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出笼记 > 25.28章(上) 助剿

出笼记 25.28章(上) 助剿

作者:核动力战列舰 分类:科幻小说 更新时间:2024-12-18 20:55:45

25.28章(上) 助剿

在十六世纪的世界各地,铠甲重步兵是王道。哪怕是七八十年后崛起的后金,也并不是依靠所谓骑射,而是依托重步兵方阵在野战中击溃明军。

至于眼下,上岸的海贼面对的,可以说是目前东亚,嗯,全世界最重甲化的兵团。

在插满生蚝外壳的沿海坞堡外,一场正规战正在进行。

“一二一,一二一”,整齐的铁甲方阵却是喊着最朴实无华的口号。但是脚步整齐划一,践踏地面的齐声,似乎镇住了远方海浪的节奏,给他们倒霉的对手们恐怖压迫感。

比起戚家军仍需十步一整队,垦拓队的战营是刀切一样的线列前进。

“噼里啪啦”海贼们各式各样的火铳隔着一百米就开火。

但是这时候铁甲方阵还是散兵线,尚没有聚集成一团,火枪命中是感人。即使是少数弹丸打在了铁甲上,都啪的一下直接弹开了。

远处观战的戚副总兵,拿着远望镜,看着这只被他一开始认为是“冒进”的友军。

在听说,调来的卫所部队要直接正面冲锋倭贼驻扎营地时。他是非常担忧的,所以命令部队加速朝着战场赶过来。

但是看到是这样的“卫所兵”后,他就不得不沉思。但紧接着,看着友军的战术,他愣了愣,因为这方阵变化成了一条条线列(排),如同一件毛衣被拆开。紧接着这些列队小跑的士兵大范围包抄两翼,再然后,甚至有一堆将后面围住了。

戚总兵:这军将难道不畏倭寇困兽犹斗?

没错,散开了线列阵线,直接将这群海贼围的死死。——因为在武器、战术、士兵素质都拉出来代差时,可以十倍围之!

线列阵线后面,浯州用驮马拖曳的火炮部署好了,炮车周围一个个钢钎被炮兵的大锤插入土中,炮车的架上绳索和这些地面钢钎相连。这保证了火炮等会开火时候架推的轨道稳定。

浯州指挥官则是拿着望远镜观察战场,一旁参谋部则是快速根据战场情况画出简略的敌我对阵的地图,在军阵中央完成风向,角度测试的炮兵们开始将炮口对准了前方,在听到旗语传来攻击方位确定,炮兵军官们开始这些方位的敌军群落进一步确定,对炮组诸元进行最后调整后,高喊出“开炮~”

内径是六棱形的小钢炮,冒出了白色的烟雾,弹点朝着海贼人群飞过去,并且在即将落地的时候迸射了霰弹,榴霰弹落下后打出了一片惨嚎。

炮击压制住后,步兵散兵线前进六十步,一边射击,一边快速前进。燧发枪清脆的射击声,如同死神镰刀一样一圈圈收割,若不是无处躲藏,这群上千人的海匪肯定是要崩溃了。

前进至一百五十步后,随着哨声开始,浯州“卫所兵”每一个排开始聚拢形成密集队列。

这聚散如常的能力,让一旁观战知兵的人不由倒吸一口寒气。

卫铿:这是这个时代封建部队不可能做到的能力。只有拿破仑时代,有着完善士官制度才能有的部队控制能力,而完善士官制度这是需要彻底打破封建制度,腾出晋升通道,拿破仑曾说过“我随便一个士官都能在其他国家当上校”就是因为这套军中激励选拔制度。

步兵的散列阵法是用于火力输出,聚集排列是抗冲击。

在接近敌人一百步的时候,“卫所兵”进行了最后一轮排枪齐射后,便开始端着刺刀冲锋了,成排成排的雪亮白刃如同一条死亡绞肉机,少数拿着倭刀的海贼知道逃不了后,转身一波劈砍,却发现自己在敲铁壳,当即士气崩溃。

