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摊牌穿越者,老朱懵了 > 第413章 明哲保身刘伯温

第413章 明哲保身刘伯温

第413章 明哲保身刘伯温

平心而论,朱肃虽说出了那一番言语,但是要弄出怎么样的学说来替代“理学”,要如何酿造适合新大明的、自己的“新酒”,他暂时还没有什么法子。

即便是有,面对刘伯温,他也不敢在现如今的阶段,就直接对其开诚布公。

刘伯温与纳哈出、观童,甚至是姚广孝等人都不同。即使是事先知晓历史,朱肃也不敢说自己能看透此人。

要知道,刘伯温虽然在历史上,并未做过什么损害大明、背弃老朱的事。但实际来到大明之后朱肃才发现,他对这一位本该是名臣贤相模板的历史人物,总是免不了留着三分忌惮。

后世虽然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将刘伯温捧到了历代名臣明相最高梯队的那个等级,但其实在洪武年间,刘伯温在大明朝廷中的地位,其实并不算高。

刘伯温昔年曾参加元庭会试,是大元朝的进士出身。曾经担任过高安县丞、江浙元帅府都事,负责剿杀各路义军,对大元曾经也算得上忠心耿耿。

后因元庭**,刘伯温一气之下辞官在家。老朱闻其名声,遂派人前往延请出山。然而在一开始刘伯温并不看好老朱,数度延请,才不情不愿的最终出山。

同为开国功臣,李善长、徐达等人得封国公,刘伯温却仅仅封了个伯。也因为如上几个因素,刘伯温在大明建国之后,便自知自己始终被诸多淮西臣子所忌惮,行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等闲不轻发一言,并没有其他那些开国功臣那般的风光得意。

与后世民间“一统江山”的逼格,差了好多好多个档次。

并且,老刘这一回是完全踩在了老朱现在所要对付的首要目标的雷点上:即是元庭旧臣,还是儒门大家。最主要的,他还是那些自号“清流”的元庭降臣们曾经公推出来的,对抗以胡惟庸、李善长为首的淮西一派文臣的领袖。

他猜到了老朱要对儒学动刀,会不会猜到朝廷的最终目标,其实是在剑指故元降臣?

若让他知道了详细,他会不会为故元降臣们通风报信,甚至出谋划策?

面对这样的刘伯温,朱肃不敢大意。略一思考之后决定继续试探一番:“先生这话,倒唬人的紧。”

“本王年未弱冠,何谈什么要改造天下文人?不过是学术之上有些疑惑,姑且思之,略有所得罢了。”

“殿下是不信任臣了。”刘伯温却并未和朱肃在言语间拉扯,相反却毫不避讳的将朱肃的顾虑直接挑明,让朱肃不由得悚然一惊。只听刘伯温叹道:“臣早年从于暴元,为其效命。”

“如今陛下要整治元庭旧吏,臣亦在此列。殿下受命于陛下,会忌惮于臣,也是寻常。”

他果然猜到了!

朱肃心中狂跳。自己甚至还没有开始对儒学动刀,连老朱也只是想先挖挖看儒家的墙角,让自己培养出得以敷用的新型文人之后,再将朝中的那些元庭旧臣打落尘埃。

这事可以说,甚至连开头都还没有,刘伯温竟然就已经猜出了老朱最终的打算!

朱肃的眼神阴晴不定,不知如何对待。须臾过后,放弃一般的在椅子上一瘫:“先生揣摩上意,是人臣大忌。不怕父皇雷霆震怒吗?”

“劳殿下担忧了。”见朱肃终于开始开诚布公,刘伯温也是一喜,说道“陛下当世英主,自然不会降罪无辜之人。”

“老臣虽微鄙,也知天下风气衰朽已久。此时正值我华夏革故鼎新之时,此事若陛下不为,后事之君绝难为之。”

“故而,陛下与殿下此议,老臣乐见其成。”刘伯温剖明心迹。

“原来如此。”朱肃点了点头。说什么老朱不会降罪无辜之人,这绝对是鬼话。

但思来想去,朱肃决定还是相信刘伯温。毕竟,历史上的刘伯温清廉自守,终究与大部分的元庭旧官吏不同。

而且,主动参与其中,说不定也是刘伯温思考出的一种明哲保身的手段。

最重要的是,历史上老朱兴起空印案和郭桓案时,并未波及到刘家。

“此暗室之中,先生说的每一句话,本王都会如实禀奏父皇。这无妨吧?”朱肃试探道。

“此本应当之事。”刘伯温点了点头。“臣要求殿下寻一暗室,只是为了防止臣之谏言,流传于朝中诸公以及士林之间。本就是该直陈于陛下。”

“只是若是书之奏折,恐为他人所泄,殿下愿意代臣面陈,最好不过。”

朱肃点点头,这话说的有理。毕竟要谈的,是挖儒家墙角、断百官权路财路的事。若是事泄,即便是老朱,也要面临莫大的阻力,更别提刘伯温。

因此,只能用温水煮青蛙的办法,先从国子监入手,循序渐进,先在文人之中掺沙子,后对付文官,最后拔擢符合大明利益的新式文人,填补文官之中的空子。

想来也是,仅仅只是因为方孝孺说出了不同的观点,而后他这个“方孝孺之师”将要入职国子监,就能让朝堂之上的杨训文之流,宁愿行险构陷他这个风头正盛的有功皇子,也要阻止其插手国子监。

更别提若是他们知道,皇帝想要挖儒家墙角的话,会掀起怎样的轩然大波了。

“既然如此,本王便对先生明言。”朱肃道。“实不相瞒,本王才疏学浅,并无从头拟定出一个能经得起推敲的、全新的儒家纲领之才能。”

“殿下过谦了。”刘伯温肃容道。“殿下之‘科学’精妙深奥,尽述天下奥秘。何必舍近求远?”

“科学之道,桩桩件件,严丝合缝。其道理应用,于此方天地之中,皆有实例可证。即便有人能舌灿莲花,也无可辩驳。”

“先生是要让本王宣扬科学?”朱肃皱了皱眉头。

“可科学乃是实学……”

老朱想要的,是掌控文人们的思想。将他们的追求从“与皇帝共治天下”,引导到其他对大明有利的地方去。

想要做到这样,仅仅只是用来经世致用的科学可做不到,必须要有与之相搭配的思想纲领方可。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