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 > 第六百四十四章 杨府夜会

第六百四十四章 杨府夜会

于站出来道:“既然如此,不知主公和诸位军师,有何计议?但需用得上末将之处,末将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曹抚掌大笑:“好,文则胆识过人,真乃吾之良将也。”

经过几位大将一番言论之后,曹的心也明显好转了许多。

他眉头舒展,也不再如之前那般正襟危坐,而是子往前倾,用手肘撑在了桌面上。

“距离秋收,只有一个多月光景,届时刘赫诏书一来,我等究竟如何应对?实在毫无头绪,还请诸位各抒己见。”

众人都有些沉默起来,许久之后,程昱才走了出来,让曹精神为之一振。

“主公,属下以为,商议不久之后刘赫将会发来的诏书,并无意义。刘赫当曾言,一年之后,来接掌豫州。即便我等有良策,可以令主公不去洛阳,抑或去了之后得以全而退,也是无用。一年期满,刘赫前来索要豫州,我等给是不给?”

他这一说,曹也陷入了沉思。

“嗯……仲德所言,确是曹某没有想到。看来这一劫是无论如何也躲不过去了。”

“这也不尽然。”

程昱的话,让曹双目中顿时放出了光芒。

“此话怎讲?”

程昱不自主地往前挪了一步:“刘赫势力庞大,太平道反贼、太行山贼寇、董卓、袁绍等辈,哪个不是当世枭雄,震怖天下,可以遇刘赫,尽皆束手。昔他实力并未至巅峰,尚且如此,如今其雄踞司隶至河北一代,汉室天下,已四得其一,若是明着与其为敌,兵锋到处,只怕无人能够幸免。”

“哎呀,你这话岂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难道你要我等投降不成?”

夏侯惇十分不爽地嚷嚷了起来。

曹喝道:“元让闭嘴,听先生说完。”

程昱继续说道:“正因如此,所以我军在有足够把握之前,决不可正面与其为敌。不过,当文和之计,令刘赫忙于对付袁绍,虽然之后棋差一着,却至少也让主公夺取了豫州。如今何不故技重施?”

“上次计谋,就未能完全瞒过刘赫,如今故技重施,只怕未必奏效吧。”

戏忠疑虑道。

程昱却是有成竹的模样:“此计无需计较是否为他识破,即便被他看穿,怕也未必能奈我何。”

“哦?如此妙计,仲德快说。”曹催促着。

“这天下只有一个洛阳朝廷,法理而论,我等自当听命,否则便是悖逆之臣,且刘赫也有足够实力,讨伐我等诸侯。可假若天下不止一个朝廷呢……”

洛阳城中,太尉府邸,此刻虽是深夜,杨彪的书房之中,依旧灯火通明。

朝中大约一半的大臣,聚集在此,杨彪端坐主位,半眯着眼睛,也不说话。

众多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见杨彪不表态,他们一时也不知该说些什么。

就这样沉默了许久,杜畿最先忍不住了。

“太尉,您与袁氏,并为天下士族领袖,当初与袁氏分道扬镳,一心扶持刘赫,而袁氏则自立门户,窥伺神器,如今已证明太尉眼光何其精准。袁氏已亡,杨氏崛起,统领海内士人,共同为新朝出力,本是人所乐见之局面。我等也早已准备好,一心一意,辅佐新君。可是如今陛下来了这么一手,我等实在有些看不明白了。”

“是啊,我等士族,全仰仗着您主持大局,您可要出来说句话啊。”

“杨公,此事非您出面不可,您可不能装聋作哑。”

众人的声音一个比一个急切,杨彪也不知是真的听进去了,还是被他们吵得没办法,这才睁开了眼睛。

“主持大局?什么大局啊?陛下雄才伟略,新朝万象,群雄束手,四海归一,指可待,我等都将是大汉中兴之臣,彪炳史册,光照千秋,如此千载难逢之良机,还要如何表态?”

“诶,这……”

众多大臣听了这话,一个个都是目瞪口呆。

钟繇想了想,似乎有所领悟:“杨公,此一节,我等也是知晓。既然当年选择全力支持当今陛下,如今开创如此局面,我等也十分欣喜。可是,我等所希望的,乃是陛下一力仰仗众士族来辅政,在杨公您的统领下,一同辅佐天下,治理天下,执掌权柄。”

“可是如今陛下忽然重设尚书令、御史中丞,分明是有意自己独自执掌朝政,这只怕不是一个好兆头。”

杨彪冷冷地扫视了他一眼:“何谓好兆头?是陛下昏庸,还是二荀不贤?陛下任用贤明,何错之有?何况无论荀、崔等家族,亦是我士族同道,何来凶兆之说?说话谨慎一些,你堂堂廷尉,执掌律法,怎得连这点心修持也没有?”

