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我的80年代 > 第1100章 希冀

重生:我的80年代 第1100章 希冀

作者:刀9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0:54

第1100章 希冀

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都说商场如战场。

商场上则是:产品未动广告先行。

随着龙腾Ⅰ的发布暨订货会召开在即,铺垫盖地的广告在内地和港城两地投放出去。

原本按照销售部的计划,暂时不会在港城投放广告,龙腾Ⅰ目前的销售只针对内地,也就是销售部经理何元伟所讲的——先拿下根据地。

是李建昆指示广告部进行的投放。

在港城投放广告,并不是给港城人看的,和销售部的计划不冲突,在没有拿下根据地之前,也不打算外向拓展业务,不过在李建昆看来,这就是一下子的事。

后世的人们都知道,全世界生产芯片的企业,屈指可数。

连半大孩子,配置人生中第一台电脑时都知道,处理器芯片要用英特尔或AMD品牌。

几乎,也没有其他选择。

为什么呢?

诚然,技术难度高是一个因素。

但不是主要因素。

再说回储存芯片领域。

要知道,在当下,八十年代,全世界大概有40-50家DRAM厂商。而到二O一O年代,只剩下三家——

三星(韩)、镁光(美)、海士力(韩)。

我国是到二O一五年,由于每年DRAM芯片的采购额高达百亿美金,又受国际形势的影响,才大力发展DRAM业务,于是诞生了诸如紫光国芯、兆易创新、东芯半导体等企业。

但发展之路走的也颇为艰辛。

不单单是钱的问题,更意味着对一种不可或缺的高科技资源的把持——这能产生许多深远的影响,甚至一定程度上能决定世界格局。

李建昆很清楚,只要他生产DRAM芯片,坐着不动,都有人要搞他。

战争是避不可免的。

来嘛,搞死搞残。

不出李建昆所料,消息通过港媒传播到世界后,立马有人跳了出来。

日美韩一个不差,还有台。

美媒和台媒,多半是嘲讽语气,质疑我国能产生出优质的DRAM芯片。

日媒急眼了。

小日子的DRAM业务巨大,一度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六成甚至更高,高产则意味着高投入、大规模,而现在主子看它蹦得太欢,给它上了把锁,致使日苯的DRAM销量大减。

日苯庞大的DRAM芯片产量,急需寻找其他市场消化。

朝日新闻有篇文章的标题为:

【中国生产DRAM芯片,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

文章以严肃的论文格式,从几个方面,逻辑严谨地论证了这一观点。

比如:

日苯的DRAM芯片技术,全球第一,而两国又距离如此之近,物流成本不高,日苯完全可以给中国提供物美价廉的芯片。

中国的经济并不发达,许多基础领域尚且缺乏大量资金进行改善,在这种前提下,中国不应该投入巨额资金,去生产一种不及近邻好的产品。

文章最后还发出严厉警告。

【缺乏沟通,日企完全可提供帮助】。

这篇文章,也不知出自何人之手,尽显友邻之爱,说话又好听。

文章表明,多家日企都有意愿,携自己全世界最先进的DRAM技术,到中国投资办厂,助力中国DRAM事业的发展。

韩媒,动静也不小。

不过言语中,都带着一种……王之蔑视。

【仿制?一条注定失败的路】。

标题便是内容的总概。

仿佛DRAM芯片是他们家的,中国不配制造一样。

不过,必须得承认的是,南韩在DRAM领域,有点能耐。

小日子的DRAM业务遭受打击后,腾出来的全球市场份额,并没有如大漂亮国所愿,落入他们囊中。

基本被南韩给吞食掉了。

在李建昆所知道的,DRAM行业四十年的腥风血雨里,有那么一家企业,它不仅坚持活了下来,还干掉无数对手,长期占据霸主地位。

这家企业,就是三星。

为啥三星这么猛呢?

