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93章 二十七万贯!!到嘴边的鸭子都能给飞

第93章 二十七万贯!!到嘴边的鸭子都能给飞

第93章 二十七万贯!!到嘴边的鸭子都能给飞掉!【求订阅】

宋昌明一听这话,立刻挥手叫自己的伙计。

伙计们拿出了钱又捐上去。

而夏元吉也很敞亮,直接在他一百贯,这‘一’字上面贴了三点,就变成六百贯。

这下宋昌明开心了。

他甚至对边上的朋友说道:“哈哈哈,看,我的名字第一次上碑文啊,上面连我的商号都刻上了,以后大家看到兴隆号这几个字,就能和我宋昌明联系起来,诶呀,这可是活招牌啊!!”

下面的买卖人羡慕的眼珠子都发红了。

要知道谁的名字能够刻到碑文上去?

不是有名的人,就是有能力的人。

都是历朝的名臣名将的名讳刻在石碑上,供后人瞻仰的。

就没见过普通人的名字,能刻上石碑上去的。

一时间下边那些个比宋昌明有钱的多的买卖人懊悔不已,早知道我捐钱了。

我可以捐一千贯,我的名字如果刻到最上面去,那不得光宗耀祖?

有很多人其实都明白自己的名字,唯一可以刻到石头上去的,就是在墓碑上。

而能够刻到功德碑上去的,那可不是一般人。

这一次通过捐钱,就能够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功德碑,而且还放在官道上供所有人瞻仰,那得是多么光荣。

以后给儿孙留什么最好?

留钱?他们要是守不住,钱就是祸害。

而留这个好名声给他们不是更好,这是最好的教育啊。

以后没事就带儿子到功德碑前去,指着自己的名字说,看你老子曾经做了多大的好事。

那五六万灾民的赈灾粮食当中,就有你老子的一分钱。

以后你也得跟伱老子一样这么有出息。

这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最大的刺激。

一千贯钱在宝钞贬值到现在这种程度,实在是不算是很大的一笔钱。

所以有了宋昌明将区区一百贯钱就上功德碑这件事情的刺激之下,买卖人知道朝廷这次是来真的,一点都不含糊,当场捐钱当场刻碑。

那意思就是说,只要把这碑上面都给刻满了,就没有名额了。

于是下面这些买卖人当即是举着手上的宝钞开始喊了。

“我捐二百贯!”

“我捐四百贯!”

“我捐一千贯!”

“两千贯!”

“……”

一瞬之间,这四五百号人都疯了一样捐钱。

朱元璋,朱标父子二人在下面看着,嘴角咧了开来。

好啊,这才是好办法。

那块碑文的大小,起码可以刻五百个人的名字上去。

这得是多大的一笔钱。

官员们也都傻眼了,还能这么玩的?

怎么这些个买卖人的钱那么好拿的吗?

平常的时候要他们捐一个铜板出来,都像割他们的肉一样,怎么这一次这么痛快了?

也有官员很快反应过来。

其实这不仅是捐钱这么简单,他们捐的是钱,得到的是名声。

有官员立刻就思维活络,心道:那些捐了很多钱的买卖人,以后做生意要找合作伙伴,要证明自己的实力,只需要待合作伙伴到石碑前指着上面名字跟对方说。

看,我连捐钱都捐那么多出去,你觉得我没实力吗?

这就是最大的资本。

这些买卖人精的很啊,他们不是随随便便就捐钱,这不仅是收买人心这么简单。

以后做生意也是块活招牌啊。

想到这里之后,六部尚书这几个大佬对皇帝和太子殿下的智慧是极其佩服的。

尤其是户部尚书赵勉和工部尚书秦奎这两个冤大头,他们以前为了点人丁红利,争得是头破血流。

经常是发生两个部门之间,你弹劾我,我弹劾你,你骂我两句,我下面黑你两下的事情。

可现在他们才发现,我何必去跟这些苦哈哈的老百姓计较?

