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姬唐 > 第928章 开始即夭折

姬唐 第928章 开始即夭折

作者:乔木兮有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8:29:04

第928章 开始即夭折

第928章 开始即夭折

众人被姬松说的激荡不已,但回过神来,却发现根本问题却没有解决,这让李世民很是不满,朕不是来听你给朕喝鸡汤的,而是要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你搞得朕心情激荡恨不得立马去给子孙后代开疆扩土干嘛?

看到众人眼神不善,姬松讪讪一笑,连忙道:“陛下莫急!”

但不管是房杜二人,还是李世民都不吃他这套,大有你不说出解决之道就要伱好看的模样,让姬松一时间竟然感觉到了凉意!

“臣之所以说这么多,就是在说一个道理。而这个道理就叫做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实事求是?”

李世民咀嚼几遍,疑惑道:“这是何意?”

姬松笑了下,道:“陛下现在应该感同身受,世间在变化,并且随着盛世到来这种变化将会越加剧烈,而能不能驾驭住不断变化的时事,就要看我们自己有没有与时俱进的决心和实事求是心了。”

“与时俱进说起来简单,但却要我们不断打破固有的思想和很多沉重的包袱。只有丢弃身上的种种枷锁,这样才能轻装上阵,所向披靡!”

“但这容易吗?”

姬松摇头自问自答道:“不容易,一点都不容易,甚至有可能万劫不复。先秦时始皇帝有这样的机会,但却天不假年而抱憾终身。汉武帝也有这样的机会,却被虚无缥缈的长生弄得天怒人怨。前隋也有机会,但却毁在了杨广的急功近利上。”

“而现在却轮到我大唐了,也轮到陛下身上了。”

姬松负手而立,朗声道:“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回身看向早已目瞪口呆的李世民,躬身道:“陛下,您做好准备了吗?”

房玄龄指着姬松不知道说什么,杜如晦也是被姬松的大胆震惊到了。

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说的好听,但这样的话从姬松嘴中说出来却感觉到了极度的违和感!

谁不知道他姬松惜命的很,但现在却说出这样大胆至极的话?

天命不足以畏惧,祖宗之法也不能阻挡我的脚步,人言?那是什么?我不屑一顾!

这是什么样的狂妄?这是何等的自信?

李世民经过刚才的震惊之后立即恢复了镇定,他看向姬松的目光极为复杂。叹息道:“谁今后要是再敢说郕国公姬松玩世不恭,朕绝对不会相信了。”

“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见这些年你虽然看似玩世不恭,但世间的法度早已成竹在胸。那么现在你是不是该给朕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了呢?”

“不然,只靠口号可解决不了朝堂上的问题!”

姬松心里稍稍放下,在李世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就知道,虽然可能还不能全完接受自己的说法,但至少给了自己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这,就足够了!

“陛下不可!”

当李世民说出此话之后,立即就将房、杜两人惊醒,只见两人浑身一个激灵,连忙上前阻止道:“陛下不可!姬松此言简直大逆不道,视天命,祖宗之法于不顾,简直就是胆大妄为。您可曾想过这样做的后果?搞不好就是一场波及大唐的思想之争,朝廷重臣也将为此争论不休,这样下去,非得天下大乱不可啊陛下!”

“陛下,请恕臣无礼!”

杜如晦也上前道:“大唐现在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是,我们现在确实有很多问题不明白,但也不能影响大唐蒸蒸日上的事实啊。就算我们背上尸位素餐的骂名,也不能让大唐走上如此不归路。”

“还请陛下三思!”

房玄龄也躬身道:“请陛下三思!”

姬松虽然早有预料众人不会轻易被说服,但一向开明的房、杜两人竟然这么大反应却是让他始料不及!

但他们能在短时间内就能看出这样做的弊端,可见其远见卓识!

但.

看两眼神色不定的皇帝,姬松心里叹了口气,道:“陛下,房相,杜相说的不错,这样做的后果确实难料。但这确实是治本的方法,但难度确实太大,臣也不赞成现在就开始实施,或许等到合适的时机再开始也不迟!”

