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摊牌穿越者,老朱懵了 > 第430章 李善长的打算

第430章 李善长的打算

第430章 李善长的打算

“钞法?”老朱的眉头皱了起来。

他站起身来,直视着李善长道:“前元钞法之祸,惹出多大的篓子,你难道不知?”

“大元之败,半为开河,半为钞法。就连咱也听过那则民谣。‘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老朱面带悲悯的念诵着元末的民谣,这一刻的他仿佛不再是洪武大帝,而是又变回了那个受尽苦难的老百姓朱重八。念完他面容一肃,对李善长道:“你要咱发钞,是想让咱重蹈元庭之祸吗?”

“上位容禀。”其他诸官早已吓得瑟瑟发抖,但李善长却并不畏惧。与老朱相处这么多年,他早就摸清了这位皇帝的脾性。

“上位,元庭之败,开河与钞法确实难辞其咎。但也并非是说,此二者就必然是祸国殃民之由。”

“历朝历代之明君,亦皆有修河之举。如若听之任之,所害岂止百姓?足见修河本身与祸乱并无干涉,是元庭弊病丛生,才将开河一事,给修成了坏事。”

老朱听得此言,不再忿怒,转而若有所思。

“再说变钞。其实前宋之时,便有‘交子’,并非只有元庭发过钞。”李善长侃侃而谈。

“自秦以来,诸朝代代铸币,天下日渐少铜。若是我大明再多多铸造铜币,则钱不敷用,必是定局。钱不足则国用不足,国用不足则国势必微。足见更易钱币,已是必行之举。”

“元庭钞法之乱,全在元主昏庸、官吏胡为。正如修河之事,本该是一项善政,让元庭施为,也成了祸根乱政了。”

“而我大明吏治清明,上有圣天子在位,陛下又何惧钞法为祸?”

“不必拍咱的马屁!”老朱一挥袍袖,但却也被李善长此言说的将信将疑了起来。对于大明必定比大元更加清明这件事,他还是有自信的。难道钞法之滥,确实是由于吏治之祸?

“你们户部怎么说?”

户部诸官将眼神放到了新任户部尚书颜希哲的头上。老朱便也转头,看向了这位年轻的尚书。

颜希哲此人,纯粹属于是赶鸭子上架,因为前户部尚书海渊反对设立内阁被去职之后顶上来的官场晚辈。由于为官经验尚浅,年纪又轻,本就对一众老官员没什么约束力,只有在被皇帝责问的时候方才推他出来。

此刻骤然承担了如此之多的压力,颜希哲顿时冷汗涔涔,只得硬着头皮道:“禀陛下,韩国公所言甚是。”

他努力转动大脑,搜寻着史书上的记载。“大元建立的近百年间,并非仅发行过祸国殃民的至正钞一种。”

“之前尚有中统钞、至元钞。其发行之后,并未祸民。亦曾成功为大元解决了数次财匮之忧。”

“果真?”老朱将信将疑,思虑再三。

“罢了,汝等今日便先退下。咱再好好思量一番。”

“是。”

颜希哲、李善长等闻言,皆躬身倒退而出。离开谨身殿之前,李善长偷眼回头看了一眼仍在犹疑的老朱。

“看来这朝野之中,还是少不得老夫。”他颇有些得意的想。上位不通经济,又罢黜了胡惟庸等人。现如今遇到钱粮金银的问题,不依靠他李善长,还能靠谁?

虽然接掌他相权的弟子胡惟庸落马,但想来再过些时日,他以高龄复出重新执掌朝野权柄的日子,也不远了。

手中无权,他李善长,又如何能够甘心安寝?

……

不提老朱正在揪心大明国库匮乏之事,这边厢,朱肃与方孝孺、徐允恭等人,正于国子监之中大搞整风活动。

此前忙于鼓捣挖理学墙角之事,朱肃虽然身为国子监祭酒,却一次也没来到国子监应卯任职。

在通过驳倒黄子澄、热气球升空这二事之后,理学根基摇动,朱肃也终于能放开手脚,对国子监进行大规模的变动。

首先就是要取缔旧有的学习方式,在国子监学子的必修学业之中,删去诸多泛泛而谈的务虚内容,大幅度削减学习各个繁杂儒家经典的时间,同时加入术算、农学、为政等等实用性更为广泛的课程。

对此事国子监诸多教习先生均有微辞,甚至有勇士找上朱肃反对道:“圣人经典,不可轻忽。现如今殿下削减学习圣人经典之时间,反教学子们去学习微末之道。这岂非误人子弟吗?”

对此人朱肃并无什么好脸色,直言斥责:“国子监所存为何?乃是为国育才也!这些学子学成之后,大都要为我大明官吏,守牧一方百姓。”

“不管日后,是为一小吏县令,抑或是得任侍郎部堂,数术、农学此类实用之才干,才是我大明真正所稀缺的能耐。”

“国子监不教这些,难道教出一群只知夸夸其谈的官员,空耗费国帑来养着,好让他们当官后袖手风月吗?”

说完,反手就将这个直言的勇士炒了鱿鱼。

此事引起了国子监中的轩然大波,无数教习先生在国子监门口堵住了朱肃,名为劝谏,实则是想借人多势众,逼朱肃改弦更张。然而朱老五丝毫不虚,自己怎么说也是个皇子,难道这群老学究还真敢学孔子诛少正卯,来一个刺王杀驾、喋血街头不成?

要真是这样,他倒是要对这些老儒刮目相看了。

于是朱肃一个反手,又将这些只会之乎者也的教习全都给开了。

这一下非但国子监诸生震动,整个士林也是议论纷纷。国子监学子们虽因此噤若寒蝉,不敢再违抗朱肃,却也多有人存了一颗幸灾乐祸之心:没了教习,看你如何玩得转国子监这诸多生员。

他能变成足以飞天的热气球,莫非还能大手一挥,变出那许多足以传道授业的宿儒先生来吗?

……

“大哥不必担忧,我早已有了打算。”在太子府,朱肃面对太子朱标的询问,显得老老神在。

“开了先生,还不能开学生么?国子监诸多学生之中,本就有许多冥顽不化、死守程朱之辈。”

“这也是难免,毕竟程朱之道百年来早已根深蒂固。对此等生员,即便是留在国子监,那也是徒废我大明的教学资源。日后若是为官,也只是只知清谈的昏官而已。”

“直接将他们剔除国子监,精简国子监人数的同时,还能正肃学风,避免国子监生员良莠不齐。”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