从这些有钱人身上掏钱,那才是大大滴有啊。

看人家夏元吉张张嘴皮子的功夫,现在就弄出这么多钱来了。

户部尚书赵勉更是肠子都悔青了,本来这个差事是他的,可是他有点瞻前顾后,他怕自己没办法完成,怕担责任。

所以犹犹豫,跟自己属下的户部左侍郎做扣,推三阻四。

可没有想到人家夏元吉这么年轻,就有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

这多好的立功的机会呀,多好的收买民心的机会呀,多好的跟买卖人打交道的机会啊。

大家以后一称颂,肯定会会说看:夏大人给我们的机会。

我的个老天爷,陛下和太子殿下太偏心了,这么好的主意,当时你们要是拿出来,我们何至于推三阻四,甚至觉得这是个烫手的山芋。

这哪里是烫手的山芋啊,这山芋烤得多香啊。

只是可怜自己没有眼光,到嘴边的鸭子都能给飞掉。

这一次的募捐仪式可以说是全京城瞩目,大大小小的茶楼青楼楚馆都传遍了消息。

最让户部尚书赵勉后悔的是这一次的募捐仪式上,平均下来每个人捐款额度在五百贯钱。

而那块石碑上面果然是刻了五百个名字,也就是说这一次光是募捐来的钱就在二十七万贯之多,应付这一次的灾情那是绰绰有余。

夏元吉当场就在夫子庙前保证,这里面每一个铜板都会用在这次的赈灾当中。

同时更是直接当着所有人的面将这次的新型赈灾方法,也就是以工代赈告知了所有的买卖人。

买卖人听到这么新颖的方法都有点好奇,不过很多思维活络的人很快就听懂了夏元吉话里面的意思。

那就是说要用这笔钱雇佣受灾的灾民们来干活。

也就是说虽然自己现在给出去了钱财,但如果自己在后面灾民云集在京城周边的时候,好好地经营做买卖说不定还能够挣回来。

一想到这里顿时觉得这个主意还真不错,人多好做买卖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

如果是这样的话说不定这次自己还能既得到了名声又赚了钱,当即是准备回去之后将大批的货物往京城搬运。

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二人在看到这样的场景之后,已经知道不需要去担心了,只要将百姓们都召集起来也就是。

而工部尚书秦逵看到皇帝走了之后,拍了拍户部尚书赵勉的肩膀:“赵大人您说您这是不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赵勉本就心里面不痛快被他这么一刺激,当即是蹦了起来:“你能,你厉害,不要忘了人家拿到了这么多钱之后是要你公布给出计划来的,你公布这么厉害吗?

到时候看你们怎么办?”

秦逵笑了笑:“这就不劳您操心了!”

其他的尚书都是一脸幸灾乐祸地看着他。

气的赵勉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发泄火气。

现在的赵勉简直成为了最大的笑话。

……

崖山村。

得知了消息的礼部右侍郎凌汉非常高兴地回来。

他要第一时间去跟江都郡主分享这个喜悦的好消息。

厨房里。

喜儿也在看着江都郡主脸上的幸福,由衷地高兴。

“陈寒真的是神仙啊,他给出的这个法子不仅把咱们所有人都为难的问题给解决了,甚至还额外送给了大明王朝这么大的一份礼,听陛下的意思马上就要启动修路计划。

要把三山门外到中山脚下的几十里路全部拓宽,费用就从捐赠款项当中出。

还要将京城太庙、贡院、社稷坛、夫子庙全部都重修一遍。

我的天,老夫在京城当了这么多年官都没有见过如此阵仗,这是差不多要将京城重要的建筑都给翻修一遍啊!”

江都郡主听到这里满脸的幸福。

这比直接夸她还要让她高兴。

“我就说他一定行的,这次一共捐赠了多少钱啊,够用吗?”江都郡主问道。

凌汉直接说道:“郡主,够用?您真的是太小瞧了五百多个买卖人的能量了吧,这些家伙还是挺有钱,直接捐赠到了二十七万贯之多。

这可不仅仅是够赈灾的问题,这简直就够养活他们好几年。”

江都郡主听到这里更加的骄傲:“我就说他一定是行的。”

凌汉笑道:“真是没想到陈寒这么有能耐不仅是长篇大论,连在施政方面也是如此的厉害。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只是现在我们还只能用欺骗的办法,从他这里套话可惜了。

如果真让他参与到朝政当中来不知道能有多大的成就。”

说到这里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一丝无奈的表情。

喜儿在边上插话道:“看起来咱们家陈公子还是个天才呢!”

