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重生飞扬年代,大医精诚 > 第410章 粮票印的太好了(求收藏 追读!)

第410章 粮票印的太好了(求收藏 追读!)

第410章 粮票印的太好了(求收藏 追读!)

急诊科毕竟是新兴事务,很多患者家属觉得病情紧急的都往这边送。

事实上。

真正能危及的患者性命的大都没送进去。

这样一来。

急诊科抢救成功的概率非常非常高,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科室大多数医生都是从内科、外科过去的,基本上都是西医,总不能让她们的收入有所下降吧,医院领导研究过后报请上级批准,给予这些人丰厚的补助,凡是在急诊科工作的、即便是一些刚刚从外院调过来的医生、毕业没多长时间的护士都能得到补助。

吴泽和王春燕夫妻两个眼看在外科没什么奔头了,主动申请调进了急诊科。

在他们看来。

尽管李平安对外科关注比较多,还经常到外科来,但他对自己没什么好感,新主任沈志远肯定会投其所好,对自己也不会有好感,还不如到一个新科室从新开始呢!

急诊科有什么啊?

不就是遇到伤员给人家包扎一下,然后就是给患者输葡萄糖吗?

该做手术的时候就通知外科。

烧伤严重就联系积水潭医院那边。

这些工作他们手术小组能做!

还能做好!

关键是吴泽和王春燕合计了一下,即便是调进急诊科他们夫妻两个的收入也不会减少。

何乐而不为?

最少。

他不用每天都和李平安见面了!

别说王春燕,就算是吴泽也认为最开始的时候李平安还不如自己的,现在却骑在了他们的头上,还要天天见面,心里能舒服?

谁能受的了!

急诊科主任是一个叫殷波的人,和外科主任沈志远一样也是从外院调过来的。

就算是主任。

他一個人生地不熟的新人,还不得对吴泽这个老医生客气一点儿?

李平安并没有干涉两个科室之间的事情,吴泽整个手术小组要调到急诊科的事情他压根没过问。

结果。

他们整个小组还真的调过去了。

吴泽夫妻两个被调到急诊科以后发现工作真的很好做。

李平安给急诊科做了详细的规划,工作流程,常见疾病诊断、救治等等写的都很清楚,按照规则上做就可以了。

那个年代。

医院不以赚钱为目的。

急诊科只要来了患者。

不管是不是从外省过来的流民,也不管他们是不是有钱交医疗费。

总之。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救人再说。

事后。

如果真的发现是从乡下跑过来的,治好以后就会交给居委会、街道办进行处理。

实在没钱就将这些医药费报告给上级,让上级进行处理。

吴泽夫妻两个在急诊科干了一段时间以后很满意这个工作。

至少。

在急诊科,过来看病的患者、家属都是新面孔,人家不会知道他们曾经治死过人,也不会因为这个拒绝让他们看病!

成为院长以后,李平安也代表六院参加了很多卫生部、卫生局召开的会议,这些会议的时间都很短,大都是几个小时,最多也就一两天而已,基本没怎么影响工作,李平安依旧坚持经常做手术。

因为编写了护校教材,教材还让许多医学院校使用、借鉴,他还参加了卫生部举行的高等教育问题的座谈会。

一百多位医生、医学院校工作者对教育计划、学制、科研等问题提出了意见。

李平安将自己后世所掌握的大部分医学知识都写进了护校教材,其中对各种医学、生物化学相关的实验也有明确的阐述,他在会议上并没有多说什么。

反倒是刘怀功在会议上提出让李平安和楚山介绍两人的实验室现在正在做的实验项目,被拒绝了。

就连卫生部的同志也觉得在大庭广众之下讨论这件事情不合适。

坐在李平安身边的楚山摇了摇头说道:“刘怀功太心急了,实验室里的研究项目、进展怎么可能在这个场合说出来!”

李平安点点头,就算是这家伙跳出来也没用。

卫生部发布了《关于抗生素类药品管理原则》的通知。

通知提出。

除青霉素片剂、油膏、合霉素粉剂、丸剂外,其他抗生素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注射青霉素前应对患者进行过敏试验,并做好过敏抢救工作。

从此以后。

国内医院注射青霉素必须要做过敏试验。

公私合营以后的各个单位都实行了劳动保险条例。

条例在全国范围内的国营、公私合营和合作社营的企业中实行。

条例规定的劳动保险项目主要有:医疗待遇,因工负伤待遇,疾病和非因工负伤待遇,生育待遇,因工残废和疾病、非因工残废待遇,退休养老待遇,因工死亡和疾病、非因工死亡待遇,职工供养直系亲属的医疗补助、丧葬补助待遇等。

郭嘉对个体手工业改造基本完成后,在全部国营手工业合作社中也实行了《劳动保险条例》。

一些规模较大、经济条件较好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也都实行或参照实行该条例。

工人的待遇比农民好上一些,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想要脱离合作社到城里找工作了。

张五可不是说说。

他是真的有钱有粮票,能够自己照顾自己,不会拖累易中海让他帮着买饭、做饭。

这家伙也是天天到饭点儿就到外面吃饭。

仿佛钱和粮票根本就用不完一般。

钱也就算了。

张五手里的粮票可都是全国粮票。

全国粮票比较少,就算是城里的人都不容易弄到,这家伙是怎么弄到的?

