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417章 豪赌!用这场战争的胜利促进丞相的

第417章 豪赌!用这场战争的胜利促进丞相的

第417章 豪赌!用这场战争的胜利促进丞相的复立!

说句实话,陈寒对于江都郡主能够很快说服老爷子要重新设立丞相,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他这一次主要是让江都郡主前去试探一下老爷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让自己有个底知道要怎么去劝说。

可没有想到的是江都郡主直接是超额完成的任务,直接是将老爷子都给说服了。

陈寒都有点意外,因为不管是在历史上面的朱元璋,还是自己所看到的朱元璋,都是一个相当有威严,而且绝不会让别人来改变自己意见的人。

别看现在老爷子退居幕后了,好像不管前面的事情,但是一旦遇到真正的难题,一旦遇到这种涉及非常敏感话题的事物的话,老爷子不可能不插手。

尤其是在丞相重新设立这个问题上面,老爷子曾经不止一次在朝堂上面提过,谁要是敢提设立丞相的问题,那么就是欺君之罪,可能就得全家抄斩,祸灭九族。

正是因为这些個如此敏感的话题在其中,所以没有一个大臣敢,因为谁提谁可能就得死。

虽然大臣们都明白,有一个丞相在从中调和大臣与皇帝之间的关系,对于朝堂来讲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即便老爷子很忌讳丞相来分权利,但既然现在老爷子已经退居幕后了,既然连朱标都认同了,重新设立丞相,对大明王朝来讲绝对是一个好事情。

虽然看上去丞相的确是在分皇帝的权利,但是对于一个朝代来讲,最主要的就是稳定何为稳定就是朝堂之上,文武官员都能够兢兢业业都能够为了一个目标去奔。

估计老爷子其实也想得到这一点,但是因为陈寒的到来,他看到陈寒所说的那些问题更明白,如果真的如陈寒说的那样大明王朝是因为将国家当作了自己家的后花园,而变得越来越危险,自己家的后人,在最后都被清朝给杀得是片甲不留,那还不如增加一个可以约束皇权,增加一个可以统筹官员的人来和老朱家一起干。

正因为有这种想法,现在老爷子终于是松了口,虽然丞相一直都是他心里面一根刺,但为了大明王朝,为了子孙后代,他也只能自己拔掉这根刺。

“对了,老爷子知道,你四叔燕王马上要发动一场对外战争吗?”

一旦这种印象给天底下老百姓留下了好感之后,那么就证明改革成功了。

老爷子此时也是痛下决心,不再一味地袒护自己的儿孙们,你从未来而来,看到了太多关于朱家子弟乱七八糟的事,对老爷子刺激很大,这才令他想通。”

陈寒看着笑靥如花的妻子询问了一句,“老爷子是怎么想通了的?其实我一开始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我只是想让你试探老爷子的口风,看他愿不愿意松口,没想到你居然给了我这么大一个惊喜,你居然能够说服老爷子答应重新设立丞相,这真是很难的很难难的一件事。”

江都郡主我想了想,抱着自己的儿子看了看,心里有所感悟,“还不就是为了老朱家的子孙呗,他嘴上说着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任由儿孙们自己去折腾,其实还是想着要给子嗣们留下一个安稳的朝堂。而如何才能够使儿孙们得到更多安稳?那就真的是要约束一下皇权,绝对不能够让皇帝的权力太大,从而对下边的皇亲国戚有所约束。你所提出来的五代之后就不再有爵位,在一定程度上面解决了宗室尾大不掉的问题,但是一旦皇帝的权威都受到了限制,下面那些一个宗室自然会收敛,这是连锁反应。

老百姓们就会相信,陈寒的改革是有用的。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现在能够答应自己的要求,其实江都郡主也感觉到很意外,同时也更多的是欣喜,欣喜的是老爷子,现在真的是打算放权了,真的是愿意把这个权利交给自己的父亲来打理。

