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976章 张献忠起事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976章 张献忠起事

作者:秋来2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52:04

第976章 张献忠起事

第976章 张献忠起事

熊文灿的用意在于,张献忠听调,则我居功。

不听调,则余应桂任罪。

这便是他对内面对皇帝的时候,功劳都是我的,那黑锅都是手底下人背的。

对外则是虽然我给张献忠发了军饷,可实际上张献忠他是懂得官场规矩的。

我给的军饷不仅有对我的“返点”,还会有额外的润笔费呢!

大明的哪个官员,能够经受得住这样的考验呐?就算有人说熊文灿不知逮捕张献忠,只顾自身利害,而留他关系数省之安危,恐将重蹈陈奇瑜的覆辙。

朝堂内如此有见识的话,可没有人听啊。

还被嘲笑杞人忧天,大明正在逐步转好,你这样说,是不是见不得大明的好?

朝堂之上已经很难在留有真话。

什么忠言逆耳,通通不再适用。

余应桂自己也在诏狱里上疏申辩。

全面追述近年来的抚剿始末,揭发熊文灿畏首畏尾,迁就退让,收受巨额贿赂,以致造成张献忠强占谷城要挟招抚的局面。

张献忠在谷城招纳亡命,买兵置器,人人知其叵测。

熊文灿却把他当作捍卫荆襄的前茅;派官调遣,张献忠不但不应,

反而扣留解饷官,谋求湖广总兵之职.而今更造浮桥横跨汉水。

凡此种种,熊文灿先足夸张冒功,后是掩匿不报,难道不是欺君么?讲得有根有据。

遗憾的是,崇祯一概不予理睬.就把余应桂遣戍边地,调拨给吴国俊了。

事实证明,余应桂致熊文灿信中所说‘献忠必反”是有先见之明的。

就连一向桀骜不驯的左良玉也看出张献忠“反迹大露”,极力催促熊文灿发兵袭击。

熊文灿看在银子的份上,敷衍搪塞。

张献忠他虽怀贰心,但未开衅。

你左良玉虽敢斗,但部众末集。

贸然出击,其他受抚各部必然行动。

如不能胜,所失实多,不如慢慢来。

左良玉对熊文灿的脑回路极为震惊,反驳:“不然,逆贼利于野战,而不利于守城,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彼士卒有骇心,粮饷无后继。

诸部观望必不齐心,贼寡我众,贼散我合,贼怠我奋,攻之必拔,袭之必擒,一失此机,后悔无及。”

这一番话说得熊文灿无言以对,只好苦苦相劝,禁勿用兵。

这么多年起义军在官军眼里的形象终于改变了。

他们从最开始起义时的不利于野战,被几百官军追着几千几万人砍。

终于变成了起义军利于野战,数百人就敢追着上千上万的官军砍。

待到熊文灿意识到形势不妙,向朝廷惊呼张献忠复叛。

朝廷紧急调集川陕军队进抵郧襄围剿时,张献忠已抢先一步在谷城起兵,打得熊文灿揩手不及,自食其果。

张献忠不仅各种物资准备,还征召了从河南来的一万多的灾民。

尤其是在他给熊文灿送贿赂之后,对着自己部下说钱都要送光了。

希望他们也能拿出一点来先垫上,此举搞得诸多将领都想要重新起事。

咱们辛辛苦苦这么多年才搞来的一点银子,他熊文灿连动嘴都不用,咱们就得把积攒的身家乖乖给他送上去。

凭什么?张献忠麾下的士卒们,也都毫不掩饰他们要起事的话。

因为咱八大王是一心一意想要归降朝廷,带着兄弟们过上安稳日子。

可是朝廷不信任咱,总想灭了八大王与咱们兄弟拿着脑袋去请赏。

张献忠团伙,从上到下都只剩下一个心愿:造反!

起事!

在左良玉动手之前,张献忠便率先动手了。

他摧毁谷城城墙,抢掠仓库,释放囚犯,重新举起反对大明的义旗。

谷城知县阮之钿自知在劫难逃,服毒自杀。

相比于前段时间都被摆烂日子,他也算是临死报君王了。

奉张献忠之命前往县衙的马元利来迟一步,一举焚毁县衙门,顺便将还未断气的阮之钿扔进火海。

杀官的步骤很重要。

就算他想要自杀,也得是咱起义军先把他救下来。

然把绳子重新他套好了,凳子由咱们踹,亲眼看着他死。

我等起义军决不允许大明的狗官自杀!

