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108章 改革措施半年的成果!风气大变!!

第108章 改革措施半年的成果!风气大变!!

第108章 改革措施半年的成果!风气大变!!【求订阅】

松江府。

松江这个地方更是如此。

松江自古就是地少人多,而且大家都普遍地种一些个经济价值比较高的作物。

比如说桑麻,比如说棉花之类。

特别是松江棉布,蜚声海内外,大家都恨不得一天到晚地在家里面织布,拿着布去换更多的钱财,这比种田要来得多得多。

松江地少人多也就罢了,士绅之家勾结有功名者隐瞒土地,从而偷税者不计其数。

而今摊丁入亩下来,他们也只能乖乖将土地交出来,继而让无田或少田百姓,无需承担沉重田赋、徭役、差役。

更多黑户涌出,成为小作坊里的打工人。

少田者和无田者也是其中的主力军。

打破了大作坊主们一个个地赚得盆满钵满的,小老百姓们的就只能是吃一点边角料喝点汤,甚至有的时候连汤都喝不上的局面。

家庭小作坊的爆发式出现,除了挤占了大作坊的市场之外,也迫使大作坊主们,不得不沉下心思在质量上面下工夫。

毕竟之前一个人吃饭的局面被打破,市场里挤进来太多不需要技术积累就能跟你拼得头破血流的对手。

你要做的可就不仅仅在量上占优势,更要在技术上取得优势。

行情如此倒逼着不少的作坊主们,纷纷加入了技术研发的道路上走。

……

江西布政司。

江西自古经济发达,人才辈出。

是天下粮食、茶叶、瓷器、木材等产业的主产区,尤其是景德镇瓷器,更是冠绝天下。

商人限制解除之后,江右商帮随着大庾岭——赣江——鄱阳湖——长江——运河这一黄金水道,将买卖的足迹发散到周边省份。

一时间,又恢复了唐宋之时‘四方士庶,旦夕环至,驾车乘舟,叠毂联樯’的盛景。

这第二件事情就是西平侯沐英从云南带着一千的亲兵,历经了大半个月之后,终于算是赶到了京城。

这还是他马不停蹄地赶来的,要是在路上耽搁一段时间,恐怕就不止如此。

这一次的沐英来的这一路上,从云南的偏僻之地一直到了京城的繁荣之地之后,有一个非常大的感受。

因为在他这一路不仅遇到了大量的商队和买卖人,更遇到一个很让他觉得惊诧的情况。

那就是驿站居然开始接待普通人。

那些买卖人只要付了钱,驿站就接待。

吃的喝的,虽然赶不上接待官差,但是也不差。

且每个驿站即便是开在相对偏僻的官道上面,依旧生意火爆。

周边大量的百姓云集,在那贩卖那些土特产。

他这一路过来原本以为会过得依旧,像苦行僧那样,一路枯燥无味。

可没有想到每到一处驿站,就发现驿站周边都形成了小型的市场。

老百姓们把自家的土特产挑出来贩卖,买卖人在这里边停留休息,大家都会相对地做点小买卖。

周边的百姓,把自家吃不了的那些粮食炸成小吃在路上摆摊。

有一点的小手艺的百姓,则是将草变成草鞋、草席,编成蝈蝈、蚂蚱虫儿,亦或者做成木雕,就在路边上贩卖。

又或者加一点山上采来的蜂蜜兑成水,就放在了街上面当成解渴的饮料贩卖。

虽然这些个东西便宜,最多也就一个铜子儿,两个铜子儿的,但对于老百姓们来讲,能见到钱了开心得很。

沐英这一路都觉得自己是不是太过于落伍了。

仅仅只是几年的功夫而已,再回到中原来,居然就发现有这样的变化。

他不知道的是,其实不管是他,还是其他的官员,只要从偏远地方去京城述职,都会发现沿途变得方便。

沿途的驿站开始接待普通的买卖人,平常的时候这些个地方谁理你呀?

