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谋伐 > 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绍之死,禅位

三国之谋伐 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绍之死,禅位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7:33:39

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绍之死,禅位

战场局势瞬息万变,谁也没有想到在刘备军已经处于崩溃的情况下,关羽忽然拿下邺城,北上来援,立即稳住了局面。

随着这支生力军的加入,形势迅速发生逆转,刘备军稳住局面,开始反攻倒算。

如果此刻袁绍能够立即组织起来,以之前积累的优势,未必不能从容而退。但奈何他这时重病晕厥过去,主心骨一倒,导致军队瞬间崩溃,形成大溃败。

刘惠荀谌蒋义渠等人勉强护着他北上逃离,关羽大军收拢溃散的士卒,连夜追杀,奋战到天明,追杀百余里,将袁绍残部驱至襄国。

邺城之战最终还是刘备反败为胜,冀州在一夜之间,城头大王旗再次开始变幻,各地郡守县令,纷纷倒戈投降。

沮授的围魏救赵之计,同样发挥了功效,难楼部从飞狐陉突袭了中部鲜卑,休屠各部得知消息,再也不敢帮助袁绍,仓皇北逃,高干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逃入雁门,据守太原。

又过了几日后,刘备整顿了兵马,大军北上,将襄国团团围困。城中只有不到一万兵马,粮草所剩无几,士兵军心涣散,懒洋洋地蹲在城墙根下,无人守城。

见此情形,刘备也不急着进攻,只是继续包围着。袁绍昏迷数日,粒米未进,脸色苍白得像是一个死人,城中刘惠荀谌等人,急得团团转。

终于到了邺城之战后的第四日,袁绍苏醒过来,府邸之中,就连焚香都已经没有了,满屋清冷的秋风,透露着一股悲凉。

“明公......”

“明公,你总算醒来了。”

“明公!”

见袁绍醒来,守在身边多日的刘惠连忙上前查看。

几名将领以及荀谌也凑了过来。

袁绍茫然地睁开眼睛,嘴唇已经干裂,只眼珠子四下扫视,虚弱得连脑袋都转不动,话都说不出来。

荀谌立即端来一碗稀粥,与刘惠一个人搀扶,一个人喂粥,勉强让他吃了点东西。

吃了一碗粥后,总算是恢复了点力气。

“明公......”

众人簇拥在床边,或蹲或站或弯腰,一个个目光哀伤又苦涩地看着他。

休养片刻,袁绍才在刘惠的搀扶下缓缓起身,倚靠在床榻之上,对众人轻声询问道:“这是哪啊。”

“襄国。”

刘惠苦笑道:“那日我军大败,军队大多散去,我们被追杀百里,逃至此地。”

“哦。”

袁绍脸色无悲无喜,缓缓点头,轻轻说道:“刘备呢?”

“刘备大军在城外。”

“没有进攻?”

“没有进攻。”

“哦。”

袁绍闭上了眼睛:“《尚书》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今日之败,是我的罪过。我大限已至,你们有何打算?”

几名将领互相对视一眼,蒋义渠第一个说道:“愿随明公死战。”

“愿随明公死战。”

其他几人也连忙保证,虽然到了这个时候,有不少人都想打开城门去外面投降了,但到了袁绍面前,还是得装腔作势一下。

然而袁绍却轻笑道:“行了,我已是日薄西山,也没什么好说的了,你们自开城门投降去吧。”

“这......”

众人面面相觑,虽说心里怎么想的不知道,可至少表面功夫还得装一装。

在这个时代,像吕布这样老是背主的人是很难混下去的,容易被人人喊打,只有忠义之人,即便你最后投降了,但至少在彻底失败之前没有投降,就不会被人看不起,比如张辽张郃。

所以哪怕是一些人想要出城投降去,但怕的就是背主的名声,因为一旦有了两面三刀的履历,就容易让后面的效忠的对象和同僚看不起,从而无法得到重用。

像朱灵其实是一个很有才能的将领,军事水平不比五子良将差多少,但因为背袁投曹的履历,使得曹操一直不喜欢他,这就是例子。

袁绍又何尝不知道这些人心中怎么想,就说道:“放心吧,这是我的命令,并非你们背主投荣,去吧。”

“明公大义,末将本该赴汤蹈火所报,奈何家中还有老母,忠孝两难,多谢明公成全!”

一名将领立即就坡顺驴下,跪倒在地上磕头,以老母的名义出门投降。

有了第一个马上就有第二个,很快殿中就只剩下三人。

刘惠荀谌和蒋义渠。

袁绍看着三人,问道:“尔等也去吧。”

刘惠笑了笑:“我父母双亲故亡多年,便留在这里陪明公吧。”

“子惠......你不恨我吗?”