张五出手阔绰。

四合院儿里的人都开始对他刮目相看了。

尤其是阎解成这家伙,他更是动了心思。

阎解成经常要到魔都去,每次单位发下来的全国粮票都非常少,勉强可以吃饱而已,同事们包括他在内早就不满了。

如今。

看到一个刚从乡下搬进四合院儿的家伙居然拥有这么多的全国粮票,能不动心,能不打张五的主意?

自从听邻居们说起张五有很多全国粮票的时候他就在打主意了。

找了个时间,阎解成就去和张五摊牌了,说是因为工作的关系自己想要一点儿全国粮票,他可以出高价买。

虽然有些肉疼,但是一想起自己到魔都那边可以吃饱也就忍了下来。

再说了。

大家都是邻居。

张五能给自己要高价?

能让自己大出血?

他要是做的太过分,不怕自己在一大爷易中海面前说他的坏话,将他赶出四合院儿吗?

万万没有想到张五这家伙居然非常识相,他不但没要高价,价格还非常适合。

适合的阎解成都有点儿不相信。

张五居然提出可以用市粮票换全国粮票。

阎解成大喜。

市粮票和全国粮票可不是一个行市。

市粮票只要拿着粮本就能到粮店兑换,无非是出一点儿钱而已。

全国领票可不好弄,就算是出高价都不一定能买的到!

用市粮票兑换了一些全国粮票,阎解成很快就和张五混成了哥们儿,拍着他的肩膀说以后遇到什么事情就去找他,他们阎家在四合院儿还是有些地位的,他爹阎埠贵是三大爷,四合院儿里的矛盾都能调解。

阎解成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还成功了。

其他人纷纷和张五接触。

第二个动心思的就是许大茂这家伙了。

妻子谷雨没有户口,许大茂又得不到易中海的帮助,只能到黑市那边买粮食,每次都是提心吊胆的。

虽然不明白张五为什么会是一副人傻钱多、粮票也多的样子,看起来比他还有钱,但这个疑问并不妨碍他去找张五。

许大茂到易家找到张五的时候易中海不在,这家伙却在吃烤鸭,他更坚定了要在张五身上动心思看、得好处的想法。

许大茂将自己家里的情况说了,又问他能不能用钱和张五买一点儿粮票。

阎解成是用市粮票换的全国粮票。

他可以出粮店里市粮票的价钱买。

这样一来,他就不用口粮指标了。

这家伙真是个大聪明。

许大茂战战兢兢的,生怕张五拒绝自己。

如果被拒绝,他就只能继续到黑市上高价买粮票了。

出乎意料。

张五居然答应了。

连许大茂自己都不相信事情是真的发生了,犹如在梦中一般。

聪明的许大茂又开始猜测了。

要么张五就是个傻子,人傻钱多,要么就是他在巴结自己,毕竟人生地不熟,想用这种方式和自己处好关系。

不过。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许大茂都是既得利益者,管他呢,自己先拿到好处再说。

至于以后张五会不会求着自己办事儿,到时候再说。

他一个外来户,在四合院儿就是无根浮萍,就算是拒绝了他,他能拿自己怎么样?

还别说。

张五还真是求到许大茂头上了,神神秘秘的询问黑市所在,说是他手里还有些全国粮票,想要换成钱,还想用这些钱在城里找个工作!

“傻逼!你要是想送礼的话直接送全国粮票不行吗?”许大茂心中想道:“何必多此一举,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吗?”

心里有些不屑。

许大茂还是将黑市的情况和张五说了。

别的也许不知道,但是黑市的位置许大茂门儿清,他去过好多次了。

张五对许大茂的真诚很满意。

一高兴,他决定按照市粮票的价格卖给许大茂五十斤粮票。

这可是没用粮本啊!

若是节省一点儿足够许大茂夫妻两个坚持两个月了,两个月内不用到黑市买粮食。

甚至。

许大茂要是将全国粮票拿到黑市上去兑换市粮票或者粮食,能兑换的更多,这家伙立即回家拿钱和张五完成了交易,连着和妻子吹嘘了好几天。

他是多么聪明、多么有想法。

唯一可惜的就是也不知道张五手里究竟还有没有全国粮票了,两个月后还能不能再买一些!

很快。

张五手里有大量全国粮票的事情越传知道的人越多。

甚至。

连贾家这样轻易不怎么出城的人都想买一点儿全国粮票。

反正全国粮票也没有规定使用期限,多买一些,万一易中海那边有变不让自己使用粮本了,遇到这种情况也不至于抓瞎啊!

贾家甚至是四合院儿的邻居都没问张五为什么有那么多全国粮票,反正是自己占便宜了,问那么多做什么?