没错,大家没有听错,姬松退了。

李世民不可思议地看着退缩的姬松,有些不敢置信这个还刚刚大放厥词,视世间一切于无物的人,竟然在短短时间内就退缩了。

或许是看到皇帝眼中的失望,但姬松却无动于衷,而是说道:“臣有三策可解陛下当下之局,不知陛下可愿听臣说完?”

对于姬松的退缩房、杜两人松了口气,太可怕了,要是按照姬松的狂妄之言,大唐必将迎来一场波及天下的动荡,上到达官贵族,下到黎民百姓,都将被牵扯其中。稍有不慎就是弥天大祸。

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姬松主动放弃了,这让他们既是欣慰又是黯然伤神。欣慰的是姬松明事理,知道现在不是实施此法的时机。伤神的是怪姬松为何没有坚持。当大唐没有束缚的时候,他们真的不敢相信大唐会成为什么样子?

无所束缚的大唐是无所畏惧的,也是有无限可能的,加上马上就要普及的高产作物,他们有种感觉,大唐或许会逃脱历史上三百年天下的怪圈。

但他们同样也不敢赌,不赌,大唐或许还能存在三百年。但要是真的按照姬松所说的去做,大唐很有可能连这三百年都没有了。不过是成功了,那大唐将有无限可能。

“说!”

李世民面沉如水,看向姬松的目光充满了失望。他本来就是个不守规矩的本分皇帝,但每每却被强加的天命和祖宗之法搞得束手束脚,施展不开。

一旦姬松的三句话得到世人人可,那他做所的一切改革也将有了出处,人们将不会说他背弃祖宗之法,而是说他勇猛进取,志在革新。

姬松知道皇帝心中不甘,但他能有什么办法?在还没有真正发出自己声音之前就被当朝宰相极力抵抗。他能想象的到,一旦公布,他将举世皆敌!

收拾心情,姬松淡然道:“其一,召集天下有识之士组建内阁以供咨议。天下奇才多不胜数,很多都隐世而居。他们不是没有机会,而是他们能看到大唐的未来,所以不管怎么样也就是如此,有没有他们也无所谓。但一旦大唐志在革新,他们必然争先恐后等待陛下召见,而这就是天下有识之士。正所谓一人智短,众人智长。有了这些人,很多难题也将迎刃而解。”

“其二,组建统领军部的部门,召集大唐有经验的老将坐镇其中,以供陛下随时咨询。二来也很大程度上解决陛下分身乏术的问题。至于大家担心的军权问题,则无需多问,他们只有建议权,其他的权利一概也无。”

“其三,重新划分三省,三高官官全部入阁,六部尚书入阁,但却不得进入新的军部,这事铁律。同样军部的人也不能进入内阁,这也是铁律!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

姬松看着吃惊不已地众人,淡笑道:“将大理寺独立出来,成为大唐最高司法机构,和内阁,军部,三省平级。大理寺总理天下律法要案,也是最为公正的地方。要是陛下觉得不够再加上御史大夫主管监察也无不可!”

姬松说完之后就不再多言,今日算是一场意外,他本来以为这些事情不会在李世民的时代发生,他是将希望寄托在了李承乾身上。别看李承乾现在乖的很,但只有姬松知道,他心中有多么的渴望建立功业。

但今日既然说起,他也算是试探一番。能成当然好了,有着李世民背书,将来也算是减少了不少阻力。若是不成他也就有些失望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自己还年轻,等的起!

“内阁和军部供朕咨询文武要政,三省主管政务实施,大理寺总理天下刑律之事,御史大夫主管百官监察。一环扣一环,简直不可思议!”

李世民是何等眼光?当姬松说出各个部门的作用之后他就明白姬松的真正意思了,那就是文武分治,互不干涉!

