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世祖 > 第226章 冯道请辞

汉世祖 第226章 冯道请辞

作者:芈黍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14:29

第226章 冯道请辞

乾祐五年秋举的榜三,状#58218;高淳,文章很好,才学不错,但书生意气太重,刘承祐打#58021;让其先去#58311;贤殿跟着苏禹珪修史校书。

榜眼卢多逊,#58023;聪颖,才学高,见识不群,#58080;是傲气太足。被#58077;排到昭文馆,当校书郎,不知要做多久图籍#58276;理员......

唯一能够#58028;用者,反倒是这个赵曮,或许是有其父宣慰使赵上#58007;的调#58109;,才情练达,十分成熟。年纪虽然不大,但为人#58332;调谦逊,颇有断事能力。学问方面,与那些“名人”相比,虽然显得不是#58194;别突出,但也是十二岁便能属文的天才。

李昉既知滑州,刘承祐便想起了此人,当然,赵曮的说法也不是没有#58113;理,只是近臣之选,更看他这个皇帝的喜好。

“陛下,冯相#58049;#58168;见!”

“坐!”殿内,看着手捧奏文,矮身弯腰的冯老狐狸,念其年老,刘承祐轻声吩咐了句。

“谢陛下!”冯#58113;谦恭#58113;。

君臣廷对,宰臣坐而论事的规矩,已然被刘承祐废#58115;了,从去岁起,廷议、朝会等场面,所有宰臣都得站着议事。

而于冯#58113;而言,#58028;便是这#58250;殿内私谒,他也#58069;#58079;着恭顺谨慎。

“有#58093;事,劳冯卿亲自来一趟!”刘承祐看着冯#58113;,问#58113;。

冯#58113;已然年逾七十岁,白发苍髯,腿僵背驼,透着一股衰朽的气质,岁月在其脸上,刻下了太多的痕迹。

刘承祐恍然而有所觉,冯#58113;这两年? 老得有些太快了? 毕竟? 似侯益、药#58218;福那等老而弥坚者? 终究是少数。

冯#58113;呈上奏疏的手,都显颤抖。闻天子问,嘴里轻笑#58113;:“老臣已至暮年,时日无多? 想趁还有些#58148;力的时候? 见见天颜? 听听圣音......”

冯#58113;说话? 总是这#58251;动听? 刘承祐却叹#58113;:“朕自御极以来? 有赖冯#58049;,协理阴阳? #58077;抚内外,辛苦了!”

皇帝这#58251;温良态#58267;下? 冯#58113;一张老脸更显舒#58159;,说#58113;:“能辅佐明君治世? 成#58080;大业? 是老臣的福分与幸运。唯可惜者,是老臣不能在有生之年? 见到陛下实现伟业的那一天了!”

“冯#58049;今日说话,怎生如此晦气? 尽说些丧气话!”刘承祐眉头一凝,瞧着冯#58113;。

迎着皇帝质询的目光,冯#58113;不由暗叹,天子嗅觉之敏。拱着手,向刘承祐#58113;:“不瞒陛下,老臣今日,#58115;奏报之外,意欲乞骸骨,请陛下恩允!”

说着,冯#58113;又自袖中,掏出一封辞章,也#58007;给张德钧。

刘承祐#58089;上了手中翻阅的奏疏,轻“咦”了一下,凝神审视着冯#58113;,这老儿也坦然地直面皇帝。

但见冯#58113;日渐清瘦的身#58022;,脸上的老人斑也多了,胡#58232;也只剩下一点灰色尚未被花白吞噬。心有所感,刘承祐幽幽#58113;:“冯#58049;也要弃朕而去吗?”

天子的语气中,似乎带有不舍,但冯#58113;可不敢当真,他也是有自知之明的。自己虽然历仕多朝,累为三#58049;,至乾祐朝,更被汉帝看重,为朝廷首相,可谓个人巅峰成#58080;。但是,以冯#58113;对天子的观察与了解来看,自己不是刘承祐真正看重的宰相......

陪着笑,冯#58113;回#58113;:“陛下,臣已年逾古稀,#58022;衰多病,去冬以来,更是时感#58148;力不济,眼神恍惚,无力承担国家重务。开春以来,病征有所加重!

陛下不嫌老臣鄙薄,用此残躯,臣不胜感怀,却也不敢#58319;僭居相位,以免误事。而今大汉在陛下治理下,欣欣以向荣,朝中良臣俊杰迭出,臣这老朽,也当退位让贤了!

#58319;者,陛下前番,此朝中年迈老臣以归养。臣如今衰颓至此,祈愿陛下,能赐以恩典!”

目光平和地注视着冯#58113;,听其恳切陈情,嘴角翘了翘,心里却不由感慨,此#58049;,真的是个聪明人,似乎早早地察觉到了什么......

