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姬唐 > 第941章 朝政格局

姬唐 第941章 朝政格局

作者:乔木兮有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8:29:04

第941章 朝政格局

第941章 朝政格局

和晋阳玩闹一会儿,这才想起询问还没问长孙为何将自己叫来呢,让小丫头自个去玩,引来小丫头一阵不依。

“娘娘找臣有何事?今日陛下有大事要宣布臣不在怕是有些不太合适!”

姬松还想看看皇帝如何大战群臣呢,却被长孙叫了过来,说不郁闷是假的,今日可是有大热闹看呢!

长孙翻个白眼,没好气道:“你小子安的什么心思本宫还能不知道?你现在是武英阁监察使,今日主要是文官方面的事情,你瞎参合什么?”

“还有,既然陛下让伱彻底归于武臣,那文官那边的事你就少参合,对你没好处!”

“臣知道了!”姬松无奈道。

看到姬松心不在焉的样子顿时一怒,上去就踢了一脚,

“好赖话听不明白怎么地?记住没有!”

在这小子面前自己的皇后威仪算是没了,这小子太气人了,让人忍不住想揍他一顿,不然心里就不舒服!

“知道了,知道了!”

姬松赶紧说道,自己在长孙面前就没人权,人家是想打就打,想骂就骂,你还没处说理去,因为人家就是这个天下最大的道理!

看到他却是听进去了,长孙这才说道:“你也别怪陛下给你下套,现在大唐看似风平浪静,但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每日看到陛下忙到深夜,本宫心里就不舒服。你也算是成长起来了,以后在朝堂上多帮帮陛下,他能真正信任的不多,你算一个。”

“想当初才小小的一个人儿,现在却成了威震大唐的郕国公,想想这时间过得真快,我和陛下都老了,不知还能护持你们多久,将来还需要你和承乾相互扶持。”

“只有你们其利断金,我和陛下才能真正的放心啊!”

姬松苦笑一声,无奈道:“你和陛下都太高看我了,您也清楚,我这辈子就喜欢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要不是陛下硬拉着我出来做事,现在还将兵部和新成立的武英阁监察交给我,我早想去书院教书了。”

“朝堂上的蝇营狗苟太多了,我身后又有一帮子人推着我不断向前,有时候真是身不由己。他们担心,害怕,就想着能在他们走后由我护持他们的子孙。”

“这担子太重了,我.”

长孙止住了他的话,有些哀伤道:“这些本宫都知道,都知道。陛下这些年威仪太重,就是以前的老臣都觉得心惊胆战,房杜二人更是不敢违逆。”

“你是那些老人的后路,这些本宫和陛下都知道。有时候甚至放纵他们这样做,你小子心大,什么都不在乎,但别人可不一样。只有你承担的东西多了,才能让你收起那不像话的心思,这些本宫希望你能明白。”

“这算是本宫的请求吧!”

姬松顿时惶恐不已,单膝跪地道:“还请您收回刚才的话,臣实在是承担不起您如此厚爱!”

“起来吧!我们之间不必如此!”

将姬松扶起,看着年过三十而立却宛如二十出头的姬松,长孙一时间竟然有些羡慕!

收回思绪,说道:“说你是臣子,但本宫和陛下什么时候真正将你当过臣子了?就是有些皇子都不如你得来的恩宠多。”

姬松静静地听着,低着头也不知道想些什么?

“听说你将润儿弄去草原了?”

长孙突然说道。

姬松一愣,点头道:“不错,这小子和我当年一样,都是不安分的主,想要去证明自己,我这个做父亲的能做的不多,但为他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去处还是能办到的。”

“是啊,为人父母才知父母不易,现在你也是四个孩子,不,应该是五个孩子的父亲了,你那小妾也快生了吧?”

闻言,姬松露出一丝笑意,道:“是啊,这次臣希望是女儿,男孩儿太淘气,还是女儿好,贴心!”

长孙哑然失笑:“你啊,别人恨不得家里全是男孩儿,你倒好,却希望是女儿,要是被你母亲知道,怕是不依!”

