗正的时候,刘虞还没有能力提拔他的几个旧部,等到做了皇帝,自然要将以前在幽州时忠心耿耿的几个旧部提拔上来。

当时有三人为刘虞心腹,一人是鲜于辅,一人叫鲜于银,还有一人叫齐周。这三人,在幽州陪伴刘虞渡过了整个任期。

其中鲜于辅和鲜于银并非兄弟,而是同族。

而且他们还是马韩人,出身于马韩的商朝遗民后裔,也就是之前提到的“箕子朝鲜”人。

辽东同样是幽州范畴,马韩人在辽东乐浪等地早就繁衍生息,很多商朝遗民,亦是离开马韩之地,投入汉人怀抱。

双方文化、经济、政治日日交流,早已融为一体,不分你我,因此在辽东有大量的外族人,稀疏平常。

鲜于辅、鲜于银、齐周三人作为刘虞心腹,前几年被刘虞召唤来洛阳,担任职务,一个执掌羽林卫队,一个执掌虎贲军,最后一个齐周则是城门司马。

历史上曹操控制汉献帝,就是让宫内宫外的人全都是他的兵马,这样汉献帝有一举一动,丝毫异常,都会在他的控制范围之内。

而关羽大军虽然也控制了整个司隶,但他是忠诚于汉室的。

最有力的证据就是“许田围猎”这事确实发生过,记载于《三国志》,当时关羽就想杀了曹操,结果被刘备劝住,认为当时还分不清楚曹操是忠是奸,不应该杀。

由此可见,刘虞朝廷与刘协朝廷,在地位和权力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可同日而语。

外围大军由朱儁关羽把持,屯兵于河内。洛阳则有刘虞心腹控制,把持宫门,自然也就不存在有人可以威胁到刘虞的生命安全。

如果说这世上还有谁能够去处理幽州边疆的胡人问题的话,除了刘虞亲至以外,大概也只有他的心腹鲜于辅、鲜于银、齐周三人。就连公孙瓒都不行,因为公孙瓒树敌太多,亲近他的胡人有,敌视他的更多。

刘虞则长袖善舞,不仅在鲜卑乌桓人心中有很高的威望,就连辽东以北,后世吉林省、黑龙江省区域的夫余人、濊貊人,都对他万分尊敬,因他而向大汉朝廷每年按时朝贡。

所以这件事情,非刘虞出面不可。

只是刘虞现在是天子,自然无法过去。而三名干将当中,鲜于辅是刘虞最得力的助手,各民族也十分信任他。因此这次破局,解决公孙瓒被外族围攻的任务,就交给了鲜于辅。

不得不说,这世上的事情就是如此奇妙。

历史上刘虞因公孙瓒而死,鲜于辅为了给刘虞报仇,集结十余万胡人大军,给予公孙瓒致命一击,帮助袁绍将他击败。

而现在情况变得天差地远,刘虞成为了皇帝,与公孙瓒也从未产生过冲突。现在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袁绍,反而必须联合在一起,不知道如果他们知道历史,又不知该如何作想。

但此时此刻,至少刘虞在解决掉袁绍这个叛逆以前,是绝不可能让公孙瓒灭亡。在这一点上,不管是从青州的利益出发,还是从洛阳朝廷的利益出发,都是一致的。

鲜于辅抵达了昌平县,立即召来几名好友,然后继续呼朋唤友,很快就拉起了数百人马。

这些人马当然不是用来打仗的,而是去联络以前的那些旧部。

有跟鲜卑人关系好的,就马上去各大鲜卑部落传信,有跟乌桓人关系好的,则去各个乌桓部落报信,甚至还有去夫余国,濊貊国的,只是路途遥远,等救兵抵达,黄花菜都凉了,因此也只是去试试而已。

数日后,入夜时分,鲜于辅的朋友田丹回来了,两人在房间就坐,田丹对他说道:“卫国,形势不妙。公孙瓒轻敌冒进,被鲜卑人伏击,兵败逃入涿郡,现在被围困在涞水。”

由于信息传递速度慢,田丹打听到的已经是几日前的消息,他们还并不知道公孙瓒火烧鲜卑,击杀了鲜卑首领魁头。

鲜于辅沉吟道:“看来我们必须要快了,陛下交代给我的任务是必须要保证公孙瓒活着。”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需要更多的人手。”

田丹说道。

“你有什么人选吗?”

