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我的80年代 > 第248章 城中村

重生:我的80年代 第248章 城中村

作者:刀9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0:54

第248章 城中村

第248章 城中村

九龙塘前行不远,钵兰街西北侧,瑞士银行。

支付过二百六十四港币的车资后,李建昆和林新甲从皇冠车上下来,一前一后走进银行。

要说港城银行多如牛毛,为什么选择瑞银,理由只有一个——

其他银行李建昆压根存不进去。

瑞银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像是别的银行,往里头存钱都有利息,但瑞银不同,你还得给它交钱,所谓管理费,费用高低与存款比例成正比。

饶是如此,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银行,没有之一。

无数富翁热衷于把钱存在瑞银。

无他,靠谱。

至少在2020年代之前,是这样的,后面听闻它背后的那个国家,反复横跳,一会中立,一会不中立,致使信用大跌。

当然了,这是后话。

至少在这个年代,问你收钱的瑞银,它是真的办事,可谓将客户服务做到了极致:

存钱不需要身份证。

如果你不喜欢数字密码,甚至可以弄个化学方程式——有个大毒枭就这么干过。

转账汇款时,倘若伱不想被人知道,银行会使用暗码。

突出一个你有什么条件,银行尽量满足。

当然了,此类服务的档次,与你的客户等级是相匹配的。

1980年哪怕是在港城,一百五十万港币照样不是小数目,此时几十万港币就能拍部电影。

1979年港片排行榜第一名叫《笑拳怪招》,总票房为544万港币。排名第十的是《南北醉拳》,总票房为286万。

李建昆被请进大客户室。

客户经理素质不错,对于他内地人的身份极为惊讶,但一句没有多问。

等出来时,一袋子钱消失不见,李建昆兜里多出三样东西:存根、支票本、银行卡。

80年港城已经有了ATM机。

“新甲,瞅啥呢,走了。”

林新甲坐在银行大厅的沙发椅上,身前茶几上有杯热气腾腾的咖啡,没怎么动,显然喝不惯,眼神四处乱瞟,仿佛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他讪讪一笑,起身,走近后,很没出息道:“在港城待了三年多,我连幻想都没幻想过,自己有一天能走进瑞银,还能混到咖啡,呵呵~”

“幻想啥呀,想进就进,你只要往这一坐,问他们要咖啡都会给。”

“话是这么说,可是……人穷志短啊,根本没这胆子。”

“我看你胆子也不小嘛。”

李建昆哈哈一笑,拍拍他肩膀,“好好干,我会让你这个总经理越来越名副其实的。”

“嗯!谢谢老板。”

林新甲以前工作的制衣厂,就在九龙,相比起新界、元朗的经济萧条,以及港岛的富裕繁华,九龙位置在中间,经济也居于中间。

附近工厂和市场扎堆,工作机会很多。

九龙这边的居民,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港城的中产阶级,他们是市场和工厂的摊主、管理者;一类是生活在底层的打工人。

显而易见,林新甲属于后者,还是尤为靠后的那种。

作为一个逃港不过三年的打工人,他仍没能彻底走出九龙最廉价、也是最混乱的区域。

出租车上,司机一再强调,“我可不去九龙寨城哈!”

“没让你去,我说的是旁边一个村子。”

九龙寨城?

听着二人对话,李建昆内心沉吟,大名鼎鼎呀,不过他还真没去过,或者说没见识到。

上辈子他前前后后过港至少几十回,港城很多地方都逛过,九龙寨城这个地方不是没时间逛,而是没有机会。

日后它会变成一座公园,昔日的寨城已于90年代初拆除。

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很多后来的人并不知道,饶是在当下这个年代,我国在港城仍有一片领土。

正是九龙寨城。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港城虽然割让给英方成为殖民地,但仍保留了一个军事据点。满清立足于此,一边对抗在港的英伦佬,一边对付海盗,对据点进行扩建,修筑围墙。

九龙寨城因此诞生,与对岸的维多利亚城对峙。

1989年,满清和英方签订99年租借协议的时候,据理力争之下,九龙寨城照旧归满清管理,由广府派兵驻扎。

随后也曾闹腾过,九龙寨城一度被英方抢走。

到了1900年,李鸿章任两广总督时,反复进行谈判,这才迫使英伦佬公开承认,满清对九龙寨城有主权,同意撤离英军,但也不允许清军进入。

于是乎,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九龙寨城属于满清,但满清无法进行管理。而英伦佬非常想要管理,却碍于国际法无法驻军和安排官吏。

想想看,满清尚且能保住这块飞地,咱们国家成立后,还能被英伦佬夺走不成?

所以这块地一直属于我们,只是我们此时国内还在百废待兴,没怎么管。英伦佬则是没权利管,港府更甭提。

九龙寨城倒成了一个三不管地带。

李建昆通过一些港片中的了解,大抵知道这是个什么地方,但讲真的,在能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他还是想去看看。

它总归意义非凡,承载着一段厚重历史。等再过几年,又成了想看也看不着。

“哒!哒!”

皇冠出租车驶入一个城中村。

港城的住房密度很高,“村”只是一个说法,相较于周边的高楼和环境而言,这里房子更低矮、老旧,环境也要脏乱一些。

汽车在狭窄的老街旁停下,林新甲付了车费,上回李建昆给他的钱还没用完,大头开支都有记录,准备抽时间给老板瞧瞧。

“啪!”

李建昆下车,抬头望去,这是一排五层筒子楼,眼前有家“袁记旅馆”。

“我当谁来了呢,这不是林老板么。”

“袁叔,你别打趣我了。”

“真话!你小子现在可不是发达了?瞧瞧这身派头,啧啧。”

旅馆一楼是吃饭的地方,进门左侧有个柜台,壁柜上摆着一些廉价酒水,当中是一尊关二爷像。

里面走出一个穿白色两根筋,配白衬衫,青布裤子下是一双人字拖的秃顶小老头,约莫五十左右,显然跟林新甲颇为熟悉。

“新甲,这位是?”

“我老板。”

“嚯!贵客临门呀,来来,里面请。”

林新甲告诉李建昆,这人是他老乡,老宝安人,靠着一手还不错的厨艺,攒下这个小旅馆。

“老板,要不要先吃个饭?”

“你自己吃吧,我头重脚轻,现在只想睡觉。”

老袁安排了最好的房间,三楼,带独立卫生间,有这个配置,其他的李建昆也就不挑了。

单人床,还算软和。他把房门反锁,窗帘一拉,四仰八叉躺在床上,呼呼大睡。

等悠悠转醒时,抬起手腕一瞥,竟然已经午夜一点多。

“咕咕~”

这会肚子是真饿了,走出房门,也不知道林新甲在哪个房间,只好独自摸下楼。

来到一楼饭馆,里头还有两桌宵夜的人。

李建昆扫一眼没看见老袁,柜台后面坐着一个扎马尾的姑娘,趴在那里写写画画。

他踱步走到跟前,对方还没发现。

李建昆本想搭话,却被对方怀里的书吸引视线,这是一本全英文的经济学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他刚看完不久。

作者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奠基人。

午夜一点,城中村的小旅馆,研读经济学著作,认真做笔记的姑娘?

有点意思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