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摊牌穿越者,老朱懵了 > 第436章 首倡宝钞者,其罪当诛!

第436章 首倡宝钞者,其罪当诛!

第436章 首倡宝钞者,其罪当诛!

“老五,这……这宝钞,又有什么问题?”

老朱的声音,破天荒的有些中气不足。

“老三,你先去催催,看看方才吩咐打来洗脸的热水怎么还没送来。”马皇后见老朱要问政,赶紧转头对朱?说道。朱?怔了一怔,用异样的眼神看了朱肃一眼。

“是。”他也没多说什么,只是点点头,便退下了。

“五弟,莫非在历史上,我大明也有宝钞不成?”这回轮到朱标发问了。“莫非,发行宝钞,这条路行不通吗?”

“大哥,爹,是谁建议你们发行大明宝钞的。”朱肃答非所问,咬牙道:“出此策者,其罪当诛!”

老朱与朱标颇为惊骇的对视一眼,他们本来以为,宝钞之策最多也就是有些不曾想到的小小坏处罢了。毕竟前元早已用过此策,不至于有什么大患。

却不想,这位五弟竟然会如此的如临大敌。

比先前说起其他弊政时还要激动!

“首偿此法的,乃是韩国公。”朱标答道。“五弟,这宝钞之法,究竟是哪里有问题?”

“这法子全身上下都是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不应该在此时出现在大明的国土上。”朱肃严肃道。“爹,大哥,你们想推行钞法,是不是因为朝廷国库不堪其负,所以想要用发钞,来暂代铸币?”

“不错。”老朱点了点头。“历代朝廷,本就要铸造铜币。印制宝钞,正好可减少铸币靡费,又可丰盈国库……”

果然!朱肃心中叫道。老朱想着发钞,果然是起了以钞代币,减少靡费的心思。

按常理来说,历朝历代铸造铜币,与印制宝钞的行为也无二致。到了后世之时,还不是每隔几年,就发行一批纸币?和封建王朝铸造铜币通宝,看似也没什么区别。

“行不通的。”朱肃摇摇头。虽然看似可行,但大明宝钞的问题,千疮百孔,几天几夜都说不完。

朱肃整理了一下思绪,开口道:“爹,大哥,宝钞是无法替代铜币的。若我猜的不错,您应该是想空手套白狼,直接在宝钞上写上币值,让大明百姓们直接当做钱来用,对吧?”

“这有何不可?铸造铜币,还不也是如此?”老朱老脸一红。“咱发行宝钞,想来和铸铜币也没什么分别。”

“分别大了去了。”朱肃道。他开始细数宝钞之弊,循序善诱:“铜币盛行千年,老百姓们早就认准了铜就是钱。纵使有些朝代钱制混乱,铜币中多有掺杂,但多多少少还是含着些铜,老百姓们多少也认。”

“但宝钞这东西……说白了那就是纸,若是管理不善,滥发出去,擦屁股这玩意儿都嫌硬!”

“这东西,如何能与铜币等同?”

“可各地铜矿经过历代开采,如今华夏早已少铜。”老朱道。“总不能咱大明建国,连钱也不铸了吧?再沿用前元的钱?脸都不要了,成何体统。”

朱标也道:“我大明若是不铸钱,天下财富,岂不是如一潭死水,再无活泉涌入?”

“天长日久,天下无钱可用,我大明天下岂不要日渐穷困?”

“大哥,不是这样的道理。”见老朱和马皇后也对朱标的话一脸赞同,朱肃摇摇头道。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得先清楚到底什么是财富。大哥,你认为的财富是什么?金银铜钱,才是财富,对吗?”

“莫非不是如此?”马皇后好奇道。他也觉得朱标说的挺对。

旧的钱币会破损,再加上番邦异族也常常使用华夏钱币,以及一些有钱人常常有用钱财殉葬的习惯。这些耗费日积月累,也不是个小数目。

若是朝廷不铸新钱,天下钱币永远只有那么多,岂不就是无源死水?再加上诸多项的耗费,我大明的财富,岂不是越来越穷?

便连老朱,也露出了疑问的目光。他这几日也是这么想的。他是看中了铸钱之利,对百姓也没什么损伤,反而还能增加天下财富的总值。

可问题是大明没那么多铜,铸不来钱啊!

现在国用艰难,将铸造铜币改为发行宝钞,国库也算有个进项不是?怎么就不成了?

“非也,金银铜钱才不是财富!”朱肃说的斩钉截铁。他左顾右盼,看到了桌上有一颗还未被吃掉的鸡子,便拿起这鸡子问道:“大哥,您看,这鸡子一颗,坊间也能值几枚铜板。可能算是财富?”

“能值铜板,自然算是财富……可他毕竟还未换成铜钱,这……”

“那换一个说法。”朱肃扯了扯身上的衣衫。“您瞧,我身上的这件衣衫,若脱了去换,想是能换来几十颗鸡子。”

“我这衣衫,可能算是财富?”

“这……”朱标愣住了。

老朱似是想到了什么,眼睛一亮,“老五,莫非你的意思是,只有能吃的粮食,才能算是财富?”

“金银铜钱,不过外物而已,实在不行,以物易物,不也能换来东西嘛?”

“重八,应该不止是粮食。”马皇后若有所思。“衣衫可换鸡子,鸡子自然也能换衣衫。”

“既然能吃的鸡子是财富,没道理衣衫就不是财富……小五儿,你的意思莫非是说,这天下诸物,都可以是财富?”

“您真是聪慧!”朱肃对马皇后竖起大拇指。“不过用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劳动才是真正的财富’。”

“这天下诸物,都是劳动所得,如鸡子,是养鸡的百姓所付出的劳动所得,衣衫,是养蚕、纺织的织工劳动所得。地里的粮食,是耕种的农户劳动所得。”

“所谓的金银铜钱,不过只是衡量真正的财富所需的一种在中间衡量的价码,一种通货。他本身并不能算是财富。”

“爹,大哥,你们想想,北元钞法刚开始崩溃的时候,是不是百姓们背了几十两的钞,却只能用来买原来才几文的东西?”

“钞印的多,并不说明天下的财富多了。反而是因为钞实在太多,使得一个和原来一模一样的东西,要用比原来多得多的钞纸才能买到。”

“同理,灾年的时候城池中的粮价变贵,其本质也是因为粮食这个真正的‘财富’变少了,而该城池中的钱币总量却可以视作不变。”

“导致了人们只能用更多的‘通货’,去购买稀少的粮食这个‘财富’。”

“只靠增加通货的数量,是没有办法真正的增加财富的。”

朱肃侃侃而谈,在洪武大帝一家子若有所思的眼神中,给这位千古一帝和第一贤后以及第一太子,上起了经济课。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