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世祖 > 第150章 再添两道

汉世祖 第150章 再添两道

作者:芈黍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14:29

第150章 再添两道

奉命还朝奏捷,陈述大理军情的,乃是西南行营都虞侯李守节。离当年被刘皇帝外放出京,已有些年头了,并且一待就是数年,在王全斌麾下,也赶上了此次南征,在东路军中,立了些功劳。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见到身边出去的人携功业返回,刘皇帝的心中也有几分欢喜。特地赐御酒,并让他坐下汇报。

李守节也是而立之年了,不复当初的年轻,但比起过去,也更加沉稳。与他爹辰阳侯所不同的是,此人就如其名,是个恭谨守规矩的人。

“......王都帅领军南下,直逼鄯善,沿途所过,望风而降,大军在突破几道敌军阻碍后,顺利抵达鄯善府城。此地乃大理中部重镇,其君臣集结三万余乌合之众,意图据城顽抗。

鄯善城垣不似羊苴咩城那般坚固,地形险恶,我军有必克的信心。不过,遵从朝廷招抚的政策意志,王都帅遣使招降,为其所拒绝。

为减少攻城伤亡,我军花费二十日,对鄯善进行包围,切断交通,阻敌支援(虽然那个时候大理已经没有什么援军了),隔绝消息,使其沦为孤城,并补给军需,打造重械。

一切准备就绪后,自十月二十五日起,我军向鄯善城发起了连续十日的进攻。在我军的强大攻势下,鄯善守军死伤惨重,城郭摇摇欲坠,城中守军士气也日渐衰落,我军伤亡,则控制在两千人以内。

外无援军,内缺军需,士卒混乱,士气低落,穷途末路之际,再遣投降官吏劝降,迫于内外窘迫形势,大理君臣终于决定出降!

另外,大理国王段思聪在被围之后,病情加剧,于十一月三日病逝于城中。其子段素顺匆忙继位,因而选择投降归顺......”

听完李守节的汇报,刘皇帝脸上的笑意更浓了,说道:“王全斌用兵,却是越发老道了!”

综其叙述,可以看出,在鄯善之战中,汉军进展,还算顺利,拖得时间虽长,难度却不大,并且控制着伤亡。

这与前面的战斗,完全是两种风格。开战之初,王全斌求速度,求效率,不惜涉险,深入不毛,穿越绝地,并且强打羊苴咩城。那个时候,在破城的过程中,也是毫不吝惜代价,不顾伤亡,攻势之猛烈,就如秋风横扫落叶一般,气势十足。

结果就是,羊苴咩城破,而西路军伤亡过半。等到打鄯善城,在战局明朗,胜势奠定的局面下,王全斌又一改此前的强悍风格,转而求稳,稳扎稳打,顾惜伤亡,政治、军事攻势齐下,以不大的代价,成功拿下鄯善,收俘虏大理君臣,也扑灭大理最后一支反抗力量。

“鄯善城既下,那么大理国内,当再无可阻王师的力量了!一举收取西南之地,指日可待!”刘皇帝颔首道。

李守节拱手说:“大理君臣出降之后,王都帅已分遣将士,进占大理南部,与广南西道的军队,配合进剿余孽不臣,争取在今年之内,全取大理旧地,于开宝七年上元节,向陛下与朝廷,再奏喜讯,以贺佳节!”

“好!”对此,刘皇帝不能更满意了,看着李守节,继续问道:“那段素顺呢?”

“回陛下,段素顺及其王族、大臣,暂时拘押于鄯善,听候朝廷制诏。王都帅有意,待大理彻底平定,将彼等押送还朝,献俘于宫阙!”李守节答道。

“大理战事既定,既遂朕愿,也减朝廷一大负担!”刘皇帝道。

别看南征大理从发兵到现在也还不足半年时间,但在这半年的时间内,朝廷付出的代价可着实不小。

入大理境内的作战部队、辅卒、民夫加起来,也不超过十万人,但在其背后,为此战后勤支持的各类人员,加起来也有近二十万人,其中仅开道修路最多的时候就投入了十万民力。

至于军需之损耗,那就更是个海量的数字了,仅军费一项,不提财政司拨款,川蜀三道开宝六年的秋税,可都用在上面了。至于粮秣的消耗,战前储备军粮近四十万石,也消耗了个干净......

