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243章 千年大计,从如何搞定蒙古人开

第243章 千年大计,从如何搞定蒙古人开

第243章 千年大计,从如何搞定蒙古人开始!

曙光初破,街市熙熙。

商贩纷起,陈列琳琅。

丝帛流光溢彩,金银首饰熠熠生辉,佳肴香气四溢。

人潮如织,笑语喧天。

小贩吆喝,声震街巷。

童子嬉戏,欢腾于市,笑语如珠。

人声鼎沸,繁华景象扑面而来。

陈航和朱元璋徜徉在街市上,虽然早已看惯了街道的繁华,

但朱元璋每次微服出群都有别样的收获,

在他们的四周锦衣卫派了精明强干的护卫守护只是隐藏在人群当中,

师爷俩并不显得那么的突兀。

两个人一边走一边聊天,看似是无意,其实聊的居然又是国家大事。

朱元璋虽然早已觉得要放手让自己的儿子去干事,

但多少还是关心一点的,

尤其是关于自己的后辈儿孙们的事情。

“江都有身孕了,你怎么还想着往辽东去跑?

吩咐一声,自然有人帮你做事,何必你亲自去?”

陈寒听闻老爷子的话,略微琢磨回道:“首先来讲,您也知道我来自后世,

我对女真族有着难以磨灭的仇恨,我想亲眼看到他们覆灭。

二来到辽东去,我也实地考察一下那边的环境。

我之前所得到的信息大多来自书本,未曾亲自用脚去丈量过,咱们脚下的这片土地。

我要是一味待在京城,足不出户,与那待在闺房当中的大家闺秀有何区别?

纵然从书本当中得来了锦绣文章,可是真要自己提笔书写,总有种虚浮之感,

老爷子,我这么跟您说,您能理解吗?”

朱元璋背着手,虽然他没有正经地念过很多书,

但这么多年下来,自己参加过多少与读书人之间的交流会议、经筵,

所以也早已对读书人的那点东西了然于胸。

对于后世把他称作为大字不识几个的皇帝,这是对他的不公平,

为什么后边朱元璋能够提笔写诗,而写出来的很多都是脍炙人口,

就因为他当了皇帝之后并没有放弃学习,

反倒是当了皇帝之后,跟他讲书的跟他探讨学问的都是国家顶级的读书人,

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在朱元璋耳朵边上念叨,

让朱元璋的文学水平像坐上了火箭一般的窜升,

达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所以朱元璋当然听得懂陈寒说的是什么意思。

他顿住了脚步看了看陈寒,

陈寒也停一下脚步,回头看了眼老爷子。

两个人眼神交错的那么一瞬间,就好像能够读懂对方眼睛里面想要表达的东西。

陈寒的眼里边分明有着辽阔的天地,而不仅局限在狭小的京城,甚至不仅局限在大明。

在普通人的眼里边,大明王朝幅员辽阔,

它不仅有山川海洋,有高原沙漠,

更有数不尽的地理起伏。

但在陈寒的眼里边,这也只不过是地球的一个角落而已,

他要将脚步踩遍整个有土地的地方,

甚至他要乘船入海,要走遍世界每一寸土地。

所以当朱元璋在看到了这一点之后,长叹一声。

“看起来即便是大明如此之辽阔,也留不住伱那个心。”

陈寒点了点头,“陛下您要理解,我所在的那个时代,

也就是大明之后发生的历史事件,实在是令人郁闷在胸腔当中,

我来到了大明,可能是上天的一种安排,

上天对咱们这个民族的眷顾实在太多,

所以不希望咱们这个民族经历那么多的炮火洗礼,

经历那么多的痛苦折磨,

我既然来了,我就将曾经所遭受,

咱们所遭受的那些痛苦,百倍千倍地偿还于那些侵略咱们的人,

我的脚步不能停下来,我的人生太短,

区区几十年,对于我想做的事情来讲,实在是太少太少,

我知道对不起江都,她嫁给我之后饱尝了相思之苦,饱尝了两地分居之苦,

可是没有办法,我必须得舍弃一方,

如果她这一次没有怀孕,我必我还想带着他一同到辽东去,

让她领略一下冰天雪地的辽东与江南的不同,

让她看看辽阔的大地与丘陵的江南的有何不一样。

甚至在今后,我还要带着他游遍整个世界,

所以老爷子您就放心,我对江都的感情不会变质,

只是现在我不能停下这脚步。”

