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我的80年代 > 第1096章 龙腾

重生:我的80年代 第1096章 龙腾

作者:刀9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0:54

第1096章 龙腾

第1096章 龙腾Ⅰ

华电研究院一楼,东侧。

楼内最大的一间会议厅内。

目前身在产业园的特区华电公司的高管,悉数到齐。

会议厅类似一个这年代很常见的小礼堂,有个约一米高的舞台,下面是一排一排的座位,采用的又是现代化的设计风格,椅子都是“翻面椅”;主题色调为黑白灰。

简洁大气。

此刻,台下前几排位置坐满。

李建昆坐在第一排居中位置,冉姿在他右手侧。

他左手侧是林兰瑛副院长。

台上,居中摆着一张小四方桌,上面用红绸布盖着一个四方体的物品。

一个中年男人拿着插线式麦克风,踱步在旁边,一边讲述道:

“……DRAM芯片领域,目前就实力而言,最强的是日苯,大约在八四年前后,日苯的DRAM产业进入技术爆发期。

“通产省电子所成功研制出1M DRAM,当时的主流技术还是64K DRAM。三菱公司甚至公开展示了4M DRAM的关键技术。

“到一九八六年,仅是东芝一家,每月1M DRAM的销量就超过一百万块。日立、三菱、富士通、东芝、NEC这五家,也成为了日苯芯片产业的先驱。

“同年,日苯DRAM芯片的全球市场份额,上升至百分之六十五,而美国则降低至百分之三十。

“由此可见,全球DRAM产业,主要被这两个国家所把持。余下百分之十的全球市场份额,则主要被韩国、宝岛两地所瓜分。”

“不过,也是在一九八六年,美国与日苯达成了芯片出口协议,导致日苯的DRAM芯片在美国销量受阻,这重创了日苯的芯片产业。

“因此,公司选择DRAM芯片作为首款产品,是顺应市场格局的明智之举……”

李建昆苦笑摇摇头,有些话当着他的面,终究不好意思说啊。

计算机的另一种更关键的芯片——CPU,这个市场,以华电现在的能力,还难以打进去。

倒不是说造不出。

事实上不提华电,我国在一九七七年制造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的同事,便造出了一款微型处理器。

不过,这块CPU是用三十一块集成电路拼装而成的。

一九七九年,我国还仿制出了现在全世界最出名、也最畅销的两款CPU——

英特尔的8080微处理器,和摩托罗拉的6800微处理器。

但也是一样,前者分成四片来合成,后者更是采用多片合成。

华电现在造CPU,遭遇的阻碍大差不差。

技术和工艺都有所欠缺。

倒是不用分成几片来合成,但造出来的体积,要比英特尔和摩托罗拉的产品大不少。

在逻辑芯片这一块,华电还需要继续探索和打磨。

倒是储存芯片这个领域,走得更快。

DRAM芯片,全称叫作动态随机存储器,作用是与CPU直接交换数据,可随时读写,且速度快。

也就是俗称的“内存”。

说白了,接下来华电要造内存条。

“我们现在打造的这款产品,是市场上需求量最高的1M DRAM芯片。

“经过不断地改进,在良品率上,我们已达到业界水准。同时我们还站在客户角度,测试过故障率。

“同性能的芯片,日苯的芯片在前一千小时的故障率,大约为0.02%;美国的芯片为0.09%。

“而我们是0.05%。

“介于二者之间,与美国的芯片相比,我们有优势;与日苯的芯片比……我们同样有优势!如果我们目前主要耕耘内地市场的话。

“因为成本优势。

“即使日苯的芯片目前确实优于我们一些,但在价格方面,对比我们,他们毫无优势。

“我个人建议,作为公司第一款产品,步子不要迈太大。而我们销售部的整体想法是:先利用这款产品,打下根基,拿下我们的根据地——大陆市场……”

想法比较保守,但也挺中肯。

李建昆下意识点头,无论如何,根据地确实要先拿下来。

他搁特区生产内存条,国内有需要的企业还进口内存条,算怎么一回事?

那叫耻辱!

等台上的销售部经理何元伟,发言完毕后,李建昆开口道:

“你们的计划可行。

“特区华电公司现在也算全国知名企业,但多数人只知道咱们是造BB机的。消息更灵通的人还知道咱们建了个华电产业园,可好几年了,似乎一点动静没有,是时候让大家知道咱们的主营业务是什么了。

“趁我在特区,你们销售部尽快组织一场‘产品发布暨订货会’。”

何元伟眼前一亮,咧嘴道:“好,马上去办!”

