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谋伐 > 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兴得太早了

三国之谋伐 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兴得太早了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7:33:39

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兴得太早了

三国之谋伐

万胜军结成军阵,缓步向着北面的敌人靠拢。

在发觉有大量敌军向着他们奔来之后,高干果然下令不继续追杀幽州军,而是改为重新调整队伍。

这是一个哪怕统帅能力极低的普通将领都会知道的一个常识——当自己的军队处于一片散沙的时候,一旦被敌人抱团冲杀,立即就会直接崩溃。

从春秋战国到秦末前汉时期,还从未有过阵型散乱的情况下,被敌人列阵冲阵时反败为胜的例子,即便是昆阳之战四十二万人,也被人家刘秀一个猛击,直接导致四十多万大军兵败如山倒。

所以高干很快转变进攻方式,将前方的部队调集回来,命令休屠各部首领约束自己部下骑兵,然后迂回左右包抄,正面大军则是列阵,向着张辽部缓缓逼近,准备全歼了张辽。

此时如果张辽选择在这里和高干硬碰硬,一代名将大概率是要陨落在此。因为人家光正面部队就比他的万胜军多足足两倍有余,左右还有近两万的包抄骑兵部队。

战术得当再加上人数众多,以张辽部区区一万多人,即便死战,也不可能敌得过。所以见到战略目的已经达到,救下了幽州军,陈暮立即下令后撤。

“徐徐后撤!”

传令兵飞奔至列阵的各营部下达指令,万胜军训练有素,立即后队变前队,一路小跑开始向后方营寨撤离。

前队则是继续保持着戒备状态,缓缓向后退,等到后方距离拉开,才开始扭头奔跑。

高干的部队毕竟人数较多,想要达到万胜军那样转进迅速不太容易,因此他仅仅只是派出轻骑挥洒了几波箭雨,造成了数百近千的伤亡,一直到张辽营寨,才没有继续追击。

与此同时,袁绍城内的士兵也出来,与高干部汇合在一起,大约七万大军,如潮水一般向着张辽营寨发起了冲击,战争很快打响,一波又一波的攻势不断。

但牵招部、高顺部、张飞部以及刘备本部人马都在邯郸城外围,战事一开启,刘备就已经派人向各部求援,只不过张辽部离得最近才先到。

所以当袁军进攻张辽营寨没有多久,刘备援军也陆陆续续抵达,这样由于袁绍在城中还留守了两万多人,使得双方的兵力极为接近,刘备军由于臧霸部人还在南面的梁期县,因此总兵力不到六万,只有五万多人。

七万战五万,而且还是占据了先机的情况下,正常来说,应该能拿一场大胜。换了韩信白起这类大神来带兵,说不好利用张辽部被围困的优势,来一波围点打援,将刘备军五万人全歼在这里。

可惜高干不是韩信白起,他没有很聪明地把这个占据先机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因此在外围部队的接应下,张辽部强攻打开一个缺口,顺利往后继续撤离,逃出了包围圈。

刘备军以高顺部为前军,牵招部、张飞部以及刘备本部人马左右策应,互相看住了对方各部兵马,连休屠各部的骑兵也被张飞的青州骑兵拦截下来,双方在邯郸城外进行了几波小规模的试探性进攻,铺天盖地的箭雨和弓弩将整个战场覆盖。

但也仅限于此,在发现青州军主力来援之后,高干迟迟不敢下达全面进攻的命令,上报到了袁绍那边后,不管是袁绍还是刘惠,都犹豫不决,最后也只能选择丢下两千多具尸体,缓缓向后撤,进入了邯郸城中。

袁军损失不大,青州军的损失也不多,除了最开始张辽部伤亡了一两千人以外,就是刚才的几波试探性进攻里,牵招部和刘备本部人马伤亡了两千多人,战损比是2比1,勉强能接受。

袁绍不敢进攻的原因谁都清楚,归根到底,别看刘备军只有五万人,但精锐俱存,真拼起来,大概率是四六开,刘备六,袁绍四,鹿死谁手还尚未可知。

而且最重要的是袁绍只剩下这点兵马,邺城那边也还残了点剩余兵力,他的士兵加上高干的人马在这里拼光,人家那边还有洛阳大军存在,并且青州可以继续派后续部队进入冀州,反观袁绍丢掉了大部分冀州土地,已经很难再征召士兵。

所以为了保存实力,他也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这属于无奈之举,如果换作两年前财大气粗的袁绍,哪怕是七万人和人家拼个同归于尽也无所谓,但现在袁绍已经落魄,界桥之战让他元气大伤,已经无能为力了。