朱元璋听着陈寒的话,也是长叹一声,接着又是向前走了几步,

“刚才你说你要对那些蒙古人有其他的政策,说来听一听。”

陈寒道,“这也不是我的政策,而是后世,就是大明在以后的两百年里,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关于如何与北方的蒙古人进行相处的方法。

到了万历年间,有人总结过,防范蒙古人南下的有四个地方,一是辽东,二是北平,三是大同,四是宣府;

只要这四个地方牢固了,大明或者说中原就不会有太大的波折。

在对于这四个地方的防护上面,后辈们主要是在辽东和蓟州设立了蓟辽总督,然后分设辽东总兵和蓟州总兵,

在宣府和大同设立宣大总督,由大同总兵和宣府总兵,分别领兵扼守要道,

如此一来,也能够极大地防护北方要地,

与此同时在宣府、大同与蒙古其中一部鞑靼进行互市贸易。”

朱元璋愣了一下,“还能与他们进行贸易?”

陈寒点头,“老爷子您应该知道,蒙古人家家都能放牧,可是要他们造锅碗瓢盆,他们却没这手艺,

他们虽能抢,但为了锅碗瓢盆就把一条命给丢掉于他们而言,也是不值的,

但如果放开了边境贸易,让两族人民进行买卖交易,

那对于都想要和平的种族来讲,就是极大的裨益。

我们中原王朝需要他们的羊毛,需要他们的羊肉,需要他们的马匹,

而他们则需要咱们的盐巴,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

大家互取所需,进行贸易,则能够极大地缓解矛盾,

有了贸易之后,草原上的民族就只想着要如何发展生产,用于和咱们交换,而不是雦仇相结,南下侵略。

而这个办法在后世已经得到了验证,非常的有效,

万历年间开始与鞑靼部落进行贸易之后,

中原王朝和蒙古人之间,连续数百年的互相攻伐得到了缓解,

两地之间得到了近百年的和平。

老爷子,我知道您对蒙古人的仇恨,

您放心,我对他们也不见得有什么好印象,

但是两族之间,如果能够和平相处,能够互相贸易,

总好过拿着刀互相砍好,

我们得到了他们的羊毛用于纺织出羊绒进行贩卖,也是相当不错,

尤其现在咱们纺织技术得到了革新,需要大量的原料,

草原上的羊毛是上等的原材料,我们有所需,他们就有所求,您觉得如何?”

朱元璋是政治家,他不是一个鲁莽的武夫,

他也不是像后世所形容的那样,不懂得用政策调剂民族仇恨的人,

甚至朱元璋在早期的时候,还收留过很多生活在内地的蒙古人,没有屠杀他们,从而实现了和平。

所以朱元璋在听完陈寒的见解之后,点头同意,“此话非常不错,你的意思是说,

这一次去辽东,你除了要帮助老四他们犁廷女真族,

同时还要考察一下与鞑靼部落之间能否促成和平贸易?”

陈寒点头,“的确如此,咱们现在的大明改革不仅是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

同时更需要无限的资源来支持,

蒙古人那边拥有着咱们现在急需要的羊毛,还有肉类,

他们则需要咱们的盐巴之类的,

咱们之间互相贸易,通过贸易软化他们的强悍实力,降低他们南下入侵的强悍战力,

这不是在润物细无声当中化解他们?

我已经自作主张地让晋王他们去跟山西的商人洽谈此事,

山西通蒙古,山西商人又多,他们不可能不去和蒙古人做生意。

朱元璋听了深以为然好,“非常不错,你既有这样的打算,那你就去做,

你都这么说了,那咱就不阻止你去辽东。

不过一切以安全为主,你活着才是大明最需要的。”

陈寒听到朱元璋这样说话,心里边还是相当温暖的。

所有人都说朱元璋是一个冷血的皇帝,但是来到了这里之后,他才发现,

其实朱元璋还是很有人情味的。

接着朱元璋又提出一个要求,“咱不管你这次去辽东带有多大的目的,还是希望你能在江都生孩子之前回来。

你和江都虽然成婚,但这一年下来,你和她在一块的时间好像还不足三个月吧。”

陈寒心里边其实相当愧疚,尤其是对江都郡主这个好女孩,跟了自己之后,好像从未曾享受过什么夫妻之间该有的温情,

反倒是自己一年到头也不怎么着家,经常是在外边忙东忙西。

他美其名曰,这是自己没有时间,

可是对江都郡主来讲,难道不是一种最大的摧残?