鲜于辅问。

田丹想了想道:“你听说过阎柔吗?”

“没听说过。”

鲜于辅摇摇头。

他跟着刘虞威震幽州的时候,还是二十年前的事情。当时别说阎柔,就连公孙瓒都只是个无名小卒,他当然没有听说过。

田丹就说道:“此人是广阳人,少年时被鲜卑人掳走为奴隶,后来以自身之能力,获得鲜卑乌桓人信任,被推举为首领。这是卫国你去洛阳之后发生的事情,不知道倒也平常,不过他在很多鲜卑乌桓部落当中威望极高,若能得他的相助,则大事可成。”

东部鲜卑大人,幽州乌桓五部,仅仅只是其中最大的一些部落,包括中部鲜卑在内,辽阔的塞外到处都是牧场,大大小小的部落成群,多的数千人,少的数百人,不一而足。

这种中小部落一般叫做鲜卑支部,或者乌桓支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柯比能,出身于一个小部落,因为勇猛善战,执法公平,被推举为这个小部落的首领。然后带领族人不断壮大,吸纳其他鲜卑,最后建立起了一个极为庞大的鲜卑帝国。

别看蹋顿继承了丘力居的部落,一跃成为辽西最强大的乌桓首领。但这并不代表整个辽西的乌桓人都是他的部下,整个幽州乌桓上百万人,五大部落也仅仅只是拥有其中半数而已,另外半数则分散为其他大小部落。

阎柔就是如此,只是区别在于他是汉人,从奴隶成长到了部落首领。而且跟柯比能一样,因为勇猛善战,执法公平,在边疆很多鲜卑乌桓支部当中拥有很大的名气,大家都愿意跟着他一起作战。

“此人现在在何处?”

听到田丹的推荐,鲜于辅顿时来了兴趣,没想到多年过去,幽州除了出了个公孙瓒以外,还出了阎柔这号人物,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啊。

这种感觉就像是黑道大佬退隐江湖,下一代总有新的领头羊出来执掌龙头棍一般。

田丹说道:“他目前在犷平一带的乌桓部落中担任首领,不过他的弟弟阎志便在广阳,若是能寻来他的弟弟,让阎志去报信,不出几日,阎柔必能拉来数万大军。”

“好!”

鲜于辅点点头,对田丹说道:“此次我身负天子重任,为护乌桓中郎将,拥有便宜行事的权力。若这阎柔真如你所说的一般,有如此大的能耐,我可以任他为护乌桓校尉,并且上奏天子,为其封官升爵。”

田丹笑道:“既然如此,我立即动身前往广阳寻阎志。”

“兄弟,一切就拜托给你了。”

鲜于辅拍了拍好友的肩膀,虽身份有别,可义气不变。

田丹严肃道:“必不负使命!”

当下,即便是危机四伏的夜晚,田丹亦是连夜出发,率领数十骑兵,飞一般往广阳县而去。

而此时此刻,随着刘虞的天子诏书抵达,整个幽州,宛如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泛起了阵阵波澜涟漪。

幽州地域很广,最靠近冀州的是涿郡,为后世的河北保定市,此时叫做北新城。最远的东面,则是乐浪郡,郡府在朝鲜县,后世有个大名鼎鼎的名字,叫做平壤。

从河北保定到平壤,一千多公里,就可以知道此时的幽州到底多大。

公孙瓒现在遇到的麻烦,远远谈不上让整个幽州都乱起来。顶多就是幽州最西面的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一带的乌桓加入其中,战场中心还是最靠近冀州的涿郡。

而刘虞一道命令发布,那就是整个幽州都陷入沸腾。辽西、辽东乃至玄菟郡北面边的夫余国、濊貊国都得知了消息。

右北平以北,后世的承德市一带,栖息在濡水河畔的鲜卑乌桓部落,各个首领接到信件,纷纷高呼:“是伯安公的召唤,伯安公待我们如子,我等亦待他如父。父有召,子岂有不从之理,孩儿们,出兵!”