“而且你姬氏那么大家业,没有足够多的孩子守护,到时候有你哭的时候!”

“这点臣还真不怕!”

姬氏无所谓道:“女儿就不是自己孩子了?我都给家里说了,到时候小猫出家,必然是要分得一部分家产的,这也是我这个父亲唯一能做的了。”

“另外我会留下遗嘱,姬氏只要不倒,每年都会将家里的一部分收益赠送给书院,这也算是我的一点私心吧!”

长孙默然,叹道:“这才是一个家族的长久之道啊,钱财算什么?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给孩子们留下精神上的东西才是长久的,也不衰的。”

“多少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又有几人真正能和你一样做到?”

长孙一直没说今日为何将自己叫来,却一直说着这些家长里短。但有时候不说反而比说出来更加能让人接受。

皇帝一道圣旨将自己彻底绑在武臣这边,这也算是站队了,还是别人硬给你安排的,说心里不气那是假的。

今后再想要浑水摸鱼怕是不成,之前他在文武之间来回横跳,左右逢源,今后就不行了,一旦自己这么做,必然会被双方共同抵制,搞不好还会扯着蛋。

他知道早晚会有这么一天的,但却不知道来的这么快。长孙之所以将自己叫来必然是皇帝意思,一来是安慰,二来是探探姬松的底,担心他因为不满又给撂挑子了。

文武分治算是断了他出将入相的路,今后也不会有机会总领朝堂,做那一任宰相的机会了,这要是放在一个有抱负的人身上怕是比杀了他还要难受。

前路断绝的痛苦,不亚于断了他的希望,放在别人身上怕是能把人逼疯了不可。也有可能心灰意冷之下离开朝堂归于山野之间。

但姬松不同,他从来没想过去当什么宰相,自古有作为的宰相必然会和皇帝意见相左,不然就是应声虫的宰相,这样的宰相坐着还还有什么意思?

以他的脾气,定然会在这个位子上做出改变,但由此也必然和皇帝发生冲突。最大的可能就是自己被放逐,也有可能因此家破人亡,或者奋起一击.

这些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皇帝的这一番心思算是白费了。

但自己能说自己不在乎吗?

当然不能,不但不能,还要装作很失落的样子,配合这皇帝演戏。

“时候不早了,您要是无事的话臣就先告退了!”

姬松显得有些不耐,一副强忍着‘怒气’的样子随意拱手后就转身离去。

直到走出朱雀门,他回头看了眼高大巍峨的城墙,毫无犹豫地渐渐走远!

姬松走后长孙一直在发呆,直到皇帝到来都没有发现!

“你怎么了?那小子还真生气了?”

李世民坐在一旁喝着茶,一副感兴趣的样子,让醒过来的长孙很是不爽!

“您到是自在了,却让我来当这个恶人?这要是放在一般人身上,怕是早已心灰意冷,也就是这小子没什么大的野心,不然明日就能看到他的辞官的奏章!”

“到时候看你怎么收场!”

李世民也无奈道:“那你让朕怎么办?武臣这边能镇住场子的数来数去也就这小子了,要是派其他人去,估计不到一月就得撂挑子。那些个混蛋没一个省油的灯,硬的不行,软的还不会?有时候软刀子才是杀人不见血的好手段。”

“既然他归于武臣,再让他去文臣那边,到时候不管那方都容不下他,那时候才叫难受!”

“好了,那小子你还不了解?过段时间就好了!”

长孙翻个白眼,也不搭理他,自个喝着茶!

李世民讨个没趣,但不太在意,享受着午后阳光,惬意的很!