江都郡主满脸的骄傲。

“郡主您这次推荐让老夫从陈寒那里套话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帮助大明解决了如此困难的一件事。

听太子殿下的意思这次以工代赈成功的话,直接就可以以此为契机放开一点对买卖人的限制。

有了这么好的一件事作为台阶,朝中反对者的声音也只能偃旗息鼓。

其实看得出来越是有人反对,这件事越是要推行,因为那些反对者未必就是为了朝廷着想,而是朝廷律法越禁止的事情越是能为某些漏网之鱼带来想象不到的丰厚回报。”

凌汉不愧是经年老吏早就看透了这些东西。

这里面不少都是利益既得者,他们害怕朝廷会放开买卖人的限制,从而为自己带来许多的竞争对手。

陈寒在当天夜里将凌汉他们的对话都给听到。

听完了他们的推断,陈寒基本上是同意他们的说法的。

明朝的商品经济在这个时候并不发达,这才迫使很多百姓将银子都存储起来,这个事情要是不解决是很难将白银去货币化的。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得把买卖人的积极性给调动起来。

凌汉他们说得很对,现在要是没有买卖人参与进这个事情上面来的话,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有机会去解决那些灾民们受灾的情况。

陈寒给出的这个办法他们能够去实行,就已经说明他们对于商业这块有了一个相对明确的认知。

他们不再谈商业如虎,所以在这个情况之下,陈寒是欣慰的。

至少自己给出了这么多的警告之后,这些聪明人已经开始觉醒。

即使是以朱元璋这种顽固的性格来看,他都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后辈儿孙们,一个个不争气。

容易因为商业的过少干预,导致朝廷没钱可以用。

所以现在干脆就从自己这一代开始,干脆就从开国开始。

朱元璋也算是一个从善如流的皇帝。

虽然他以农民起家,虽然他从小就讨厌那些一个地主阶层。

虽然他从小就讨厌那些个买卖人,讨厌那些官员。

但是他在为了自己的儿孙们铺路这条路上,走得非常的稳当。

他现在做的这些事,虽然是为了给自己的儿孙们铺路,不想让自己的后辈儿孙们因为朝廷没钱可用。

而不得不去屈服于各种的事例,不得不巧立名目捞钱,然后迫使百姓们最后起义。

他实在很明白,大明王朝本来就是农民起义建立起来的,如果自己的王朝真的是被农民起义给灭掉的,那就实在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这就相当于忘本。

所以他的出发点,绝不仅仅只是为了让天下百姓们过得更好。

他的出发点一定是想要自己的儿孙们的日子过得更好。

这个出发点就像是火种一样,他不一定能够照亮所有的人。

但是他这个出发点,会把周边那些百姓们至少温暖一点点。

陈寒无法改变朱元璋思想里那种小家庭的思想。

但他却可以把这种思想放大一点,尽可能的照顾到百姓们。

现在看起来,已经是稍微的有那么一点作用。

接下来就要看朱元璋这位皇帝陛下,能否在商业这一块走得更远了。

当然陈寒更加没有想到的是。

夏元吉这个永乐皇帝的大管家、钱袋子,在洪武皇帝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了重用。

按照现在年龄的推断来说,夏元吉不过才是个二十六七岁的年轻人。

但却能够有这样的一个创造性的行为,实在是很难得。

陈寒都没有想到,他们会直接在夫子庙前举行这么一个捐赠仪式。

还以秦国商鞅变法立木为信,来取得百姓们的认同,特别是买卖人的认同。

陈寒给出了功德碑这么个方向,他们却能够举一反三,说明这些人真是比自己要聪明很多……

PS:更新时间和之前一样:00:00、08:00、18:00(每章4000字,相当于每天六更),有加更一定会信守承诺!还是那句话,跪求订阅!!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