官员们也会相信原来陈寒的改革起到如此大的作用。

而不是眼睁睁看着老朱家的那些个人,大把大把地往自己家里面捞银子,大把大把地吃喝玩乐,大把大把地享受着自己努力争取到的赋税。

一旦皇帝的权利被限制了,那么这些个亲王宗室的权利也会被限制,这是连锁的反应。

而此时如果借着胜利的契机,朱元璋宣布重新设立丞相,这不仅是一个很好的认错态度,更坚定了文武百官天下百姓对大明王朝的信心。

江都郡主点头,“我已经跟皇爷爷都说了,皇爷爷说这些事情父亲去定夺。”

听完江都郡主的话后,陈寒觉得颇有道理。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让一向非常看重家人的朱元璋,终于决定放弃自己的颜面,重新设立丞相,只是这个时机可能要往后推移一点。

江都郡主想到陈寒跟他讲的,自家老爷子是特别顽固而且最注重亲情的人,所以能为后辈儿孙着想的机会,他绝对不想让从自己手上溜走。

陈寒甚至想到了一个契机,那就是通过自己改革聚集大量粮草,能对这次战争负责,甚至朝廷都用真金白银去给付粮草的价钱,不再给天下百姓造成负担,也不再乱发宝钞,偷偷摸摸地掠夺百姓的财产。

同时为了大明王朝的天下豁得出去自己的这张老脸,这种情况下怎么能顽固?

这对于江都郡主来讲,也是巨大的惊喜。

对外战争能够打胜,对内改革取得了成效,同时皇帝也认识到了错误,这一切都是朝代蓬勃发展积极向上的信号,文武百官也好,百姓也好,那都会知道是改革的成果促进了这一切,对陈寒来讲也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

陈寒哦一声,夫妻两个于是坐上马车回到了府里。

接下来的两个月。朝廷这边开始积极准备粮草的筹集以及军械装备的补充。

战争马上要开打的消息,使朝廷文武官员也好以及沿途百姓都紧张了起来。

当然当他们看到税务稽查司,在其中不停地穿梭收购粮食。

连开封的周王也开始押送粮食草向北边运输,并且大量的税务稽查司官员,开始在民间收购粮食,带的不再是宝钞了,而是真金白银。

一开始老百姓们都奇怪,为什么用着好好的宝钞突然就改变了用真金白银。

税务稽查司的官员给出的答案是,怕百姓们会觉得朝廷一打仗,朝廷就开始印刷宝钞来套取百姓的钱财,所以为了给百姓安心原本是不允许用经银作为交易,但这一次朝廷破格用金银作为粮食作为采购粮食的货币,发到老百姓手上。

当老百姓看到朝廷这次有如此大的决心之时,都吓了一跳。

此时在苏州的太仓旁边,税务稽查司的官员调集了周边一百多家粮商准备采买一百万斤粮食。

这个消息在整个苏州以及周边都传遍了南直隶,粮商听说这么大规模的采购之后,纷纷从各地开始转运粮食。

先前也说过现在的粮商已经不再与老百姓们相接触,他们充当了。粮仓的转运人员,他们从老百姓手上收集到粮食,付给真金白银,然后运送到大粮仓去买卖。

朝廷给出来的价格要比民间收购价格多一点,所以他们赚得盆满钵满,也很感激朝廷的恩赐。

而听说朝廷这边要打仗,收购大量粮草,他们更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这有点千金买马骨的感觉。

因为前期朝廷对粮商,没有任何拖欠的行为,令这些粮商明白,此时的朝廷与之前拿的不值钱的废纸一样的宝钞来掏空粮食不同,现在的朝廷有着强大的支付能力。

他们甚至看到税务稽查司,将本来宝钞提举司里边的备用银都给拿了出来,同样因为宝钞提取司会隔三岔五的让百姓们去参观他们的巨大银库金库,所以百姓们知道银库和金库里面到底有多少金子银子,现在拉出来的只不过三分之一,可是却已经能够完全支付粮食的采购。