“派人去政事堂,把虞国公与赵普、李业唤来,好好商量一番之后的安排,也该拿出一些具体的善后措施了!”稍作思考,刘皇帝吩咐着。

“是!”

很快,政事堂的主要领导们奉诏前来,共同商讨对大理善后诸事。这并不是一个难题,早在羊苴咩城破,取得重大突破后,对此事就有所构思了,一些举措,皇帝、太子及宰臣们也有所讨论。

因此,真到落实阶段,讨论出台也没有多少争端。基本上,是以赵普两个月前提出的绥靖意见为基础,加以完善。

土司制推行大理全境,这是基础,也收纳当地大大小小部族,使其臣服最有力的武器。在这个前提下,在主要城市,却也要加强朝廷的统治,直接委派官员进行治理,比如羊苴咩城、建昌、弄栋以及鄯善等地区。羊苴咩城,更名为天兴府。

至于大理王室,悉数内迁。怀柔归怀柔,但按照刘皇帝意志,消除其影响还来不及,又怎么会想着借其影响去安抚大理?

似董、高、杨等原大理的上层贵族,也是一家不留,全部外迁,这同样是刘皇帝的行事风格,对江浙豪族都不手软,何况于这些西南土豪。同时,也只有在当下,趁着大军压境,经得起折腾的时候,方便动手,快刀处置而不用拖泥带水。

同时,拿下大理之后,在西南地区,行政区划,也要有所改变了,新纳的地盘,可一点都不小。

哪怕没有刘皇帝发话,坐看魏仁溥、赵普发挥,他们的意见也比较统一,在大理旧地的基础上设置一道,并且析出一部分,并入广南东道,以及同川南一部、黔中地区合并,再设一道。很是清晰,这就是川、贵、滇三省......

大理旧地新设的一道,自然不能再叫大理了,刘皇帝直定名云南,加上黔中道,大汉在安南的基础上,又增两道了。

云南的第一任行政长官,魏仁溥拟提的人选,也令人意外,沧州知府全师雄。这是孟蜀降臣,自归顺朝廷后,仕途是稳稳上升,是降臣中境遇比较好的,升职的速度并不算快,但确实是被朝廷所接纳了。

在沧州府任上也多年了,如今,一举被提为云南道布政使,则又是一种突破,这也从侧面象征着,川蜀地区彻底融入大汉的统治秩序之下,当地的人才,也将为朝廷所发觉录用。

至于驻军,短时间内,会留驻大量军队,之后再根据实际形势,逐渐削减,效仿安南事。安南道那边,自从平定之后,到现在,南征的军队还没有撤完,轮戍制大抵要到开宝七年,才能正式落实铺开。

王全斌,刘皇帝打算将其召回,云南军事,则交给王仁赡。

讨论完毕,垂拱殿内,逐渐安静了下来,自太子以下,没人敢贸然出声打破之,只因为刘皇帝一脸沉吟状,在认真思考着什么。

良久,刘皇帝抬头,轻笑道:“自开宝年来,朝廷大大小小也打了些仗,取得了不少战果,对于有功人员,也未有正式的爵禄封赐。

这样,政事堂、枢密院、兵部,对这些年于文治武功上有突出表现的将吏做一个统计,列述功绩,朕当论功赐爵!”

“是!”

刘皇帝此言落,在场的几名大臣,脸色都有所动容,快六年过去了,刘皇帝没有赐下任何一个爵位,剥夺、收回的例子倒有几个。

显然,这个消息一传出,恐怕又是一场风波了。可以想见,此番赐爵的规模,远远不会如开宝大典那次大,但也正是这样,争端恐怕还要更激烈些。

刘皇帝对大汉爵位的抬升,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也越来越明显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