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163章 制定一个月一百万两的产量!陈

第163章 制定一个月一百万两的产量!陈

第163章 制定一个月一百万两的产量!陈寒即将离开倭奴!!

陈寒听完了沐英的话之后心情好了不少。

他毕竟是个政治新秀不懂这里面的一些门道,有些事情还真没有这个看上去大老粗的将军看得透彻。

但是经过了沐英这么一点拨,他好像明白了当时为什么老爷子有手段追查出真凶,却没有这么干。

因为当时的条件不允许老爷子这么干。

在私,老爷子看到自己好不容挑选出来的改革大臣被杀,愤怒至极。

但是老爷子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应该很明白,改革这种东西哪有不死人的。

而如果那时候老爷子就站出来大开杀戒,警告那些反对者不许他们干扰改革,的确能起到一定帮助改革推进作用。

那这样一来就会产生两个相反的结果。

改革成功了的话所有人都会认为老爷子慧眼识珠。

但一旦失败了的话,会产生什么后果。

也很简单,所有人都会说朱元璋瞎了眼,老糊涂了。

最重要的是一旦陈寒他们失败,前面皇帝用权力帮助陈寒他们有多狠,陈寒他们要承受的代价就有多惨痛。

因为那时候无数的舆论都会统一形成一个答案——皇帝杀了如此多的人支持你们改革,你们却失败了,是不是就代表皇帝为了你们错杀了无数的好人。

到那时候可就真的没有半点回头的余地,皇帝在那种情况之下要是不斩杀陈寒他们这些改革派,怎么能平息天下的物议沸腾。

就像当年的郭桓案一样搞得太狠了,最后只能杀掉办案的审刑司吴庸来平息民怨。

朱元璋估计是吸取了上次郭桓案的教训,所以在没有看到改革的成果之前绝对不会把事情做绝,不会一点余地都不给陈寒他们留。

因为是没有做绝,皇帝就可以告诉群臣咱已经掌握了伱们的犯罪证据,但是咱这次大度了,你们自己好自为之,如果再犯,那可就是罪加一等。

如此一来那些想要针对陈寒他们的人,至少会收敛一些。

而陈寒他们也能得到变相的保护。

最重要的是给陈寒他们留后路,让陈寒他们即便是改革失败了,也有后路可以走,至多不过就是被冷嘲热讽而已,还有重来的机会。

这就是朱元璋这位皇帝的智慧。

陈寒一开始不理解但是现在经过了沐英的点拨之后,才明白自己真的是误会了皇帝陛下。

沐英在说完了这些之后一点都不在意的在看着手上的银砖,陈寒笑道:“沐帅,多谢您的开导。”

沐英没有说什么。

只是嘴角微微的勾了一下。

两个人后面就没有再去聊关于朝堂上的那些事。

陈寒找来了采矿部的主管询问,“你们一个月最多能生产多少银两?”

项目采矿部的主管还是相当谨慎地斟酌了一会儿才说道:“主席,我们能保证一个月至少是八十万两。”

八十万两的话一年就是九百六十万两,这已经比倭奴倭曾经有记载的最高采矿量的八百万两还要多。

这主要是归功于现在陈寒提前知道这座银矿的储量,派出的人多。

第二是因为陈寒来到这里之后搞出了很多机械工具,提升了效率。

但对陈寒来讲还完全不够。

他们现在一来就是给出了最好的熔炼技术。

同时还有如此多的俘虏,作为劳动人口。

这不管怎么样都不应该只有区区的八百万两而已。

所以采矿部主管这么一说,陈寒当即否定:“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样的办法,每个月的产量必须得给我保证在一百万两。

如果完成了的话,每个月给你们采购部十万两白银的奖金。”

陈寒这么一说,采矿部主管的眼睛里面明显多出了一丝讶异的神色,接着他当即是表态,“陈主席,您既然这么说,那我手里下这些弟兄以及那些俘虏,应该就不会有任何怨言。

当然我只有一个请求,希望二位主席保证我们工具以及吃喝充足。

挖矿是个体力活,吃不饱根本无法进行挖掘。”

陈寒拍拍他的肩膀:“放心,整个大明城饿着了谁,都不能饿着了你们这帮人。”

采矿部主管得到了陈寒的保障之后,更是十分的有信心,“您都这么说了,那手底下这些弟兄应该更有干劲。”

