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1203章 我还没用力呢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1203章 我还没用力呢

作者:秋来2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52:04

第1203章 我还没用力呢

第1203章 我还没用力呢

不得不说瞿式耜是极为老辣的。

他通过军事征讨以及政治招降,双管齐下的方针对付张献忠。

在这个关建的布置当中,大西军将刘进忠叛变。

主要缘由是他手底下的一名将领叛变降了南明。

刘进忠害怕自己被发疯的张献忠也给宰了,直接带兵跑路。

他跑到了广东,投降了磨刀霍霍的赵小五。

谁脑袋瓜子傻了,才投降南明呢。

要投降也得投降大夏啊!

这帮人怎么都看不清楚目前的形势?

赵小五对于张献忠的部将来投,还是很谨慎的。

他亲自接待了刘进忠,仔细询问大西政权的问题。

通过谍子再加上刘进忠等人的现身说法,张献忠目前已经杀人杀上瘾了。

不会想着要如何解决问题,只要发现问题了,那就一刀切,有没有问题,都给解决掉。

“张献忠疯了?”

赵小五认为这种嗜杀的人是无法在某一个地方长久的占据下去。

兴许用不了己方出手,他就得死在广西境内。

赵小五把从广西得到的消息,分为两份,一份送往北京,一份差人送往云南贺赞处。

作为剿灭其余势力的南方统帅,贺赞才是拿主意的那个,赵小五只是从旁辅佐。

南明小朝廷与大西军在广西相互厮杀起来,总体而言,还是明军更胜一筹。

大西军士卒长久未曾经历战事的磨练,最近又只杀那些手无寸铁的百姓,还有不少从大西政权跳到南明政权的人,他们更想要证明自己的实力,因此打的越发起劲。

倒是孙可望等人连连观望,并没有使用全力。

实在是目前的张献忠的行径过于让人害怕,难免让人多想。

连孙可望这种人,都差点被暴怒的张献忠宰喽,之后也学会不发表自己的意见,更何况是其他人呢。

就在信件流转之际。

深处辽东的李定国也亲自领兵紧逼广宁北镇,进一步牵扯清军。

他们快要陷入无粮的日子,要么就疯狂打一场,死许多人,口粮就能省下许多,还能继续坚持。

要么就只能放弃广宁等地,撤回盛京。

娜木钟率领的蒙古骑兵已然切断了广宁同盛京之间的联系,就等着阿济格放手一搏,或者清军鞑子从盛京前来救援。

孙传庭也配合军事行动,一直派人在清廷治下宣传,只要豪格登上帝位,锤匪自然会畏手畏脚。

对于这种谣言最揪心的不是多尔衮,反倒是大玉儿。

她可害怕自己的亲儿子被人赶下台去,一个废帝,下场该当如何?

大玉儿不敢想,也不能去想,只能同多尔衮施压。

可多尔衮在处理朝政上已经是焦头烂额,现在下面的人又叫嚷着豪格当皇帝是事,真以为他不烦躁?“此事我知道了。”

多尔衮显得很平静,光是靠着锤匪的宣贯指定无法起到这么大的风波,必然是有内部的人在推波助澜。

到底是谁,多尔衮也没心思管。

如今最主要的便是凑够军粮,分发武器装备,避免大清在前线的战线因为无粮自溃。

天气越来越热,又到了锤匪进兵的作乱的时候。

以前是大明放着清军来作乱,现在得是大清防着锤匪来作乱。

关建是清军本来就不擅长据城而守这种战术。

他们更多的是在外围攻。

“若是我儿被逼退位,你也没有好下场的。”

相比于之前多尔衮总是在咆哮,现在他听到任何消息都能平静的接收了。

主要是因为发的火足够多了,现在听到什么坏消息,也能淡然的接受。

“我知道了。”

多尔衮依旧是平静的回答,搞得大玉儿不清楚多尔衮到底是怎么想的,一时间有些难以接受。

“你到底。”

“够了!”

多尔衮不等大玉儿吼出来,便出声制止道:

“大清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纵然豪格他想当皇帝,又能当几日呢?”

大玉儿眼睛猛地睁大,她一丁点都没有想过多尔衮会说出这种话。

待到时间过了许久后,她才出声道:“战事已经糜烂到这种地步了吗?”

