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摊牌穿越者,老朱懵了 > 第7章 朝堂激荡

第7章 朝堂激荡

第7章 朝堂激荡

应天与前线距离遥远,这个时代通讯不便。如果真按朱肃所预言,那么此时大明已然战败,只是最新的战报还未送回而已。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北元以逸待劳伏击徐达,将徐达部全歼,并封锁了消息……

“不,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朱元璋冷汗涔涔。站起身来无比烦躁的踱着步子。

“这一定只是小儿诳语!”

“天德带兵一向谨慎,不可能会出现如此失误……”

老朱想通过自身的战略眼光,来说服自己,否定朱肃的预言。

但冥冥之中,他的潜意识却在提醒着他。朱肃今年才十几岁,他是怎么知道土剌河、野马川这些前线地名的?

他又是怎么先知先觉,料定了蓝玉连战连捷的?

要知道,现在的蓝玉,还并未崭露头角!

夫妻两不约而同沉默下去。老朱负手沉思着前线战况,试图找到大明绝不可能战败的依据。而马皇后则皱着眉,也不知在想着些什么。

“……重八,睡吧。”也不知过了多久,马皇后这才收起了重重的心事,轻声呼唤朱元璋。

“也是……”

夜色已深,是该就寝了。

不知关外风雪烈否,只知今夜应天府的月色,如水。

……

次日一早,天色还且黑着,坤宁宫殿门轻启,老朱悬着两只熊猫眼,轻手轻脚的从门缝里摸了出来。

“陛下?”侍卫在宫门外的二虎一个激灵,困意立马消了。赶紧迎了上去。

“陛下,今日并无朝会,您这是?”

老朱虽然勤政,但他自己规定的早朝制度,是一个月上朝两次。在没有早朝的日子里,皇帝还是能睡个懒觉的。

更何况,纵使有朝会,也不必这么早就起啊。

莫非发生了什么大事?

“摆驾,谨身殿。”朱元璋面沉如水,“另,召中书省诸官,并韩国公、诚意伯入宫!”

北方战事的发展,让他牵挂的一夜无眠。他迫不及待想要召集自己的智囊们,分析分析明军北征的局势。

二虎连忙应是,转身招呼侍卫内宦准备御辇宫灯。很快,老朱就乘着御辇,往谨身殿去了。

而此时,天边的第一缕微光,才刚刚爬上坤宁宫的飞檐。

……

“陛下圣躬万福!”谨身殿,朱元璋端坐在御案之后,诸位大臣衣冠楚楚,对朱元璋行君臣之礼。

“行了行了。今儿又非朝会,不必行此大礼。”朱元璋烦躁的摆摆手。

诸臣对视一眼,都疑惑着朱元璋这么早宣自己入宫是何缘由。韩国公李善长在这群人之中地位最高,出列躬身问道:

“陛下急召臣等入宫,可是有什么旨意?”

“咱确实有事要和你们参详!”朱元璋说道。“你们说,咱大明此次北征,可有败仗的可能?”

诸臣再度对视一眼,都有些莫名其妙。李善长不解问道:“陛下何出此问?”

“我明军所向披靡,所到之处北元溃不成军。战报昨日,不是才送入朝中吗?”

朱元璋并没有将朱肃自曝穿越者的事说出来,而是继续道:“咱昨日回宫之后,越想越觉得忧心。”

“王保保那厮虽不识大义,扶保元庭。但单论能力,那可是毋庸置疑的天下之奇男子。”

“蓝玉虽继承了遇春的衣钵,是个名将的种子。但与王保保这等成名多年的名将相比,还是稍显稚嫩。”

“他不过是天德中路军的先锋,尚且不算主力。真的就能连战连捷,两次将王保保打退吗?”

诚意伯刘伯温第一个反应过来,“陛下是说,王保保是在故意佯败?”