陈寒和沐英并没有在山上待多久,而是在整个大明城开始了巡逻。

有了二十多万俘虏的加入之后,整个大明城的各项工作进行得井井有条。

首先来说新增加的有铁匠铺。

这里陈寒真的是见识到这帮倭奴小鬼子们打造铁器的所谓的工匠精神。

曾经盛行于唐朝的淬炼法打铁技术在中原已经失传,但是到了这个地方,被他们发挥到了极致。

他们的那些倭刀之所以能够如此锋利,就是利用了这种技术。

而陈寒在抓到的俘虏当中,就有这种传承了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打铁家族。

对于有这种特殊技艺的俘虏,陈寒他们会让人力部直接去进行挑选。

然后让人力部的工作人员,对这些技艺进行非常详尽,并且以图画的形式进行记录下来。

一定要将这种工艺保留,甚至在陈寒和沐英的主持之下,这批工匠不再只是打造他们的倭刀。

而是根据大明将士的身高体重重新设计一种更加宽、更加长、更加重的苗刀类型的长刀。

这些俘虏也并不见得有多么的心高气傲,反正给口饭吃,让他们的手艺不至于没落,他们就愿意干活。

对于这种有特殊才能的俘虏,陈寒的态度还是相对温和,所以这帮人也特别的愿意。

陈寒在要求他们给自己打造了几把武器,之后拿在手上的确相当的精致。

而且花纹也是相当漂亮。

男人嘛,原本就对这种冷兵器有着独特的爱好,要不怎么说有那么多的军迷呢。

所谓的军迷很大一部分其实是对武器装备非常的热衷。

真正让他们研究所谓的作战形式了、战略要点啊、战略布局啊之类的,他们倒反倒是弱项,而对于武器说得倒是头头是道。

即便摸都没有摸过,但是脑子里边应该能够解构这些机械机构。

陈寒也不例外,只是他对于现代的热武器没有多少爱好,反倒是对这种冷兵器相对的热衷。

曾经也到龙泉铸造厂去定制过一些断剑。

虽然未开封,但拿在手上是相当的有厚重感的。

特别是八面汉剑,更是在他认为的男人的最爱,是根本不可能有人挡得住对这种武器的喜欢的。

以至于陈寒在让倭奴工匠他们打造的时候,也是给自己打造了一柄小的八面汉剑。

实在因为真的拎一把这么长的剑在手上拿着累。

只有这种小的,可以观赏把玩,而且还真的能够防身。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也就是洪武二十五年的三月。

陈寒之所以要如此急,就是要在洪武二十五年等五月份之前回到大明去。

一方面是他要回去,给相信自己的皇帝和太子殿下一个交代。

另一方面更是要看一看,自己能否真正的替太子朱标挡下这场灾厄。

如果太子朱标没有在这场原本属于他的命运的终点的灾难上倒下,那说不定大明王朝的历史就真的被自己改变了。

太子殿下能够登基的话,那后边很多麻烦事都不会发生。

不会有靖难之役,大明王朝走向更加繁荣的迹象不会被腰斩。

即便出现了永乐大帝的盛世,可是消耗了如此能量之后,大明王朝本身的国运就被折了一角。

而在这场战争当中失去的,可不仅仅是无数的士兵,更有很多的将领。

虽然涌现出了很多的英才,但在内战消耗的却是大量的尸骨和资源。

甚至如果太子朱标能够登基,他本身就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再启用像燕王朱棣这种雄才大略的人物替大明王朝做征北大将军,完成他该有的属性,那岂不是完美?

在这天,陈寒他们最后一次在倭奴召开了执行委员会。

这一次的执行委员会开的实在是有点气氛沉重。

因为大家都知道陈寒要离开。

在这大半年的相处之下,陈寒对于所有主管的信任以及对主管们的工作进行分解,做的这些努力,让这些主管们一个个得心应手。

他们害怕陈寒走了之后,他们会来一位新的领导,然后不信任他们。

所以这场会议陈寒是满面春风,但下面这些主管们一个个是低沉着头。

陈寒笑道:“诸位怎么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你们难道是希望我永远留在这个地方来指挥着你们吗?

大明城只不过是小小的倭奴分会的一隅,你们希望我如此大才浪费在这里吗?”

陈寒这么一说,下面所有人抬起了头,气氛也一下打了开来,大家也都知道陈寒是在半开玩笑把气氛给搞活跃。

其实陈寒也舍不得。

这是他第一次主持如此大的一个工作。

也是第一次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运用在了古代。

而且出乎意料地顺利。

这当中除了现代化管理手段的理论知识支撑之外,最重要的是,利用了工匠们好不容易得到了能够当官的机会,刺激起了他们的荣誉感,所以他们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

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都达到了极致,他们自我的开发,已经盖过了陈寒的被动指挥。

是他们主动、并且自觉地在执行着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甚至督促着他们自己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去改进。

这些东西都不是陈寒能够给予的。

只是陈寒给了他们这样的机会而已。

以至于完全不需要陈寒去如何指挥,他们自我对自己的要求,就让他们对每件事情做到了极致,这才是真正的最高效的管理手段。

管理绝不是自己握着一堆的权利,然后事无巨细地自己去处理,这只是最低效率的管理手段。

陈寒给予的是将权力下放,让所有人在权力以及责任的自我激化之下,主动去做事,主动去分解自己的工作,主动地安排事务,主动地调配人力物力,主动地进行配合。

而每一个部门之间,不再因为利益进行竞争,而互相扯皮。

因为他们每一个人的自我觉悟都非常之高,甚至可以说不仅仅是因为有金钱的支持,更多的是一种荣誉感。

荣誉感是最能刺激起所有人的胜负**的。

在这种良性竞争之下,谁也不想被他人给超越。

所以他们才能够如此有效率地去完成陈寒的要求

陈寒看着所有的主管说了一句话:“我在这里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选出了你们这些主管。

没有你们,我有再好的计划都无法执行下去。

而现在经过半年的实践和磨合,你们已经稳定。

你们已经不需要我在这里时时刻刻帮助你们理出问题,你们能够自我消化。

咱们已经修好了路,建好了城,所有的工作只需要按照既定的条例,进行循环也就够了。

你们完全有能力去完成这些,而我在这里待下去也只是浪费时间。

甚至我在这里还会局限你们的发展。

有我在这里,你们会依赖于我制定所有的规划,审核你们的规划。

而没有我在这里,你们经过几次试错后,可以进一步开发自己的能力。

你们要记住,你们也不是一定要一辈子在这里你们在这里,你们也要去担任其他地方的执行任务。

你们以为你们永远只会在倭奴分会当主管吗?

错了,大明王朝将会到任何地方进行殖民,我们将会把现在的经验复制到任何地方去。

而你们是第一批成功的管理者,今后有可能会到南洋地带去,那里也需要开展的大明城一样的工作。

而那个时候将会将你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分配到一个基地去,虽然头上有像沐帅这样的朝廷大军的统帅当执行委员会的主席,但你们以后可能就要坐我这个位置,具体去负责事务。

你们希望一辈子由我来指挥着,还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像我一样,去指挥下面这些人来做事。

如果你们是我说的那后者,就给我把头抬起来!!”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