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之再启人生 > 第171章 研究新材料

四合院之再启人生 第171章 研究新材料

作者:老狼爱牛羊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9:58

第171章 研究新材料

第171章 研究新材料

回到宿舍,宿舍就陈志和和方嘉明在。

“人都跑了?就你俩看家啊。”

“都去操场学打球了,快把包打开看看,给大家带啥好吃的了,我好像都闻到香味了。”

才几天工夫,陈志和和方嘉明就和朱雪峰混的很熟了,这会也不客气。

“看你们这馋样,不等他们了?再说你们不是说,食堂比家里吃的还好吗。”

“现在是知道了,多吃点胃更有动力了,饿的更快。”

“哈哈,就你小子能编。”

朱雪峰也没准备啥,就带了辣椒酱和蘑菇酱各一瓶,让大家下饭,再就是下午买的一些点心,偷偷烤了几个红薯藏着,其它的带过来也不合适。

“点心还是留着大家一起吃吧,这酱真是香,我怎么又饿了…。”

“在安慰肚子和等待他们之间,我很明显的站在肚子一边啊,我决定了,现在就尝尝这酱的味道。”

方嘉明拿出筷子,蘸了点烧辣椒酱,尝了尝,不由得伸出了舌头。

“太辣了,你们北方人吃这么辣吗,喔、喔、喔,受不了受不了。”

看着方嘉明的狼狈样,两人忍不住笑了。

“来来来,接着,用这个缓解一下”。

朱雪峰索性掏出烤红薯,每人扔了一个,本来打算馋大家的,这会变应急了。

“尝尝,才烤的,应该还是温的。”

“哇,好东西,就是烤的才好吃,其它的吃法我都吃怕了。”

两人毫不在意形象,果然还是温的,表皮外还有点粘粘的,糖都烤出来了。

“这是偷偷吃啥,这么香,红薯吧?”

门一下就被推开,在球场挥洒汗水的几个回来了,除了周继东矜持了一下,其它几个是上来就要上手。

朱雪峰赶紧掏出袋子,拿出红薯。

“各位老大别抢,人人都有,你们的在这……”。

“老五,把门关上,隔壁的和我们一起回来的,这要是…”。

话音未落,门口就进来好几个,闻着烤红薯的香味,带着满头大汗就进来了。

“你们宿舍吃独食啊,快拿出来和革命同志一起分享。”

只要有人带了头,这后面都可以想象,金属物理是个和尚班,这样倒是让全班的小伙子迅速的打成一团。

平时就不分彼此了,有吃的肯定不会客气,美其名曰,提前进入GC主义。

朱雪峰摇摇头,只能在一边看着,小小的宿舍挤进来十几个大牲口,这点红薯估计连皮都得吃光。

平时看起来文质彬彬的,这混熟了一个个都是土匪模样。

好一会才安静下来,大家看着乱七八糟的桌面,哈哈大笑,什么东西都是抢着吃才香。

“明明比在老家吃得好,怎么就老觉得饿呢…。”

“我也是…”。

“谢了啊,下次再来,哈哈”

总算走了,方嘉明从桌下拿出点心和酱。

“还好我眼疾手快,要不真正的宝藏肯定得遭殃。”

“我说一眨眼没了了,老八还是你手快,赶紧收好了,明天再拿出来下饭。”

收拾完,聊了会天,大家分头学习去了,宿舍里显得非常安静,朱雪峰也在认真学习,同学们学习都非常刻苦,除了必要的锻炼和活动,其它时间都是争分夺秒。

正值又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虽然还很困难,但都能感受到,整个国家正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国家号召青年人向科学进军,大家也对未来充满着期待和憧憬,都想为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按大家的说法,这么好的学习条件,这要再不好好学习,都对不起每天的粮食。

在这种环境下,你想不学习都不行,朱雪峰每天晚上都往外跑,这个也是原因之一。

上了一上午课,全是人教版的《普通物理》,这门课又有很多分支,包括分子物理学、热力学、光学、电磁等很多部分。

上午的分子物理给了朱雪峰一些启发,勾起了一些记忆,匆匆的就来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来了。

球墨铸铁技术,果然找到了,这种几十年后得到大力发展的技术,果然现在就有资料了,朱雪峰一口气借了好几本,这些得好好学习。

资料里面介绍得很清楚,球墨铸铁以其抗拉强度高、韧性好的优异性能,在发达国家,1948年进入了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让朱雪峰惊讶的是,国内在1950年就成功研究出了球墨铸铁,只是不太成熟,是用压力加镁球化法用纯镁处理球墨铸铁,就在1958年,还开发出了稀土镁球墨铸铁。

其实这个时期的国家科技研究水平在世界上并没有落后很多,很多项目的研究还走在世界的前列,尤其是一些新技术的研究,甚至走在老美和毛子的前面,只是后人不清楚罢了。

这球墨铸铁的研究起步应该算是很早了,只是到现在还没有工业化,就更谈不上球墨铸铁的产品了,归根结底还是技术上不成熟。

这种技术在后世应用极为广泛,火车、汽车、隧道、桥梁、下水管道、电线杆等等,数不胜数。

现在的大功率发动机发展很不顺利,这材料也是重要制约因素,现在载重卡车的断轴等等都是因为材料原因。

朱雪峰早就想更改发动机的材料,可惜铝合金目前看来很难,一是铸造技术的制约,再就是材料的短缺,而这些对球墨铸铁来说都不是问题。

后世常用的铸铁发动机中有硅、碳、锰、硫、磷,虽然不记得具体比例,但因为工作的原因,知道是在千分之几到百分之五以内,这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不停的实验就行了,总比别人瞎摸索的强。

自己现在学的就是金属物理,做这个方面的研究和实验很合理吧,还有轧钢厂的材料研究所,应该也可以提供些帮助。

找到了短时期的突破口,朱雪峰很兴奋,这物理系的金属物理还真是阴差阳错的来对了。

这段时间,朱雪峰除了晚上回大院练功,有时去实验室折腾一番,其它的精力全泡在球墨铸铁技术研究上,和同学们一样废寝忘食。

期间跑了一趟轧钢厂,和厂长书记还有姜副厂长谈了球墨铸铁技术的国际应用和国内的现状。

陈书记若有所思,好一会才开口。

“你说的这个我有印象,前几年大力提倡的以铁代钢,应该就是,只是没搞起来。”

“是技术上还不算成熟,美丽国和欧州都用上了,年产球墨铸铁已经超过十万吨了,咱们还一公斤都没有。”

朱雪峰又介绍了发展前景,这个必须得忽悠了,没有轧钢厂的支持,光靠朱雪峰绝没有希望,根本就不是一个人的事,必须是团队和后面的强力支持。

大家沉默了很久,烟雾已经弥漫了整个房间,看来领导的思想压力也很大。

“那你说的车……。”

杨厂长还念念不忘当初朱雪峰的设想,这要是研究材料去了,这后面的车可怎么办。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