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世祖 > 第137章 迂回之师

汉世祖 第137章 迂回之师

作者:芈黍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14:29

第137章 迂回之师

米仓山西南麓,人迹罕至的山林间,钻出了一支为数不少的军队,周遭地貌复杂,峰岭雄踞,满山的荒林透着股原始与野性,不过受到此不速之客的影响,鸟惊兽走,远远避开。

自三泉至于嘉州,约180里曲折山路,狭隐小径,耗费了足足6日的时间,方才走完。旗帜被掩起,士卒将军甲捆背在身上,不敢喧哗,不敢抱怨,默然埋头进军。

即便经过训练,并且有了心理准备,这翻山越岭的劳累,仍旧超乎了高怀德的想象,尤其是未经开辟的米仓小径,随军的将士,也都齐装整备,携粮带水,更添加负担。

所幸,翻过北麓之后,地势平缓了许多。高怀德身体力行,与士卒同甘共苦,并且待在先遣营中,开路的工作,要累得多,数百士卒,皆弃甲卸装,手执砍柴刀,沿途清理杂草乱枝,流下杂乱足迹的同时,也开辟出一条勉强供大队通行的道路。

“都监,向导说了,过了前边的豁口,即可出山,有路直通嘉川县城!”高怀德身边,一名相貌倜傥,神色冷峻,隐含戾气中年将领,指着前头,对他道。

此人名为郭进,军职两川行营排阵使,早年投效高祖刘知远,因曾为高祖侍卫,身上打着刘家的印记。立国以后,屡受升赏,尝为磁州刺史、陇州指挥使,后被刘承祐调入西南军中,治军甚严,杀伐果断,天子以为名将。

“不容易啊!”闻言,高怀德疲惫的面庞间流露出少许笑意:“传报后面诸营,让将士们再坚持坚持,我们直接进城休息!”

听高怀德之言,郭进不由挑眉,说:“听都监之意,是要攻占县城?”

听其疑虑,高怀德点头:“将士们连日行军,亟待休整,补充粮水,有什么地方,比县城更适合休整?”

郭进道:“偏师迂回行军,重在隐秘,都监不怕暴露行迹,引起蜀军戒备?”

高怀德微微一笑:“这就要看我们匿军的本事了!再者,我们已至嘉川,绕至敌侧,最需隐秘的时期已然成功度,倒也无需过于担忧!”

看了看天色,云淡风轻,时辰尚早,高怀德说:“今日占城,休整一夜,明日起行,转向西北,走罗川径,奔袭漫天岭!”

“这占城的任务,就交给末将吧!”听其考虑,郭进想了想,拱手道:“我查问过嘉川地势,崇山突,壑谷纵横,只一槽谷横贯东西,县城居其中,城东有宋江相隔。只需分两师,一支控制西道口,一围城,即可取城而不虞消息走漏!”

“郭将军既有此意,本将断无不允的道理!”听其分析,高怀德露出了满意的表情,吩咐道:“将军需要多少兵马?”

“嘉川虽属利州,实则偏狭,若非绕道,大军几难注意此处。区区小县,一千兵卒,即可下之!”郭进自信道。

“好!那便与将军两营先行,我与何将军,率众随后,以防不测!”高怀德说。

“是!”

高怀德这支偏师,共计十四营,七千余众,以怀威蜀军为主,再加两千西南精锐,高怀德则直接将两营西南兵调拨给郭进。

出了丘岭之后,脚下所踏,终可称道路,虽则仍旧曲折复杂,却也比在米仓山中转悠要好多了。即将得到休整,有了期待,将士的士气也回复不少,一切的疲惫与苦累,都被振奋的精神所压制下去。

怀威军都指挥使赶了上来,老将已年近六旬,念其年老,本次绕袭,本不欲以其随军,但何重建固请之。结果证明,似乎小瞧这老家伙了,随军翻山越岭,纵非如履平地,也是从容不迫,跑起山径,竟不下于诸多年富力强的将士。

“劳老将军随军,受这一路苦楚了!”对何重建,高怀德态度宽和。

高怀德客气,何重建可是小心地兜着,毕竟作为一个有前科的反复降将,稍显谦卑地应道:“天子不计前嫌,施以厚恩,在下忝为怀威都将,自当效死以报。我在蜀军中时,平日可没少翻走秦岭,米仓小径虽然难行,却也还迈得开腿脚!”