“粮食短缺,前线的士卒都要面临饿肚子拼杀了,这种日子是持续不了几个月的。”

多尔衮看着大玉儿的眼睛道:“那贺今朝处处布局绞杀我大清的士卒,封死了几条道路。

抢大明,抢朝鲜,抢蒙古,通通行不通。

贺今朝还命令蒙古人来烧毁我大清耕种的作物,下面旗人饿死的也有不少,更不用说那些奴才了。”

大玉儿是感觉最近宫中吃食花样少了,她也只是觉得多尔衮有些苛待她们母子。

“光靠这我大清耕种土地,是无法供养这么多人的。”

多尔衮站起身来看着大玉儿道:

“勿要在闹了,若是我大清在前线战败一场,锤匪的兵锋便直接到达盛京了。

真到了那个时候,我会护送你们回到故地,撤离盛京的。”

大玉儿顿时有些天旋地转。

为了自己儿子的皇位,她甚至可以同多尔衮保持一点不寻常的关系。

根据多尔衮的子嗣情况,也不用担心她会生出孩子来。

一旦福临皇位不保,大玉儿感觉自己的天都要塌了。

多尔衮可没法子凭空变出粮食来。

阿济格面对锤匪的突然进攻,高声叫嚷着:

“来的好,正好杀了这群夏狗,我们抢他们的粮食吃。”

对于阿济格杀气腾腾的模样,底下的都统们虽然也一同叫嚷。

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野猪”无脑冲锋的。

通过与锤匪的交战以及让豪格上位的消息散播,多想的人会变得越来越多。

尤其是那些投降满清的汉臣,他们以前对战锤匪不害怕,因为锤匪会放了汉军士卒,把满洲旗士卒砍成残废让汉军旗送回来。

这段时间,许多因被俘虏而没了手脚的满洲旗士卒,饿死的便是主力,大清朝廷也供养不起他们,以至于让许多满洲旗士卒感到心寒。

皇太极把他们好好奉养起来并且扬言要养到死,鼓舞大家为国效力,同锤匪作战。

现在皇太死死了,这项政策,多尔衮并没有更好的执行下来,他们属实是第一波被放弃的人。

而汉军旗士卒自然不肯用命同锤匪作战,主要是石延柱已经做了很好的榜样,胆敢固守到底,锤匪便会送伱上路。

大清内部满汉之间的矛盾随着分配利益不断的加大。

在阿济格看来,汉军旗都得排在蒙八旗后面,粮食配给什么的尤其供应满八旗,这是必然选择。

一旦物资不够用了,皇太极这里也拿不到什么满饷,反倒还会饿肚子的可能,那大清同大明又有什么区别呢?

汉军旗士卒大多都是因为走头无路,投降了清廷。

如今谁都看得出来大夏实力不断崛起,再加上锤匪先前的政策,汉军旗再投降大夏,能有什么心理负担呢?

