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姬唐 > 第883章 警告和明悟

姬唐 第883章 警告和明悟

作者:乔木兮有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8:29:04

第883章 警告和明悟

第883章 警告和明悟

喜极而泣?喜出望外?

不,这些都不能表达姬氏庄子上的人此时的心情!

人生之大喜大悲莫过于此,谁能想到,前一刻还在亲家的逼迫下要带走儿媳,后一刻自己的儿子却带着满身荣耀回来了?

薛礼之母,王玄策之母,姬青之母等等所有出海远航的母亲,家人,妻儿都不知道此时该如何表达现在的心情!

三叔祖巍巍颤颤地哆嗦道:“青儿,我的青儿啊!”

“你终于要回来了,你可知道太爷爷有多想你啊,伱不回来,太爷爷死不瞑目啊!”

姬青是他子孙辈最优秀的一个,从小就是他自豪和骄傲的对象,更是他完败二哥的倚仗。

但十年间渺无音讯,他整夜整夜的睡不着,翻来覆去,脑子里全是他的影子,每次哭的时候都不敢让自己儿子和孩子他娘知道,就担心勾起他们的心事。

但现在好了,终于回来了!

姬润不知道为什么也哭了起来,姬青他们走的时候,他还小,根本不记得他们,但看到从小就对自己宠爱的三祖爷爷哭得这么伤心,他就心里难受!

“好孩子,不哭,咱门不哭了!”

三叔祖擦了下自己的眼泪,又用袖子给姬润擦了擦,强笑道:“都是祖爷爷不好,把我的乖孙儿都弄哭了!”

姬润红着眼睛哽咽道:“那……那祖爷爷也别哭了,润儿看着难受!”

三叔祖连连点头,发誓自己再也不哭了!

看到众人哭得死去活来,还有人像疯了一样朝自己家里跑去,就是想第一时间将这喜事告诉家人。

姬家庄子多久没有这么热闹了?

这十年间,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牵强的笑容,每个人都忙着自己的事业,就是想让自己忘记那些孩子。

现在一切都过去了,他们的孩子要回来了,这个消息一定要告诉所有人,让他们瞧瞧,我儿子不但回来了,还立下了救驾之功回来的。

攸宁也知道众人此时的心情,多年压抑的情绪一朝爆发,岂是情轻易就能控制的?

哭吧,哭吧,哭出来或许能好一点吧!

看向站在那里满脸尴尬的张家主,至于其他人早就跑得没影了。

凡是有自己小心思的,或者想要自己女儿改嫁的,又或者是对这些孩子家产有兴趣的,现在已经不是能不能的问题了,而是看他们敢不敢了。

之前是孩子们没了音讯,姬氏理亏之下就是他们做得过分一点,姬松这个家主也只能尽力赔偿。

但现在人都回来了,这要是还敢有什么心思,那没说的了,有一个是一个,全都别想好过!

“张家主!”

攸宁突然出声道。

“哎,在呢!”

张家主顿时一个激灵,连忙道:“夫人有何吩咐?”

张月娘听到夫人叫自家父亲,顿时有些担心,再怎么说他也是自己的父亲,除了这件事,从来没有亏待过自己。

但这次父亲却是做得有些过了,不但让婆婆大怒,还得罪了夫家的族人们,要是得到侯府报复,这不是他希望看到的。

“放心,夫人自有分寸,一切都有为娘为你做主!”

六娘许是看到了儿媳的担心,笑着说道。

“嗯!”

月娘咬着嘴唇点点头,但还是担心地看着这边!

攸宁沉声说道:“先成那孩子已经回来了,并且因为救驾之功,这次回来赏赐怕是少不了的。”

“之前是我姬氏对不住月娘这孩子,但既然先成回来了,那她就还是我姬氏的媳妇!”

“要是月娘不愿留在姬氏,今日我做主,不但不会危难你等,还会给你们一笔丰厚的赔偿,并且你亲家母的怎么做也是她的事,我姬氏无权干涉!”

