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摊牌穿越者,老朱懵了 > 第405章 朱标的蜕变

第405章 朱标的蜕变

第405章 朱标的蜕变

“大哥,你?”朱肃惊诧的看着面前的大哥朱标。

“你是猜测,‘历史上’的你和雄英,也是被文官给……”

“五弟。你曾经告诉我,身为皇子,该当以‘国家的利益为第一优先’。”朱标并没有正面回答,反而给自己斟了一杯茶。

“这句话,大哥我越是思量,越觉得其中韵味无穷。”

“先前,我受诸先生教诲,只知要做一仁君,需要尊奉儒学,循规蹈矩。自身要做到仁孝礼义,则天下自然大治。”

“可后来爹让我旁观他治国,我便发现爹所用的手段,颇为酷烈,与诸位夫子所教授的经义不合。爹乃是开国雄主,不可谓之曰不明。可为何治国手段竟与夫子所言大相庭径,大哥我每每不思其解。”

朱肃点点头,继续倾听着朱标的倾述。老朱昔年忙于征战天下,再加上自己的文化水平也不高,因此便花费大力气请来诸多天下闻名的大儒教导朱标。但那些大儒如何会治国?他们会的,也就是空空泛泛的瞎吹一些“仁义礼智”、“以德教人”罢了。

老朱身为帝王,杀伐果决,执掌天下。朱标被灌输的儒家的“仁君”标准,自然与老朱这样的雄主差距极大。

朱标仰脖饮下茶汤,接着道:“此事困扰我数年,询问夫子,则夫子噤若寒蝉,只说要我日后做个仁君;询问父皇,父皇难释其理,只叮嘱我身为帝王并非一昧仁义。但其中如何权衡,我始终不解。直到你告诉为兄‘以国家利益为第一优先’,为兄才算找到了一条准绳。”

“为仁君,自然无错,君为仁君,则天下归心,百姓自然安居。但如爹那般行之酷烈,也并无错处,为君者,并非只是一昧仁义。有时也当用一些雷霆手段,只要对国家而言利大于弊,君主即便是干纲独断,也未尝不可。”

“善!”朱标这一番话说出口来,朱肃不由得站了起来。他略微一整袍袖,而后端端正正的朝朱标下拜道:“太子殿下心有所悟,臣弟为太子殿下贺,为大明贺!”

由不得朱肃不动容。朱标是大明的未来,他的心性变化,能对大明朝廷乃至整个华夏历史,产生翻天覆地的变数。历史上的朱标虽然也算一个合格的继承人,但其执政理念,其实是与老朱有所冲突的。

史载,朱标“每每欲行宽通平易之政,但终多因与帝不合,而难行其道”。可见,朱标受到儒学,特别是理学的影响还是很深的。

但现在,如今的朱标大彻大悟,有了一条并非是以儒学的道德标准为基准、而是以国家的利益为基准的准绳。一个以国家利益为先、可以不惜抛弃书本中的仁义君主标准的后继之君,对他朱肃、甚至对大明的未来来说,无疑都是一个绝好的消息。

至少,朱肃不必担心他怂恿老朱开疆拓土的事,会因为不符合传统儒家的观念,而遭到这位大哥的反对了。

“怎突然这般生份?”朱标拉着朱肃坐了下来。“大哥能想明白其中关节,还是依靠了你来解惑。如若不然,以后即便是继位,说不定也只是另一个建文、崇祯罢了。”他摇头苦笑。

建文帝听信文臣,弄什么“复古”,最后整出了靖难的大篓子;崇祯被东林党忽悠成了瘸子,弄出所谓的“众正盈朝”却为大明盖上了最后一捧墓土。有这两个惨痛的教训在,以及老朱从始至终对文官的不信任态度,让朱标不得不反思起了自己先前对这些道德君子的过分推崇。

“扯得远了一些。”朱标不好意思的笑笑。“现在说说那些文官吧。帝王当以国家利益为先,此事为兄后知后觉。于是为兄便开始思量,既然帝王该当以此为准绳,那么文人的准绳,当为如何呢?”

“如横渠四句所说那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吗?”

“呵。”朱肃嗤之以鼻。“若真是如此,那等两百多年后清鞑入关,也就没有所谓的水太凉、头皮痒了。”

“不错。”朱标点头。“横渠四句虽听来提振心气,但为兄想来,绝大多数的文人都是做不到的。”

“这四句,不过是给那些人遮羞饰非、使其所为冠冕堂皇罢了。并非文人心中真正的准绳。”

横渠四句天下闻名,随便从街边拉来一位儒生,问他为什么学儒,只怕九成九的答案都是这四句。

现在太子殿下居然说,这四句不过是大多数文人用来遮羞饰非之物。若是这话被旁人给听了去,只怕大哥朱标,瞬间就要失却天下文人之心。

不过此时在场唯一的朱肃,却大点其头,不能更加同意。

“为兄纵观历史,又总结当朝官吏所为,以及与爹一起商谈我大明之后世,最后认为,文人们隐藏在遮羞布下的准绳,其实是:‘垂拱而天下治’。”朱标继续道。

“也就是说,帝王垂拱,文臣治国。这才是他们真真正正的目标。”

“故而,淮西势大,他们抱成一团对付淮西;藩王力强,他们怂恿君王对付藩王;帝王尚武,他们制造意外另立新主;内监专权,他们蒙蔽新君将之剪除……”

“其最终的目的,也就是其行事之准绳,始终是达成所谓的‘垂拱而天下治’,此即为文官心中之大义,即便为之用些阴私手段,他们也理直气壮。”

“五弟以为为兄这一番话,然否?”朱标眼神灼灼的看着朱肃。

“大哥高见。”朱肃拱拱手。其实他觉得朱标还是说的太客气了,说白了,文官们想要的就是“权”。他们并不满足于“代皇帝牧民”,而是无时不刻不想着夺走皇帝手中的权柄,皇帝什么都不做,束手“垂拱”,将天下交给文官,这皇帝自然就是仁君圣君。

反之,则是“不仁”,“暴君”,比昏君更让文官们反感。

他们想要的,是听话的皇帝,再不济,好糊弄些的也成。最难受的,就是老朱这样难以糊弄、权力欲强,偏偏还是开国之君,手上的底牌厚到文官根本难以抗衡,一言即可废丞相、兴大狱的类型。

让他们一直到了土木堡之变以后,朱家数代底蕴都被那个败家子败得光了,他们才寻到了“垂拱而天下治”的曙光。

“大哥又是如何想到此节的?”朱肃有些好奇的问道。

“说来,也算是关心则乱。其实是因为雄英。”朱标摇头一笑。

“自雄英出生之后,为兄无时不刻,不在担心你说的‘早夭’之事。”

“本只是在往先天不足的方面上想。可突然有一天,为兄突然福至心灵。”

“想着历史上雄英的‘早夭’,会不会与武宗、熹宗是同样的原因?”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