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322章 总是有人喜欢往刀口上撞!!

第322章 总是有人喜欢往刀口上撞!!

第322章 总是有人喜欢往刀口上撞!!

太子朱标都没有想到陈寒会这么的狠辣。

毕竟他是知道陈寒来自于后世,也听了陈寒对于人命的看法。

陈寒一直都觉得古代将任命当作草芥实在是残忍,不符合人权。

可是没想到现在陈寒居然会提出来这样的说法。

甚至要将更多的官员处以极刑。

朱元璋听到陈寒的话之后也是觉得,有点出乎意料。

在他的眼里面陈寒一直都是温顺的人,即便是改革变法也想采用温和的办法。

至少在对待官员方面一直都是想要用高薪养廉。

夏元吉此时的目光更加的诧异。

他也渐渐地明白在这个时代强权游戏的规则之下,是没有人会跟你真正讲什么道德观念的。

夏原吉在边上听完了君臣二人的对话之后,心里面是热乎乎的。

在杀人方面这对父子比任何人都要有经验的。

即便是到了后面皇帝亲自把刺杀的人给抓了起来然后当着他的面,将那些人都给砍死,陈寒也没有觉得这是他所想要的公平正义。

可是总有些人在这种时候还要在变法上面,跟自己找不痛快,这是陈翰所不能容忍的。

陈寒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让自己不完全变成自己所讨厌的样子。

从陈汉爆发出来的怒气就可以看到,陈寒这次是真的生气了而且还是暴怒的那种。

朱标既然同意了陈寒的意见,朱元璋是没有任何意见的。

陈寒一心就是想要将自己的变法推行下去。

朱标说这个话的时候也是杀气腾腾的。

一心就是想着要怎么才能让改革能将大明王朝变得更好。

而今夏原吉居然从陈寒的嘴里面听到了关于,要严惩那些不遵守变法的家伙。

谁要是觉得朱标就是一个老好人那真的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别看影视剧里面的朱标好像是一个老好人形象,但是现实中的朱标绝对是一個铁血帝王。

朱标在听到陈寒的建议之后也是站起了身,“对,孤一直觉得推行变法就是要强硬下去,既然有人从中钻空子我们就得让他们知道,钻空子和找死是一个意思。”

或者是那些钻变法空子的家伙。

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两个人听完了陈寒的话之后,沉默了一下,接着眼神也逐渐变得犀利起来。

陈寒之前改革就算是变法也没有想过要杀官员,即便是沈立谦没了的时候,陈寒都没有想过一下就把人给弄死。

朱元璋这个时候已经退居二线了,国家大事基本都是朱标做主。

你如果不能适应的话那就是你自己的问题。

或许陈寒自己都没有想到,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已经渐渐的适应了大明的环境。

对于地方上的二把手,他对于下面糊弄自己的属下也是相当的厌恶。

这要是朝廷强硬的推行这项政策的话,那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个福音。

……

浙江温州府。

温州知府是本地大豪绅子弟。

虽然如今官场上的规则很是严酷。

尤其是朱元璋这位皇帝眼睛里面不揉沙子,但总是有些人不怕死的觉得查不到自己的头上来。

这个温州知府就是其中之一。

温州这个地方四周都是山岭,如今的发展可不像是未来那个温州皮革厂发达。

反之,这个地方从来都被海盗、倭寇光顾。

本地不少胆子大的也都下海成为了海盗。

所以这个地方和金华一样,出好勇斗狠者。

温州知府别看是个官员,但也是个混不吝的主。

如今他正在对自己之下的一个县令很不满意。

“永嘉县这两年挺厉害啊,带头违反本府出台的规矩,生丝买卖这么好他居然敢公然带头让永嘉县的百姓不许改稻为桑,他是要断本府的财路啊!”

原来这个知府的家族就是做丝绸生意的。

陈寒的改革变法以来,商业税在赋税的占比越来越大。

间接的也带动了商人地位的提高。

同时江浙一带的丝绸业也迎来了一个爆发期。

为了能织出更多的丝绸用于买卖,温州知府下令自己下辖的几个县一定要完成今年五十万亩改稻为桑的标准。

他管辖的五个县,瑞安、乐清、平阳、泰顺四个县都按照指标报了上来。

这四个县为了完成他的指标,把县里面百姓插下的秧苗都给拔了起来,怕的就是知府用考成法卡自己。

可是偏偏永嘉县县令是个杠子头。

要知道永嘉县是温州知府衙门的驻地,永嘉县这么不给温州知府面子简直就是在打脸。

温州知府能给永嘉县好脸色看吗?

最最关键的是,如果他这里不改的话,那那些被扒了秧苗的其他县百姓还能不闹事?

温州知府满脸怒火。

下面的绍兴师爷说道:“府台,这可棘手了,瑞安、乐清四个县把百姓的秧苗都给拔了,永嘉县要是卡了壳的话,不出十天半月的其他县的百姓都会知道,到时候错过了桑苗下地,就赶不上今年的产丝。

这还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要是其他几个县的百姓闹事,激起了民变,就光是这一条,咱们脑袋都不够砍啊。”

另外一个师爷更是说道:“府台,您不要忘了年前我们给布政使衙门报税目,已经把田税改成了桑税,这可是已经报上了内阁备案的。

咱们今年要是完不成的话,上宪今年就会按照桑税来收。

田税税低,桑税税高,中间能差三倍左右。

五十万亩桑税,折算下来就是上万两白银的税差,到时候谁来补?”

洪武朝知府一级的俸禄不过才一百多两银子而已。

虽然陈寒变法改革后,俸禄每年多了五十多两。

那也将将二百两左右,一万两白银,他得干五十年才能补上。

温州知府一听这话,脑袋都大了。

他一拳头砸在了桌子上:“永嘉县到底为什么不推行改稻为桑?”

师爷回道:“说是永嘉县今年招灾,丝绸大户们只肯出五石一亩的价钱收百姓的地。

永嘉县令觉得低了,铁了心要让丝绸大户们按照三十石粮食的价格收。”

温州知府大骂:“这怎么可能,这是没有遭灾县份的价钱,他是要疯啊!”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