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122章 冲破科举的束缚!挑战读书人的底线

第122章 冲破科举的束缚!挑战读书人的底线

第122章 冲破科举的束缚!挑战读书人的底线!成立工程大学!

凌汉听到了朱元璋答应陈寒的条件后,还是有点吃惊。

不过很快的朱元璋的目光就看向了他。

“凌爱卿既然这件事是你们礼部的事,那就你配合陈寒完成建学校的事情。”

凌汉听了这话是既欣喜又觉得不太好。

他有所犹豫,朱元璋就知道他在犹豫什么。

旋即说道:“凌爱卿,礼部尚书也该致仕了,就让他提前回乡养老,礼部尚书你来当可否?”

凌汉一直都觉得和陈寒接触自己一定有好处,可是没想到这个好处居然会如此大。

说实话他早就看不惯礼部尚书那老顽固了。

取而代之的心思早就存在,现在皇帝亲自这么说,他当然是当仁不让。

人的年龄和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一定要抓住每次的升职加薪的机会。

面对升职,凌汉一点都不谦虚,上前去:“多谢陛下提携,微臣必不辱命。”

朱元璋看着陈寒:“伱可能不知道,凌爱卿可是被你这小子感化了,他会和你一起去对付那些啰嗦的读书人。现在你可以说一下你的其他条件。”

陈寒看他们一眼没想到他们这么的痛快,看起来他们对于改革的力度还是很重的。

那这样就好。

于是陈寒也不客气的说道:“想要保障科技发明人才的涌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他。

陈寒缓缓说道:“那就是发明专利保护机制。为了鼓励民间更多的科技人才的涌现就必须需要保障他们的权益,要让发明人不仅得到发明带来的荣誉,还能获得金钱收益。”

朱元璋他们听得是有点糊涂。

于是陈寒就着重跟他们讲解了一下,专利法的作用。

当然更加具体的条款还得根据大明王朝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朱元璋他们听了之后都觉得很有道理。

这条法令其实并不是多么的难,就是鼓励更多的民间工匠积极投入到搞研发的队伍里来。

因为搞出了一项实用的发明创造之后,不仅当时就能获得官府的一笔奖励。

后续这项技术得到了应用,应用方还要每年提供一部分分红。

这么一来的话,只要有这方面才能的人,都会想方设法投入时间去研究。

因为这可能就是一条致富的路。

朱标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

毕竟不管是在哪个行业只要给钱,就会有人在这上面拼命的努力。

朱标首先说道:“这是应该的,这条可以。”

朱元璋也跟着点头:“好,到到时候让工部、吏部、都察院共同制定律法。”

陈寒接着说道:“如果这两条都能做的话那就应该成立两个单独的衙门——教务司、商务司。

教务司专门负责成立学校事宜,专门负责聘请先生,考察学生以及后续的一切工作。

商务司专门管理商业。

学校内部提供专门的研发机构,充分保障学生们的生活,以及他们的实践机会。

这些学生可以从全国各地有能力的工匠当中挑选,应该在挑选完毕了之后就大力地弘扬,一定要让他们的事迹人尽皆知。”

朱标点头:“妥!”

陈寒再次说道:“教务司的运作流程除了接受皇帝的命令之外,其他部门的命令一概不接受,单独进行运营,单独进行招聘,先生的薪水,单独走账,单独呈报给皇帝陛下。

学校内部的事务也不受其它部门的监督,只向皇帝一个人负责。”

朱元璋看向了朱标,笑道:“看起来这猴崽子是完全不信任咱们大明的官僚,老大你觉得如何?”

朱标笑道:“既然是改革,那就改彻底一点,没有人干扰也是好事情,不过聘请事宜,要和礼部共同完成,至于后续的管理……”

陈寒立刻打断:“聘请先生这件事可以商量,但是管理上面绝对不能让官僚进入到学校,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是搞政治的地方。

学校的先生要想有个安静的环境搞研究,就不能有官场那套的干扰,这是原则和底线。”

朱标听到陈寒如此的坚决,点点头:“好,就听从你的,还有吗?”