其实陈寒一直都觉得自己对不住江都郡主。

但没办法,就像他说的那样,必须得舍弃一方。

……

且说此时回到了山西太原的晋王朱棡。

他召集了在山西颇有名望的那些晋商来府里商谈要事。

他今天是信心满满了,带着一种压迫性的信心,要和这些晋商谈判谈判。

这些晋商他在这里当王爷多年,早就领教过他们的厉害。

由于需要他们给九边重镇提供粮草,

所以他们那牛逼哄哄的,个个是不怎么把当地官员放在眼里。

虽然不至于搞出一些骇人听闻的事件,

但他们的地位可不是内地的,可不是东南那些买卖人能够相比的。

因为他们肩负着给九边重镇提供粮草的重担,他们握着大量盐引,即便是两淮的盐,也被他们控制在手。

盐引是什么?

盐引就是采购食盐的官方凭证。

有这东西在就能从官方的盐场把盐买出来。

古代盐铁专营,贩私盐那是杀头重罪,但盐又是每个人每日必需品,所以利润非常大。

原本盐都是国家专营,但朝廷为了方便运输九边重镇的粮草。

使用开中法,用盐换粮草。

而山西的商人就受益于开中法。

晋商给九边提供粮草,朝廷不给钱,而是给盐引交换。

这看上去好像方便了九边重镇的粮食运输,

但无形当中也让山西的这些商人赚得是盆满钵满。

他们用这样的方法,不仅把西北的盐业市场把控,

即便是两淮的盐业,他们也可以借着在两淮转运粮草的契机,将盐引都把控在自己手里。

那些两淮的大盐商,都得看晋商的脸色行事。

由此可见这些盐商或者说这些晋商有多么的嚣张。

他们把生意做得全天下,都是赚的是盆满钵满。

即便在商人普遍地位不高的明朝,他们也享受着别样的荣光。

而这一次,晋王殿下回到山西太原,却带来了一股不一样的风景。

由于皇帝亲自下令,那些藩王们现在有资格参与地方商业。

所以官员们也不能够限制藩王们在藩地之内的走动。

而这些王爷们,说实话如果在陈寒没给他们上课之前,

有了这样的权利,他们一定会大肆地收刮民脂民膏,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即便是像晋王朱棡这样打仗厉害,也很喜欢折腾百姓的王爷,这次回来之后性格也收敛许多。

没有其他,就因为听完了陈寒的那些话之后,

他感觉到了一股深深的危机感。

他现在满脑子想的就是,我要怎么才能够让大明王朝不至于走向没落。

我要怎么才能够让小冰河时期到来之后,西北地区依旧能够老百姓们吃喝不愁。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大明王朝的江山永葆。

不过晋王殿下一直以来,在山西都是防御从北边南下的蒙古人的,

从来不曾与他们这些一个买卖人有过交集,

这些买卖人也不认为晋王能够有能力与他们进行贸易。

所以多少是有点瞧不起的。

他们听完了晋王殿下传讯,说是这一次要与他们商议商议一笔大买卖的时候,

这些晋商个个有点瞧不起,

甚至在来的路上,这些人汇集在一块,还在小声议论。

“诸位,你们说晋王找我们去有什么商议的?”

“那谁知道,这些藩王做事原本就琢磨不透,晋王向来都是以夸张著称,你我等人怎能预测得了人家的行为。”

这话说的可真是有点大逆不道。

看得出来他们轻挑轻浮惯了,根本不把老朱家的皇帝放在眼里面。

因为这些晋商在老朱家还没有夺得皇位的时候,就已经在山西这块地方打响了名声。

他们个个家底是丰厚至极,即便是晋王身为亲王,在他们眼里边也是底蕴不足……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