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24章 那荒诞到足以颠覆所有人三观的阴谋论

第24章 那荒诞到足以颠覆所有人三观的阴谋论

第24章 那荒诞到足以颠覆所有人三观的阴谋论!

听到这个阴谋论在陈寒的口里面居然如此的恐怖,就连朱元璋和朱标都紧张了起来。

这个是什么阴谋论啊,居然如此的恐怖。

凌汉也不由得毛孔竖了起来,这要是得出了一个让他都觉得震惊的结论的话,说不定真的可能会掀起大狱。

到时候又要死无数人。

这不是凌汉这种大臣愿意看到的。

不过朱元璋好像很感兴趣,示意凌汉继续说话。

“小陈,老师你可得好好地跟俺说说,俺可喜欢听阴谋的东西咧。”

陈寒换了个舒服的姿势说道:“这个阴谋论还是要涉及朱元璋。”

朱元璋在边上听得都有点发懵,怎么什么事都要带上咱。

难道咱就那么的该死吗?

凌汉这时候也是不好回头去看皇帝陛下的脸色。

因为不用猜都知道肯定是难看的要命。

因为这小子好像就是无法无天的,别人都是尽量保命不说皇帝的坏话的,但是陈寒好像就是要找死一样,处处是不放过朱元璋。

朱元璋非常的不服气现在就是要听听陈寒到底能说出个什么来。

陈寒还真的直接说道:“这件事要从朱元璋平定天下说起,当时与朱元璋争夺天下的有陈友谅和张士诚。

陈友谅不消说,单说这个张士诚,此人乃是私盐贩子出身,趁着元末军阀混战抢占了江南为地盘。

此人虽称王但并无争夺天下的野心,一心想着在江南养老。由于此人商人出身的缘故深谙经商之道,他在江南对买卖人相对宽松,加上江南本就繁荣的经济,买卖人和百姓的日子过得相对较好。

正因如此在朱元璋灭张士诚之战时,受益于张士诚的军民和张士诚誓死抵抗,令朱元璋打得颇为艰辛。

所以在灭掉张士诚之后,朱元璋一方面见江南富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报复江南百姓和张士诚一起抵抗自己,于是对江南加以重税。

光是苏州府一年的赋税就达到了二百万八十万石左右,而当时全国赋税不过才两千多万石,苏州一府赋税就占据六分之一还多。

杭州、松江、嘉兴等府也都是赋税极重,百姓和商人苦不堪言。”

朱元璋听完了后倒也没有反驳。

当时他的确是如此想的。

张士诚这个私盐贩子居然有就这么多人拥戴简直是可笑,甚至咱去江南时还听到那些百姓依旧称张士诚为张王,叫咱为老头子,这还得了?

你们既然这么拥戴张士诚那你们就给他赎罪吧。

当时整个天下经过了元朝的近百年统治,天下百废待兴,北方更经过几十年的军阀混战,民生凋敝,唯有江南保存的比较完整,那赋税自然要从江南出。

这一点朱标也不能反驳,而且他也认识到,在短期之内根本不可能扭转这种局面,大明王朝想要发展就必须要坚持这条道路。

至少是近几十年是不会改变这个策略。

凌汉作为河南人太明白中原大地当年被破坏得有多么的严重,可以说户口那是十不存一,白骨露野,凄惨无比。

所以江南作为赋税重地这是没办法改变的事。

但这也能成为太子殿下被阴谋害死的原因?

这会不会太牵强了一点。

陈寒继续说道:“说这些就是为了后面的铺垫,村长您听俺慢慢说来。

这个阴谋就是从太子病逝往前推到洪武十一年太子妃常氏病逝开始。

那一年朱元璋的嫡长孙还是朱雄英,可是常氏过世后,朱元璋考虑到功勋武将越发的嚣张跋扈,于是为了让太子妃外戚势力不成为尾大不掉的存在,他扶持吕氏登上太子妃的位置。

洪武十五年,嫡长孙朱雄英过世,朱允炆就成为了名正言顺的皇长孙。

洪武二十一年,朱标的绝对拥趸蓝玉在捕鱼儿海一仗灭元廷,封凉国公,武勋贵族势力在朱标登基之后有抬头的迹象,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洪武二十五年朱标过世,嫡次子秦王坏事做了不少,名声臭了。

嫡三子晋王有能耐,身边围了冯盛、傅友德这样的超级名将;

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当年就发生了蓝玉案,武勋贵族集团几乎一扫而光;

洪武二十六年,冯盛和傅友德分别被蓝玉案牵连而死,开国六公唯独剩下早早就交出权力的信国公汤和。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过世,朱允炆登基为帝是为建文帝。

建文元年,朱允炆重用文官,尤其是江南籍的文官为多,齐泰、黄子澄、方孝孺、陈迪、练子宁皆江南人士,并下令免除江南九成的过重赋税。”

当陈寒说完了这些之后,凌汉往后面一看,就看到此时的朱元璋和朱标脸色都有点不好看。

他们当然是不会相信这么荒唐的事情,但是他们都不是傻瓜从这里面能够听得出一点东西。

陈寒在叙述这些事情的时候着重说了几点内容。

太子妃常氏过世,吕氏上位。吕氏的父亲乃是没有背景的官员,皇帝有意打击武将的势力;

嫡长孙朱雄英过世。

接着是朱标过世之后,蓝玉案发生。

武将没了,文官们的地位得到了巩固,特别是朱允炆着重对文官有所眷顾。

朱允炆当了皇帝之后马上就对江南的赋税进行了减免江南的赋税,而文官,特别是在朱允炆登基之后,得到重用的文官们则大部分来自江南。

这么一想不知道为什么朱元璋背后都觉得一身的冷汗。

他不相信有人敢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搞事情。

他相信自己的锦衣卫那是足够震慑所有人的。

他更相信那些文官没有胆子做这些事。

但是,为什么他在听完了陈寒的分析之后。

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自己的儿子的死,好像真的有点蹊跷。

凌汉在听完了这些事实的时候,在一瞬间感觉头皮发麻。

陈寒刚才也说了这都是后世的猜测,而且这只不过就是阴谋论而已。

何为阴谋论?

就是故意将实情夸大处理。

可是为什么自己在听完了陈寒说的这些之后,总觉得这里面的巧合是不是太多了。

陈寒的声音忽然变得别有深意:“常氏过世,吕氏上位;嫡长孙死,朱允炆位置得到巩固;朱标死,蓝玉、傅友德、冯盛死,武勋被一扫而空;

朱允炆从小被读书人围绕,登基之后马上重用文官,打压武将,从此文官们终于摆脱了朱元璋这个暴君,铲除了武勋集团,洗脑了朱允炆,掌控了舆论,然后就迫不及待地削藩。”

陈寒的表情变得更加暧昧,“村长,伱品,你细品!!”

……

求追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