要死也得死在我们的手上,否则怎么能叫做杀官造反呢?张献忠在过去一年中委曲求全,备受大明各级官僚敲诈勒索,时人称“熊文灿责赂金珠瑰货累万万”。

起兵后,他狠狠的出了这口恶气。

张献忠在通衢大道上张贴告示,向当地百姓宣布:“我张献忠再次叛乱,全都是总理熊文灿他妈逼得”!张献忠指责熊文灿欲壑难填,其他官员也贪得无厌。

他张榜公布索取贿赂的官员姓名、索贿数量与日期。

老子送礼归送礼,不要以为额老张没文化,就不懂得记黑账本。

这份明细清单把那些借招抚发财的贪官污吏一一曝光。

张献忠还如实地指出:不受献忠金者,唯襄阳道王瑞旃一人。

湖广等地整个官场都被他给腐蚀了一遭。

或者说是大明官员是主动被腐蚀的。

谁都晓得张献忠当了这么多年的贼头,指定搜刮了数不清的财富。

既然他都改正了,那这等不义之财,就不该他一人独占,我等大明官员需要齐心协力为他消灾祈福。

所以便是恭喜发财,银子拿来。

就这还没等杨嗣昌提议收取赋税事实下来呢,否则湖广的官员会做的更加过分。

张献忠的这种宣传攻势非常有效。

令熊文灿及大大小小的文官武将们,羞愧得无地自容。

主要是丢脸呐。

这种事是能拿到台面上说的吗?狗反贼,果然不懂官场的规矩。

当初他们都只顾着掂量银子的分量,认为张献忠的忠心是大大的有。

可现在一瞧,全都是捅向他们的刀子。

此举也令世人尽知,熊文灿之流所谓招抚的真相。

与其说他们是在招抚流寇.还不如说是在招抚金钱更加正确的概括。

这哪是帮朝廷办事啊?他们分明是为了把更多银子揣进自家地窖里,希望朝廷这么办事。

张献忠谷城起兵后.熊文灿自知纵虎归山罪不容诛,立即写了密疏.报朝延,千方百计为自己推卸责任。

哪个高官犯了错,不想把自己的责任摘得干干净净呢?毕竟他敲了张献忠那么多银子,就是想要回老家享受去。

一旦皇帝怪罪,他必须得提前找替死鬼。

兵科都给事中张缙彦一向对失职官员不放过。

上一次清军入塞给官员们定罪,他都想要把满朝文武都给送进诏狱去。

这次也不例外,他措辞严厉地驳斥熊文灿,向崇祯上报:“张献忠包藏祸心,无论愚者智者,人尽皆知,熊文灿受他愚弄。

不断为他请官开赏,巧辞匠饰掩盖杀人越货的痕迹,有发觉其阴谋者,立即封堵其口。

熊文灿不断向朝廷谎报军情,把攻州夺郡之雄,说成漏刃破胆之人。

把奔山腾谷之势,说成鼠窜路穷,把拥强兵负异志说成反形未露。

凡此种种.恢饰不伦,欺蒙已甚,还望陛下重重惩罚!”

崇祯至此才恍然大悟,悔不当初。

下令革去熊文灿所有官职,要他立功自赎。

张献忠部义军到达房县,罗汝才、白贵、黑云祥等三部立即响应,联合围攻房县县城。

大明知县郝景春等负隅顽抗,五日后,城上已经没有招架之力了。

大明郧阳卫指挥张三锡打开北门投降,起义军遂占领房县,郝景春被处死。

谷城、房县起义之后,在均州一带“受抚”的王光恩、王国宁,惠登相、常国安、杨友贤五营首领聚集在一起商议何去何从。

王光恩对着众人道:“大丈夫各立门户,今献忠反,吾辈亦反,是出其裤下,吾不为也。”

他当场咬破手指,歃血定盟,并上书熊文灿表明他的立场,请求大明官府“分顺逆”。

王光恩大言不惭地说什么“大丈夫各立门户”,拒绝同张献忠、罗汝才等一道重举义旗。

实际上他并没有立什么门户,不过是钻在豪门当中,充当一只看门狗,有奶便是娘。

其余几个人真被他给唬住了。

尽管熊文灿上书说张献忠要反,还真的反了后,他依旧玩忽职守。

他听说左良玉要发兵追击,故意给张献忠透露消息。

且强留左良玉饯饮,拖延时间,使得张献忠从容地把武器粮食运人房县山中。

待到熊文灿接到皇帝要他立功自赎的圣旨后,自知身在祸门,根本没心思审度形势,强令左良玉冒险出兵。

左良玉气得大发雷霆:“督台纵虎负隅,使我擒拿,若不去,必加我逗留之罪。”