沿途有更多的买卖人,甚至成群结队的商帮。

这一路沐英可算是涨了见识了。

大明好像对买卖人更加的客气了。

以前都是非常的歧视买卖人,现在好像大家都变成了买卖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歧视了。

沐英不知道该如何形容现在的感受,但是她倒是觉得这样也挺好。

至少百姓们的日子过得舒坦很多。

看他们的精神面貌好像都有所变化。

自己等人在二十多年前为什么要那么拼命地打仗,不就是为了让这些老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

现在他们好像实现了这个愿望,这对沐英来讲,就是对自己等人付出如此多的鲜血,最好的报答。

……

沐英一路从最为偏远之地,回到最繁荣之地,感慨颇多。

一回来之后立刻去朝见朱元璋和朱标。

沐英和朱元璋的关系非常特殊。

八岁的时候他就父母双亡,被朱元璋夫妇给收养在身边。

被朱元璋夫妇当成亲儿子一样来对待。

他比朱标要大十一岁,兄弟两个人一起长大。

在史书记载里边,沐英对于朱元璋夫妇两个人十分的孝顺。

在马皇后去世之时,沐云直接哭得昏倒在地。

等到朱标过世之后,他更是再次受打击,不到一年的功夫,就突发疾病而亡。

由此可见,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多好。

也由此可见,沐英是个多么重情重义的人。

朱元璋朱标父子两个人听到了沐英要回朝的消息,就在皇宫里面等着。

乾清宫大殿,沐英一身便服急匆匆从外面赶来之时,父子两人都相当的欢喜。

这是亲人啊。

真正的亲人。

沐英急冲冲进来之后,当即是给朱元璋和朱标行礼:“末将沐英拜见陛下,拜见太子殿下。”

朱元璋一听他如此客气,板起脸来:“在家里边别这么生分,没有什么君臣,只有亲人。”

朱标也是一笑:“大哥,咱们是亲人,别这么拘谨。”

沐英哈哈一笑,然后改了口:“好!爹,弟弟!”

朱元璋更是开心:“这才对!”

三个人皆是哈哈笑声。

要不怎么说,大明王朝皇室之间的亲情关系非常的好。

朱元璋他们这亲人关系之间,非常的和谐。

而且不仅是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两个人,像一对真正的父子,就连后边的朱棣登基之后,永乐大帝以及他的太子朱高炽,一家人之间也显得更像是普通家人。

估计这都是有样学样。

朱棣从小是这么看着自己的父亲对待身边的亲人,所以这种家风是一直遗留下来的。

朱元璋看着此时更加成熟稳重,而且遍历风霜,但是更加坚毅的沐英,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成长了,如今那伱镇守在云南,咱听说不少关于你的光荣事迹。

听说你把云南治理得很不错,有口皆碑,好样的,没丢咱们家的脸。”

三人坐在了椅子上,沐英昂首笑道:“爹,这您说得太外道,我是您儿子,不能丢您的脸才是。

既然咱家坐了这江山,能不把老百姓们放在眼里?

当年的元末是怎么把咱们汉人的不当人的,咱们一刀一枪地拼杀出来,好不容易有个好日子过了,心里面得惦记着这些百姓了。

当初咱们能夺得江山,没有这些老百姓的帮忙,绝无可能。”

听到沐英的话,父子两个人皆是满意。

接着朱标问道,“大哥,你这一路过来可有什么发现?”

朱标这么问,当然是要从沐英的口中知道云南到京城这一路上有什么大的变化。

有变化才能证明他们现在做的事情是对的。

一提这个沐英来了精神:“弟弟,你这么一说,还真有发现。

我从云南出来之后,就发现这沿途的驿站,都变成了客栈了。

接待迎来送往的那些官员之外,还把买卖人都给接待了。

我看他们都做得是挺周到,收钱就做好伺候的事。

这在之前根本不敢想象的事,这应该是朝廷引导的吧?”

沐英相信,如果没有朝廷的允准驿丞这些人是根本不敢这么做。

朱标闻言,看了眼边上的朱元璋,笑道:“的确如此!”

