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谋伐 > 第二百六十七章 攻打邺城

三国之谋伐 第二百六十七章 攻打邺城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7:33:39

第二百六十七章 攻打邺城

人生就像是一条线,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有的时候会交织在一起,但更多的时候,却走了两条不相干的轨道,再也没有交集。

如果让吕布知道那支船队上坐着的是他的大仇人之一陈暮的话,他不能保证自己会不会留着理智驰骋着赤兔马追上去,然后一跃跳到船上用自己的方天画戟给他一戟。

可至少现在吕布没有那么多闲工夫去管这些,其实他隐隐猜到这或许是青州的船只,因为船队航行的方向是往青州去的,而且这大汉天下除了青州之外,也就只有荆州的刘表有这个能力拥有这么多楼船水师。

但刘表的船队不可能出现在黄河上,所以自然只有名震天下的青州水师可以做到这一点。

不过吕布懒得去想那么多,他只在乎自己能不能得到应有的地位和荣华富贵而已,其它的闲心事他不想参与。

眼看着已经到了黄河边上,吕布举起手中的方天画戟,对着身后的张杨以及诸多健将道:“兄弟们,努力赶路,去了洛阳,咱们就富贵了!”

张杨跟着吕布除了是因为两人是同乡,后来在吕布从长安逃回关东时,在上党多有交集成为至交好友以外,更重要的也是他认为吕布骁勇善战,必有一番作为,因而跟随。

如今知道回洛阳后朝廷必会重用他们,张杨十分高兴,对吕布说道:“奉先,过了东郡就到了河南,很快就能去洛阳了,你说朝廷会安排我们做什么?”

吕布还未说话,卫觊心中一动,试探性地对吕布说道:“将军,尚书令之前给我传信,说是朝廷有风声想让将军担任并州牧,去收复并州,将军觉得,此事妙不妙?”

“去并州?”

吕布瞪大了眼睛,说道:“塞北苦寒之地,有什么好去的,我在那待了二十多年,都待腻了。”

卫觊眼珠子一转,笑着说道:“将军不可不去。”

“哦?”

吕布诧异道:“为何?”

卫觊劝说道:“将军想想,此时并州在谁手里?”

“袁绍?”

“不错,袁绍现在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将来将军是要入朝堂,作为朝廷重要武力与刘备大军分庭抗礼,免得刘备一家独大,把持朝政。可如果将军寸功未立,麾下亦无兵马粮草来源,如何与之抗衡?”

“你的意思是?”

吕布摸索着下巴说道:“让我去并州,占据了并州之后,以并州为根基,作为朝廷助力?”

“正是。”

卫觊点点头道:“并州虽是苦寒之地,可亦是强悍兵源之地,将军得了并州,一有消灭袁绍的功勋,二来强大自身,毕竟如今三河地方,颇为凋敝,想要支撑将军粮草兵马,殊为不易。”

其实洛阳司隶现在确实不如当初繁华,但这些年来稍微安定许多之后,逐渐恢复了不少人气,洛阳河南加上河内以及颍川等郡国,总人口已经接近百万之众。

而并州就是山西,在后世是产煤的宝地,在此时却是苦寒之地,那地方在和帝时期人口就不足百万,多年战乱之后,现在就更加荒凉。

所以如果作为根据地的话,那边也就只有上党太原两地还有点人口,过了雁门关,基本就是一片荒无人烟,只有草原。

因此可以说把吕布放到并州去,亦不是什么放虎归山,而是以目前并州的状况,也发展不出什么规模。

但吕布却以为他还有朝廷做支持,虽然并州苦寒,可确实如卫觊说的一样。

“嗯。”

他点点头,说道:“伯觎说得有理,若朝廷真的让我去并州,那我去便是,至少也比在徐州那么憋屈要强。”

卫觊微微一笑,便不再多言了。

......

......