袁绍怅然道。

他知道,刘惠很多事情都劝过他,只是自己不听,因而酿成今日。

刘惠说道:“虽然明公很多做法我并不是能理解,但我也相信或许有明公的深意吧。”

袁绍又看向荀谌:“友若,你弟便在青州,就由你出城去向刘备请降吧。”

“唯。”

荀谌也不愚忠,拱手应是。

他跟刘惠不同,刘惠历史上是被韩馥侮辱,过于激愤而死,所以刘惠是一个比较刚直的人,虽然不认可袁绍很多事情,但袁绍落难也不会离开。

而荀谌则是世家子弟出身,世家子弟的特点就是辅佐你可以,但瞧出你不行,或者你要完蛋的时候,我也不会陪着你死。

比如历史上郭嘉荀彧都曾经在袁绍帐下担任谋士,但瞧出袁绍不行,立即就转奔曹操,就是例子。

“义渠,你也去吧。”

袁绍又对蒋义渠说道:“我知你忠义,但袁氏酿成今日之祸,本就是我之罪过,非尔等没有力战,我不会怪你们,刘备是我的对手,但我了解他,为人仁义有加,必会善待尔等,你去青州之后,帮忙照拂一下显甫显奕他们,就当是我最后给你的军令了。”

“明公。”

蒋义渠悲痛哭泣道:“末将......遵命!”

到了午后,襄国城门打开。

荀谌与诸多将领走出城池,向刘备大军投降。

刘备接受了投降,与关羽等诸将缓步走入城内,就看到城池两边,街道左右,跪满了袁军士兵,他们纷纷放下武器,被青州军接管。

一路来到县衙府邸,县衙大门打开,隐约看到里面堆满了柴火,一名清瘦的中年男子站在门口笑着迎接。

“刘惠,见过齐王。”

刘惠站在台阶上向着台阶下方的刘备拱手鞠躬行礼。

刘备点点头道:“袁公虽与我是敌人,但既然投降于我,我必善待之。请先生将袁公请出来吧,我听闻他重病,青州有神医,可送往医治。”

刘惠笑道:“不劳齐王牵挂了,明公自知天命难违,已是弥留之际,特遣我向齐王说声,袁氏投降齐王,还请齐王善待公子谭,公子熙和公子尚,幽冥之下,亦是没齿难忘,便让他与齐王之事,在今日做个了结吧。”

说罢刘惠又鞠躬一礼,转身进入府邸,缓缓关上了大门。

刘备就站在府邸门口,默默地看着。

片刻之后,浓浓的黑烟从府邸里升起,烈焰焚烧,一场秋天的大火,仿佛要将世间的一切吞噬。

刘备长叹一口气,吩咐左右说道:“待大火熄灭,尔等去寻了袁公与刘子惠的灰骨,找一处好地方安葬了吧。袁绍虽说叛逆朝廷,有违臣子之道,但祖上四世三公,世代为大汉甘为牛马,不可辱了袁家风骨。”

“唯。”

左右应是,通天的大火还在燃烧,永汉三年末,曾经占据河北,拥兵二十余万的大诸侯袁绍,彻底消失在了历史长河里。

.......

.......

十月初,就在刘备刚刚消灭袁绍,夺取河北的时候,青州的大船,停在了莱州湾港口。

前往日本验证陈暮所言真假的船队回来了,下了船后,在上万大军的保护下,车队又浩浩荡荡地往西去,前往关东洛阳。

从洛阳坐船南下去青州很快,但坐船回来却慢得很,还不如走陆路。像青州水师北上,往往需要人力纤夫拉拽,再加上船上水龙车不断踩踏,才能龟速前行。

所以如此麻烦,且皇后太尉吕常侍等人本就难以忍受船只颠簸,还不如走陆路更加舒坦一些,一路沿着黄河北岸,从冀州境内,抵达了河内。

在这个时候,除了他们以为,还有一支军队在河内不久之前完成了休整,补充了一部分粮草之后,浩浩荡荡从白陉进入了并州。

吕布骑在马上,当他穿过天井关,远远地已经能够在山坡之上,瞭望到远处上党郡高都县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内心深处就油然而生一种熟悉感和舒畅感。

并州,是自己的家乡!

虽然上党离五原郡还有上千里的路遥,可回到了并州,就让他有一股新生的感觉,那是家的味道,也是自由的味道。

“从今日起,我就是并州牧了!”

吕布四下扫视,看到了张杨,大笑道:“稚叔,你还是上党太守,咱们一路向北打回去,我要回五原看看,你可会陪我同去?”

