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摊牌穿越者,老朱懵了 > 第907章 朱标之志

第907章 朱标之志

第907章 朱标之志

封建时代的军队有信仰吗?有,古往今来,举凡起义爆发,他们的队伍在初期大都皆有信仰。在元庭肆虐华夏的时候,各处的红巾军队伍们,便抱着保卫家乡的念头,与元庭的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

活下去,也是一种强大的信仰。大明朝最初期的队伍,也是如此。那支由老朱一手拉起来的,由当年的那些苦哈哈、现在的淮西勋贵们所组成的军队,一开始的目的也无非只有这三个字:“活下去”。

但到了基业草创,以及大明建国以后,活下去不再是难题,军队的信仰便开始取决于其他要素:如徐达、李文忠等名将,他们战功赫赫,一心为国。他们只要存在,便是一军之魂。将士们愿意遵从他们的指挥,相信这些名将会给他们带来一场又一场的胜利。这样的将领,他们的意之所指,往往便是万军所向。

次一等的,便是如蓝玉、冯胜这样的如今大明的绝大部分将领,他们野心勃勃,想要建功立业,想要攥取军功,他们的眼中,马上封侯、域外建国是他们的第一追求。这样的将领仍旧可用,但为了个人功业,偶尔也会出现马烨这样,无所不用其极的害群之马。

至于再次一等,那便是历史上皇朝末期那些数之不尽的乌合之众了。为将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一份牟利的差使。牟利,便是他们的信仰,这样的信仰一触即溃,没什么好说的。

文人虽也多有混账之辈,但仁义礼智信,无论何时都是文人的立身之本。即便肚子里其实是男盗女娼,至少文人们是绝不敢在明面上,做出危害天下的举动的,因为这必会招致全天下人的口诛笔伐。然武人则不同,似乎天下人都认可了武人就该是不讲仁义道德的泥腿子,是逼急了就会操刀子杀人的强盗,僭位称帝,黄袍加身,这种事放在文人的身上是一万分的不可思议,可若是放在了武人身上,却又显得十分的合情合理。

朱标也知晓,这次解决水西之事,是父皇给予自己的一道试炼。但他却不想只是解决了贵州之事,也不想做个裱糊匠,运用什么帝王心术、平衡手段,求一时的稳定。他想要趁着这个机会,尝试给自此往后的军将们树起一个道德准绳,尝试让他们也有一个信仰。

他朱标,亦有雄心。他求的,也不只是一世。

求的是万世!

“缙绅以为,孤是好高骛远……然身居此位,本就不该只谋此时,而该谋万世不是么?”朱标笑得仍旧温和,并没有因为解缙犀利僭越的言辞,有哪怕一丝一毫的怒色。

“孤亦读圣贤书,横渠先生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言孤亦深以为然。”

“儒家诸位先生,乃至于古之贤臣、圣人,其中位分最高者,亦不过一臣子尔。他们都能有此宏愿,孤身为一国储君,难道所立志向,不该比他们更加高远、更加难求么?”

“孤亦知道此事极难……但若世世代代,皆嫌其乃好高骛远之举,无人去做,无人开始去做,自此往后,还不知要有多少如马烨此獠者,为一己私利,害我大明臣民!”

这位以仁和闻名的皇子储君,最后一句,却是说的铿锵有力,正气凛然,其间慷慨,比之其父洪武皇帝,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解缙面露惊色,因之震撼,向来伶牙俐齿的他,明明胸中尚有一千种理由反对朱标此举,然此时却是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诚然,此事,绝非一朝一夕之举。但千里之行,正该始于足下。以舆论抹黑武勋,的确可以使其投鼠忌器,不敢再为马烨出头。可若拔高军方,亦可使得他们碍于声名,羞于为马烨出面。”

“缙绅且去罢,你才思敏捷,此事该如何办,你胸中自有韬略。为武人立德,当从使其自傲自矜,正视自己征战之意义开始……望你明白孤之心意。”

解缙呐呐无言,以他之狷傲,此时,亦是折服于朱标此时之气度。思虑良久,他终究是心悦诚服的俯身下拜,诚恳道:“学生,定不辱太子殿下所命!”

……

老朱虽未定裁定之期,但下一次朔望大朝,便在七日之后,茹太素与冯胜等人都知道,马烨水西之事究竟如何发落,在朝会之时定然要有个论断,因此文武双方,都开始在暗中发力,务求在朝会之中,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以茹太素、茹瑺为首的文官们开始频繁举办文会,谋求在朝会中能统一口径,抨击马烨所为。天下才安稳了多久,他们无论是当真为天下着想,还是想着要压制武将,不能让其势大,都绝不能坐视马烨逼反水西。

武勋们亦是相互串联,频频召开酒宴。这两年朝中罢兵息戈,但他们却也知道,等这些年过去,朝廷必然还要继续开疆拓土,再封出一批诸侯来……谁能在这一段几无战事的时间里累积军功,谁就能快人一步,脱颖而出。

若是黔地当真反了,于他们武勋而言,就相当于多出了许多积攒军功的机会……他们当然要先携手合作,好保住这一份机会。

文武两方都开始蓄力,意图能在朝会上一举建功。千里迢迢来到京中的刘淑贞夫人,焦急的呆在馆驿中等待着最后的消息。而被老朱任命裁断此事的朱标,则闭门谢客,他干脆日夜待在了内阁的值房里,文武两方谴来的说客或拜帖都一概不见。

众人都以为,太子殿下是不愿得罪任何一方,故而以此举,来表示他置身事外,放任文武两方自己斗法。

没有人注意到,那个与刘淑贞夫人同来的周王门客解缙,与如今应天日报的主编方孝孺,以及应天府说书曲艺联合会会长罗贯中,在这几日里,总是日夜频频密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