大老板显然准备推他们一把。

他们整个销售部的人加在一起,忙活上几个月,只怕都抵不上大老板露个脸管用。

是的,大老板。

尽管他们明面上仍然叫“李总”。

大老板估计都不知道,当他是世界首富的消息见报后,产业园这边闹腾成什么样子。

最开始像一场十二级地震。

后面报纸上的舆论都开始倒向他后。

天天晚上放工,园区内可以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来形容,最后还是林院长发话,让别这么闹腾,大家才收敛。会议继续,几个主要部门的负责人,都上台讲了几句。

最后,林兰瑛起身走上舞台,来到四方桌旁,望向台下道:“下面有请李总登台,为公司的第一款产品掀开红盖头。”

啪啪啪啪啪……

掌声雷动。

李建昆只能起身登台,颇为没辙,想不到老奶奶也喜欢仪式感。

年前他来特区时,已仔细瞅过,只是当时被告知良品率达不到行业水准。

即使后面做过改进,肉眼又能看出什么差别呢?

不还是根内存条么。

红头盖被李建昆掀开。

一个四方体的透明塑料盒内,静静躺着一根巴掌大的内存条。

林兰瑛抬手压了压,使得掌声停止,遂对李建昆笑着说:“要不、取个名字?”

“啊?”

一根内存条,犯得着取名字么。

搞个字符编号得了。

林兰瑛似乎看出李建昆的心思,又说道:“我是想着,干嘛要学别人?”

她低头望向内存条,略显浑浊的眸子里,竟流露着慈爱:

“它是公司所有人的心血结晶。

“有些人在自己孩子身上付出的时间,或许都不及它。

“何不给它一个有温度的名字?”

这让李建昆怎么拒绝?

“那取一个?”

他笑道:“还是您老来吧。冉姿知道,我是取名废。”

台下,冉姿抿嘴笑起来,点了点头。

林兰瑛见此,倒也没推让,思索片刻后,道:“要不、叫龙腾?龙腾Ⅰ,以后这个系列的升级版,再按照龙腾Ⅱ、龙腾Ⅲ……这样往上加?”

“好名字!”

李建昆竖起大拇哥道:“也是好主意!”

满堂大笑。

想不到这位也会拍彩虹屁。

不过,这名字听着确实不错,似乎还饱含着一些深意,或者说林院长的美好期许。

龙腾Ⅰ号DRAM芯片,由此诞生。

会议结束后,冉姿送李建昆去华电宾馆休息。

车上,李建昆见她似有心思,问道:

“想什么呢?”

“我在想,这东西好卖么?内地目前电脑根本没普及,别说居民家庭,你看特区这么多大大小小的公司,有几家公司配了电脑?”

“你啊你,不该你操心的事,瞎操心。”

司机换了个人,小张应该是去忙活李建昆交代的事了,赶紧从内后视镜上挪开目光,专注开车,权当没看见。

“你这叫……啥也不懂。”

李建昆笑道:“你以为这个‘内存条’,只是个人电脑上才用得到啊?”

冉姿疑惑道:“不是吗?”

“是个屁。

“只要是计算机,或者说本质上是计算机的东西,它就离不开内存条,计算机的构造决定了这一点。”

李建昆解释道:“个人电脑在内地确实远没有普及,但内地一九五六年就研制出了复旦601型电子积分机,嗯,是一种大型电子模拟计算机。

“随后一直在研发。八三年还研制出了‘银河-1’亿次巨型计算机,成为继美日两国后,第三个能研制巨型机的国家。

“内地的计算机基础其实并不弱,只有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民用上还难以普及,不过在公用领域、科技研发,工厂生产等很多方面,计算机早已开始大量运用了。”

李建昆说到这里,指向车窗外的一根水泥电线杆,问:

“看到上面的那根细线没有?”

冉姿道:“电话线?”

李建昆点头道:“电话线连向邮电局的那头,有台程控交换机,那玩意本质上也是台计算机,才能实现控制和续接的两个主要功能,不然全靠人工,现在这年头,一个市级邮电局配一千个接线员都不够用。”

冉姿恍然大悟。

来到华电宾馆门前。

旋转玻璃门旁,戳着一个人,等车停稳后,赶紧上前拉开后排车门。

李建昆一边走下车,瞅着他手里拿着一只白信封,诧异道:“这么快?”

司机小张笑笑道:“又不是什么秘密。”

他跑了一趟特区招商办,找到一个喝过几次酒的哥们,分分钟把名单拿到手。

大老板交代的事,也不敢不快。

李建昆接过信封时,脸上的笑容已消失不见,透着一股寒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