海贼从被围后困守发癫到跪地求饶,就宛如“荆轲刺秦”电影中嫪毐的家臣冲入宫中,被禁卫军围住用强弓尽杀的场景。

这是近代部队的威力,伙食足够好,训练充足,穿着坚甲对上岸劫掠的海盗团队碾压。

战斗自此结束了,两千多海贼只有一百多人趁着排级阵列还没有合拢,突了出去,毕竟时空穿越者从浯州卫买来的只是一个千户,目前堵人的兵力只有八百,围堵时候还是有疏漏。

但是外围戚家军则是拿着长刀和长杆子堵住了这些零散海贼的逃亡。

这一战毙伤了五百三十四人,俘虏两千二百七十人。——属于尽歼。

对于大明王朝来说,只是一场小小海上边患的结束,而对于整个东亚来说,一个海上势力开始崛起,而对世界来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安全环境得到了保障。

垦拓会在次年成立的“太平洋公司”在几百年后生化科技时代,将爆发出远比“伞公司”要可怕的势力…

视角回到当下,相对于陆地上戚继光的浙兵集团陷入震撼。

此时在海上的俞大猷看着无风自动的明轮战船,在江口上,前进后退来去自如,也是目不转睛。

海贼逃窜的船多达四十多艘,浯州这一艘船就可以包围全部。

因为十二节的航速无视风向洋流,直接绕到正前方一炮轰过去,跳帮战蜈蚣船都追不上。

俞大猷只知道这不是泰西式的风帆战舰。他想到了自己探子给他的报告。

“浯有墨家机关术,能让船舶燃煤而动,铁牛木马焚柴而行。”

卫铿:在和明廷打交道时,必须照顾他们自尊心,因为一旦刺激明帝和百官,不得不启动“切断漕粮”武力行动,打得是朝廷百官和嘉靖的脸面,但苦的可是大明普通百姓,徭役一起,可是多少人败门破家。——咱不是西夷,在东亚做事可以不顾后果,大航海扩张是要讲究“民族主义”凝聚力的。

大明现在可以不仁,但是作为“亶州”来客却不能不义。谁叫他老朱家是当代人皇呢?

于是乎在闽地各级官场眼线的众目睽睽下,这只强兵在击溃了倭寇后,就立刻在岸边待命了,开始圈定军营埋锅造饭。

没有入城骚扰百姓。令行禁止。——比正常的大明官兵还要听话。

苏千恒作为时空探索队一员,见到了“俞、戚”这两偶像,自然也是要去见一面的。

嗯,追星。看看有没有机会求一份墨宝。

不过,两天后苏千恒通过从锦衣卫那儿了解到的消息,上面大人们(闽浙官场)对浯岛上千户所有些难办后。而大明现在文贵武贱,戚、俞两位武官此时此刻不可能不考虑官场情况,就和社稷会进行交往的。

于是乎,在垦拓会的命令下,七月十四号,全军返回了浯岛,表示自己规矩,同时另一边开始顺势牵上锦衣卫的线,朝着宫中太监们递银子!

…卫铿在东南沿海布置的气压站显示,未来数天内有低压靠近,可能有台风。…

这让闽地官场对其“请神容易送神难”的担忧消失了。

这一战大小的信息,也是快速传到了明庭的中心,内阁对闽浙局势长舒一口气后,却对这个冒出来的“卫所兵”在恼怒中有些忌惮。

大明一向是文贵武贱,眼下还没到崇祯末年,各地地方官对辖区内的武军那是拿捏的很紧,甚至会将地方上可战之兵相互借调,即一府的地方官,今天发现辖区内有一伙盗匪不得不剿灭,则是一纸书信给邻地将兵借来,而明天别地方有民变,也可以借兵弹压。