是夜,就在袁绍利用诈死之计,大败幽州军和刘备军之后,洛阳皇宫当中,袁绍死亡,余部准备投降的消息姗姗来迟,洛阳到邯郸三百多公里,即便是快马加鞭,也要两天路程才能将奏折送上。

西宫嘉德殿,进入秋天之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嘉德殿外的几颗大树已是枯叶泛黄,秋风一吹,宫内遍地都是落叶,以至于仅剩的这点宫女宦官不得不加班加点清扫各宫室。

原来的西宫玉堂殿是汉孝康帝最喜欢待的地方,因为那里有地暖。但十多年过去,地暖无人维护,早就朽坏。古代防锈技术大多选择是涂漆或者涂油,如果时常维护,运转个百八十年没什么问题。可惜董卓之乱后,宫室无人修葺,更别说地暖。

因此在失去地暖之后,洛阳作为一个盆地,本就阴湿的天气就更加刺骨。偌大的皇宫,冷风吹拂,呼啸的风灌进来,将空旷的宫殿变得十分阴寒。即便是站岗的虎贲军与羽林卫也受不了,一个个躲进了室内,烧着木炭取暖。

刘虞穿着棉衣,跪坐在嘉德殿正殿上方的主位上,全神贯注地看着公文。他的旁边有一个木炭盆,里面堆满了炭,因为炭太多,燃起了火,火苗不断窜动,映照着刘虞鬓角沧桑的白发,以及满是皱纹的额头。

“咳咳!”

咳嗽了两声,似乎是察觉到了身边越来越暖和,刘虞扭过头看了眼,眉头顿时锁了起来,轻声责备道:“子严,怎么烧那么多炭?”

齐周在幽州时是刘虞的从事,可以说是他的谋主,当年为刘虞平定幽州立下汗马功劳,如今刘虞贵为天子,需要一些亲信,因此将鲜于辅、鲜于银、齐周等人全部召入宫中,鲜于辅回幽州领军,鲜于银担任宿卫中郎将,齐周为侍中,跟在他身边做参谋。

听到刘虞的问话,齐周答道:“是臣自觉太冷了,因而多烧了些,请陛下责罚。”

刘虞张了张嘴,却什么都说不出来,最终叹息一声,苦笑道:“我知道子严是看我这两日咳嗽,怕我去年冬日的旧病复发,想帮我驱寒。可城中百姓以及天下万民无数都在饥寒交迫之中,我又如何能心安理得地享受呢?”

齐周说道:“陛下自然是爱民如子,但陛下的身体事关天下,只有陛下无恙,才能让国家恢复安宁。若是连陛下的身体都出了问题,那么谁来关心天下百姓呢?”

不得不说,齐周的话很有技巧。他知道如果说自己是为了刘虞才把火烧得更旺一些,刘虞肯定会不高兴,所以干脆说自己冷。又说刘虞的身体非常重要,如果刘虞病倒了,那天下的百姓也没有人再关心,弄得刘虞居然一时讲不出什么话来反驳。

苦笑片刻,刘虞指着他摇摇头无奈道:“你呀你呀,还是跟当年在幽州一样,伶牙俐齿。不过也就是靠着你这伶牙俐齿,才能帮我说服那么多部落首领臣服于朝廷,算了算了,由着你吧,宫中今年这点开销,迟早要被你败完。”

齐周笑嘻嘻地道:“待陛下收复了冀州,以冀州之富庶,重建北宫都够了,烧这点炭能火多少?”

“冀州?”

刘虞被他提醒,忽然想起了点什么,对齐周说道:“对了,冀州,袁绍已时日无多,只剩下邯郸与邺城,迟早要被消灭。冀州我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去,你去做冀州牧吧,我膝下无子,还得子严帮我去冀州遴选皇嗣。”

“啊?”

