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324章 考成法的弊端如此多!简直就是在为

第324章 考成法的弊端如此多!简直就是在为

第324章 考成法的弊端如此多!简直就是在为难地方官!

县丞一直都在觊觎着县尊的这个位置。

所以不惜一切代价要把永嘉县县令给排挤出去。

这些年来永嘉县就象是一块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原本在永嘉县没有到来之前,他们这些县衙里面的人还能因为百姓的孝敬,其实就是那些杂七杂八的摊派过得很是舒服。

但是永嘉县县令来了之后,所有的一切都被严令禁止。

永嘉县县令以清正廉明著称,虽然是一个举人出身但是为官清正,曾经受到过巡抚的口头嘉奖。

所以才有机会来到温州府第一县任知县。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这个永嘉县县令也不过是徒有虚名,过个一两年也就和自己等人和光同尘了。

可是没想到人家的这個传统一下就坚持了好几年。

这可是苦了县丞等人。

而且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偶尔还能吃到大户人家的孝敬,那小日子就过得更加惬意了。

徐宁一听这个名字没来由的哈哈大笑:“好名字!好名字啊!果然人如其名。

徐宁道:“但讲无妨!”

钱铁山也没有想到徐宁会如此的开门见山。

徐宁让钱铁山但讲无妨钱铁山却有点犹豫,他微不可查的一丝犹豫落在了徐宁的眼里。

但是意外归意外,钱铁山别看只是一个七品小官,在京城那些官员的眼里面连芝麻都不算,但是他却非常的沉稳,开始论断天下。

这可就得罪了所有的人。

“只知大人姓钱,不知如何称呼?”徐宁问道。

“按理说想我等小官没资格评价天下大事,但有一言藏在胸中实在是不吐不快。”

现在好不容易有一个机会可以把他给搞走,税务稽查司的人就又来了。

永嘉县县令回道:“在下钱铁山!”

税务稽查司千户徐宁很欣赏永嘉县县令。

县丞站在原地很是尴尬有意想走吧,人家早就把大门给封上了。

可哪想到永嘉县县令是个死脑筋的人,这些官场的旧习他是一概不尊,更是严令禁止自己等人遵守。

税务稽查司这次来了八个人,个个都是身穿飞鱼服。

钱铁山很是谦虚:“大人过誉了!还请大人上坐!”

而且看着模样税务稽查司的这些人好想早就对永嘉县县令很感兴趣,要不然不会一过来就说永嘉县县令是个干实事的人。

徐宁和钱铁山好像很有话题来聊,坐下最后各自喝了一口茶后,徐宁问道:“钱大人对于当前虔国公的变法有何看法?”

可是不走吧好像钱铁山还没叫他落座,一时间站在原地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大明官员的俸禄是很低不假,但是靠着吃那些回扣和杂办,日子过得还是可以的。

我等在温州府一带当差早就听说了您大名,简直是如雷贯耳,今日一见果然是人如其名,您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

徐宁笑道:“大人有顾虑?”

钱铁山直言:“的确!说句不好听的话我不过是七品小官,人微言轻说再多不过是徒增笑柄,大人何故对下官的意见感兴趣?”

徐宁也是直言不讳:“难道你你真以为虔国公那我等安排在这地方,只是为了方便宝钞通行兑换和收税吗?”

钱铁山不置可否的点点头。

徐宁摇头:“非也!”

钱铁山道:“下官员洗耳恭听!”

徐宁道:“国公爷天资过人,改革变法所图乃大明的千秋大业,故而在这时用重典规劝天下,意在革清弊政,扫除奸邪,为天下选才。

就如今日,我们税务稽查司便发现了您这样大才,为国为民敢于担当。

我们税务稽查司和宝钞都提举司,从来不是单纯的钱财衙门,更要为您这样的官员打通言路。”

这番真诚之言一下就把钱铁山打动了。

徐宁没有用大道理,就是朴实无华。

虽说人之交往不可全托一片真心,还需留着一手。

但是君子之交不需设防。

钱铁山听完之后真是佩服,站起身来对着徐宁行了一个大礼:“多谢大人为下官解惑!”

徐宁将钱铁山虚扶起来:“大人客气!如今大人可否对在下坦诚相待?”

钱铁山急忙说道:“但有隐瞒,那便是辜负大人的厚爱了!”

于是钱铁山慢慢的讲述起来:“国公爷考成法最大的弊端就在于高估了官员的自觉性和执行力,低估了官员的贪婪和狡诈。”

“何解?”徐宁道:“在下不才也曾在国公爷手底下听差过,私以为国公爷的这套办法是目前最好的手段。”

“此法虽好,却操之过急!”钱铁山道。

“您但说无妨!”徐宁道。

“其一,考成法与摊丁入亩同时实行,上面上嘴皮一碰下嘴皮,下面却要跑断腿。

摸排土地规模如何?肥力厚薄?远近几何?都需极大的功夫。

上述几项,少一分则不公,多一分则劳民。

此乃精细活,却因考成法一扣,谁有功夫细分,最后只落了个囫囵吞枣,厚薄不分。

幸亏陛下体恤百姓,田赋不高,若不然,光是每年地里因肥力不一而产生的产量不一,就能硬生生把税收不公刻在每个百姓的脑门上。”

钱铁山说完徐宁陷入沉思。

这还真是一件精细的很的活。

而且颇为费时费力,根本不是短期内能够做成的。

但徐宁也很理解陈寒他们不可能做得到这么的细致,毕竟人手就那么些。

真要细究就这方面的参差,那就真的没法干活了。

钱铁山继续说道:“如果上述问题还可因为人手不足情有可原,那下面这一条则是不可轻易原谅。”

徐宁道:“您细说!”

钱铁山道:“众所周知,官员每三年进京述职,吏部考绩,只要不出大问题基本可保无恙,即便升官无望,坐稳位置不难。

国公爷如今考成法一下来,条条框框细究到民间偷盗案件数量之考察。

您可说这是地方官员无事生非,利用考成法平白捏造数字。

但究其根本,到底错的源头在哪?

在考成法没有考虑到,有些县份便是桃花源记当中的村子,平静祥和,没那么多是是非非,却硬要官员上报抓贼数量,百姓饭食一顿多少两合适?

州府有大事,县乡有小情,怎么能用一条框,框死所有事?”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