沐英一听这话,旋即道:“难怪,我就说他们哪有这么大的胆子,不过这也是好事。

我看到边上有不少的老百姓,把自己家里的特产拿到驿站边上来做买卖。

驿站俨然就成了一个市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还有这些买卖人似乎更加的自由了一点。

爹,您之前不是讨厌这些买卖人吗?

您给他们的限制那么多,不让他们离开家乡做买卖,游手好闲就可以逮捕,这可是您亲自发的话,现在怎么又这般的宽松了?”

云南那边毕竟是相对偏远一点,即便是有政策过去,他们的反应时间也很长。

所以沐英听到的消息会慢那么一拍。

朱标给他解释了一下,这段时间以来对于买卖的那两项限制的解除。

以及这段时间买卖人对于朝廷的贡献之类。

沐英听了一拍手掌:“这好事啊,我看那些老百姓们一个个你挺高兴的,这样一来他们的日子也能过得更好。

“爹,其实一开始您限制这些买卖人的时候,我心里面还是有点不同意的.

但您的脾气,我要是跟您说了您又得骂我,所以就没有说。”

听到沐英这样说,朱元璋笑了:“你现在说,咱不骂你。”

沐英跟着憨厚地笑着,“在云南的时候,我就发现那些土司一个个富的流油。

可是下面那些个老百姓们过的日子惨得很。

那些土司经年累月的,通过茶马古道跟乌斯藏那些番僧进行买卖。

他们还与缅甸那些个官府有所勾结,贩卖翡翠。

但是就像您说的那样,咱们现在镇守云南,如果给他们太多的束缚,这帮人有可能就又会像对抗元朝那般。

所以孩儿在那边,有时候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咱们收那些土司的赋税,都是一年一年收。

平常时候管他们太严,反倒激起一些个叛乱。

不是孩儿这么做,对与不对?”

朱元璋听了后点头赞同:“你这样做,对,云南咱们打了这么久才拿下来,不能因为一点蝇头小利,让他们反叛。”

朱标也是同意,“大哥,云南你比我们更了解,按照你所想的去办就是。

有你在那里镇守,我们一百个放心。”

朱元璋更是直接说道:“你是咱一手带大的,你是什么脾气咱是最了解。”

沐英分外感动。

接着又说道,“就因为那些个土司一个个地与缅甸交易玉石,与乌斯藏那些番僧交易藏马,他们的日子过得比普通百姓要好得多。

可是呢,咱们自己的老百姓们,一个个的又不能做买卖。

每次只能与土司进行交易,以物易物的交易,看着让人火大。

那些个土司仗着自己在云南的地方待了成百上千年的,人熟地熟,那些个土路,那些个番僧又与他们相熟,对汉人百姓压价压得厉害。

但咱们看到又不能多说什么,实在是又眼红又生气。

如果孩儿知道您现在所提出的这些政策,必定要让老百姓们去与茶马古道上的马帮直接做买卖。

每年从茶马古道上,那些土司和那些番僧,得了不少好东西,这些好处也得让咱们迁居到那边的百姓得到。”

朱元璋深以为然。

实行土司治理,那是从元朝就开始的。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为了维护边疆的稳定,只能让渡出去一些利益。

朱元璋道:“到时候你就直接让沐春在那边实行就是,沐春这孩子也得好好的锻炼锻炼。”

沐春是沐英的长子,沐英现在回京述职,云南一切事物都交由了沐春来管理。

这父子两个人相当的务实,也造就了他们木家在云南那个地方,即便是明朝灭亡了,依旧有很高的声誉。

“对了爹,您这一次把孩儿从云南召回来,有何事?”

朱元璋看了眼朱标,朱标没有隐瞒什么,直接是将这段时间所知道的要利用沐英对于火枪兵的运用,他对于火枪兵三段击阵法的心得,想让他训练一批火枪兵。

甚至直接是跟他讲了要让他率领东征军前去讨伐倭奴。

沐英在听完了这话之后,顿时感觉到脑袋的嗡嗡作响。

他原以为就是自家老爹自家弟弟想自己了,把自己召见回来见一见也就是了。

可是没有想到居然是这么大一个事情……

求全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