三星玩得一手好活,叫“反周期投入”。

DRAM产业,有一个周期性规律,行业人士曾经总结:DRAM半导体存储,每赚钱一年,就要亏钱两年,所谓“赚一亏二”。

在这种强烈的周期性规律下,想要长期生存下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DRAM厂商需要有强大的现金流和融资能力,能够维持高强度的研发支出,保持团队的稳定。

在亏损周期,DRAM厂商需要更多的钱,才能够活下去;在繁荣周期,也不能大意,厂商在选择扩充产能时机时,需要非常谨慎,不然,很可能导致供大于求,盈利变成亏损。

三星的反周期性投资策略,被后世的无数商学院写进教材。

当然,并不是什么独创的东西。

早在两千多年前,咱们的商圣范蠡便在《计然七策》中提到:“水则资车,旱则资舟,物之理也。”

意思是旱的时候要去投资船,涝的时候要去投资车。

这便是在道明反周期性投入的生意策略。

所谓“道者反之动,机会在天地之返”。

三星将这一手玩得出神入化,他们利用行业周期性发展的特征,在行业进入低谷时,在竞争对手收缩规模时,反其道而行之,加大投入,扩大产能,进一步打压价格,从而让对手加剧亏损,甚至是倒闭。

换言之,就是大家玉石俱焚,但是我更有钱,把你焚死了,我再继续活。

三星这家公司,就是靠着南韩的举国之力,接二连三地采用“反周期投入”策略,干掉了无数对手,成为了半导体存储领域的老大。

当下,三星正在玩第一次“反周期性投入”。

一九八五年,日美激战正酣,DRAM市场普遍不景气,价格大跌。主流DRAM芯片的价格从一九八四年的四美元均价每片,跌至每片0.3美元。

三星一九八四年,建成自己的第一个存储器工厂,批量生产64K DRAM芯片,当时的生产成本是1.3美元/片。面对行业寒冬,三星不仅没有收缩投资,反而开始逆向投资,扩大产能。

到一九八六年底,三星半导体累积亏损三亿美元,股权资本完全亏空,接近破产。

关键时期,南韩政府出手“救市”,总共投入近3.5亿美金,并且以政府名义背书,给三星拉来了二十亿美元的个体募资。

所以现在三星活得很滋润,正在大肆吞食日苯丢失的DRAM芯片市场份额,业绩迎来暴涨。

这便是韩媒的底气所在。

冉姿将这些报纸摘要,以及DRAM市场的反应,尽数整理好呈到李建昆手上。

这在接下来,将会成为一个长期要做的例行公事。

因为“战争宣言”,李建昆已发布。

并且,他还要主动挑起战斗。

成王败寇,没啥好说的。

1、利用自己在内地的人脉关系,向一些DRAM芯片的需求大户,亲自发出邀请,并确保他们一定会派人来参加。

比如邮电。

2、火速命人将龙腾Ⅰ芯片,分别送往港、日、韩、台,美等地区的专业测试机构,测验龙腾Ⅰ的性能和故障率。随后,港城方面率先公布测试结果。

证实龙腾Ⅰ的数据,与华电集团所公布的完全吻合。

接着,陆续是日、美、台、韩。

这些测试李建昆是付过钱的,且签订过合同,测试机构不敢不公布,也不敢耍花样。

奇怪的是。

除港媒在事后,发布了一系列震惊体标题的新闻之外。

之前还十分热闹的另几个地区的媒体,关于此事,都集体沉默了。

索性,李建昆也乐得安静。

将心思集中到龙腾Ⅰ的发布暨订货会上。

……

……

六月六日。

华电产业园内张灯结彩,园门大开。

天刚蒙蒙亮时,九层高的华电宾馆内便灯火通明,所有房间都亮起灯——这里早几日前便已住满。

待到天色大亮时,一拨一拨的人流,相继从特区的各大宾馆和招待所,赶到华电产业园。

该说不说,咱们国家的人是真多。

销售部广撒网地一番邀请,李建昆又针对大客户做了番精准邀请,再加上媒体一番广告号召,原以为全国大概率能来两百来个厂商,按平均每家来五个人算,那么就是一千人。

结果。

应该是翻了个倍。

具体来了多少厂商,现在不好说,要接待完毕,统计之后才知道。

有些人他来自某个单位,不是客户,他也跑来了……

至于缘由,不好问。

问就是过来学习。

所幸,筹备这么久,在接待一块,有好几个后备方案。

闫雪,哈工大化学系大学生,去年秋天入职特区华电公司,目前在产业园内的光刻胶工厂工作,因长相甜美,被抽调过来,做临时接待。

此刻,闫雪正领着分配给她一群“散户”——

公司没发邀请,主动前来的,但又确实有DRAM芯片需求的客户,溜达在园区里,领着他们参观。

这些散户基本来自民营企业,那种作坊式的与科技沾边的小厂。

龙腾Ⅰ的发布暨订货会,定于上午九点半举行,还有近两个小时。

“闫同志,我能冒昧地问个问题吗?”

