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北静王 > 第358章 袭人:不得了了,二爷魔怔了

第358章 袭人:不得了了,二爷魔怔了

这日,黄道吉日,宜搬家。

薛家新居,张灯结彩,来庆贺的人如过江之鲤,黑油大门前摆放着长长的一溜车轿骡马,热闹非凡。

正厅前早早搭起行台,薛蟠、薛科以及上京祝贺的薛霄都穿著锦服在外头陪侍,来祝贺的亲戚拢共摆了约有十余桌酒。

后宅内院里面也摆下酒席,薛姨妈一袭喜庆的在院内招呼宾客,面上的笑意始终不减,一时之间,恍若年轻了好几岁。

这时,宝钗领着莺儿走了过来,一袭杏黄缎面牡丹折枝刺绣圆领褙子,白色圆领袄子,下衬桃红色绣牡丹百褶裙,脸若银盆,眼同水杏,眉不描而翠,唇不涂而朱,骨肉停匀,处处透着雍容淡雅的仪态,无愧于“淡极始知花更艳”。

“乖儿,你不在里面陪太妃看戏,怎么过来了?”薛姨妈笑盈盈的问了起来。

薛家的新居本就是挨着北静王府,故而北静太妃等一众女眷,早早的便来凑了热闹,增添了薛家的体面。

宝钗丰润的脸蛋儿带着浅笑,轻声道:“太妃说女儿还是薛家人,怕妈这儿招待不过来,便让我过来帮衬一二。”

薛姨妈闻言,嘴角的笑意更甚,看向宝钗的眼神中带着几许感怀,轻声道:“太妃通情达理,以后妈也不用担心你了。”

按理来说,宝钗既然入了王府,那便不在是薛家人,故而今儿个薛家的乔迁喜宴,薛姨妈并未打算让宝钗帮衬,以免让太妃介怀。

史鼐闻言,面色的不自然之色更甚,面容上苦涩之意弥漫,说道:“王爷,在下并不懂兵事,怕是难以在都督府任职。”

若不是因为祖上的余荫,她们薛家连北静王府的门坎都够不上,哪有宝钗入王府的份儿。

作为“外人”,水溶不可喧宾夺主,故而薛家乔迁宴他就是客人,安然的在厅里吃酒听曲,倒也怡然自乐。

只是听着夏奶奶的一番话儿,薛姨妈心下顿时活络起来,夏家的情况她也是清楚的,仅有夏金桂一女,这份诺大的家业当做夏金桂的嫁妆实属合理,十有**不假。

薛姨妈一听,心下感同身受,别看她们薛家光鲜,实际上在京城这一块,确实有些上不得台面,不被那些个权贵所看重。

水溶自己也明白,史家一门二侯,底蕴不比贾家差上多少,史鼐若是有心,弄个官位不过是随手而为之事。

薛姨妈瞧着眼前如花似玉的少女,脸似桃花放蕊,身如弱柳迎风,目光微微一亮,道:“这是金桂吧,真是女大十八变,出落的愈发俊了,将来也不知道要便宜哪家的儿郎。”

然而没想到太妃居然如此通情达理,让薛姨妈提着的心彻底放了下来,自家女儿即便是妾室,也不会受委屈,心中感叹将宝钗送入王府是正确的选择。

宝钗笑着应了一声,倒也没说什么。

其实宝钗心里明白,太妃的善意大多是来自于水溶,因为水溶对于薛家的重视,故而“爱屋及乌”,对待薛家上自然也就通情达理起来。

水溶闻言心下了然,这是来求官了啊!

现下史鼐相求于他,那就不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官了。

这番作派,当真有一股子巾帼不让须眉的意味。

不大一会儿,只见一袭锦服的中年妇人笑盈盈的走了过来,热络道:“薛姐姐,恭贺迁居之喜啊。”

对于这位“夏姑姑”,宝钗心中是颇为敬佩的,夏家和薛家都是皇商,门当户对,两家的女主人,又都是寡妇当家,宝钗自是知晓其中艰辛。

永康帝早先对于功勋一脉的态度便是堤防,故而大多都是闲置,徒留一份爵位收入。

莫不是眼光高了,看不上一般人家?