自古文武之争就是令天下政务大乱的根由,但姬松却想出这样解决矛盾的办法?

之前不管是大唐,还是先秦,两汉,前隋,在文武上都是混淆不清。在很大程度上都有出将入相的说法。

在外为大将,在内为宰相。

但这样的后果就是权臣当道,稍有不慎,或者主少国疑之际就是天变之时。

现在姬松所说的文武分治之法却是让他眼前一亮,好似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一般,豁然开朗。

“哈哈哈,好啊,好一个文武分治,这才是我大唐该走的路啊!”

就这么会儿功夫,他就已经想到了好几个不同的思路,以前很多想不通的事情,现在就想拨开迷雾见真身一般。

房玄龄和杜如晦想说什么却不知道该怎么说,姬松的办法确实是极好的,要是施行的好,说不定就能解决之前所有朝代没有解决的文武之争。

但这样一来他们文臣就显得弱势许多了,一旦不能插手军政,那他们的权势将减少许多。但这话能说吗?

不能,一旦说了,你猜皇帝心里会怎么想?

皇帝会想着你一个位极人臣的宰相还想插手军务?你想干什么?造反吗?

所以他们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不但不能说,还要极力支持,不然皇帝心里就要不安了。

“姬松,你继续.”

“咦?人呢?”

就在回过神的李世民想要姬松再说清楚一点的时候,却发现姬松不见了?

是的,在他们沉思的时候,姬松悄悄的走了。

该说的都说了,不该说的也说了。他敢说,在房、杜两人还在宰相位置上的时候,自己就只能在兵部尚书的位子上坐着,一旦有异动,必然迎来他们极力打压。

这不是人情不人情的事情,这已经是意识形态的问题了。

同样也是自身信念之间的较量,姬松现在实在没必要和他们硬碰硬,等,等到他们时代彻底过去,自己的时代到来,那时候才是自己理念实施的最好时机。

大唐还需要积累,还需要不断的完善,而他们在知道自己的理念之后,必然会在这方面下功夫,虽然是防着自己,但也会给自己积累很多宝贵的经验。

这不是一个人战斗,而是一个群体,一个意识形态转变的战斗。胜者或许不会被世人铭记,败者也不会有性命之忧,但却失了自身的理念,这比杀了他们还要让人难受!

为什么年轻学子会和老时代的人发生激烈的冲突?别人不明白,难道姬松还不明白?书院,是书院的存在让他们有了解放思想的地方。

在书院你只要不违背人伦道德,那么你可以干任何事,却不会有人告诉你这不能干,这不能干。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的思想极为活跃,加上不断翻译的极西之地的经典著作,柏拉图的国度,共和的思想,各种各样的思想不断碰撞,谁也不知道他们会产生怎样的新思想。

虽然思想自由,但也只限于书院当中,一旦有些人的思想过于骇人,自然会有人去指正,不让其走上歪路。

他们的自由也只限于书院短短四年时间里,出了书院也就步入了世间这个大染缸,到时候能有几人还记得当初的理想?

但种子毕竟已经种下,或许是三十年,或许是百年,又或许永远不会出现,但毕竟有了种子发芽的可能,而他,只要等待就行了。

正如房杜二人想的那样,自己本就不是一个有大魄力的人,有时候随遇而安才是自己的真实写照,但这不代表着自己就没有其他什么想法。

只不过这个想法不需要自己去实施罢了,只有洒下了种子,自有发芽的一天,而那一天或许并不遥远!

“陛下!”

看到皇帝发呆,房玄龄有些担心叫道。

“恩?没事,朕就是在想一些事情!”

没错,李世民确实在想事情,他有些看不明白姬松的举动了,刚开始就夭折,并且好似不以为意,但以他对姬松的了解,这事绝对不算完。

看了眼松口气的房、杜二人,他突然笑了起来!

房、杜二人不解,但李世民却没有要解释的意思,只是低头笑道:“真是有趣,有趣!”

说完之后大手一挥:“走,回宫.!”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