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靖安侯 > 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建康建康

靖安侯 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建康建康

作者:漫客1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47:35

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建康建康

沈毅是科考出身,二甲的进士,是个纯血的文官,哪怕一直到现在,他身上的大部分官职都是文官的官职,譬如说兵部侍郎,山东巡抚,右副都御史,这都是文官。

但是实际上,沈某人现在,又不能算是一个文官了。

因为他的根基,全在淮安军。

他的麾下,像是凌肃,薛威,苏定,甚至是张猛,刘明远,万钟,钟明乃至于周怀,高勇等等中层将领,将来都会是大陈的武官,这些都是他的势力。

虽然这种“山头”,并不是沈毅有意为之,而是在创办淮安军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这座山头已经在实际上形成了。

而这座山头,可以被称之为沈党,但是更精确的叫法,应该是叫做“淮安派”。

在这种情况下,以及北伐现在这个进度,沈毅就是实际上的武官领袖。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的话,他已经很难入议事堂拜相了。

因此,他也就没有必要,再去追求团结文官势力,甘泉书院虽然势力不小,他的老丈人更是现任书院的山长,但是沈毅不应该也不会,因为对方是书院出身,就会曲意拔擢。

一来,沈毅本人不太认同这种行为,二来…

在已经事实上成为了武官领袖的情况下,还要去笼络文官势力,容易遭人忌惮。

这种忌惮,并不一定来自于洪德皇帝,而是可能来自于整个朝廷。

花了几天时间,跟张简一起整理了积存的一些文书之后,沈毅的书房终于清爽了不少,而在这几天时间里,天津港那里又陆续传来消息。

天津的战事,并不能算顺利。

在这几天时间里,刘明远尝试性派了两个千户营登陆,结果与天津三卫短暂交手之后,双方战斗力悬殊很大,吃了个不大不小的亏。

这并不奇怪。

刘明远的登州水师,根底是当初薛威留在登州的一部分先锋军,而这一部分先锋军,不少是薛威在莱州登州新征募的。

毕竟当初薛威从登州离开的时候,是奉命去打济南,自然是要把精锐统统带上。

后来刘明远到了登州之后,以这一部分先锋军为基础,又征募了一部分军队,组建了登州水师。

这一年多时间以来,登州水师长练的是水战,本就不太擅长陆战,而且北齐的天津三卫,是北齐燕都京畿的一处精锐,负责整个京畿的近海防御,正面作战会吃亏,再正常不过。

好在,在陆地上登州水师打不过天津三卫,在海上由于巨大的装备差距,天津三卫又不是登州水师的对手,双方就此僵持住了。

目前的情况是,登州水师,拖住了天津三卫,让整个天津三卫动弹不得。

要知道,一卫正常的兵力是在五千人左右,而天津三卫的人数要稍微多一些,加在一起差不多一万六千多人。

登州水师虽然人数不少,但是在船上的兵力,差不多也就五千人左右,双方互相牵制的情况下,淮安军这里无疑是占了便宜的。

因此,在接到了刘明远的汇报之后,沈毅就命令登州水师继续留在天津港附近,伺机而动,没有让他们再轻举妄动。

毕竟这一趟,至少是把天津港以及天津市舶司给毁了,毁去了齐人一大重要的经济来源。

除了登州水师的战况之外,苏定在占据了河间府之后,正在从河间府向北慢慢动作,只不过河间府的东边就是沧州,沧州还聚集了大量了征南军,因此苏定动起来,也小心翼翼。

如果不顾及沧州征南军的话,河间府城距离天津,只有三百多里,六七天的时间,苏定就能够摸到天津,与登州水师一起,夹击天津三卫。

不过现在,因为征南军的情况还不太明朗,而且征南军虽然丢了河间府,但是几乎没有伤到元气,再加上诺勇那里的兵力依旧很多,因此沈毅给出的意见,也是让苏定小心行事,暂时以保守为主。

右路军凌肃这里,刚经历的一场大战,目前还在休整阶段。

整个淮安军,现在都比较稳当,唯一让沈毅有些操心的是,大同的薛威,还在与鞑靼人纠缠。

鞑靼这一次,足足派了四五万人出来,这些鞑靼人,哪怕是下马作战,也能够跟先锋军精锐正面碰一碰,马上作战,更是可以碾压先锋军。

目前,先锋军的人数只有两万人出头,薛威只能凭借城池,来拖住鞑靼人。

好消息是目前局势还算乐观,而坏消息是,鞑靼人不知道跟谁学会了一些攻城的手段,这会儿已经打下了几座县城。

十有**,是有齐人到了他们军中。

整理完了各路的情况之后,沈毅在顺德府,亲自给各军大军写了信,传达了下一步的战略,以及尽量以保守为主的作战方针。

但是,不管沈毅本人目前的态度是怎么样的,他给下属的信里,永远会带上四个字。

见机行事。

因为战场上的事情瞬息万变,有时候战机转瞬即逝,必须要给前线的主将以尽量大的权力,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才不会错失任何一个机会。

大送那会儿为什么打仗不行?除了以文制武的情况之外,更大的弊病是因为前线将领没有指挥权,打仗要按照枢密院的安排来打,甚至行军都要按照枢密院画的地图来行军,打仗要按照枢密院或者皇帝画的阵图来行军布阵。

那样打,自然不会有什么太好的结果。

等沈毅安排完了所有的事情之后,时间已经到了十一月的下旬,距离腊月,也没有剩下几天了。

顺德府的府城里,终于清闲下来的沈毅,与张简隔桌对坐,两兄弟碰了杯酒,沈毅仰头饮尽之后,轻声笑道:“这段时间,各军都没有出什么状况,送到我这里来的文书,也都保证不会出问题。”

“而且,天津那里的战事,一时半会也很难再有什么进展。”

张简也饮下了杯中酒,笑着问道:“子恒终于可以回建康了?”

沈毅“嗯”了一声,回头看向南边:“一别两年时间,不知道家里是个什么模样,不知道儿子女儿现在多高了。”

他默默叹了口气:“我连我那小儿子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先前婵儿给我寄了一张儿子的画像,她自己画的。”

“却不知道像不像。”

张简闻言,也起了念家的心思,他仰头饮酒,苦笑道:“你只两年没见而已,我从洪德十二年便没有见过家里人了,一转眼四年多时间了。”

“我家那孩子,当年还说要拜你做老师,现下也不知什么模样了。”

“我那大侄子…”

沈毅掰着手指算了算。

“今年快十四岁了。”

张简点头,微微摇头:“他读书不太成,到现在连个童生也没有考上,将来的前程,也不知道落在哪里。”

“且不说张琏他现在年岁还小,将来考学如何谁也说不准,就算他将来科场不顺。”

沈毅笑了笑:“师兄你才多大,现在就已经是封疆大吏了,将来给他弄个荫官,是再轻松不过的事了。”

张简微微摇头,没有接话。

很显然,他这个相门出身的人,对于科考功名还是很看重的。

喝了口酒之后,张简才看向沈毅,问道:“你家那个,过了年也九岁了罢?”

“明年虚岁十岁了。”

提起沈渊,沈毅苦笑道:“这些年,大多都是他母亲带他,我带他极少,将来恐怕跟我不亲。”

张简哈哈一笑:“到时候父子见面,小侯爷该不认识你这个大侯爷了。”

说完这句话,张藩台自己喝了杯酒,默默叹了口气:“是该回去看看了。”

沈毅点头,敬了张简一杯酒。

“我在等薛威的回信,薛威回信一到,确认大同以及太原无恙,咱们立刻启程动身。”

“返回建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