夏奶奶闻言叹了一声,说道:“姐姐面前,妹妹也不讲虚的,夏家看似体面,实际上也就是做买卖的,但凡有些门第都看不上我们,妹妹也没什么要求,就是想找个知根知底儿的好人家,连这份家业一并托付过去,妹妹也能落得个轻松。”

至于说贾政,他与史鼐不同,贾政不过是国公府二房,并无爵位承袭,而史鼐却是承袭了超品侯爵,让一个侯爵担任断事官,这不是打史家的脸。

沉吟一声,水溶轻声道:“保龄侯若是愿意屈身在都督府任职,本王倒是可以举荐一番。”

薛姨妈沉吟一声后,笑着对宝钗说道。

原著中,史家穷的都没钱雇佣绣娘,女眷们自己做针线活,湘云为此还抹过眼泪,由此可见,史家目前的情形有多么糟糕。

兴致正浓之际,便宜岳父贾政与史鼐联袂而来,称有事相商,故而才有眼下这场景,而水溶也不废话,直言相问起来。

夏奶奶笑盈盈的应了一声,旋即看向身侧的花季少女,挑眉道:“瞧瞧宝丫头多知书达理,杵着跟个木头似的,还不问安。”

薛、夏两家当年是通家来往,儿女子辈从小儿都一处厮混过,论起亲来,还是姑舅兄妹的干系。

“哎”

夏奶奶与薛姨妈寒暄两句,目光落在鲜艳的宝钗身上,眸中闪过一抹异色,热情道:“哟,这是宝丫头吧,出落的跟朵花儿似的。”

某处厢房内。

宝钗抬眸看着所谓的“夏妹子”,心中也知晓来人是夏家的奶奶,与薛家一样,都是户部挂名的行商,也是数一数二大门户,合长安城中上至王侯下至买卖人,都称他是桂花夏家。

不仅如此,夏奶奶只有一女,在这个时代,没有儿子,家业被人算计是常事,然而夏奶奶不同寻常,独立经营着夏家的生意,不但没吃亏,还做出了桂花夏家的名号,垄断了宫里的桂花局。

宝钗凝眸看了一眼薛姨妈,眸光微转,倒也没说什么,应了一声后,便客气的领着夏金桂朝里间走去。

夏奶奶闻言,嘴角的弧度上扬起来,双目中闪过一抹精芒,叹气道:“哎呦,姐姐您可别说了,说起这事妹妹就头疼。”

史家与北静王府以及贾家不同,其祖上史公乃是尚书令,走的是文官一脉,十有**是不会在都督府任职。

史家的状况,水溶大致心里有数,原本保龄侯的爵位是湘云之父,只是其病逝,且膝下无子,便由弟弟史鼐继承保龄侯。

史鼐面色有些不自然,眸中带着期待之色,恭声道:“王爷,在下蒙皇恩浩荡,承袭保龄侯位,心中感激涕零,然在京中安享富贵,实非吾愿。”

薛姨妈隐隐听出了一些苗头,说道:“凭夏家的富贵以及金挂的气质还寻不到好人家?”

宝钗抬眸看了一眼夏奶奶,见其热络大方,举手投足间散发着一种干练的气质,杏眸中闪过一抹莫名之色,行了一礼,道:“夏姑姑。”

堂下之人正是保龄侯史鼐,湘云之叔。

水溶坐在首位上,温润的双眸中平静如水,垂眸看着下首黄花木交椅上坐着的中年男子,问道:“保龄侯可是有什么事?”