兖州,济阴郡,定陶。

郭嘉疾步走入曹操的府邸,脸色不能说好看,但也不算难看。

曹操坐在厅中主位上,身边摆着一盆炭火,他这个时候正在看一些文书,见到郭嘉进来,便放下竹简,出声问道:“奉孝,怎么了?”

“明公,一个好消息,和一个不算坏的坏消息。”

郭嘉行礼之后,就坐在了一边。

“不算坏的坏消息?”

曹操一脸诧异:“这算什么消息?”

“就不算好也不算坏吧。”

郭嘉双手笼在袖子里,说道:“我们放出消息,说要东征吕布,吕布那边并无应对。”

“嗯。”

曹操点点头:“这就说明我们府邸当中并无军情司内应。”

“但是吕布走了。”

郭嘉道。

“吕布走了?”

曹操惊诧道:“他去了哪里?”

郭嘉想了想,说:“如无意外,应当是被陈子归弄去了并州。”

“吕布回并州,虎归山林呀。”

曹操摇摇头,吕布这种人本就适合在草原上驰骋,现在回了并州,恐怕实力又得壮大。

郭嘉却苦笑道:“可整座山,都是那陈子归的,吕布逃不掉。”

“还有个好消息呢?”

曹操问。

郭嘉脸色就更加苦涩:“咱们兖州牧府邸没有军情司内应,就已经算是好消息了,还有个不好不坏的消息,吕布一走,志才已经出兵把广陵下邳占了。”

曹操大喜道:“这难道不是好消息吗?”

郭嘉摇摇头:“明公,吕布是陈子归以朝廷的名义调走的,明公觉得陈子归会安什么好心吗?他是看到袁绍将死,孙氏已经占据了淮南,特意把淮北留给我们。”

“把淮北留给我们.......”

曹操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他这是想坐拥河北、青州,再加上徐州以北尽归其有,等我们和孙氏决裂,坐山观虎斗呀。”

这个计策就跟官渡之战后,曹操北伐准备征讨袁谭和袁尚时,郭嘉提出的坐山观虎斗之计,将兵力撤回河南,等到袁谭和袁尚彻底决裂,二袁内讧之后,再一举消灭他们。

现在的情形跟历史上已经大差不差,区别只是在于当时曹操统一了河南,而观望河北以统一关东。而刘备则是即将统一河北,于是想办法把吕布调走,占据东海国琅琊国观望河南,以谋夺关东之地。

双方两级反转,陈暮拿郭嘉的计策对付曹操,等刘备消灭了袁绍之后,就在河北看着曹操和孙坚在河南把狗脑子打出来,用魔法打败魔法了属于是。

可偏偏这是阳谋,曹操和孙坚都没法抗拒,因为曹操有野心,孙坚的儿子孙策也有野心,谁都不希望成全对方,双方只能决一死战。

“是啊。”

郭嘉长叹了一口气:“这就是陈子归的可怕之处,我们明明知道是计策,却无能为力。”

曹操的右手轻轻抚摸着桌案,目光透露出一丝狠厉:“看样子,我们确实只能与孙氏一搏了,奉孝,你上次说,孙坚父子轻而无备,可用刺客杀之,你觉得如何?”

郭嘉说道:“孙氏父子虽勇猛过人,但自恃武力,确实都轻而无备。但孙坚身边犹有四名健将常年跟随,想用刺客杀之恐怕不太容易。”

“那该如何是好?”

曹操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不由得开始羡慕起刘备来,两个结义兄弟是万人敌,麾下又有黄忠典韦赵云等猛将,夏侯惇兄弟虽也不差,但总归是有些不如,若是自己有其中任何一人,又何惧孙坚孙策父子呢?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郭嘉也没辙,叹了口气,一步错,步步皆错。

算来算去,最后发现步步都被人家算计,这让自诩为天下绝顶聪明的郭嘉颇感气馁,亦是感觉在陈暮面前,油然而生一种难以对抗的无力。

........

........

