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1076章 两淮盐商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1076章 两淮盐商

作者:秋来2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52:04

第1076章 两淮盐商

第1076章 两淮盐商

扬州城表面上风平浪静,可是背地里早就波涛汹涌了。

在改天换地之间,自是会有人把握不住。

贺今朝不顾跪在地上流泪的人,他顺便开始处理公务。

有关扬州的情况,已经搜集了许多。

郑为虹说着他哥对扬州育婴堂的管理。

养着一千多名弃婴及其奶妈,由盐商资金资助。

但是这种事贺今朝稍微思考就觉得他说的太假。

除了扬州之外,真以为他没见过其余地方的救济馆?

其资金的管理非常不规范。

养活了太多的管事人员和些许大夫,真正用于弃婴身上的九牛一毛。

特别是监督药品的供应和成本,大夫虚开账目太大。

各书院、普济堂、养济院、寡妇救济团体及救生船的受助账本,随便查一查就露馅。

这里面的油水大了去。

他们多是声称花了数万两白银,真花了几千两就算他们有良心,配得上一句“于大善人”的称呼了。

支出几千两,实际花费几十文才是正常现象。

尤其是资助什么戏班子的钱,多是商人用来举办家宴,招待客人。

“你一个男子汉大丈夫,哭有什么用?”贺今朝放下手中的文书道:

“事情已经发生了,求人不如求己,你先去查探,寻找真凶。

难不成那些人还敢仗着大明的威风欺压你?

总比伱在我这里哭哭啼啼强上百倍,时间拖得越长,凶手就越不容易找到。”

宗灏拽了他一下,叫他回家去,寻找郑元勋的兄弟相帮。

大帅这里明显不耐烦了,有想法揽事却没本事平事,就不该来主动趟浑水。

郑家家大业大,当家人突然身死,也得整合内部的权力。

郑元勋本想借着贺今朝的名头往前走一步,结果自己个栽了。

怨不得别人!聪明人也不止他一个。

待到人走了,宗灏才拱手道:

“大帅,我愿意投效大帅,从基层吏员做起。”

“我听说你家也是大盐商,如何甘心?”

面对贺今朝的询问,宗灏自是点头。

看样子扬州城内的情况,贺今朝不是两眼一摸黑。

宗灏便说了自家是扬州兴化县土著,祖上是“灶户”,慢慢才得以积累起来。

他们与郑家不同。

当然从灶户出现转机发家致富,还得是家里有人考中了进士,得以改变命运。

要不然就一直去受剥削吧!

在大明中期,怎么可能会有底层人一路做买卖做到如此之大,就算做大也守不住的。

在大明,官商勾结才是发家的最快途径。

属实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标准道路了。

“你对两淮盐商的了解,与我说一说。”

对于这块暴富的生产资料,贺今朝自是要好好掌握在自己手中。

盐铁自古以来便是如此的暴利。

两淮盐场位于南直隶地区(今江苏省东部),因淮河将其分割成淮南、淮北两处故而得名:两淮盐场。

两淮地区煮盐历史悠久,汉吴王刘濞都广陵,煮海水为盐,为两淮地区煎盐之始。

明太祖初,吴王始置两淮盐官。

在其治内设置泰州、淮安、通州三分司和仪真、淮安两处批验所,盐场数量多达三十场。

行盐区域极为广阔,遍及河南、江苏、安徽、湖广、江西、贵州诸省。

宗灏又回答了贺今朝私盐上的问题。

毕竟贺今朝手底下也有不少私盐贩子。

而且他不可能把山西盐场的法子完全复制到两淮。

除了要听这些受益者说一说,贺今朝也准备到下面去走访调查一番,总得因地制宜。

据宗灏所言,大明朝廷日益**。

制度、法律松弛,给私盐流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贫困灶户为换取生活必需品偷偷运盐出场贩卖。

如此为私盐流出创造了有利条件,私盐泛滥开来。

私盐一出最先受到冲击的即是朝廷的开中法。

问题主要是守支环节,商人报中取得盐引后,无法支取到足额食盐或被告知延期候场。

减缓了正盐的流通速度,使盐业市场出现求大于供的现象。

连锁反应下导致私盐问题愈演愈烈。

万历时期袁世振推行纲运法取代开中法。

商人掌握了食盐的运销权,并可世袭。

纲法制产生的结果就是官商相互勾结!