薛姨妈瞧见来人,喜笑颜开的迎了上去,招呼道:“原是夏妹子来了。”

少女闻言,两弯细眉不觉轻轻挑起,转瞬即逝,旋即盈盈一礼道:“薛姑姑安。”

乖乖,这么大的家业,真是

“宝丫头,你带着金桂去里面看戏,我和夏妹子一块叙叙话。”

他明白水溶其中的婉拒之意,只是现下也毫无办法,圣上对他们这些功勋冷待,以至于自己闲置蹉跎多年,一事无成。

眼下圣上态度和缓,对北静郡王委以重任,若是水溶能言语两句,想来他也能解除桎梏,以此为跳板,迈入朝堂。

水溶目光微凝的看向史鼐,若是换成一般人,听见水溶婉拒的话语,早就悻悻然的离去,倒是没想到他居然如此坚持。

沉吟一声,水溶忽而道:“若是保龄侯有心,本王倒是可以给你指条路,就看保龄侯可有胆走上去。”

史鼐闻言,心下一喜,忙道:“还望王爷示下。”

水溶见状轻笑一声,倒也不急着示下,反倒是询问道:“保龄侯可知新政?”

史鼐心下一怔,修长的眉头紧蹙起来,回道:“在下倒是听说一些,内阁的官员们争论不休,现下都还个定论。”

新政便是“摊丁入亩”,早先山东巡抚上奏,在朝堂上引发了争论,而永康帝便下发至内阁讨论,商讨几月都没个结果,再加上山东、河南的洪灾一事,便搁置下来。

水溶笑了笑,说道:“你若是有心,便研究一番“新政”的利弊,上奏于陛下。”

史鼐抬眸看了一眼水溶,面色为难道:“王爷,并非在下不愿,只是陛下既然搁置不议,想来也是无意于此,在下若是冒昧上奏,怕是适得其反。”

其实不光如此,史鼐虽然对“新政”了解不多,但也知晓一二,此事在朝堂上的反对之声甚是浩大,若是自己上奏,不就成了众矢之地。

水溶端起茶盅,轻轻抿了一口,面上不置可否,说道:“未必,陛下既然将“新政”之事交予内阁商议,说明陛下是有意试行,只是有所顾忌。”

揣摩圣意,这是一个合格官员应做之事,永康帝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不可能看不清“新政”对于目前沉疴的大乾朝而言是一方良药,现下的迟疑,无非是顾忌引起朝堂震荡。

但水溶知道,“新政”早晚会推行下去,只是时间的早晚。

史鼐闻言,目光微微一亮,既然水溶说了此话,想来不假,毕竟以对方的身份而言,完全没有必要欺骗于他。

虽说担心成为众矢之地,但只要收获相当,这些担忧也就不足为患,直白些就是风险越大,收益也就越大。

论起来,王爷指的这条路,确实是一条明路。

思及此处,史鼐恭声应声道:“是,在下明白了,回去之后定然会研读“新政”。”

水溶见状便不再多言,决定权在于史鼐身上,他能不能以此获得重用,还要看其对于“新政”的见解。

说到底,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是没这个本事,那也怪不得他。

其实水溶大可不必理会此事,只是关于“新政”,水溶心中也有意愿,毕竟“摊丁入亩”之策虽有弊端,但对于目前的大乾朝而言,无疑是最为适宜的政策,若是施行下去,可造福万千百姓。

默然几许,水溶忽而道:“对了,本王有一段时日不见云丫头了,索性让云丫头在王府住上一段时日,可好。”

史鼐闻言,笑着应道:“云儿原是王爷的干妹妹,理应如此。”

水溶笑而不语,这湘云在史家待的也不短了,该回归王府这个大家庭了。

后院花厅,只见厅内已然张灯结彩,北静太妃、贾母、王夫人、元春、钗黛、宝玉、三春等皆然在场。

人头攒动,满堂珠翠。

只是其中并无那道明媚张扬的倩影,想来是留在府里养伤哩。

堂上,北静太妃与贾母、王夫人轻声闲聊着什么,元春则在一旁陪同,倒也显得轻松愉快。

一侧的几案上,黛玉几人自然是凑在一块,眸光看着台中那“咿咿呀呀”的戏曲,时不时的轻声耳语两句。

宝玉坐在一侧,如银月的脸蛋儿上满是神情振奋,整个人如同焕发了新春一般,闲不住来。

自从妹妹们“又”来王府顽乐之后,宝玉重新过上了与那嗅之如恶臭的“四书五经”为伴的日子,心中的苦楚无人可知。

好在趁着参加薛家乔迁宴的功夫,宝玉终于能敞开心怀,

“宝姐姐,这位姐姐是谁啊,生的如此.我竟形容不出来。”

