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我的80年代 > 第279章 差点没吓死姑奶奶的良策

重生:我的80年代 第279章 差点没吓死姑奶奶的良策

作者:刀9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0:54

第279章 差点没吓死姑奶奶的良策

第279章 差点没吓死姑奶奶的良策

“孙光银这家伙,道貌岸然,仗着有背景,软硬兼施,在厂里拉帮结派,你要不听他的,他就想办法弄你,卑鄙无耻!无耻至极!无耻小人!”

“呃……”

80百货里间,房门关起,好歹算个斯文人的林敬民,跳脚大骂,怒不可遏。

李建昆瞅着他头发都有些滋起,仿佛过电一般,也是没料到一个名字让他气成这样。

“建昆,没用的,不把孙光银搞下台,和平刀具厂不可能起死回生。我虽然没证据,但你想啊,他为什么要处心积虑把我一个不陪他喝酒,不收他好烟的会计,搞出厂子?”

李建昆沉吟,果然跟他揣摩的差不离。

和平刀具厂上层一拨人,只怕都被孙光银“拿下”,沆瀣一气。

“建昆,街道敢不敢下定决心弄他?如果敢,用得着我林敬民的地方,我愿为马前卒!”

李建昆:“……”

会计发起飙来,气性也是真不小啊。

不过想想又情有可原,孙光银不仅让他在里头蹲了几个月,可以说他的人生也因此发生转折,险些没有自戕……

“难。”

李建昆不想忽悠他,且不提孙光银的硬实背景,从姑奶奶的话中不难听出,街道办对孙光银并无怨气。

该说不说,对上对下能把关系经营到这种程度,这个孙光银还真是个人才。

生不逢时,放到日后的商界,一只大奸商无疑。

林敬民长叹口气,有气无力歪坐在背靠椅上。

李建昆从塞满货物的棕绷床上起身,拍拍他的肩膀,摇着头离开房间。

普通人是脆弱的,是卑微的,在面对许多问题时,真的无能为力。

搁哪个时代都一样。

这也是为什么他奋力往上爬的原因。当伱功成名就时,你会发现,你的身边全是好人。

“诶?阿彪,鲁娜呢?”

李建昆此时才发现,铺子里少了些养眼的事物。

“噢,请了一天假,说是要陪朋友去趟乡下。”

王朋友吧。

李建昆迟疑一下,道:“阿彪,有件事我得跟你知会一声,免得你和亚军日后怨我。”

“啥?”

“鲁娜,可能搞对象了。”

“什么?!”金彪大惊失色。

戳在旁边的小龙噤若寒蝉。还得是昆哥啊,这事也就他敢点破。

好半晌后,金彪仿佛失魂落魄,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谁?!”

“这我不能告诉你,说了保不齐鲁娜得怨我,你还是自己问她吧。”

李建昆顿了顿,道:“阿彪,看开点,感情是两情相悦的事,强求不得。好姑娘多的是,以你和亚军的条件,还怕讨不到媳妇儿?”

这两人现在可都是实打实的万元户。

主流思想再怎么瞧不起个体户,普通老百姓家庭总要吃穿用度,有时候还是得向现实低头的。

在阿华烧麦铺对付一顿午餐后,李建昆如约前往东升街道办。

下午一时许,周慧芳带着两名街道干部,包括他一共四人,来到和平刀具厂。

李建昆还是头一回进院,四下打量,厂子规模一般,两间苏式礼堂式的老建筑作为厂房,另有一排红砖瓦房、一栋两层红砖楼。

“小李,先逛逛厂房,还是直接去行政楼?”

“去厂房看看。”

厂房里光线略显昏暗,各种嘈杂声不绝于耳。

里头的设备很有些年头,比如融铁的炉子,李建昆一瞅造型,便知道是大跃进时期留下来的,彼时几乎每个公社每个街道,都有一只熔炉。

各家各户踊跃支持,家里除留下一口烧饭的锅、一把火钳,一把菜刀,其余但凡是铁疙瘩,几乎全送过去融了。

两间厂房,一间负责下料,一间负责制造,分工有序。

工人大约两百号。

手工作业,倒也不嫌多。

厂里只生产一种东西,菜刀。非常原始的生产方式,锤砸矬磨。

但搁后世那可不得了,啥玩意跟纯手工沾上边,足以上升到业界奢侈品的程度。

所以你说这个世界也是奇了怪,没工业时盼工业,有工业时惦念手工。

到底是什么东西在堕落呢?