此话一出,众人顿时愕然。各自思虑一番后,时任中书省参知政事、未来的大明最后一任丞相胡惟庸出列道:“陛下,想必是陛下多虑了。”

“北元本就已是强弩之末,能战之兵亦早在数年前,就被我大明将士们杀了个干净。如今元庭之中的大军,不过只是凑数的新兵牧民而已。”

“而我大明此次出征的将士皆为精兵,人人身经百战,正是最强之时。以一当十不在话下。”

“故而臣认为,蓝玉将军两度击溃元军,并无什么可疑之处。”

“不然!”刘伯温摸着颌下短须,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陛下真天人也。竟能想到这一层。”

“陛下所虑,臣认为十分有道理!”

“王保保天下名将,竟然如此轻易连败两阵,其中必有蹊跷。”

“以臣看,王保保是想打乱我中路军‘徐徐进击,诱其主力’的部署,以佯败使徐元帅轻敌冒进,而后伏而歼之!”

“此战若败,我大明精锐损失殆尽,只怕与元庭即将攻守易形。”

“臣斗胆,还请陛下……早做准备!”

刘伯温拱手说道。

这次的北征,在大军出征之前便已经拟定了战略计划:徐达的中路军打明旗号,从正面向元庭首都和林进发。但路上却要徐徐进击,给元庭足够的反应时间。意在吸引、牵制元庭主力。

真正的杀招是李文忠率领的东路军,东路军的任务,是在中路军牵制住敌军主力的同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和林,趁着元顺帝不备,覆灭元朝宗庙社稷,永靖蒙古大漠。

甚至,接管大元全境!

若是中路的徐达部轻敌中伏,无法牵制住元军主力。东路身负奇袭任务的李文忠部队,因有大漠阻隔,也会无法第一时间得知中路战局。

必然会因仍按原定计划突袭和林,而遭遇北元数路大军合围!

此战必败!

而此战若败,元庭则彻底站稳了脚跟。反观大明,若是中路东路两部全军覆没,则大明军事实力大打折扣,再也无法窥伺草原。

再严重些,元庭还可能再度大举南下,重演宋末局面!

想到会有如此恶果,殿中群臣不由得都变了脸色。

“诚意伯言重了。”

却是胡惟庸再度出列,反驳了刘伯温。

“魏国公(徐达)天下名将,其领兵之能,胜过王保保多矣。其为人又素来谨慎,断无轻敌冒进之理。”

“还请陛下宽心。臣敢断言,此战,我大明有胜无败。”

“倒是诚意伯如此危言耸听,臣不知,是否意有所指?”

胡惟庸说着,眼神阴狠的瞥了一旁拱手躬身的刘伯温一眼。

北征局势,并非只是事关明元未来局势,更是和大明朝堂现有的两个党派之争息息相关。

拟定北征计划之前,朝堂之中,便有主攻和主守两个声音。主攻的,是以李善长、胡惟庸等人为代表的淮西勋贵。而主守的,则是以刘伯温为代表的清流文官。

包括武将在内的诸淮西勋贵认为,蒙元此时已不堪一击,应点齐兵马,以雷霆之力踏平元庭社稷,接管包括大漠、草原在内的元朝所有势力范围。将大明的荣光散播四方,创下远迈汉唐的不世伟业!!

而清流文官则认为,蒙元乃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明已光复燕云,当学习前朝故智,倚长城与游牧民族对峙。不宜为了贪图那些蛮荒之地,铤而走险。

在之前的争斗之中,势力衰微的清流文官一派主守的声音,彻底被主攻的淮西勋贵们压过。大明三路大军顺利出征,清流文官们虽心有牢骚,却也只能无奈低头。

但现在,身为清流之首的刘伯温借着朱元璋心有疑虑的机会,借势危言耸听。这不正是想从淮西勋贵手中夺过大权,好主理长城防卫诸事吗?

刘伯温,我胡惟庸,早就将你的路数全看穿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