闫雪顿住脚,望向说话的人,是一个帅气大叔。她手上有份名单,但没有拿起来看,没记错的话,是叫任正飞,有家叫作华为的小公司。

“您不用这么客气,请讲。”闫雪笑了笑,露出两颗小虎牙。

“龙腾Ⅰ单片的采购价是多少?”任正飞关切道。

“还有,你们支持小批量采购吗?”旁边有位大叔匆忙补充道。

闫雪没记住这位其貌不扬的大叔的信息,遂拿起名单瞅了眼,这才找回记忆,眼神定格在一行信息上:

【中兴公司,候卫贵】。

“这我哪知道啊。

“实不相瞒,我只是个技术员,因为来宾太多,被临时抽调来接待你们。

“价格方面,发布会上肯定会公布嘛。”

任正飞陪着笑脸道:“您是内部人员,总知道一点吧?龙腾Ⅰ现在已被证明,故障率比美国同性能芯片更低,价格,会不会比美国贵?”

闫雪道:“这是肯定的吧。”

姑娘心想,那好东西不应该卖贵点吗?

任正飞心头一沉。

原以为,抓住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一条自我发展之路……

候卫贵脸上的笑容也僵住了,咬咬牙,追问道:“不知道龙腾Ⅰ的产量怎么样,像我们这种小客户,您觉得你们销售部,能给我们分配货源吗?”

他想,产品更优,价格贵一点也合理。

不过,这毕竟是厂家第一手货源。

综合下来,应该和他们从一级批发商那里,采购美国芯片,价格差不多吧?

希冀中能找到更物美价廉的货源的想法,算是破灭了。

1、在这边拿货,会非常方便,几步路的距离而已。

2、货源稳定。

内地没有芯片一级批发商,得去港城找。

找过去后,人家仓库里有什么芯片,你只能拿什么芯片,要不然等,到货周期通常不准确,他们这种小户,又没办法向一级批发商订货。

多说几句,人家还不耐烦,懒得卖给你了。

因此,会造成以下两个问题:

1、比如他们想采购相对便宜点的台产芯片,结果一级批发商的仓库里,只有价格最贵的日苯芯片,被迫成本上涨。

2、这一批次可能拿的是日苯芯片,生产出来的产品品质优良,客户夸赞,但下一批次可能是美国芯片,故障率稍高一些后,客户便有很大意见了。

不利于长远发展。

闫雪眨巴眨巴眼睛,反问道:“你们、大概一次的采购量是多少啊?”

候卫贵和任正飞相视而望,眼神交流了一下,在这个问题上,说大话没有意义,尽管他们挺想往大了说。

候卫贵:“我们基本是一千块。”

任正飞:“我们是八百的样子。”

如果有可能,他们还想每次少采购些。

但那样一来,一级经销商更不待见他们了。

“才几百块呀?”

闫雪瞪眼,她别的不清楚,公司的生产能力还知道的,想想看,晶圆厂里,单是第四代光刻机便有五十台,全世界只怕都没有这么壕的芯片制造商,没办法,自家能生产光刻机,就是这么任性。

五十台光刻机,哗啦哗啦,一顿操作猛如虎,一次工作流程下来,便是一大块晶圆饼,晶圆饼又能分割成许多单颗芯片……

产量是相当惊人的。

“那、那、那怕不好弄吧。”

闫雪挠挠头道。

姑娘想,公司如果指着这样的客户,得破产,他们得饿死。

销售部肯定会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大客户身上。

任正飞和候卫贵皆是脸色一白,包括旁边的其他散户。

果然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