贾东旭去找了张五,一口气儿买了一百斤全国粮票,心里松了一口气。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他手里有了粮票心不慌。

就算易中海对赵芳那个寡妇不错,家里还有个张五,将来两家关系疏远了,不让贾家用粮本,他也能从容应对。

一百斤粮票足够刘悦三四个月的口粮,足够自己想办法了!

回家以后贾东旭和母亲贾张氏说了买粮票的事情,又说袁家、张五都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如果这两家都能在城里安定下来,他就算是求爷爷、告奶奶也要将刘悦的户口迁过来。

实在不行就散尽家财,多给乡下合作社领导、派出所的同志一点儿好处。

贾张氏却有些不乐意。

散尽家财?

就为了给刘悦迁个户口?

过了!

儿子这种想法实在是过了。

有他一大爷帮衬着,就算是刘悦的户口还留在乡下也无所谓,他们贾家不缺吃、不缺喝的,那么着急做什么。

这件事情要徐徐图之。

最好贾家什么都不出就将事情给办了!

贾东旭也就是这么一提。

要是张五这家伙过几天就被遣返回原籍了,京城户口不好办,他也没什么念想。

袁家是留在城里了。

可那是因为袁树森要在城里看病才留下来的,居委会大妈可怜他们才帮忙给袁树森找的工作。

换句话说袁家的户口是用袁树森的人命换来的。

张五呢?

他的结局又会如何?

贾东旭、许大茂都不用去黑市买粮食了,尽管将黑市的事情都告诉了张五,却不知道他究竟去没去黑市,在黑市又卖了多少全国粮票。

贾家居然一下子就买了一百斤全国粮票。

贾张氏又觉得自己家行了,就算是李平安、易中海,他们家里也不会一下子就买这么多全国粮票吧?

这可是谈资,串门的时候到处和人说,得瑟的不行。

她孙子贾强从小就聪明。

这家伙也不知道怎么就弄到了一张五斤的全国粮票,和贾张氏一起到李家串门的时候就提出要换李家的馒头吃。

徐氏也不知道馒头怎么兑换全国粮票,她自然是不同意的。

而且。

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儿居然会拿出一张五斤的全国粮票,徐氏很吃惊。

谁知道贾强的粮票是怎么来的,来路正不正,这种东西她怎么能收?

看到这张粮票,贾张氏脸色有些不好看了。

粮票不是都让儿子收起来了吗?

怎么这小家伙身上居然有一张?

仔细一想。

贾张氏心里有些明了了。

肯定是儿子给了儿媳不少,让她想要到外面吃饭的时候就拿着粮票去饭店吃饭,不知道怎么饭票就到了孙子手里。

“为什么不给我,我也想到外面吃饭啊!”贾张氏心中呐喊着。

儿媳和母亲毕竟不一样啊!

儿子贾东旭现在长大了。

他不需要自己了,眼里全都是自己媳妇刘悦。

贾张氏认为儿子给了刘悦很多粮票,不过她却是想错了,贾东旭仅仅是给了刘悦十来斤而已。

毕竟。

刘悦现在还在备孕,两人一直都想再要个孩子。

要是什么时候刘悦想吃东西了总不能让她饿着啊,让她到外面随时吃东西不就行了。

贾张氏和徐氏解释了粮票的来路,还说将全国粮票留在李家让李平安看看,如果他或者是他朋友、同事要是想要全国粮票的话可以让她们家东旭帮着买,李家拒绝了张五住在家里,直接过去买的话不太方便。

贾张氏只是想要从中渔利而已,从张五手里买粮票的价格低,再按照黑市上流通的价格卖给李平安,可是能够赚不少。

李平安是医生,听说还要当院长,他认识的人多,门路广,可能会到给贾家不少生意。

要是儿子能将贩卖全国粮票的生意做起来,没准儿她们贾家很快就能富裕起来。

“听说黑市上全国粮票的价格至少翻倍,要是李平安也能给我们家这么多钱,要不了多久贾家就能过上好日子了!”贾张氏心中想道。

净想美事儿了,她甚至没考虑这么做是不是违反统购统销的规定,是不是会为贾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灾难。

馒头贾家也有。

自然是不能使用这么金贵的全国粮票去换。

将粮票留在李家以后贾张氏拉着有些不甘心,想要从李业手里抢馒头的孙子离开了。

李平安夫妻回家吃饭的时候徐氏将那张全国粮票给了李平安,还说了贾张氏的意思。

“雁过拔毛,我敢肯定咱们要是想从贾家买全国粮票的话她们肯定会大赚一笔的!”秦淮茹开口说道:“我才不相信贾张氏会好心帮咱们,她可没那么无私!”

起初。

李平安并不是很在意。

他刚想将全国粮票交给徐氏,让徐氏还给贾家的时候却发现有些不对劲儿。

贾家的这张全国粮票有些新,印制的太好了。

甚至。

纸张的质量也比普通粮票好一些,稍微光滑一些。

这些都是细微的差异,但是李平安感觉到了。

这些差异是真真真切切存在的。

里面肯定有猫腻。

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