官员在政治上为盐商保驾护航,盐商在经济上为官员解囊相助,二者互为助力。

后金猖狂,大明增派频繁,引价从天启五年时的三两八钱一跃高达五两六钱,正规盐商无利可获纷纷另谋生路。

反观私盐。

其引价最高不过五钱。

即使加上打点上下官吏的支出,仍不及官盐价格的十分之四,于是一些投机商人转贩私盐。

私盐成本低,获利高。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商人经商皆为谋求高额利润,获取更多财富。

私盐获利高,不单是因为私盐的价格低于官盐。

还因为私盐可以在工本、盐税、运输等方面最大限度的节省开支。

商人运送粮食到边境换取盐引,取得盐引后又需去盐场守支,继而押运食盐到指定市场销售,这一趟商业行为中运输费用极高,大大削减了利润空间。

私盐交易中除去灶户私卖,多是官员偷运!

他们通过漕船捎带、夹带、官盐船户自带等方式,将食盐运往市场卖给商人。

由此商人便省去了高额的运输费用且保证运输安全。

谁查当官的船?

没让你沿途送礼,就算高抬贵手了。

朱元璋将盐场划分为六处。

他规定商人必须在指定区域贩卖食盐,跨区贩售视为私盐,与贩卖私盐之罪同处。

因此大明的私盐并不单纯指未经政府批准私自生产、运输的食盐,也包括取得守支食盐而没在指定区域贩卖的正盐。

盐商支取食盐后还要跨区押运食盐到指定地区出售,有些地区路途遥远,盐商便就近出售以省去长途跋涉之资,使得正盐变私盐。

为了防止灶户私自生产,出现私煎贩盐的可能,灶户们生产的劳动产品也不能独占,最终所有权和支配权归大明所有。

到明代中期开中法渐衰,灶户负担的盐课越来越重,灶户生活水平下降,只能大量生产私盐。

一些灶户不堪重课而脱逃。

另一些灶户不得不冒险私煎贩盐。

弘治实行盐课征银并允许商人自行购买余盐,私盐开始大量流入市场,彻底失去对盐业生产的控制权。

以至于后期大明官府收不到多少盐税。

反观南宋还靠着盐税一直在死撑着,就足以见到大明朝廷对于地方盐利根本就没握在手上。

明初朱元璋为防止官员与民争利,规定皇族、公侯及官居四品以上的文武官员皆不许中盐贩卖。

但后期权贵官宦背弃祖宗之法占据盐引,并将盐引卖给引目不足的商人坐收渔利。

权贵占得盐引即意味着商人无引可换,他们不得不从权贵手中高价购买,这严重地压缩了商人的利益,一些商人便私下自买无税余盐。

私盐价低易卖,周转期短且获利多。

盐商们纷纷效仿,加剧了正盐堆积和私盐泛滥,勋戚官宦之家看到私盐厚利,也纷纷加入,致使盐法更为混乱。

特别是后期宦官打着皇帝的名义大肆搞盐引,皇帝还能分点钱,但到了崇祯这里,他还真是分不到钱!“大帅。”宗灏再次拱手道:“两淮的食盐产量占据大明的一半,灶户以产盐为业,以卖盐为生。

两淮盐政崩溃受到直接影响的就是他们,新课未交,赋税难完,无以为生,因而逃窜。

或躲避临近州县,投托大户之家拥工。

或前往别场,受雇于富灶盐也有。

此等逃窜,总以三十场大约计算,当不下万数(即三分之一)。

灶户们失去赖以生存的祖业,流亡各处,居无定所,食不饱腹,于是卖子鬻妻、自卖为奴。

贫者求为厮役不可得的现象极为常见。

遇天灾,饥荒遍野,淮北之民以树皮为食,而与之相对的则是官吏、豪强的奢侈生活大家仆童,多至万指。

除灶户外两淮地区以盐谋生的小商人也受到冲击,他们虽不及灶户贫苦却也受尽剥削,故而地方上“民变”层出不穷。

其实我们这些盐商也会受到大明盐官和胥吏的剥削,将巨额的利润在捐输、急公济饷、佐修河工、城工、灾赈等项下,报效朝廷。

不顺从盐官的意旨,向朝廷报效,就会受到盐官和胥吏更多的额外勒索,以致破产。

尤其是当朝廷假意拒收捐输款项时,我等盐商还要装出情恳意切,真心实意为朝廷报效的模样,请求赏受。

大帅若是掌控盐利,还请谨记大明的教训为好。”