反倒是满八旗士卒对于锤匪的恶名极为抗拒,抱着必死的决心来抵抗锤匪。

蒙八旗人数本来就少的可怜,汉八旗又被区别对待。

锤匪的对手就剩下纯正的满八旗,以及一些认主的狗腿子罢了。

阿济格仗着熟悉地形,并没有选择依靠城池固守。

反倒从北镇出兵,进入牵马岭驿,准备在此埋伏锤匪。

李定国以及部下早就谋划好如何进攻广宁北镇。

这次为了避免海船不能进入内河的麻烦,特意抽调了许多船只,确保运输线不被打扰。

先前杨展、曾英、甘展等部将在锦州同清军鞑子厮杀,已然熟悉了地形。

李定国派出先锋部队,过锦州走大小凌河并没有奔着北镇而去,而是沿着大凌河走了义州卫,占据广宁后屯卫义县,控制了一条前往沈阳的道路。

另一部先锋部队控制广宁中左所,配合杨展形成了对广宁北镇的钳形攻势。

没有直扑北镇而去,是左右迂回夹击北镇。

此举直接让阿济格妄图在牵马岭埋伏锤匪的计划落空。

同时控制了两条前往沈阳的主干道,多尔衮同沈阳出发便会最先接到消息。

武大定从盖县出兵,围攻营口,意图牵制多铎布置在此地的满清士卒。

同样的贺启同为了不让豪格从朝鲜走,不仅是在鼓动他当皇帝。

同样也是在与豪格来回拉扯,分散他的精力。

随着贺今朝的命令下达,在辽东、朝鲜等地猫冬养身体的锤匪士卒,全副武装的出击。

从各个战场来看,清廷的兵力被分散的一点都没有优势可言。

多尔衮也并没有多余的预备队,蒙古游骑兵还在游荡呢,等着情况袭扰盛京呢。

这次搞不好真的要皇帝亲征,免得被敌人所趁。

远在前线的阿济格通过探马得知后,也没有选择继续埋伏,而是再判断要打哪一方。

经过下属的劝谏,同意打锤匪的右路军。

右路河流众多,一旦打的锤匪无处可逃,就能好好料理他们,还能把他们赶下河去。

同时有多铎的人在辽阳等地,也会让右路军处于被夹击的状态。

阿济格领兵作战猛是猛,但锤匪也不是吃稀饭的。

双方在盘山驿发生激烈对战。

满八旗悍不畏死的冲击锤匪的车营,倒是汉八旗士卒进攻受阻后,便没有继续冲锋,开始演起来了。

战场上枪炮时不时的响起,箭矢攒射。

双方互有死伤。

但相比于清军的弓箭射杀,锤匪铠甲可以带箭继续作战,反倒是清军挨了枪炮子弹后,那就只能等死。

想跑都没机会。

在战事陷入胶着并没有按照阿济格的想法进行时,他率领镶白旗的白甲兵亲自冲锋,妄图冲破锤匪的车营,打开缺口,擒杀锤匪主将,长我大清威风。

此消彼长之下,满八旗死伤颇多,连阿济格都被火铳打中。

一军主帅领兵冲锋,不上赶着打这个铠甲精美的打谁?

没等李定国特意布置的钳形攻势捏碎阿济格的人马。

阿济格便自己送上门去,妄图以野猪冲锋打败锤匪,从而挽回大清颓废的局面。

结果以他自己性命为代价,死在了战场上。

阿济格在顺治登基后,便被封为和硕英亲王。

属实是满清第一个被锤匪打死的王爷,尤其还是摄政王多尔衮的亲哥哥。

上一次被干死的阿巴泰不过是一个贝勒。

此举对于满清而言,又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当阿济格的脑袋被锤匪士卒挑在旗杆上狂呼的时候。

满清布置在北镇的军队,根本就没有什么军心可言。

汉八旗士卒多是选择就地投降,满八旗士卒不愿意屈辱的活着,或者因为阿济格身死,许多人选择自戕。

倒是有人大喊着自己不是满人,祈求锤匪放过。

甘展万万没想到此番出击,竟然是自己拔得头筹。

李定国接到战报后,同样感到不可思议,他本以为阿济格天天叫嚷着要在战场上砍下自己的狗头。

结果他这么不禁等,自己还没有用力,阿济格就倒下了。

李定国把捷报送往京师,然后下令沿着两条通往沈阳的主干道,直扑满清首都盛京,擒了鞑子的顺治小皇帝,献给陛下,叫他在大殿内为陛下献舞。

经此一战,出征辽东的大夏士卒,士气越发的高昂起来。

此番直扑敌国首都,着实是让他们忍不住的想要畅想。

原大明军将,投降锤匪后,也未曾想到这场覆灭鞑子的仗会打的这么顺利。

甭说兵发沈阳了,就是大明靠近沈阳的最近一次,那也是二十多年前的浑河之战了。

哪像这一次,兄弟们砍鞑子脑袋越发的痛快。

那些被腌制后的金钱鼠尾辫子,被挂在一个个旗杆上,奔着沈阳出发。

广宁北镇周遭的百姓,全都被下令割掉辫子。

重新蓄养汉家头发,用不着执行什么留发不留头的蛮横政策了。

让他们割掉辫子,也是为了防止满清鞑子不死心,想要到后方来搞事情。

双方在战场上辨认队友,除了看铠甲之外,辫子也是一向重要的辨认法子。

吴三桂抬头瞧着阿济格的脑袋,忍不住连连摇头:

“舅舅,鞑子的气数尽了,这次又接收了以前投降的关宁铁骑士卒,我看见了许多熟面孔。”

祖大寿显得越发苍老了,只是叮嘱道:

“勿要再同他们过多接触,陛下是不允许我们再养私兵的,不要有什么不该有的想法。”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