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腰软知青在年代和忠犬糙汉贴贴 > 第八十九章 燕矶

季节气候影响长江水位,今年夏天长江水位下降很厉害,原来渡口乘船的平台高出水面十多米,已经不能用的。

现有临时的泊船点也只是从岸上斜坡下去的一个高出水面的黄土包。

过江的人纷纷排队,等船上的人往土包上架过来一块木板,踩着木板这就能上船了。

南湖镇和燕矶都是小渡口,船也是最古朴的木船,从江这边去江那边得人力划桨。

摆渡也算是个正式工作,像这一趟船上划桨的就有六个,都是青壮年壮劳力。

可即便是如此,船抵达彼岸时,也足足花费了一小时四十分钟。

见陆淼频繁出神,顾莹推推她,示意要下船了。

陆淼回过神,拿好东西跟着人群下船上岸,江边的风很大,害怕帽子被风卷走,她小手拂过头顶紧紧按住帽子。

“渡江的船说是四趟,其实就两班,一班是咱们南湖的,一班是燕矶的,每天上下午各自跑一个来回。”

顾莹走在陆淼身侧,细声解释:

“咱们过来的这一趟船,就是燕矶早上五点半去咱们那边的返程船……以后要是独自坐船,这个时间点可得记仔细。”

陆淼连忙点头,顾莹抓着她手腕,笑着真诚温和:

“看着点脚下,这里到燕矶的镇子还得再走一段,可不能绊倒摔伤。”

“诶!”

燕矶沿着长江一侧除了本土住户以外,所有农田土地种植的都是细粮和经济农产品。

比如一望无际的翠绿禾苗。

比如陆续泛白的棉花地。

再比如在少有的平坦田地中,格外突出的茂密甘蔗地。

只是恍惚扫视一眼,甚至都不用细看就能分辨出燕矶和南湖阵的差距。

后面在所路过的村子里,陆淼更是留意到,一路上遇到的社员虽说也有穷困的,可大部分还是那种面色气血充足的多,身上衣服打的补丁也相对较少。

每走过几户,就能闻到一股熟悉的花香。

陆淼好奇寻找,很快就注意到一旁人家的院子一枝栀子花花枝颤颤巍巍探出墙头,正在风中摇曳晃荡。

说实话,陆淼心情复杂,有一瞬间的怔然。

看似只是一只花,其中却能凸显很多问题。

年景特殊,这类东西别说是出现在院子里,就是出现在家门外五六十米的地方都容易被扣上“资本”的帽子,可为什么这里出现了却没事呢?

因为土地肥沃,种出来的粮食好,能吃饱的人多了,才有精力全心全意地搞生产,促生产。

一旦生产成功也就意味立功,立功又代表着什么呢?

它代表着将得到社员们的拥护,生产队和所属大队的重点关注和偏袒,说不定连带公社也会开绿灯庇护。

尽管时代背景特殊,可很多时候就是这么现实,当某个人或某些人创造出大于自身又利于他人的价值时,很多问题将不是问题。

陆淼莫名想到了她所属的生产队大河村和傅璟佑。

大河村的土地那么贫瘠,社员们穷苦辛劳一整年,别说吃饱肚子,符合质量的公粮都不一定全部达标。

傅璟佑的处境又是那么的举步难行……

如果他们的土地也能像燕矶这边一样肥沃呢?

如果傅璟佑能提前,或者直接、间接地做出一番作为呢?

人也好,生产队也好,会不会都是另外一番境地呢?

陆淼蹙眉细想。

或许连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从前她都没想过要介入傅璟佑的人生历程,这次却在潜移默化中,想要改变傅璟佑的处境。

“陆知青,你走快点,要掉队了!”

前方传来男知青于浩的声音,陆淼蓦地回神,才发现大部队已经都走到前面去了。

“啊,就来了!”

摒除脑海想法,陆淼迈步小跑起来。

这时候和后世不同,除了商场还有大街小巷可以转悠,这会儿尤其在乡镇这种地方,唯一能让人驻足久一点的地方,就一个百货大楼。

有些个发展好点的县城,还有概率有个电影院什么的,镇子里是别想了。

陆淼一行人目的也明确,就是为了逛百货大楼来的。

顾莹她们有认路的,众人兴致高昂跟着一起向百货大楼出发。

燕矶土地相对肥沃,发展当然也要更好,进入镇子地界后,街上虽然没有摊位商贩,行人却如北方赶大集一般,一点不见少。

热闹、人流量大,就意味着繁华,陆淼不由也提起几分兴致来,她正励志今天一定要好好逛一逛,身后突然又传来男知青们的声音:

“女同志们等一下,这儿有剃头挑子,等等我们剃个头,一会儿一起走!”

女知青们回头,透过中间熙熙攘攘的行人间隙,就看见男知青们在一个挑担的老汉跟前排队。

那老汉肩上挑子已经放了下来,在铁皮桶似的担子里翻了翻,很快拿出毛巾、剪刀还有刮刀等剃头工具,可不就是剃头匠吗?

就是不知道是哪个大队、生产队的。

瞅着男知青们细皮嫩肉又面白无须的模样,剃头匠哈哈大笑,一眼看出众人身份:

“知青同志,不是老汉吹嘘,走街串巷那么多年,老汉手艺杠杠的,剃头两分钱一次,你只管说想要什么样的,老汉保管给你剃得服服帖帖,收拾得整整齐齐!”

男知青们都年轻,阅历不深,一面惊讶于剃头匠的眼里,竟然一眼就看出他们的身份,一面又忙应声搭话:

“不需要剃成什么样,你就给我剪短就行。”

“我也是,只要不会剃成光头,就尽量往短了剃。”

“行嘞,没问题,来知青同志这边坐。”

剃头匠把挑子往街边挪了挪,搬出木板凳请第一个男知青坐。

他们那处依着街边住户的房屋墙壁,半上午的时间那里难得撑出一片阴凉。

毕竟人生地不熟,一起来的一起走当然更安全妥当,女知青们就按住头顶帽子,小跑过去一边等待,一边躲阴凉。

剃头匠不光给人剃头,还回收女人的长头发,瞅着女知青们帽檐下乌黑油亮的大麻花辫子,剃头匠稀罕地厉害:

“女同志你们剪头不?老汉儿这里也收头发,你们要是卖的话,老汉一定给个实诚价,另外剪头也不要钱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