李建昆在成品台处,拎起几把菜刀瞅了瞅,上手份量十足,用手指敲弹刀声,竟隐隐有龙吟之声,刀刃打磨得仿佛能吹毛断发。

硬是要得!

这菜刀别说拿来拍蒜,落入歹人之手,简直一把无往不利的凶器。

厂房逛到一半时,有管理人员闻讯赶过来,几人对周慧芳一口一个主任,十分殷勤。

李建昆留意到一个细节,过来的五名管理人员,有一人陪同他们逛着逛着,消失不见。

随后,一行人来到行政楼。

大名鼎鼎的孙光银,李建昆可算是碰上。四十来岁,大眼睛,眉毛很淡,脸上始终挂着淡淡笑容,一副皮笑肉不笑的感觉。

“周主任,两位同志,来来,会议室里坐。”

李建昆没在被邀请的行列,心头好笑,拙劣的下马威啊。

还有更拙劣的。

有人端来茶水,只有三杯。

无须李建昆开口,周慧芳先面子上挂不住,蹙眉道:“你们搞什么,没看到有四个人吗?”

“哎呀!”

孙光银大腿一拍,连连致歉,“原来这位也是小同志啊,我还以为是三位谁的家中小辈,跟过来玩的……还愣着干嘛,赶紧上茶啊。”

李建昆这才得到一杯茶水。

他都不稀得喝。

周慧芳没好气道:“小李同志可是大学生学历,专门研究经济的,是我特地邀请过来给刀具厂把把脉的,再这样下去可怎么搞!”

大学生?

听闻这话,刀具厂一群管理,眼神才变得有些不同。

孙光银眸子里有股紧张和戒备,稍纵即逝。

李建昆戳戳桌面道:“厂里今年的进销存记录,拿给我看看。”

“噢,好好,小冯,去拿。”

等几本账薄送到跟前,李建昆第一本还没翻完,便失去兴趣。

典型的功夫账。

做账的会计说他傻吧,账目又做得极为漂亮;说他聪明吧,又是一个傻叉。

举个很简单例子,一吨木头,做出0.9吨刀柄,除去0.1吨磨圆和造型的消耗。

看着没毛病吧。

多实在,多漂亮,多物尽其用。

那么问题来了,锯末呢?

丫的到底懂不懂,把一吨原木,锯成一只只小巧的刀把,要产生多少锯末?

李建昆侧身告知姑奶奶,可以走人。

别说周慧芳大为惊讶,就连孙光银等人都愣住,这就完事了?

“大学生同志辛苦辛苦,我送送你们。”

孙光银的态度突然一百八十度调转,亲自把四人送出厂门。

返回街道办的路上,周慧芳让两名属下先走,推着一辆二六女式,跟推着缝合怪的李建昆,沿着黄土路街道,漫步而行。

“周主任,这个厂啊,从根子上坏掉了,不削根重栽,治无可治。”

周慧芳眉头紧锁,“你是说孙光银有问题。”

“有问题的可不止他。街道真想救这个厂子,最直接的办法只有一个,大换血,管理层全部换掉,一个不留。”

周慧芳:“……”

她硬是被吓到,这可是大地震的事,厂子里的管理层,多半在街道还有兼职身份。

真要这么干,闹出的动荡,只怕比这家厂子亏损还要严重。

周慧芳忽然灵机一动,“小李,你说‘最直接的办法只有一个’,是不是还有别的办法?”

“有的。麻烦些,不换他们,就把工人换掉。”

“啥?!”

周慧芳眼珠瞪圆,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那可是两百号工人,背后牵扯到上千张嘴巴!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