打量着何重建,虽然鬓夹白发,身形疲惫,但矍铄气质明显。高怀德不由笑道:“老将军之健铄,实不让青壮,足以使晚辈们汗颜啊!”

“都监谬赞,在下可不敢当!”

言罢,高怀德收起了玩笑之心,表情恢复严肃,目光投向西北,说:“郭进此去,如无意外,嘉川可下。休整一夜,明日即转道,还有百多里的狭道,需要走啊!”

何重建道:“两百里都走过来了,还怕那区区百里?”

“老将军,真豪杰也!”

“不敢当,高都监才是真英雄!”

在高怀德进军的过程中,郭进那边,驱使兵卒,快速推进,占据交通道路,围取嘉川,十分顺利,完全达成作战目标。

整个过程,就像朝一汪静潭投入一颗石子,初起波澜,而后迅速恢复平静。克城没有亡一汉卒,倒是有十几名士卒,因实在难耐急进军之苦,有所怠慢,被郭进砍了脑袋。

......

利州,绵谷城。

利州处嘉陵江东,自北向南,属山地向盆地的过渡地带,虽则群山环抱,地势地形崎岖复杂,但作为州治的绵谷城,却非利守之所。

是故,蜀军在利州境内的御汉军力,主要屯于东北边的漫天岭一线,固守大小漫天诸寨。绵谷城内的守军,倒也不多,仅三千卒,并且主要起支持作用,利州蜀军的粮食、军械等各类军需资源,多屯于此。

北城头,挂着一颗人头,血迹早已风干,面目难辨,但恐怖渗人。这是原三泉监军刘廷祚,十余日前在栈道间,带人冲击王审超的援军,最后竟然成功活了下来,逃回了绵谷城。

原本打算回成都活动一番,以赎罪过,被后来赶到枢密使王昭远命人锁拿。作为蜀廷委派,北面防御汉军的主帅,升帐的第一件事,便是当着诸蜀将的面,将刘廷祚给斩杀,悬首城楼,并掷下严令,再有战败者,军法从事。

王昭远此举,既是要立威,也是想通过严厉的军令,激发蜀军将校的战心,让他们拼死领军抵御。想法是好的,但效果属实欠佳。

王昭远虽然主持后蜀军政多年,也提出了多项积极军事策略,但基本在成都朝堂间施展,与下边的军队、将士之间,实则有所割裂。

一无大功,二缺威望,使气耍威,仅是想当然地要严肃军纪,造成的结果便是,离心离德。对于北边的蜀军将领们而言,王昭远就是个幸进之徒,夸夸其谈之辈。

蜀太后李氏曾对孟昶说,王昭远出于厮养,无大功,不习兵,难掌军事,俟边疆有祸,必不能御大敌!此言后来传开了,使得王昭远名望更遭创,军中将校多以此鄙之。

不过,蜀太后的话,孟昶根本听不进去,仍旧重用王昭远。旧恩情分固然是其考量依据,但除了王昭远,孟昶似乎也找不到其他的人选了,似赵崇韬、伊审征等领军将帅,或不乏小才,当多仰仗父辈余荫,虽领军,但也未必服人,比起王昭远大抵也好不到哪里去,也不似王昭远那般同孟昶亲近。

蜀太后唯一推举褒奖,认为可托大事的高彦俦,却在三年前的秦凤大战之中,为汉军所俘,最后自杀殉国。为此,刘承祐还特地命人,于凤州给高彦俦立碑,记其事迹,以扬忠名。

还是那句话,蜀中无大将,无可担负擎天重任者。

而在此时的绵谷帅衙之中,王昭远正自着恼着,他面临着一个难题。昨日,汉将王全斌率军攻破了金山寨,负责守备的蜀将赵崇溥力战不敌,折兵上千,弃寨而退。

依照他此前的军令,赵崇溥即被锁拿,但要不要杀之,王昭远自己也有些迟疑了。北上的这些时日中,他察觉到了军中某些对他不利的气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