宝玉看着宝钗带来的“姐姐”,见其生的花儿一般,心中难抑,忍不住的询问起来。

闻得此言,黛玉斜睨了一眼,轻啐了一句呆子以后,便与湘云轻声叙话,其他姊妹皆是是会心一笑,心知宝玉的老毛病又犯了,也不做搭理。

倒是新来的夏金桂,见宝玉居然如此没有礼数,心中愤懑,俏丽的脸蛋儿冷若寒霜,暗啐道:“哪来的腌臜货,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姑奶奶是你能得罪的。”

只是顾忌其身份,并未言语,但心下却是嫌弃起来。

宝钗凝眸看了宝玉一眼,心下无奈,宝玉此举,无异于是调戏人家姑娘,能得好脸色就奇怪了,真真就是小孩子脾性。

抿了抿粉唇,宝钗便一一介绍起来,本着照顾宝钗的颜面,黛玉几人自是和颜相待,一应礼数周到。

一番寒暄之后,夏金桂才落座在宝钗身旁,娴静的看着台下唱的戏曲,一派的大家闺秀作派。

探春英眸熠熠的看着湘云,朗声道:“云妹妹,林姐姐、二姐姐她们都来王府了,你什么时候过来,咱们姊妹也好一块聚聚。”

湘云原本是在史家,这回随着史鼐一块来为薛家乔迁宴祝贺。

宝玉一听这话,面色当即垮了下来,只觉心拔凉拔凉的,好端端的提这扫兴事作甚。

湘云心情也没好到哪里去,撅着粉唇,神色泱泱道:“我也不知道啊!”

说到底,湘云不过是个小女儿,虽养尊处优的,但万事由不得自己作主,她若是想来王府,还不是得长辈作主。

黛玉闻言,斜睨了湘云一眼,纤纤素手念着玉肩的一缕青丝,俏声道:“哥哥不是最疼爱你,你去求哥哥一回,还能不衬了你的意。”

同为干妹妹,想来哥哥是更喜欢湘云,毕竟湘云活泼可爱的,比她这个无趣的妹妹不知好上多少倍。

如若不然,怎得只见哥哥捏湘云,不见哥哥捏自个,还不是偏心。

湘云撇了撇嘴,轻哼道:“姐夫若是有心,早就接我过来了,何苦我眼巴巴的盼着,怕不是早就把我这妹妹忘了。”

一股子的腻歪味,显然是带着小脾性。

这时,宝玉笑盈盈的凑了上来,说道:“云妹妹,要不然我待会去和老祖宗说一声,咱们一块做个伴儿。”

黛玉几人都已经要在王府住上一段时日,俨然是无望,但湘云既然落了下来,不正好两人做个伴,总好过成天见的读书好。

探春闻言不觉好笑,轻声道:“二哥哥,你这算盘可是打空了,姐夫可是一直惦着云妹妹哩,前儿个还说今日等云妹妹来了,便接来王府,屋子都让人收拾利落了。”

一听这话,湘云就来了精神,略显婴儿肥的脸蛋儿洋溢着笑容,道:“这还差不多。”

说着,湘云便对着面如土色的宝玉说道:“爱哥哥,你如今在进学,这也是好事,也好将来应酬世务。”

宝玉闻言,面色彻底垮了下来,进学进学,进个劳什子的学。

一时之间,宝玉这段时日被逼着读书的苦楚顿时涌上心头,只觉心神恍惚,好似堵塞住了什么,目光渐显痴呆起来。

湘云见宝玉久久不语,心下一愣,正欲说些什么的时候,见宝玉嘴角留着哈喇子,小眼睛顿时瞪了起来,喊道:“爱哥哥,爱哥哥,你怎么了。”

身后侍立的袭人察觉到宝玉的异样,心头剧颤,忙走上前来,摇晃着宝玉的身子,大喊道:“二爷,二爷。

不得了了,二爷魔怔了。”

随着袭人的叫喊,一时之间,厅内顿时乱做一团。(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