齐周惊讶道:“陛下,这可是冀州牧,臣不管是资历还是威望,恐都不能胜任。”

州牧位高权重,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担任。当年王芬还是名望满天下的八厨之一,也不过是个刺史,在汉孝康帝时期,除了皇甫嵩短暂做过冀州牧以外,也就只有担任过少府、太仆等九卿之位的黄琬以及担任宗正的刘焉,做过豫州牧和益州牧。

也就是说,如果是做州牧的话,必须是九卿之位才可以。当然,或许有人说,既然州牧不是普通人能当的,那为什么天下那么多诸侯担任州牧?刘备曹操孙坚陶谦刘表,个个都是州牧,也都没有做过九卿高官。

然而刘备的州牧来源于救过董太后的命,而曹操孙坚二人的州牧来源是在于讨董,把满朝公卿迎回洛阳的功勋,刘虞杨彪等人为了安抚功臣,这才给了曹操孙坚州牧之位。

至于陶谦刘表,他俩一开始不过就是个徐州刺史和荆州刺史,因为上表朝廷遣使奉贡,被提为州牧。

最主要的是他俩当时是名望比较高的老臣,洛阳朝廷以为他俩是汉室忠臣,希望他们能够治理好徐州和荆州,帮助朝廷平叛,谁能想到他们也有野心呢?

还有袁术连刺史都不是,他一开始是长沙太守,后来讨董时被提为左将军,对荆州扬州豫州等地根本没有管辖权,完全是在靠武力夺取。袁绍就更离谱,他是王芬伪帝政权的冀州牧,根本不是朝廷敕封,属于非正式途径。

所以除了这几个有原因的之外,其它州郡诸侯,都是刺史,如扬州刺史陈温、刘繇,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并州刺史丁原等等,这些人在汉末都是刺史之位,根本没有资格担任州牧之职。

现在朝廷局势趋于稳定,冀州也已经大半都快收复,作为天下最富庶的州府,冀州牧的位置是重中之重,不仅要有能力担当,还要忠诚于朝廷,不能是左右摇摆的墙头草之流。

所以这些日子刘虞也与三公九卿商议了几次,想找个人去,但要找个既有能力还得有资历威望的人不容易。

除非让九卿当中的一人过去,只是刘虞现在在朝中的势力就这么点,去一个少一个,像杨彪赵温种拂这些三公重臣肯定不能去,九卿当中,有些要么资历威望不够,有些要么能力不足,还有些干脆就是并非刘虞核心圈的人,唯一可以去的,就是士孙瑞了。

但士孙瑞现在也才刚刚进入高层核心圈,未来是三公人选,如果调去冀州的话,九卿之位就得挪个窝,现在满朝刘备党羽无数,如果再上来一位刘备党羽,刘备在朝中的势力又会更上一层,所以对忠诚于他的九卿,刘虞根本没法动。

今日见到齐周,刘虞才想起来,齐周的能力和忠诚度肯定是够的,唯一不足的就是威望和资历。齐周听到刘虞想让他做冀州牧,这自然是莫大的信任,感动的同时,也说出了自己的担忧,资历和威望不足的问题。

听到他的话,刘虞想了想,缓缓说道:“子严入朝廷也有数年了,一路升迁,确实资历尚浅,不过资历虽然不足,但也可以想办法补一补,明日先迁为将作大匠,待过一两个月,再由满朝商议。”

从侍中直接升迁为州牧肯定是资历不足,但将作大匠是仅次于九卿之位,再由朝议决定的话,就勉勉强强。就如同从一个县衙衙役直接升为县令肯定是不现实,但如果先把这个衙役升为县尉,再从县尉升为县令,这样按部就班一点,至少面上能过得去。

得到了刘虞的承诺,齐周大喜道:“多谢陛下。”

“陛下!”

就在此时,门外忽然进来一名小黄门。

刘虞问道:“怎么了?”

小黄门用颤抖的声音喊道:“陛下,刚才尚书台来了公文,鲜于将军上奏,说是袁绍病死了,袁军准备向鲜于将军投降!”

“什么?”

刘虞蹭的一下就站起来了,身上披着的棉衣也落了下来,一脸不敢置信地问道:“此事当真否?”

小黄门双手捧着奏折,快步上前道:“陛下请看。”

刘虞接过奏折,打开迅速扫了一眼,原本有些病态的脸色一下子变得潮红起来,呼吸急促,一双眼睛像是在绽放璀璨的明光。

看到他兴奋的模样,齐周顿时知道肯定是真的,便问道:“陛下,鲜于将军已经确定过了吗?”

“哈哈哈哈哈。”

刘虞大笑着合上奏折,整个人像是年轻了十岁,忍不住在席上激动地走来走去,一边走还一边说道:“辅国已经派人去城中看过了,确定了,袁绍已死,冀州回归朝廷了,此大喜事也!”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齐周也兴奋不已,连忙跪下向刘虞道喜,君臣在此时一下子仿佛回到了当年,但比当年平定幽州的时候还高兴。

冀州平定,这大汉天下,便至少平定了一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