陈寒道:“还有!”

凌汉和蒋瓛在边上听完了这些之后额头上都开始流汗了。

好家伙真就是无法无天了。

皇帝和太子爷真是好脾气,陈寒还没有怎么样呢现在就已经答应了这么多的条件。

又是成立学校,又是发明专利制度,同时他成立的学校要朝廷负责那么多的经费,却不能让朝廷的官员插手在其中,这得让多少官员眼红。

毕竟现在官员们的俸禄可不多,找一份可以在学校里面教书,而且拿高薪的工作,对于很多官员来讲就是最好的出路。

特别是翰林院的那些编修们,他们可是非常乐意去上课的。

不过凌汉又想到,陈寒的学校的学生都是一些工匠出身的人,那些清水翰林各个都是读书人出身,恐怕就算是给的钱多,也未必愿意去教导工匠。

蒋瓛则是脸皮一直都在抖动,真是没见过这样跟皇帝提条件的。

这都已经这么多了,你还有要提的。

果然陈寒说道:“学校早期需要一些人给工匠打下基础,比如识字,希望朝廷能从翰林院那些没多少工作的翰林里面挑选,他们饱读诗书定能让工匠们很快就掌握基本的知识。”

嘶……

凌汉在边上听到都觉得牙酸,你是真敢开牙啊。

翰林院里面那些编修,看上去好像没事做一样,但是他们的级别相当之高啊,能进翰林院的哪一个不是在科举考试当中,拔得头筹那波人。

那可是全天下读书人的尖子。

做的工作虽然都是一些整理朝廷文书、管理图书档案的工作,但那都是可以接触到朝廷核心文件的地方。

甚至不少翰林院侍讲都可以给皇子或者皇帝当伴读,身份不是一般的高贵。

能进翰林院的哪个不是今后官场的大佬,这样的人去给工匠教书,你干脆让他们死了算了。

朱标脸上都有为难之色,这一条实在是有点勉强。

陈寒解释:“陛下,殿下,乱世用重典,第一批学生必须要让全天下都看到,他们的配置是最好的,这样才能打响牌子,才能充分向世人展现朝廷对于科技人才的重视。

才能引起全天下的积极性,这和商鞅立木取信,夏元吉立碑取信是一个道理。”

朱元璋听到陈寒的话,当即捉狭起来:“你连夏元吉立碑取信商人的事情都知道?”

陈寒有点不好意思:“我当时为了了解你们明朝改革的进程,偷偷把手机放在厨房后窗户上,录下了幼薇和凌大人的对话,这才知晓!”

凌汉在边上脸红耳赤。

你小子也太不会做人了,谁问你过程了,这个时候你倒是老实了。

朱幼薇在边上还给朱元璋他们父子解释了手机录音功能是什么样的。

听得朱元璋和蒋瓛很是感兴趣。

尤其是蒋瓛。

作为锦衣卫出身,他可是太明白要是有个录音功能的手机,直接在打探情报的时候,录下对方说话的声音这不比什么证据都明显?

相对自己手下人画画像,这可是更加直观的方式。

只是可惜,陈寒的手机只有一部,而且那东西精贵得很,很容易就坏。

看到朱元璋他们这么感兴趣,陈寒解释:“这都是小事,你们真想要录音机,我都可以给你们搞几个简易版的。”

蒋瓛脱口而出:“真的啊?”

