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526章 儒家大儒们岂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第526章 儒家大儒们岂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第526章 儒家大儒们岂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在京城古老的街道上。

街道两旁,商贩们已经开始忙碌起来,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为这座古老的城市增添了几分生机。

然而,在这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气氛。

吴家之主吴沙瓦,身着华丽的绸缎长衫,步伐沉重地走在前往总督府的路上。

“吴老爷,您这是要去哪儿啊?”路边的一个卖水果的小贩见吴沙瓦行色匆匆,忍不住问道。

吴沙瓦停下脚步,叹了口气:“唉,还能去哪儿?自然是去总督府,参加那夏元吉的召集。”

小贩闻言,神色一变:“夏元吉?那可是个厉害角色啊。吴老爷,您可得小心啊。”

吴沙瓦苦笑一声:“小心又能如何?明朝大军压境,我等只能忍气吞声,听从安排。”

说完,吴沙瓦继续前行。

他心中明白,今日这会议,虽是被迫前来,但也要尽力展现吴家的风采,不能让外人看了笑话。

正当他思绪万千时,前方走来一人,正是苏家之主苏拉亚。苏拉亚同样是一脸愁容,显然也是为那夏元吉的召集而烦恼。

“吴兄,你可知那夏元吉为何突然召集我等?”苏拉亚低声问道。

吴沙瓦摇了摇头,苦笑一声:“苏兄,你我皆是明白人,这夏元吉来者不善啊。想我吴家在这三弗齐,哪曾受过这等委屈?但又能如何?明朝大军压境,我等只能忍气吞声,听从安排。”

苏拉亚闻言,也是叹了口气:“是啊,吴兄。想我苏家,世代居住于此,如今却要被一个外来的官员指手画脚,真是让人不甘心啊。”

两人正说着,后方又传来脚步声,阮家之主阮文雄快步赶来。他神色凝重,显然也是为那夏元吉的召集而来。

“二位兄长,可是也在为那夏元吉的召集而烦恼?”阮文雄问道。

吴沙瓦和苏拉亚皆是点头,吴沙瓦更是忍不住抱怨道:“阮兄,你可知我等昔日在这三弗齐是何等的风光?如今却要被一个外来的官员召去开会,这怎能不让我等憋屈?”

阮文雄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憋屈又能如何?明朝势大,我等只能暂时隐忍。但记住,今日的憋屈,是为了明日的反击。只要有机会,我等定要夺回失去的一切。”

三人继续前行,心中皆是五味杂陈。

今日这会议,虽是被迫前来,但也要尽力展现各自家族的风采,让那夏元吉知道,他们并非任人宰割的鱼肉。

此时,路边的一家茶馆里,几个百姓正围坐在一起,议论纷纷。

“听说了吗?那夏元吉要召集咱们三弗齐的大家族开会呢。”一个穿着朴素的汉子说道。

“是啊,我也听说了。这夏元吉可是个厉害角色,听说他一来就整顿了朝纲,把那些贪官污吏都抓了起来。”另一个汉子补充道。

“哼,说得好听。他这么做,还不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咱们这些老百姓啊,只能跟着倒霉。”一个老者不满地嘀咕道。

“话也不能这么说。那夏元吉要是真能为咱们百姓做点实事,那也是好的。”一个年轻的女子说道。

茶馆里的议论声此起彼伏,但大多数百姓都对那夏元吉持怀疑态度。他们担心这个外来的官员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灾难。

而另一边,黄家之主黄世杰也正匆匆赶往总督府。

他心中同样充满了不安和担忧。

黄家世代经商,在这三弗齐也算是小有名气。

然而,如今却要被一个外来的官员召去开会,这让他感到十分憋屈。

此时,吴沙瓦、苏拉亚、阮文雄和黄世杰四人已经走到了总督府附近。

他们停下脚步,互相看了看,眼中都充满了无奈和憋屈。

“诸位,今日这会议,虽是被迫前来,但也要尽力展现各自家族的风采。”吴沙瓦低声说道。

“是啊,吴兄所言极是。我等虽心有不甘,但也要尽力配合。”苏拉亚补充道。

“诸位放心,我黄家定会全力支持。”黄世杰也表态道。

……

总督府内。

夏元吉,这位大明来的总督,身着华丽的官服,端坐于堂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坐满了各大家族族长的厅堂。