辽东苏仆延部落,部落长老得到消息,垂首顿足道:“坏了坏了,首领犯大错了,快,快派人向首领报信,千万不能再错下去。”

右北平乌延部落,部落其余掌权者皆是脸色凝重,环顾说道:“伯安公亲笔书信,这可如何是好,首领千不该万不该跟着那蹋顿小崽子去追杀公孙瓒的呀,我们必须出兵了。”

扶余国,高句丽城,扶余王听到信使来报,看过了刘虞给他的信件,大喜道:“是我的好朋友伯安公,他现在做了大汉皇帝,如果我现在帮他的忙,他将来必定会报答我。那此事,我自然要出手相助,传我命令,尽起大军,襄助那涿郡的公孙瓒。”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整个燕山山脉的东南西北,无数大小部落一听到是刘虞的命令,纷纷响应号召,出人出力,不管是几十人的兵马还是成百上千的兵马,哪怕是只有几个人,都愿意出那么几个人的力。

江湖虽然已经没有了他刘虞的存在,可江湖上依旧有他的传说。

当年刘虞在幽州树恩实在太多,无数鲜卑乌桓乃至扶余人濊貊人都深受他的恩惠,对他感恩戴德,所有上了年纪的部落长老首领单于,都铭记他的恩情。

历史上,刘虞被公孙瓒杀死,鲜于辅鲜于银齐周三人一声召唤,十余万胡骑宛如从天而降一般,不知道从什么角落里,自己带着干粮武器,浩浩荡荡如溪流汇聚成江河,将如高楼大厦一般的公孙瓒踏为了平地。

此时仿佛情景再现一般,只是从仇恨公孙瓒,变成了响应刘虞的号召,转而帮助公孙瓒。

渔阳犷平县,后世的密云水库附近。

这个时候当然没有水库,但有一条河流叫做鲍丘水,流过县外,将河畔附近大片草原养育得郁郁葱葱。

游牧民族需要水草丰茂之地,河流附近自然成了胡人聚集之地。

此地原本栖息着无数大小鲜卑乌桓部落,这些部落混居而住,几乎不分你我。

阎柔早年被俘虏至此,成为奴隶。但凭借着自身本领,慢慢有了一定地位,后来得到了鲜卑乌桓人信任,成为了首领,虽然不如那些大部族,但亦是称霸一方,势力不弱。

犷平县十分破旧,这里胡汉杂居,汉末大乱后,早就没有了官府,由各个部落首领代管,此时城中一处房屋内,阎柔迎来了两位客人。

一位是他的弟弟阎志,另外一位自然是田丹。

三人在门口相聚,阎柔哈哈大笑着上去就与自己的亲弟弟一个拥抱,问着家中一些情况。

阎柔在此地分不开身,因此在家中照顾父母的重任就交在阎志身上,虽然广阳到犷平不过二百余里地,但兄弟二人还是聚少离多,很少相见,因而现在有说不完的话。

田丹耐心地等待着两兄弟相聚的喜悦,一直到阎志结束了话题,三人这才进屋来到厅内。

“大兄,我为你介绍,这是我的好友田丹,字赤诚。”

“赤诚,这是我兄长阎柔,字安平。”

阎志分别介绍。

田丹就拱手笑道:“阎首领,久仰久仰。”

弟弟的朋友来访,阎柔自然笑脸相迎道:“既然是我阿弟的朋友,自然也是我的朋友,赤诚兄弟请坐。”

三人分列而坐,田丹就正色道:“阎首领,闲话少叙,我们直奔主题。”

“请说。”

阎柔亦是正色道。

田丹就说道:“不知阎首领可知伯安公?”

“自然知道。”

阎柔肃然起敬:“伯安公待幽州乌丸如子民,幽州乌丸亦视公为父,听说公回洛阳之后,遇上了一些内乱,大汉天子遭遇不测,朝廷诸公推举他为天子?”

田丹笑道:“不错,现在伯安公已经是天子。而今大汉天下,一片混沌。各地纷纷攘攘,又有河北袁绍叛逆,威胁洛阳。”

阎柔说道:“是伯安公希望我出兵相助吗?”

田丹点点头:“不错,那幽州牧公孙瓒,是忠于朝廷之人,现在袁绍正打算将其消灭,伯安公必须击碎他的阴谋,因此派羽林中郎将鲜于辅为护乌桓中郎将,召集各部,助公孙瓒一臂之力。”

“公孙瓒?”