现在他的职责变成了税务稽查部门,和锦衣卫当时的职责也差不多,如果能搞到一个这样的东西那真的是很方便。

陈寒看着蒋瓛,知道他心里面在想什么。

“那都是以后的事,陛下您觉得我提出来的这条怎么样?”陈寒问道。

朱元璋有点为难。

朱标在边上却说道:“父皇,儿臣觉得陈寒说的不错。

这第一次举办这种学校需要朝廷全力的推动,让天下人都重视起来,尤其是取信于天下人。

这一条可以和陈翰说的推行发明专利制度,联合起来。”

陈寒赞同:“对对对,就是这个道理,这可是双倍的效用。”

凌汉在边上也是赶紧说道:“陛下,微臣觉得甚是,工匠自古以来都不受朝廷重视,如果这次挑选出来的工匠能够得到翰林院编修们的亲自教导,给天下人的刺激是不同凡响的。”

朱元璋听完了朱标和凌汉两个人的话之后,点点头:“好,这件事凌汉你全权负责,你去调度。”

啊!!

凌汉愣了一下。

本来他是想要发表一下意见的,没想到这个责任就落到了自己的脑袋上。

但却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

陈寒接着说道:“如果这条也能答应的话,我想接下来的两条陛下还有殿下应该也没有问题。”

蒋瓛和凌汉这时候不知道是该说自己有点麻木了,还是该说陈寒真的是胆大包天,接二连三地提出条件。

朱元璋倒是饶有兴趣地说道:“你接着说!”

陈寒还真的就接着说道:“学校里不仅要招收工匠还要招收商人当学生。”

啥?

当陈寒说出这话来之后凌汉都觉得不可思议。

工匠虽然是匠户,但是并不是被人瞧不起的户籍,但是商人,即便现在已经开放了商业,但是天下人的接受程度还得一步一步来,现在就让商人进入到其中。

那就不是官员们不同意的问题了,可能全天下人都会觉得非常的奇怪。

陈寒说道:“陛下,明朝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对商业的了解太浅薄,很多商人其实家里面有着良好的教育,他们对于商业的流通环境还有他们的见识,其实对于明朝的商业建设非常的有用。

培养这样的人才进入到官场绝对要比,读圣贤书出来的官员更加懂商业。

唯有让懂商业的人才当了官,他们才能知道如何管理商人。

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

反而是读圣贤书出来的官员他们本身就瞧不起商人,让他们去管理商人,他们能尽心?他们也不懂啊,纸上谈兵他们都做不到。

商业的发展可不仅仅只是一纸法令下去,商业就能如火如荼。

现在明朝商业的短暂繁荣如果没有合理的管控,将会瞬间烟消云散。

让懂商业的人当了管理者,他们才能制定更好的税收制度,他们才知道如何精算商人的利润,才能知道如何制定法令,帮助商人,繁荣商业,反哺朝廷。”

当陈寒说出这些来的时候对朱元璋他们的冲击还是挺大的。

让商人能够当官,这种事,在朱元璋这里绝对是一个很难跨过去的门槛。

毕竟现在让商人没有多少限制都已经是让他绝对,退了一大步。

现在要让商人进学校读书,对他的冲击可是不小。

“这一套有待商榷你得给咱一点时间。”

朱元璋对这条抵制比陈寒想象的要深。

“那行这条就算是过了,那接下来的这条我想陛下一定能够通过,因为我这可是为了陛下好。”陈寒很有信心。

朱元璋听了之后先是皱起了眉头,接着很感兴趣:“你倒是说说看。”

朱标也是饶有兴趣。

陈寒道:“让所有的宗室子弟适龄的都到学校来学习,并且要规定,但凡在学校里面表现不佳者,没有宗室权力继承权。”

轰隆!!

边上的凌汉和朱幼薇听完了陈寒的这话之后,都觉得脑海里面好像有一道雷霆过了一下。

这是什么操作?

让皇家子弟进入学校学习,表现不佳的不能继承宗室的权利。

那意思是不是就是说,在学校里面表现不佳的,直接就没有俸禄可以白领?

这点对于凌汉这样的朝臣来讲,当然是希望能够实现。

但对朱元璋来讲课就真的是玩笑开大了。

你要咱的子孙进入学校学习?

而且还规定如果他们在学校里面表现不好,还没有宗室权力继承权。

你居然敢将手伸到我皇家子弟身上来。

朱元璋终于是有点不悦:“陈寒你知道你在说什么?”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