“但”

攸宁看着已经头上冒冷汗的张家庄,说道:“但是,今日过后,你要是还敢提及此事,那就是与我姬氏为敌。”

“与我姬氏为敌的后果,还希望你考虑清楚!”

说完后,攸宁就搀扶着三叔祖带着孩子们进了六娘家,至于张家主怎么想,这不是她该考虑的事情!

月娘上前对父亲说道:“爹,女儿不能没有夫君,别说他现在回来了,就算没回来,女儿也不走。”

“女儿希望爹能体谅女儿的难处,您放心,此事到此为止,不管是婆婆还是夫君都不会把您怎么样的,必经您还是他的岳父!”

月娘说完也走了,只剩下张家主和他的大儿子站在院子里!

“爹,现在怎么办?我那妹夫眼看就回来了,还有好畤侯,要是让他们知道我们做的事情,他能放过我们?”

听到儿子的话,张家主挥了挥手,满脸萧索道:“不然还能怎样?这件事到底是着了那些人的道,爹这次做了出头鸟,就必须付出代价!”

“不过也不需太过担心,老夫毕竟是先成的岳父,你还是他的大舅,并且也不算完全撕破脸皮,等先成回来,爹就舍了这张老脸不要,给先成道歉,求取他的原谅吧!”

“还有你,今后多和你妹夫走动,对你没坏处!”

最后看了看早已人去院空的前院,他叹了口气,就带着儿子离去!

三日后,原本因为侯君集造反一事显得萧条的长安城,突然因为一个消息彻底引爆了众人的热情!

大街小巷,全都传着,众人也是好奇不已!

长公主府。

早已重新回到长安的平阳听到柴绍的话,直接喷了他一脸的水。

不顾柴绍郁闷的眼神,大声道:“你说的是真的?姬青他们回来了?”

说完又觉得不可思议,喃喃道:“不可能啊!这都十年没消息了,怎么就突然回来了?”

抬头看向柴绍,恶狠狠道:“说,到底怎么回事?长安城怎么会传出这样的消息?”

“本宫竟然一点都不知道?”

柴绍差点脸上的水渍,没好气道:“还能是谁?除了陛下还能有谁一夜之间将消息传的长安都是?”

“这件事我问过了,确实是他们回来了,并且这次营救陛下的就是那几个小子,要不是薛礼三箭射杀敌军射雕手偷袭,陛下这次怕是”

说完摇摇头,一脸的后怕!

“原来是真的?但这说不通啊,就算是回来了,陛下这么做的意义何在?”

不光是平阳,但凡是知道的都有些纳闷,不知道陛下为什么要这么做?

太极宫中,当李世民得知众人的疑惑后,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那些孩子说的对,十年未归,岂能被世人忘记?”

“他们立下的功劳,就是个个封爵也不会过,但大唐爵位岂能轻授?”

说到这里他就叹了口气,这些年他收回了不少人的爵位,更是在对封爵上把关极严!

当初开国时,父皇大封功臣,凡有点功劳的都被封了爵,最后导致大唐的爵位都有些不值钱了!

在他登基之后,除了真正有大功的人,其他人的爵位基本上都收了回来,这才改变了这一现象!

所以,这次除了少数人能够封爵外,其他门是别想了!

并且爵位绝不会超过伯爵,这是底线,不然朝堂大臣们是不会答应的。

出海的人中,就属姬松一脉人数最多,功劳也最大,要是都封高爵的话,加上这次姬松马上就要封国公,那到时候,姬氏一门一公四侯,这样门庭岂能让他出现?

如此,他只能在其他方面对他们进行补偿了,如果不给个说法,今后还有谁敢为大唐效力?

此行姬青等人的功绩绝不输于汉之张骞,班固,更是为大唐找来了一大财源,虽然现在还不能马上利用,但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这是迟早的事情。

并且,他们还发现了两块大陆,还带回了数种高产作物,不管是哪一种,都足以他们封侯之赏!

但他们太年轻了,比姬松这个大唐最年轻的侯爷还要年轻,这要是封四人为侯,朝堂上还不得闹翻天?

“唐检还没有回来吗?”