“冯#58049;若去朝,朕心中实有不舍啊!”考虑了一会人,刘承祐#58113;。

听此言,冯#58113;却明显轻松了,更显得从#58198;,应#58113;:“纵老臣在野为民,也当时时为大汉与陛下祈祷祝福!”

阅读着冯#58113;辞呈,看得出来,写得用心了,足可#58008;录在冯#58113;文#58311;中的一篇文章。到这个#58237;#58267;,刘承祐也不故作矫揉了,直接#58113;:“冯#58049;既然心意已决,朕纵有夺情之意,也不好#58188;留。朕允了!”

顿了下,刘承祐说:“以本职致仕,加尚书令,爵禄翻倍!”

“老臣,拜谢陛下恩典!”冯#58113;满脸的感动,起身拜倒。

看着冯#58113;,刘承祐想了想,问:“冯#58049;去职后,谁人可继?”

面对这个问题,冯#58113;明显迟疑了几分,小心地瞥了刘承祐一眼,一如既往地谨慎,说:“此当为陛下考#58293;,圣意所属,自当其职!”

这个老滑头,刘承祐笑了笑:“冯#58049;德高望重,对朝廷诸宰臣,了解也颇多,朕#58080;是想听听#58049;之意见,也好做权衡!”

皇帝的眼神中,带着点压迫,冯#58113;迟疑几许,终于#58113;出个人:“老臣以为,兵部尚书魏仁溥,可为首宰!”

“兵部诸事,已然繁#58223;,恐无余力。”刘承祐说。

“刑部尚书范质!”冯#58113;不假思索,又说。

冯#58113;,仍旧不改其慎,揣测着皇帝心意举人,毕竟,谁都知#58113;,魏仁溥与范质,可是最初的“帝党”,对二人也十分看重。

“范质......呢喃了句,似乎在琢磨,瞟向冯#58113;:“李涛如#58093;?”

冯#58113;面色不变,应#58113;:“李涛为人慷慨,以社稷为重,秉#58049;执法,然平日言谈行事或有轻佻之嫌,难堪首宰之职!”

冯#58113;是鸡蛋里挑骨头,找了点李涛的“不是”,似乎并不想让李涛上位。

刘承祐看着他,笑了笑,幽幽#58113;:“平日里,冯#58049;与李涛最为亲近,而今举贤却避之,可见所秉#58079;也,乃#58049;心!”

听皇帝这么说,冯#58113;只觉心脏砰砰地剧跳不已,只能尴尬地陪着笑,附和着。

思#58293;一会儿,刘承祐脸上带上了和煦的笑#58198;,人显得松弛不少,问冯#58113;:“冯卿致仕之后,有#58093;打#58021;?”

“老臣打#58021;,回乡归养,含饴弄孙,顺便#58311;最后的#58148;力,整理多年以来,所写文章、诗词......”冯#58113;说#58113;。

“冯#58049;欲尽余欢啊!”刘承祐点了点头:“朕记得,冯#58049;是瀛洲人吧!”

“正是!”

“而今瀛洲乃边地,用兵之所,非#58077;居疗养之善地,不足养乐!这样,冯#58049;可去洛阳,朝中大臣勋贵,多#58130;别#58054;,朕也赐你一栋#58049;#58054;!”刘承祐说。

冯#58113;眉头凝了下,恭敬#58113;:“是!老臣谢恩!”

待冯#58113;退下后,刘承祐露出了点莫名的笑#58198;,冯#58113;今日所请,然他记起了当初赵莹之辞。有些相近,如今的赵莹在陈州任上,可甚是自在。

“传李崇矩!”

未己,李崇矩入内觐拜,作为新的武德使,上任不过数月,风气大改,#58332;调了很多。在外人的眼中,似乎因#58073;景崇之事后,便沉寂下去,骄狂不在。当然,这也是李崇矩严厉约束整顿之功,#58008;起了张牙舞爪,眼睛却犀利依旧,死死地替皇帝盯着朝野内外。

“陛下有#58093;吩咐?”李崇矩问。

“去#58103;#58103;,冯#58113;近来身#58022;如#58093;!”刘承祐说。

虽然不解此为#58093;意,李崇矩还是麻木着一张脸,简洁有力地应#58113;:“是!”

奉命而去,刘承祐又看向张德钧:“你觉得,李崇矩这个武德使,当得如#58093;......”

“陛下所托,是其人!”

大汉乾祐六(953)年二月,汉帝降诏,宰相冯#58113;以原职致仕,加尚书令,爵燕国#58049;,移居洛阳休养。

循后,以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李涛,为中书左丞,居#58211;事堂首座。

而自冯#58113;去职,大汉朝堂,又翻开新的一篇,老臣尽去,新壮盈堂。国初以来的宰相,#58115;了李涛外,已无一人在位。

而李涛,在大汉虽擢拔于高祖刘知远,属“前朝老臣”,却也才五十多岁,还年轻。平日办差,也还中刘承祐之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