今天这个卫所兵在打完一场剿海寇之战后,就跋扈起来,不听地方官调令直接回驻地了。

要放在以往,按大明朝廷尿性是直接去卫所拿人,但现在是经过了“王直之乱”的朝廷。

…大明朝的内阁中,虽然已经立秋,但是余暑还是反复…

现在掌家的徐阶阁老是深刻担忧:“闽浙的乱子需要早日平定,否则今年朝廷又是要亏空。”

关于闽地这只借卫所壳子在大明沿海盘踞的不明力量,拥有如此多铠甲和火器,徐阁老现在尽量想要大事化了,小事化无。

不过接下来内阁现在已经“做二盼一”的高拱照例对“东南卫所卖官鬻爵”进行了深恶痛绝的一通发言。

等到黑脸唱完后,张居正:“海外豪商聚在国门外,无外乎是因利而来,朝廷捏沿海州府货利,可以制之。”——朝堂东南是赋税重地,再也经不起大动干戈了。

于是乎,大明权利最高阶层经过讨论,甩出了“专营海贸”的许可。

基本上就是把当年胡宗宪给汪直的条件甩给那群自称“亶州”的来客。

大明内阁这样条件,可以说能对沿海州府产生巨大地震,因为海贸利益是有限的,朝廷许可了新的一家,别家就要少吃。

徽商集团折腾来折腾去没完成的事情,现在突然水到渠成了。

从地域角度说一下,汪直是徽商集团,胡宗宪也是徽商集团,

徽商家族分两条路线,一条是耕读科举,一条是出去做生意。王直一开始建立海上武装,从“生意”上来说是与东南沿海商团进行竞争,但是最后失控了,随着大明官方下场帮偏架,结果就变成了“边寇”。

历史上的王直死去后,胡宗宪被弹劾倒台,徽商彻底从激进转为保守。整个明末海上霸主变更到了广、闽两地商业集团控制。大明帝国对东南海贸失去“平衡手”的砝码。

大明将徽商排挤出了沿海贸易后,无论是,闽还是广都差那么一点意思。

用后世人的话来说:不够帝国主义,没有沿海开拓精神,只想着做官营垄断买卖。

此时明庭内那个最聪明的人,现在思考的不是什么东亚海上制霸。也不是南洋格局图。

…在内阁之上的,人皇之居…

在西苑精舍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道长正坐在法坛前,进行着卦象占卜。

卦象显示南方是乾卦。(巧了,卫老爷这边正在插科打屁,闲聊海瑞海青天,那个天下第一疏啥时候登场。)

老道长现在心思转动,一旁的黄太监显然是明白了主子的心思。

天大地大,修仙最大。

此时闽海出现了一只“力士”组成的军队,颇有撒豆成兵的神通气象,而在浯岛上,还传来一个词“亶洲”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於是遣徐巿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而在唐代张守节,撰写的《史记正义》三十卷,解释古地名时,基本依据《括地志》一书:“亶洲在东海中,秦始皇使徐福将童男女入海求仙人,止住此洲,共数万家,至今洲上人有至会稽市易者。”

这古籍中记载的地方到底在那儿?正如名山大川中仙踪难寻找,现在海外这些人出现,纵然不是仙,是否有一些仙客留下来的长生之物?

随着严嵩倒台后,嘉靖帝体力日益不支,且帮他炼制长生药的道士也嗝屁了,这位皇帝已经隐隐感觉到修仙长生无望,但是这最后一点梦想又岂能丢掉呢。

当然,这位道长皇帝城府颇深,这外来海客驱逐倭寇后,并不理睬当地官府,颇有一番听调不听宣的样子,贸然下旨宣海外异人入朝,是否又会有意外?

…直钩不仅仅能钓鱼,还能钓上来‘真龙’…

一炷香后,黄太监带着口谕来到道观去见蓝神仙。

继续修法的嘉靖:要证明东海来客有没有道行,那就得让龙虎山的道长们去试一试。

七月盛夏,一道旨意从宫廷发出,浯岛军卫千户靖海有功,擢升为泉州参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