张杨回到了熟悉的上党,豪气顿生,也大笑道:“好,奉先,咱们一路打回去!”

“哈哈哈哈哈。”

二人仰天长笑,身后浩浩荡荡的军队下山,直扑高都。

从河内的孟津渡口过了黄河,一直到十月中旬,队伍总算是临近洛阳,一辆辆马车摇摇晃晃,抵达了洛阳城外。

之前已经有人前往通报,王植早在洛阳北宫门外等着,军队留在宫外,车队缓缓进了宫门。

王植来到陈暮所在的马车边,弯着腰,紧贴着车辆漫步跟着一路前行。

陈暮坐的马车是厢式马车,有一个窗口,他没有看王植,低头继续看着书,嘴里却问道:“陛下身体如何?”

“恐怕......”

王植摇摇头:“恐怕撑不过这个冬天。”

“嗯。”

陈暮点点头,把手中的书本合上,长舒了一口气:“事情已经做了九成了,剩下的一成就看天意了。”

王植低声道:“前段时间齐王消灭了袁绍,少府虽然还未回来,但当时陛下半夜咳血,就已经留下了一份遗诏,我偷偷看过,是传位给齐王的诏书。”

“哦?”

陈暮诧异道:“你确定是一份而不是两份?”

“一份。”

王植肯定地回答道:“许是当时陛下以为大限将至,齐王又有平定袁绍的功劳,恐怕自己等不到皇后与太尉回来,便提前做了准备。”

陈暮笑了起来:“那看样子,剩下的那一成也已经做完了,即便老天爷让陛下再活两年,大抵也就是如此了。”

车队隆隆驶入宫中,先从北宫的朱雀门过了护城河桥梁,然后从南宫的玄武门进入,最后在嘉德门停下,皇后太尉陈暮等人走下了马车。

皇后下了马车之后,目光森然的恨意死死地盯了陈暮一眼,陈暮微微一笑,没有在意。

说到底,自己确实夺了人家儿子的皇位以及未来的江山。虽然到了这个时候,皇后也只能选择保存儿子而抛弃皇位,但要说对陈暮没有恨,那肯定是假的。

众人来到了西宫,宫殿中还是跟以前一样,最多的是站岗的宫廷宿卫,宦官和宫女极少,都簇拥在西宫服侍重病的皇帝。

到了西宫门口,皇后第一个冲进去,室内依旧是满屋药香,刘虞早就得知了消息,勉强支撑着身体,在宦官宫女们的搀扶下,坐在了西宫正殿席上,而非躺在里面寝宫塌上。

“阿玉。”

刘虞亲切地呼唤着皇后的小名,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不是又看到皇后而高兴,而是皇后与杨彪他们安全回来,就证明陈暮说的是真话,刘辩刘协以及自己的儿子刘和,他们依旧还活着,而且活得很好。

“陛下。”

杨彪陈暮太史慈黄忠王植等人紧随其后,进入大殿便跪下。

皇后扑倒在刘虞席边,激动地对他说道:“陛下,和儿还活着,他真的还活着。”

对于夫妻二人来说,这是最好的消息。

刘虞点点头,轻轻拍着她的手安抚道:“活着就好,活着就好。”

随后目光转向下方,对众人说道:“王植,去吧少府要的东西取来给他,其余人都出去,太尉和皇后留下,你们好好跟我讲讲,和儿在倭奴过得怎么样。”

“多谢陛下。”

陈暮知道刘虞估计也不太想看到自己,便识趣地退下。

反正刘辩刘和他们写的信件都在杨彪那里,到时候给刘虞看看,慰藉一下他思念儿子的心情。

王植去偏殿把诏书和传国玉玺拿了过来,四人便出了西宫,去了明光殿等着。

不是说拿了诏书就行,待会还得开朝会,在朝会上刘虞会亲自宣布这件事情,然后陈暮才能拿着诏书跟传国玉玺前往河北。

陈暮便在明光殿等着,过了很久,才有宦官过来说天子诏令召开朝会,让三公九卿们都去崇德殿。

此时已经到了傍晚时分,公卿们踩着小碎步,缓缓踏入了殿中。

众人依次而坐,刘虞高坐主位。

他深情的目光看向东方,倭奴岛的风,终究吹不到洛阳,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他多想再活两年,因为陈暮答应,只要传位之后,刘虞还未病逝,就让刘和回来。

等众人坐定之后,刘虞缓缓开口道:“此天下大乱,非能者可定乾坤,我年事已高,欲传位于齐王刘备,诸位以为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