这下刺激的各大粮商开始纷纷聚集在各大粮仓的汇集地,不仅是南直隶、浙江、福建、江西、湖广都有。

粮商开始大量地收集粮食,开始进行粮食买卖。

老百姓却不担心说粮食被大量收购之后自家没有粮食吃,到时候一遇到青黄不接,粮食价格就会上涨的问题。

其实大粮仓设立在各地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就是,一旦青黄不接之时,这些粮仓就会主动出售粮食给老百姓,平抑市场上的粮价,所以老百姓根本就不担心粮食价格问题。

某茶楼。

里边正在喝茶的几个员外,此时满脸的兴奋。

有一个胖员外更是激动的满脸激动,“好事情,好事情啊,朝廷北边要用兵,需要大量粮草,光是咱们江西南昌大仓,需要的粮草居然就达到了二百万斤。”

有一个员外吃了一惊,“不可能吧,如此之多,难道真的全运送到北平去吗?这么远?“

胖员外笑道,”这不过是个借口,其实这就是咱们江西大仓开始大面积采买粮草存储起来而已,不一定都要运送到北平去。听说咱们江西的粮食很大部分是转运到了西北那里,老百姓们吃喝都成问题,咱们江西乃是产粮大省,自然贡献一份力。如今借着北平战事,江西税务稽查司和宝钞提举司联合起来收购粮草,为的不仅仅是给北平运送粮草,更多的是存储粮草,这其实是给咱们这些粮商一个很好的商机。“

不过有个员外就有点担心,“咱们陛下用宝钞来采购粮食,可不是一次两次,我们这当中有不少人都吃过这个亏吧,那时候宝钞莫名其妙贬值,搞得咱们手上卖了粮食宝钞就不值钱了,现在好不容易等到宝钞已经开始回升到与之前发行之时一样的价格,如果这次大量采购粮草,不仅是咱们江西、浙江这几个产粮大省一同行动,朝廷有这样的支付能力吗?该不会又是重蹈覆辙吧?”

这的确是个尖锐的问题,可是呢,胖员外消息非常灵通,拿着手上的扇子摆摆手,“绝对不会。”

有位员外问道:“黄掌柜,给我们解惑,让我们也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胖员外说道:“很简单,这是税务稽查司和宝钞都提举司都亮出了招牌,说是每一粒粮食都不用宝钞结算,而用金银结算。宝钞都提举司这次会拿出仓库平准银,一同来兑付,一石粮食就兑付一石粮食的钱,一粒粮食就支付一粒粮食的价格,绝不会有丝毫的拖欠,从这个行为当中咱们也可看出,朝廷此时是有大举措的,朝廷不怕咱们有多少粮食。

朝廷敢于拿出真金白银来采购,就说明这些年来,咱们大明的国力已经增长到不知多强大的程度。即便应付这么大量的粮食采购,也毫无问题。

跟你们说一个让我感到很自豪的事情,现在的粮食之所以可以大宗采购,而且支付如此多的真金白银,不仅宣扬的是咱们的国力,同时更看得出来这次改革有多大的力度,不仅给了巨大的商机,更加保障了咱们老百姓吃上便宜的粮食。

往年的时候粮食的价格波动巨大,那是因为丰年歉年产量不一,咱们这些个粮商总囤积居奇,这是做买卖的不二法门,但是咱们可否想过老百姓?即便曾经的官府,也没有做到这一点,然而现在改革却做到了。

为什么?

其实有一点我们必须得承认,运输条件的改善,水泥路面、橡胶轮胎的改革,看上去好像与国内毫无相关,但是从粮草运输当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与往年相比,咱们减少了多少运输的成本?尤其是咱们这些个因产粮大省,江西、南直隶等地,都被特批修建水泥路面,方便咱们出行、运输粮食。

我真心是感觉咱们大明现在变得与别的的区别的国家是不一样的,我们哪个没有去过南洋做买卖,扪心自问一下,天下有咱们这么好的朝代吗?”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