贺今朝非常诧异,宗灏能说的如此全面,看样子对私盐的研究问题很深。

尤其他家也算是扬州本土有名的大盐商。

如此坦诚相待,一时间搞得贺今朝都怀疑宗灏这个人背叛了他自己的阶级!宗灏却是不害怕。

这些问题,大多数人都清楚。

但是如何解决,那不是一般人能够想得出来的。

宗灏也想要家族搞正规盐业,否则卖私盐,贺今朝指定会弄他家的,说不定扬州城门口上就挂着他全家的脑袋。

武昌城、南京城锤匪的手段,他们这些大商人早就有所耳闻。

要不然怎么没有人响应史可法呢?史可法是接下左光斗的名头,即使南京被破,贺今朝都没杀他,反倒把他送走。

若是在扬州出了事,那贺今朝不定还怎么发火呢!谁敢保证贺今朝不杀史可法是看不上他的军略这个缘由?所以宗灏这既是表明自己真心投靠贺今朝,又顺便解决自家家族生存的问题。

贺今朝看向一旁的属官,询问他是否把问题都记下来了。

“今日之事便多谢你了。”贺今朝站起身准备送送他,从属官那里拿出一本吏员手册交给他:

“既然真心投靠我贺今朝,先去学习几日,等我征召你。”

“谢大帅。”宗灏颇有些受宠若惊的样子,双手接过书本。

待到了帐篷门口,宗灏又问道:“大帅,当真不用科举来网罗人才吗?”

这些盐商为了更好的官商勾结,多是修建书院,学校,培养宗族子弟。

他们比贺今朝还要早实行幼童教育。

每个村寨都设有私塾,甚至只要是同乡,稍微露出“器宇不凡”模样,但凡是家中贫寒的子弟,都会被他们招进义学进行培养。

将来考试他们还会送盘缠之类的。

如此巨量的投入,自是想要一代一代获取丰厚的回报。

官商勾结这条路,他们是吃的盆满钵满,也想要一直延续下去!“目前没有这个想法,如今大业初创,自是需要行特殊之法选拔官员。”

说了个模棱两可的话,贺今朝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且好好做事。”

“是。”

待到宗灏被人领着走远了,贺今朝返回座位上,脸上收起笑容,又忍不住笑了笑。

纵然他势力变大,人与人之间的交际,终究是没什么改变。

还不是你骗骗我,我骗骗你?

“主公。”

贺今朝看着吉珪匆匆赶来,挑了挑眉道:“你还挺快啊!”

“主公,我。”吉珪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

“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

紧接着便是一些晦涩难懂的话,什么食色性也,臣忧心主公方才所提问题,所以才着急了些之类的。

引得几个人哄笑起来,帐篷内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毕竟吉珪的岁数也不小了,有些人吃了药,还是躺在床上跟妹子谈谈心等着硬呢。

当然了随着郑元勋的身死,拜访贺今朝的盐商也没有变少。

郑元勋不过是被送出来投石问路的。

可是他们送的礼物,实在是让贺今朝不喜。

除了送扬州瘦马之外,还有送寡妇的,最过分的还送来娘们唧唧的男侗!总之能想到的口味,全都送了个遍。

扬州最不缺的就是“以色娱人”的项目!

这些人送的还不如郑元勋有诚意,至少三十万两白银摆在城外,总比这些娘们爷们值钱多了。

他们如此行径,当然无外乎贺大帅与八个姑娘日夜吹逼的小故事流行的缘故。

万一送对味了,那不就是赚到了?

贺今朝的脸色相当不好看,按照惯例把送来的东西全都造册,他倒是要看看这些盐商们,还能整出什么好活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