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摊牌穿越者,老朱懵了 > 第548章 倭人能做什么?自然是为奴了

第548章 倭人能做什么?自然是为奴了

第548章 倭人能做什么?自然是为奴了

“爹,此事倒是不急。”朱肃笑道。“沐英哥正在倭国主持大局,蓝玉将军则正在统军返回的路上。”

“等大军回返,再论功行赏不迟。我此次归来,却是另有一件要务。”

“哦?”老朱来了兴趣,将脸转了过来。“什么要务?”

“发钞。”朱肃道。

如今佐渡金山已经在手,石见银山也已经在勘测途中,大明的金银储备已经无虞。现在最要紧的一件事,就是立刻构建起相关的金融体系,来消化、运用这一笔好不容易谋取来的“横财”。

毕竟佐渡金山与石见银山的储量极大,若是直接将这些金银投入市场,势必会造成本就脆弱的大明经济体系的崩溃。唯有加急建立“皇家银行”,以金银作为储备金,发行大明宝钞,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这一笔资金,盘活整个大明的市场。

“另外,要如何掌控、吞下倭国,也全仰赖这一张张‘大明宝钞’。”朱肃道。

此时几人已经重新移步到了谨身殿,方才一同庆贺万寿节的使臣、百官们也已离开了宫城。只留下朱肃、刘伯温等与新政密切相关的几人私下议事。

“殿下此言却是何意。倭国不是已经俯首称臣了吗?掌控倭国,如何又与宝钞相关?”宋濂疑惑道。

包括老朱在内,众人亦是脸露不解。朱肃解释道:“虽然倭王实际上已经为我等掌控,我大明诸军,也在倭国设下了诸多的租界……”

“但是如今的倭国,仍有许多大名诸侯坐拥强兵,名义上虽臣服于后龟山倭王与我大明瀛洲宣慰司之下,但若是以后事有反复,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揭竿而起,将我大明的势力赶出倭国。”

众人沉默,在场都是饱学之士,自然知道唐时安西四镇的旧事。唐时先人筚路蓝缕,开疆拓土,在西域之地成功设立北庭、安西等都护府。这与如今大明的“开拓进取”之策不谋而合。

大唐将士驻守西域,在此地屯垦教民,若一切按部就班,数十上百年后,此地就该又是一片华夏文明所照耀的疆土,华夏的家底,本该再多厚上那么一分。

然而事与愿违,玄宗晚年无道,安史之乱爆发,西北边境支离破碎。吐蕃趁机攻取长安,西域与大唐断绝了联系,沦为了飞地。纵使安西、北庭都护府的唐军英勇奋战,安西大都护郭昕坚守安西四十二年,守到手下的将士们个个都垂垂老矣。

万里悬孤,军疲民乏,泣血死守。

最终却还是没能阻止此地再度被蛮夷侵吞。本该为华夏又一个富饶所在的西域之地,到今日,只余蛮夷遍地,以及唐军将士的一缕忠魂。

倭国如今爪牙尚存,大明能驻军一时,却也不能保证驻军万世。且倭国远远悬于海上,说是飞地也差不离了。若是大明出了变故,岛上的明军如唐之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那般被最终夷灭,那岂不是功亏一篑?

拓土难,守土更难。更遑论还是要把蛮夷之地彻彻底底的转化成华夏之土。应该如何去转化,确实需要好生斟酌。

“该如何治,老五你有什么想法?”老朱道。

“倒也不是什么新鲜想法。无非是人。只要倭国……咳咳,只要瀛洲的明人数量超过了倭人,那么瀛洲自然也就变成了华夏疆土。”

“恰好,如今我华夏丁口凋敝,北方尚有无数的良田无人耕种。故而儿臣想……迁瀛洲倭民,充实华夏。”

“不可。”茹太素出言道。“殿下想法虽是对的,但实施起来,却千难万难。方才殿下也说瀛洲之中仍有倭国大名诸侯遍布。这些人,是伏于我大明兵威,又碍于倭王已经被我大明掌握,没有大义,故而才不得不服从。” “与其说是统治,不如说是羁縻而已。”

“可若是强迁其丁口……无异于明目张胆的拔其羽翼。只怕顷刻之间,这些大名都将视我等为死敌。我大明务必要投入更多兵力平靖瀛洲……那样一来,便是劳民伤财,毫无裨益了。”

“迁移丁口,自然会遭到诸部大名的反对。可一直羁縻,也绝不是长久之计。”朱肃道。“故而我才说需要尽快操办银行发钞……之所以如此,是有两个考量,一者,刺激我大明商业发展,迅速充实我大明府库。”

“二者,咱们要用从倭国金山银山里采来的钱,将倭人全都买过来……”

“买……买过来?”茹太素呆住了,所有人都呆住了。

这……这该怎么说,异想天开?还是……

实在是未曾设想过如此……

“爹,诸公,你们未去过倭国,若去了便知道,倭国之地,实在是贫瘠之极。”朱肃道。“其地多穷山恶水,耕地稀缺。倭人虽从我华夏学走了耕种之法,但如何精耕细作,每年所产之粮,往往也只够倭人们勉强糊口而已。”

“更遑论倭人朝廷内斗极为严重,小小的弹丸之国,竟分封了几十上百个大名……这些大名之前没事便互相攻伐,所征召来为他们互相厮杀的,都是农户之家。”

“倭国百姓,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亦不为过。若有机会能脱离苦海,他们必是万分愿意的。”

“哦?”老朱的眼睛微微眯了眯。他可不认为这位儿子是忽然发了妇人之仁,大明百姓都还没可怜过来,就可怜起了那些不相干的倭国百姓来了。“所以呢,你是想用这个作噱头,把倭国百姓们都哄来大明?那些蛮夷哄来之后做什么,你可想好了么?”

“做什么……自然是为奴了。”朱肃嘿嘿一笑。“倭人亦通耕种,哄过来之后当农奴最是合适不过。”

“北面那些无人开垦的荒地、废土,正好也不用费心思迁徙百姓了,直接划为我大明朝廷之土。”

“由大明朝廷出面组建诸多农社,驱使这些倭人农奴,四处开垦。”

“他们在倭国平日时常只能吃一顿,到了我大明,但凡有片瓦遮头、一日有两餐稀粥,就足以让他们感恩戴德,争先恐后的把自己卖来大明讨生活。”

“耗费少、又懂耕种,再没有比他们更合适的农奴人选了。这些倭人农民昔日就被大名们欺压惯了,也不知反抗。那些大名压根就是把他们视为牲畜,而且只要有钱,那些倭人大名,自己都极可能主动将这些倭人卖予我等。”

“若是能买来百万倭人,我大明每年产粮,必然能再多出数百万石乃至千万石以上。而且倭人迁居大明、明人则往来倭土租界行商安居,数十年后,倭土明人多过于倭人,则瀛洲则自为我大明疆土也。”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