熊文灿是懂让手下人背锅的。

左良玉这么个主,从来都是坑别人,鲜有被人坑,自然一眼看出来了。

在这个世界上,能成功坑过左良玉,且让他自愧不如的,只有王朴一人,其余皆不足论。

现在名单上又填了熊文灿的名字。

“这一带尽是大山,路途险阻,运粮不易,难以追赶。”左良玉咬着牙说出直接的理由。

熊文灿却不管那个,我还有尚方宝剑,你真敢不听令?陛下虽然剥夺了我的官职,叫我戴罪立功,可我要是没有功可立,临死我也要拉上伱。

对于这种狠人,在大明体系下的左良玉,饶是桀骜不驯也是没辙。

令旗一到,左良玉只得冒着暑气讨伐。

左良玉同河南副将罗岱率领部众冒着炎暑进兵。

他让罗岱打前锋,自己跟在后面。

从襄阳起程,官军只走了两天粮食就接济不上。

士兵饥肠辘辘,沿途采摘山中野桃、枣子为食。

有的把军马杀了吃,有的甚至吃树叶,直至十天后才赶到房县。

张献忠则以逸待劳,在房县西八十里的罗喉山布下埋伏。

且故意“佯败二阵”,诱敌深入。

官军进入埋伏圈后,义军一声令下,把官军全部包围。

官军情知中计,乱成一团,副将罗岱被杀,左良玉拼命突围,大败而回。

连总兵官的关防也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

士卒死者一万多人,丧失军资器械不计其数。

左良玉逃回房县清点人数,剩下的还不到一千人。

一向骄悍的左良玉当然不愿代熊文灿受过,写了一道奏疏给崇祯。

他把熊文灿在张献忠反迹已躇时阻挠他出击,纵虎归山后又强令他冒险,以及其他种种劣迹和盘托出。

崇祯大为恼火,下旨逮捕熊文灿,进京师的诏狱好好审问,该杀杀。

令左良玉连降三级,戴罪自己反思。

该听话的时候桀骜不驯,不该听话的时候真他妈的听话。

朕都不知道你脑瓜子,是怎么被熊文灿给吓唬住的。

当初熊文灿当总理初期,你那狂妄的劲头怎么没了?

张献忠谷城起兵,大败左良玉后,原先接受招抚的造反武装纷纷响应,根本不鸟王光恩的血盟,大明招抚的形势急转直下。

自从清军北撤后,言官弹劾杨嗣昌的奏章不断送进宫中,使杨嗣昌坐立不安,屡次上疏引罪。

崇祯令其落职冠带视事,不久又以叙功名义恢复他的原官,对他眷顾不衰。

杨嗣昌又推荐了陈新甲担任兵部尚书。

当杨嗣昌庆幸自己可以解脱军务时,传米了张献忠反于谷城的消息.使他无法睡一个好觉。

因为杨鹤的书信,就让他睡不好,现在夜里更难睡着了。

谷城事件的贵任者熊文灿是他推荐的,熊文灿被逮,“讨贼”重任何人堪当?崇祯也在考虑这些,杨嗣昌机敏掩盖下的粗疏,且言过其实,已被阻挠群议用其为阁臣。

在朝廷继续待着也没什么用,熊文灿那个职位还空着。

不如令其外出督师,万一成功,可以谢天下,也可以显示自己眷顾杨嗣昌的初衷。

杨嗣昌察知皇上的意向.立即自告奋勇请命督师,因为没有留别的路给他走。

既然父亲说锤匪很强,那我就先拿张献忠练练手!祟祯作出决定,派杨嗣昌代熊文灿督师。

他在杨嗣昌的请罪疏上提笔写下了这样的谕旨:“辅臣屡疏请罪,诚恳愈加,尤见守法之意。

可今叛寇猖獗,总理革任,以辅臣才识过人办此差事,可星驰往代,速荡妖氛,救民水火。

凯旋之日,优叙隆酬。仍赐尚方剑,督师各省兵马,自督抚镇以下俱听节制,副参以下即以赐剑从事。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