“诸位,”夏元吉的声音沉稳有力,穿透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田,“本督今日召集诸位,乃有要事相商。吾等自大明远道而来,非为掠地夺财,实欲开拓殖民地,以求大明之荣光普照三弗齐这片沃土。”

言及“殖民地”三字,夏元吉特意加重了语气,目光更加锐利,企图从众人的反应中捕捉到一丝波澜。

然而,厅下的各大家族族长,却皆是神色各异,有的疑惑,有的惊惧,有的则暗自盘算。

蓝玉这位南征北战的统帅,闻言眼神一亮,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大明此次远征,意在开拓疆土,彰显国威,而三弗齐这片土地,正是大明所需。

他身旁的几位亲信,亦是面露得色,似乎已预见到了在这片异域土地上建功立业的辉煌未来。

然而,其他家族的反应则大相径庭。

阿贡家族族长阿贡·乌鲁瓦,眉头紧锁,面带忧色。

他深知,一旦三弗齐成为大明的殖民地,阿贡家族的权益必将受到冲击。

他身旁的哈里家族族长哈里·潘达瓦,更是眉头拧成一团,双手紧握椅扶手,似乎在竭力压制内心的不满与不安。

“大都督,”阿贡·乌鲁瓦率先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谨慎与疑惑,“何为殖民地?我等世代居住于此,土地、田产皆为先祖遗泽,岂能轻易易手?”

夏元吉闻言,微微一笑,解释道:“殖民地者,乃大明疆域之外,由大明直接管辖之地。

吾等欲使之如大明本土一般繁荣,非但要保护此地百姓安居乐业,更要引入大明之农耕、工艺、文化,使之与大明融为一体。此乃大利之事,诸位何乐而不为?”

哈里·潘达瓦冷哼一声,反驳道:“大都督言之凿凿,然则吾等家族根基在此,若一旦成为殖民地,家族利益何在?恐非如大人所言,皆能受益吧?”

夏元吉神色不变,从容应对:“大明治下,公平为先。吾等自会设立律法,保护各方权益。且大明疆域广阔,商路畅通,一旦此地繁荣,诸位家族之商贸、田产必将随之增值,此乃长远之计,非眼前小利可比。”

此时,巴厘家族族长巴厘·曼达拉,迟疑道:“大都督,吾等虽愿见此地繁荣,但骤然变革,恐人心不稳,家族内部亦难调和。能否宽限时日,容我等商议后再做定夺?”

夏元吉略一思索,点头应允:“本督给诸位十日时间,务必妥善安置家族内外,十日之后,吾等再聚,共商大计。”

言罢,夏元吉目光再次扫视全场,语气坚定:“但吾需提醒诸位,大明律法严明,若有阳奉阴违,抗拒变革者,大明军威,亦不容轻侮。”

厅内一时陷入沉寂,各家族长面面相觑,神色复杂。

夏元吉言罢,堂内一片沉寂,唯余烛火跳跃之声,与窗外偶尔传来的宿鸟啼鸣交织在一起,更显出这片刻的凝重。

族长们面面相觑,神色各异,有的眉头紧锁,似在竭力消化这番言辞背后的深意;

有的则嘴角微动,欲言又止,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

夏元吉站在那里,身形挺拔,目光如炬,仿佛能洞察人心最深处的秘密。

“大都督所言极是,我等自当尽心竭力,共谋三弗齐之繁荣。”一位年长的族长终于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试图以恭敬的姿态回应,却难以掩饰内心的忐忑。