钟繇被说得一阵语噎。

“杨公也莫要责怪元常,他所虑未必无理。”

王谦说道:“荀氏一族,自党锢之祸以来,韬光养晦多年,如今厚积薄发,荀氏三子,皆是重臣,尤其荀彧荀攸叔侄二人,便要执掌朝纲,如此岂不是让荀氏一家独大?非是我等要争权夺位,只是如此安排,于江山社稷,实在是祸非福。哪怕陛下将那两人任命为九卿之位,我也绝无二话。只是尚书令和御史中丞,以等同于左右二相,如此要职,由同族叔侄担任,难免会有荀氏独断朝纲之危。”

杜畿接话道:“太尉若是担心王司徒,崔司空的态度,我等愿意前往说之。王司徒义女虽被纳为昭仪,崔司空更不必说,其子崔钧,荣宠之盛,更甚二荀。不过他们终究也是我等士族同僚,只要晓以大义,定能与我等一同规劝陛下,匡正得失。”

杨彪眉头一皱:“匡正得失?且不说王、崔二公,便是皇甫、朱、卢、蔡等公,如今也必定与陛下一条心。单凭你们几人,就想劝服陛下?何况陛下又不曾犯错,何须你等去匡正?画蛇添足,多此一举。老夫劝你等还是安心朝务,莫要横生枝节,否则自取祸端,莫说老夫没有提醒。”

“杨公,您怎能……”

“老夫如何了?”杨彪冷眼看着他们。

“你们无非想说,陛下此举,实则将我三公之权,分给自己亲信,何以我们三人个个不急?可正是这般道理,老夫与司徒、司空都不急,尔等急什么?我等士族,选择与陛下合作,岂是为了一时之权柄?鼠目寸光,不可共语。”

杨彪这一句话,说得众人恍然大悟。

王谦问道:“太尉的意思是,只要陛下依旧重用你我,提拔我等家族子弟,即便荀氏一时尊崇,可天下大势,正如水无常形,今是荀氏,谁知明会是哪家?”

“不错不错。荀彧荀攸二人之才,确属当世一流,后生可畏,虽是我等长辈,也有不及。陛下图谋甚大,重用二人,也是理所当然。只要陛下能多多仰仗士族之力,我等回去好生教化子弟,未免他没有登顶台阁之时。”

众人似乎瞬间都想明白了。

“诸位既然想通了,那便早些回去歇息。如今新朝初立,政务繁忙,有这功夫在此闲扯,不如多为朝廷分忧,立下功勋政绩之后,方有在朝堂上说话资本,否则万事皆休。”

杨彪这话虽然明显是在逐客,不过诸位大臣,个个都是笑逐颜开。

“太尉说的在理,深夜之时,我等多有叨扰,就此告辞。”

众臣一一起离去,很快,书房内就只剩下了杨彪,还有边一个大约十岁的年轻人。

那年轻人看了看外面的大臣,走过去关上了书房的房门,回过头来看向杨彪。

“父亲,天子如此举动,分明是要卸磨杀驴,您就真的一点不急?”

“胡说什么!”杨彪喝斥一声。

“什么卸磨杀驴,这等话也是能说得的么?修儿,你这等心,再不加以改正,迟早要给我杨家招灾惹祸。”

杨修撇了撇嘴,一脸不以为然:“孩儿倒以为,父亲是觉得如今陛下权威正隆,不便与他相抗,所以暂忍一时。我杨氏门生故吏遍天下,只要一有天下士人支持,便可一高枕无忧,便是陛下也不得不仰仗我杨氏之力,重夺权柄,不过早晚之事,何必与陛下正面冲突,那岂不是得不偿失,孩儿猜得可对?”

杨彪直接站了起来,脸色有些发黑。

“黄口小儿,休得胡言。”

说完,他一甩衣袖,直接走出了书房。

杨修看着自己父亲的背影,咧嘴一笑:“父亲若真以为我是在胡闹,何必在知道众臣来要拜访时,特意将我唤来旁听?而且今早朝会时,父亲又为何不在杜伯侯上奏时直接就予以驳斥,而要等众臣齐出,陛下表态之后,父亲才站出来?嘿嘿,这点小小心思,瞒得过众臣,却瞒不过我。”

他一脸志得意满的表,也走出了书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