苍凉的北风从广袤的华北平原上呼啸而过,梁期县城外,放眼望去,已是一片黄褐交映之景。

临近深秋,太行山已是充满了浓浓的秋意,倦鸟归林,日落西山。

刘备府邸当中,沮授荀攸田丰以及诸多大小谋士分列而坐,除了三个最重要的之外,还有一些普通幕僚,如简雍、孙乾、左继、刘谦、崔琰等。

如今刘备麾下已是人才济济,谋臣如云,猛将如雨。包括将军级别的猛将就不下十多个,二流武将亦是数不尽数,可谓兵强马壮。

此时刘备召开谋士会议,是在商讨下一步该如何行动。

因为按照陈暮原本的计划,是以梁期等地为防线,将袁绍封死在邯郸,防止他与邺城的袁谭部联合在一起,这种打法俗称分隔战场,这样刘备部和关羽部就会对邺城形成包围之势,让袁绍无法支援袁谭。

然而让刘备没有想到的是,袁绍根本没有按照陈暮猜测的那样选择强行进攻,而是北上去了巨鹿、常山国等地,大有根本不在乎妻儿家人的死活,想要先收复失地的意思。

袁绍这么做确实是个麻烦,因为如果他收复了失地,完全可以从安平国渤海国等地南下继续进攻平原,切断前线与后方的联系,让粮草不能往西运输。

因此是继续与关羽一起进攻邺城,还是选择北上追击袁绍,成为了众人产生分歧的地方。

“明公,今日军情司来报,袁绍已经派人夺取了河间国,现在正向着渤海进军,如果继续放任他拿下渤海,不仅兵粮得以补充,还可能会威胁到平原的安全,后方粮草控恐怕也不好往前线输送了。”

田丰指着摆在刘备桌子上的冀州舆图说道:“我觉得即便不能北上歼灭袁绍,也应该派兵将他如入无人之境般的势头阻止,不然的话,对于我军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刘备看着地图上,心里默算了一下袁绍此时夺取的那些郡国,叹气道:“可惜了,我与鲜于将军中计,导致鲜于将军大败而归,不得不撤往幽州,让冀州以北再无防守力量,却是让袁绍得以喘息,让我等两难呀。”

沮授笑道:“其实明公无需担忧,冀州与我们大战多年,百姓早已经疲弱,青壮严重不足,袁绍顶多补充一些粮草而无法大规模扩充军队,即便扩充军队,也都是没有士气的乌合之众而已,根本不用害怕。”

“哦?”

刘备问道:“公与的意思是?”

沮授看了眼田丰,罕见地与田丰产生了相左的意见,说道:“我认为应该放任袁绍,继续进攻邺城,邺城俱为精锐,扑灭之后能极大削弱袁绍实力,等夺下魏郡之后,再北上消灭袁绍,则必然是摧枯拉朽,如犁庭扫穴。”

“不可。”

荀攸说道:“若是如此,袁绍必然从渤海进攻清河国,我们的后方粮草都需要从清河国运到魏郡,如果放任袁绍,粮草恐怕不能维系,这样就不一定能攻破邺城。”

田丰抚须道:“不错,邺城城高墙厚,想要强攻没那么容易,只能消耗他们,等待他们的粮草尽了再说,如今我们已经围困了邺城近半年,我料城内的粮草必然已经不多,若我军因粮尽而撤兵,岂不是前功尽弃?”

沮授却说道:“子归曾经说过,不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应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削弱他们的实力。放任袁绍,看似丢了冀州北面,但却夺取魏郡,消灭了袁绍精锐,这从子归所说的战略层面上来说,意义更大。至于粮草问题,很简单,可安排上将驻扎于清河国,抵抗袁绍袭击粮道的军队即可。”

“粮道太长,恐怕难以护得周全。袁绍现在又有了一些休屠骑兵,我们该怎么抗衡他的骑兵呢?”