阎柔皱起眉头:“此人小气得很,担任度辽将军之后,只亲近于与他关系好的难楼部、普富卢部及东部鲜卑大人,往日与他有仇的乌桓皆受到他报复,对我等小部落亦是颇为不屑。”

田丹耸耸肩道:“所以这不是受报应了吗?伯安公也知道公孙瓒此人器量狭小,但现在也没有办法,如果公孙瓒灭亡,袁绍占据幽州,恐对朝廷不利。”

“嗯,我知道了。”

阎柔长舒了一口气,问道:“若我出兵,有甚好处?”

田丹马上道:“鲜于将军说,若你愿意出兵,则任你为护乌桓校尉,上奏朝廷,封官加爵,且以后乌桓事物,皆由你处置,公孙瓒开边市,买卖粮食酒水食盐,只要忠于朝廷的乌桓人,皆可贸易。”

听到这个条件,阎柔顿时来了精神,马上道:“既然如此,我愿意出兵。”

田丹大喜道:“好好好,现在鲜于将军便在昌平县,阎首领可立即领兵前往,公孙瓒已经危在旦夕,拖不得了。”

“我知道了。”

阎柔点点头道:“我现在就去召集各部落首领,商量出兵事宜。”

当下他与田丹和阎志道别,飞一般地往外奔去。

像这样的事情在幽州大地上发生得太多,以刘虞的威望,再加上他现在身居高位,已经成为了天子皇帝,很多与他有旧的乌桓鲜卑人觉得,如果能帮上这个忙,或许以后大汉朝廷的政策会对他们有好处,因此欣然答应。

一时间,幽州大地上暗流涌动,无数力量在向着昌平方向前进,宛如万千溪流汇聚在一起,形成一条浩瀚无垠的江河。

洛阳,西宫。

夜色已经很深了,年近六十的刘虞披着破旧的披风,站在宫殿屋檐之下。

“夫君,这么晚了,睡觉去吧。”

他的夫人李氏穿着绫罗绸缎,从西宫殿内走出来,劝他回去休息。

刘虞回过头,看到她的穿着,皱起眉头说道:“跟你说了多少次,此时天下未定,局势混乱不堪,朝廷应当勤俭节约,莫要如此奢华。”

李氏顿时就不乐意了,哭诉道:“我一个没了孩子的老妇人,现在都已经做了大汉皇后,连件新衣裳都不能穿了,这样的日子过下去还有什么意思,不如死了算了。”

刘虞只觉得头痛不已,他最怕的就是妻子用这一招。

当年他与满朝诸公被困在长安,派自己的儿子刘和出使关东军,希望能得到关东军的帮助,结果一去不回,到现在都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他就这么一个儿子,现在人已经老了,身体力不从心,再也不能生育,可谓是绝后,妻子拿这一招打他,他无能为力,因为当年是他派儿子出去的,这个罪过自然也得他来承担。

无奈之下,刘虞也只能好生劝慰,让妻子回屋里休息,自己则唉声叹气,继续站在殿外仰望着东北方。

“陛下是在想幽州的事情吗?”

虎贲中郎将鲜于银护卫在宫外,见到他一直没有去休息,在身边服侍,忍不住问了一句。

“是啊。”

刘虞点点头,长叹道:“不知道卫国是不是已经安全抵达幽州,也不知道公孙瓒能不能躲过这一劫,如果不能击败袁绍的话,这大汉天下,在我有生之年,不知何时才能平定那些叛乱啊。”

他一个没有儿子,又品德高尚的老人,现在心中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击败袁绍,从河间王国如桓帝康帝一样,抱一个章帝子孙回来,继承皇位。

那样的话,即便是他死之前没有平定大汉江山,至少后继有人,又有刘备杨彪等人辅佐,想来也是可以瞑目了。

鲜于银说道:“陛下放心,卫国素来可靠,以陛下在幽州的威望,卫国振臂一呼,必是千军万马相随,只要帮助公孙瓒击败袁绍,青州再出兵,收复河北,一切都来得及。”

“但愿吧。”

刘虞目光深邃地看向东北方,嘴中喃喃自语:“但愿我这把老骨头,在离开幽州二十年后,依旧还有当年的名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