转眼年半年过去,这段时间发生了不少事,在官场上更是引起不小的动荡。但在各方协调下,并没有出现什么大事,地方上在知道事不可为后也都努力去适应新的时局变化。

对应武英阁的成立,内政方面削减了三省的一些职权,成立了麒麟阁,阁首被称之为麒麟阁大学士,由房玄龄担任,两位副手分别是杜如晦和褚遂良,成员称呼为学士,帮助皇帝处理政务,人数七到九人不等。

这一番变化可谓是眼花缭乱,各方都在打听其中细节。但最后得到的消息都是皇帝有感朝政繁重,这才成为麒麟阁和武英阁分担压力。

这对朝臣来说是好事,说明他们在治理朝政上的权利扩大了,但与之前相比,在军权上却说不上话了。最后也不知道是好是坏,只能等时间的考验了。

武官这边问题不大,他们本来就是被打压的对象,但现在摇身一变却自个当家做主了。在皇帝之下只听命于武英阁的调遣,中层以下军官基本上不用和文官打交道。

文官这边开始时意见很大,认为皇帝偏向武将,在朝堂吵的不可开交。武臣们因为得了实惠,也不敢太过分,有时候还能装聋做哑,当做没听到。

姬松根本就是一句话都不说,被人问起就说一切听陛下的,让很多人恨得牙痒痒,却毫无办法。

最后在双方协商上,在长安分出了一些军权听命于麒麟阁,也算是平衡和双方在京城的势力,这才让文官们闭嘴!

但不管是那方都明白,名义上是听命于他们,但只要皇帝一份圣旨就能瞬间让所有人倒戈。没有皇命,谁敢调动下军队试试?

朝堂上一变,地方上也要相应而变。

地方上奏章首先交由麒麟阁审阅,然后给出意见报于皇帝。皇帝批复后交由三省分派,六部具体施行。

虽然繁琐了不少,但也确保了失误的概率大大减少。并且一旦遇到紧急情况,由皇帝和麒麟阁成员商议后可直接下发圣旨,无需经过繁杂的程序。

所有人都知道,三省的存在意义已经不大了,之所以不曾裁撤不过是照顾三省老人的情绪罢了。将来新君继位怕是第一个就要拿三省立威了。

并且为了更好的处理朝政,皇帝特许麒麟阁建立内政司。就是将之前的御史归如内政司,监察四方,纠察不法,直接向麒麟阁和皇帝负责。

于是,大唐的监察系统从此形成了三方鼎力的局面。百骑司归于皇帝直辖,只对皇帝负责,用于监察百官。

武英阁的军情司只要外和军队内的监察,内政司则是监察地方百官和国内情报。三方各司其职互不干涉,必要时可联合出动。

这就是相比于后世明朝的东西二厂和锦衣卫的格局了,算是给百官头上加上了紧箍咒,不能像以前那么惬意了。

并且三司之间只在自己框架内升迁,不会被调往其他部门,除非皇帝特许!

这样也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情报部门的纯粹性,不被外界势力所影响。

变化很大,可以说自大唐建立以来机构变化最大的一次。这也就是李世民这位皇帝在,后世之君想要做这么大的动作根本不可能!

朝堂的监察系统彻底完善,国内有内政司监察,外有军情司刺探情报,上面还有皇帝的百骑司监察一切。

所有人都在熟悉新的变化,不能适应的早晚会被淘汰,这不是自下而上的变革,而是自上而下的彻底变动。

皇帝,宰相,军方大佬都同意的情况下,地方上根本就没有发言权。

随着世家大族被吸引至海外,这次的变革他们就算有意见也力不从心了。要是惹恼的皇帝和百官,一封圣旨就能让他们所有努力付之东流。

这日,姬松罕见地来到武英阁。

正在处理事务的李靖看到姬松一愣,没好气道:“你小子还知道来这里?这都大半年了,一次都没见着你人,上次陛下还问起来着,要不是老夫给你说了几句好话,有你好受的。”

姬松不以为意,找个地方自个坐下,喝着茶,叹道:“你说我容易吗?军情司是那么好建立的?这半年时间累的我都快虚脱了,陛下好意思找我麻烦?”

说起军情司李靖来了精神,拉着姬松就开始讲起了自己这方面的经验。还别说,确是有点东西,姬松一时间也听得入神.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