“可让三将军前去,三将军威猛,有青州铁骑,断然不会让休屠各部得逞。”

“说是这么说,可敌众我寡,他们的骑兵数量更多呀。”

几个人说来说去,都有理由。

历史上曹操进攻邺城,从二月份抵达邺城将邺城团团围困,一直到八月份审配的弟弟审荣打开城门放曹军进城,总共持续了半年,城破之后城内粮草已经接近枯竭,这意味着邺城当时存粮仅半年之用。

但当时的情况和现在不同,当时袁尚跑到平原去攻打袁谭,带走了大量的士兵和粮草,这才导致邺城比较空虚。而如今邺城是抗击洛阳军的前线,粮草和兵力都比较充足,这才能坚持这么久。

不过总归邺城现在还有接近四万大军,四万人加上全城百姓、豪族、大小官员每日吃喝,粮草消耗可以说是个天文数字,即便城中存粮再多,坐吃山空之下,也顶多维持一年不到。

现在他们已经围困了半年,眼看邺城应该坚持不了多久。而如果放任袁绍在北面搞破坏,就有可能断掉前线的粮道,粮草空了之后,青州就得撤兵,这样就前功尽弃。

所以如今的情况就是,沮授不同意北上追击袁绍,认为应该按照陈暮之前预定的计划继续围攻邺城,而荀攸田丰则认为应该阻止袁绍继续在北面搞破坏。

两个方向的支持者都有,唯独没有人说为什么不留下关羽继续进攻邺城,刘备率本部人马北上去追袁绍。

事实上这个方法看似两全其美,但问题是如果只留下关羽在邺城的话,却有一个很大的隐患,因为以他的兵力并不足以把邺城围困死。

洛阳所谓的十万大军,有一部分在司隶,一部分在颍川,还有一部分在河内,关羽加上赵云率领的士兵,总共只有六万。

当初洛阳只有六万总兵力的时候,关羽在前线带的部队就只有三四万人,就是因为总兵力不等于可战斗兵力。

洛阳八关、司隶城防、颍川弘农都需要留人把守。

正如曹操在官渡之战前明明有十多万大军可以动用,却只能带几万人去与袁绍抗衡是一个道理。

后来陈暮设计夺取涉县,又调走了徐晃,导致如今关羽部总共只有大概五万人左右,兵法云十倍才围之,现在人家城内还有四万,你五万多人想把邺城围死,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一旦刘备动用兵马北上追击袁绍,邺城的袁谭选择留个一两万人,自己率领一部分人北上与父亲袁绍一起夹击刘备,关羽怎么办?

攻城的话,即便一两万人留守也不好攻破。不攻城北上支援,那人家再来一波偷袭。

因此两全其美看似不错,但实际上不可行。

然而既然不能两全其美,那刘备就得在北上或者继续围困邺城两条路当中选一条。

前者是带走关羽,留下赵云牵制一下邺城军队就行。后者就是继续猛攻邺城,放任袁绍不管。

沮授田丰荀攸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有他们的想法和理由。

这二者之间也没有什么优劣之分。

因为沮授是从战略层面考虑,而田丰荀攸则是从战术方法上考量,导致双方的方式不同,想法也不同罢了。

结果就是刘备听了半天,都觉得对方说得没什么毛病,一时间因为分歧,不知道如何是好。

过了许久,刘备没有办法,才扭头看向简雍道:“宪和,他们说的都有道理,可我不知道该听谁的,你怎么看?”

简雍又没有什么战略眼光和战术能力,自然也没办法分辨谁的计策好谁的计策差。

但他的能力是在情商上,灵机一动,对刘备说道:“明公,我智谋不足,不知道三位军师谁说得更好。不过我知道,子归算无遗策,听他的准没错。”

“听子归的?”

刘备一时恍然,然后重重地点点头:“不错,子归算无遗策,必不会错,那我就听子归的,攻打邺城!”

沮授连忙道:“明公英明!”

众人见刘备已定,也就不再坚持,荀攸田丰便各自闭嘴不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