夏元吉微微一笑,那笑容温和而不失威严,他缓缓踱步至堂中,环视四周,道:“诸位族长,三弗齐之地,物产丰饶,然则久经战乱,民生凋敝。我大明既已决定扶持此地,便需众人齐心协力,方能重现往昔辉煌。吾等非但要有建设之心,更需有守护之志,方能保此一方安宁。”

言及此处,他微微一顿,目光变得锐利,仿佛能穿透人心:“吾等虽远隔万里,但大明律法,一视同仁。遵纪守法者,自当受护;违法乱纪者,无论亲疏,皆需受罚。此非个人之意,乃国家之意志,望诸位铭记于心。”

族长们闻言,神色各异,有的低头沉思,有的则暗暗交换眼神,显然对夏元吉的言外之意有所领悟。蓝玉、王弼与指挥佥事三人立于一侧,目光紧随夏元吉,彼此间的小声议论未曾停歇。

“大都督虽年轻,却深谙治国之道,言辞之间,既有儒家的仁德,又不失法家的刚猛。”蓝玉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敬佩。

王弼点头赞同:“确实如此,他这番话,既给了这些族长希望,又暗中敲响了警钟,真可谓一石二鸟。”

指挥佥事则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道:“大都督的手段高明,但吾等亦需谨慎行事,以免激起民变,毕竟此地风俗民情与我大明大相径庭。”

蓝玉闻言,目光一闪,笑道:“吾兄所言极是,但大都督既已至此,必有全盘考量。我等只需紧随其后,执行命令便是。”

正当三人议论之际,夏元吉已结束了一番训诫,转而道:“诸位族长,今日召集尔等,除却上述之事,还有一事相商。吾欲在三弗齐设立学府,以教化民众,开启民智。此事需诸位鼎力支持,共同筹措资金,选拔良师。”

此言一出,族长们又是一阵骚动,议论纷纷。有人面露难色,显然对突如其来的额外负担感到不满;也有人眼中闪过光芒,认为这是提升家族地位的好机会。

“大都督,学府之事,固然利国利民,但我等小族,财力有限,恐难以承担。”一位族长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提出异议。

夏元吉闻言,并未立即作答,而是轻轻一笑,那笑容中似乎藏着深意:“财力之事,自当量力而行。但吾有一言,愿与诸位共勉——教育乃国之根本,民之希望。今日之投入,必将在未来开花结果,惠及子孙后代。”

他顿了一顿,语气更加坚定:“再者,大明朝廷亦不会坐视不理,定会给予一定的资助与扶持。吾等只需齐心协力,共襄盛举,何愁三弗齐不兴?”

“大都督言之有理,我等愿尽绵薄之力,共筑学府。”一位族长率先表态,其余人等也纷纷附和,气氛逐渐变得热烈起来。

夏元吉见状,心中暗自点头,他知道,今日这一番话,虽看似温和,实则已悄然在这些族长心中种下了服从与合作的种子。他转身,目光再次扫过众人,声音温和而有力:“既如此,吾等便携手并进,共创三弗齐之辉煌。望诸位族长,不负大明之期望,不负百姓之托。”

言罢,他轻轻一挥衣袖,转身离去,留下一室族长,仍在回味着他的话语,心中五味杂陈。

蓝玉、王弼与指挥佥事三人相视一笑,紧随其后。

要在三弗齐这个地方设立私塾,可不仅仅是要三弗齐的家族出钱出力,更要从大明直接调派良师。

虽然在大明儒家已经被陈寒无情的摧残过一次,但是那些大儒们应该不会放弃这么好的让儒家出国发扬光大的机会。

现在看起来三弗齐简直就是儒家最好的回味曾经辉煌的机会。

这种情况下只要夏元吉一封书信回去,估计就会有不少的儒学大家愿意来此地教书育人,借此机会重新在三弗齐建立儒家的显学地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