李世民突然问道。

陈寿低头道:“启禀陛下,莒国公还在太白书院不曾回家,只是捎信让家人去书院相见!”

“并且还严令家人不得将他回来的消息传递出去!”

李世民闻言,目光有些复杂!

这次唐检回来,他立即就感觉到了唐检的变化!

如果说之前还有些功利心的话,那这次回来就好像完全变了一人一样,浑身都透露出一种淡然,就像是看破世事一般!

“臣经历了生死,还不止一次;也开阔了眼界,才知自己是井底之蛙,不知天下;大海的辽阔,星空的深远,世界的精彩。到了此时臣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

“相比于朝堂,臣现在宁愿去书院教书!”

“臣听说现在的太白书院格外庞大,学子数千,学术上百花齐放,百舸争流。”

“臣这一路上得到了太多东西,不是物质上的,而是内心和精神上的东西。”

“请陛下允许臣去书院教书!”

“至于那些荣耀,哈哈,就都给那些年轻人吧!他们才是我大唐的未来,这一路上要是没有他们,根本不可能到达彼岸,那些我们以前看不起的学问,在大海竟然焕发出惊人的能力,这是儒学做不到的,更不是现在教育能教育出来的。”

“臣看到了资源丰富,却整日挨饿的土著;也看到蛮荒的粗犷和野蛮;更是看到了一个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的偶然和必然!”

“陛下,请放下偏见,这世上没有没用的学问,更没有无用的人,臣老了,要不是运气好,臣早已葬身大海!”

“姬青等人,除了王玄策和薛礼,其他人都志不在此官场。他们看到了大唐人永远看不到的东西,也明白了不出海永远也不明白的道理!”

“官场只会成为他们的束缚,臣说这些就是希望陛下不要强迫他们,相比于官场,臣更看好他们的未来。一个能臣最多恩泽数十年都多说了,但一个能发前人所未发,想前人所未想的人,才是能恩泽百世的大才.”

想到唐检的话,李世民脸上看不出表情,但内心却是震撼的!

到底是什么将一个在官场上打磨一辈子的老臣改变成这样淡泊名利?

他放弃了高官厚禄,回绝了当初出海前朕给他的承诺,现在却只想一心教书,在书院安度晚年!

“那就不要去打扰他了,等姬青等人回归再说吧!”

李世民挥了挥手,有些烦躁道。

他现在有很多东西想不明白,足足将三艘千石大船装得满满当当的书籍,里面有他太多不懂得东西。

有得甚至闻所未闻,但事后想想却是理所当然!

这种不受掌控的心理,让他格外烦躁!

回来时他带了不少精选出来的玛雅翻译后的书籍,都是用最好的兽皮制成的,就是为了防止被损坏,就这项工程,就消耗了十余万张兽皮,几乎将玛雅周边的兽皮一扫而空!

天文,地理,数术,预言,占仆,建筑,音乐,人文,传说,神话等等,可以说是一部玛雅文明的百科全书!

就他所看的区区基本,就让他对以前很多想不通的事情茅塞顿开,就像是触类旁通,捅破了一层窗户纸一般!

就好比不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城邦制度,这和姬松收集的西方希腊,罗马等国的制度何其相似?

完全没有任何交集的文明,却形成了基本相似的制度,这是必然还是偶然?

为什么中原春秋战国时期也形成了这种相似的制度?甚至和三皇五帝时期,部落自治,但又共尊共主的形式一般无二?

他想到了始皇帝嬴政,越想越觉得世人对其的误解何其之大!

书同文,车同轨,度衡量,统一中原,这是何等的功绩?竟然被人骂了近千年?

要是没有始皇帝,中原恐怕还在分裂中吧!

要是没有始皇帝,大唐何以这么快统一天下?

他想到了很多,这些书籍正如姬松所说,它是一个文明进步的源泉,中原已经数百年不曾有大的突破了,好像一直都在转圈圈一般,不停的轮回。

文明融合,这个不曾出现在书本上的词不知怎么的就出现在他的脑海,并且挥之不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